從早餐的第一口油條和煎雞蛋開始,我們體內就已經開始攝入油脂,香噴噴的午飯,可口的下午茶,續命的小零食豐盛的晚餐誘人的宵夜這一整套吃下來儼然成了人間尤物,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的油脂攝入總量不該超過總能量的30%,成年女性推薦每天1800千卡能量攝入及油脂攝入不超過50克兒。成年男性推薦每天2000千卡能量攝入及油脂攝入不超過60克。其中來自烹調油的含量建議不超過25克到30克,大概是三勺油的量。然而這個數字我們很容易就會超標,因為生活中實在有太多稀有率超標的食物了。
雞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顯示炒雞蛋的稀有率高達43%,一個雞蛋大概50克,安一盤炒雞蛋用到三到4個雞蛋計算,一盤炒雞蛋可以寫64.5克的油這大大超過了推薦由是的攝入量。而且我們一天也不可能只吃這個菜如果不想吃油泡雞蛋。其實我們可以這麼做加點料酒,這可以加快蛋白質加熱後的凝固速度,雞蛋也更容易成型不易碎,使用不粘鍋,這可以減少油的使用量。而且不容易糊鍋。當然最健康的雞蛋吃法還是水煮蛋營養吸收更充分。
茄子,中國居民膳食指南顯示,炒茄子率高達17%,基本吃兩三片就會超標,所以別以為吃素就不容易變胖,如果不想吃油泡茄子,即使我們可以這麼做,做法一先將茄子蒸熟再用少量油炒或者直接用調料拌著吃,做法二將茄子切,或者,斯成想要的形狀在茄子表面撒點水再炒。
葉菜和菜花,吃過火鍋的朋友們應該都深有體會,葉菜雖然不像茄子那樣會把油吸進內部,但葉菜表面的結構讓油能更好地吸附在表面,形成一層浮油而且有研究拿常見的油麥菜和茄子做過試驗。發現油麥菜,無論哪種做法,稀有量都超過茄子,如果想要蔬菜吸油少,可以嘗試廣東人常用的水煮青菜。
另外一些零食象徵蛋糕,每100克含脂肪11克、手撕魷魚條每100克含脂肪12.8克、辣條每100克含脂肪21.5克、薯片每100克含脂肪14克。如果我們平時不注意控油等待我們的將會是各種疾病,過多脂肪沉積在肺,導致血氧量不足致使全身乏力,影響免疫功能。過多脂肪沉積在肝臟可能引起脂肪肝,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起肝硬化或者肝癌。過多脂肪沉積在腎臟,會影響它淨化血液的功能,嚴重時可能導致腎衰竭。過多脂肪沉積在胰腺,可能造成胰島細胞脂化功能不全,引發糖尿病。所以為了身體健康,控油應從現在開始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