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值比較問題在近年的國考資料分析中時有出現,考生在備考過程中應對該問題加以了解和掌握,熟悉出題方式及解題方法,以達到快速、準確解題的目的。下面我們就從題型和方法入手,回顧歷年真題,給大家一些解決平均值比較問題的方法。
各部分平均值與整體平均值的比較
結論:當部分平均值與整體平均值進行大小比較時,若分子比重大於分母比重,則部分平均值大於整體平均值;若分子比重小於分母比重,則部分平均值小於整體平均值。
【例1】
平均每個項目投入經費高於所有項目平均水平的領域有多少個?( )
A. 3 B. 4 C. 5 D. 6
解析:題目要求比較每個項目投入經費與所有項目平均水平的大小,屬於平均值比較問題。
觀察表格,第5列經費比重為分子比重,第3列項目數比重為分母比重,題目要求部分平均水平高於整體平均水平的領域的個數,可轉化為找出分子比重大於分母比重的領域的個數。經比較可得到分子比重大於分母比重的領域依次為:農業、能源、信息、資源環境、材料和量子控制研究,共6個,選擇D。
【例2】
2010年地方財政收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的經濟圈是:
A. 長三角 B.珠三角
C. 京津冀 D.以上皆非
解析:讀題可知為平均值比較問題。地方財政收入為分子,地區生產總值為分母,表格中給出了三個經濟圈佔全國(地方財政收入與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為:長三角(23.5%、21.4%)、珠三角(7.7%、9.4%)、京津冀(11.7%、10.8%),題目要求部分平均值低於整體平均值的經濟圈,只有珠三角經濟圈分子比重(7.7%)小於分母比重(9.4%),選擇B。
三、總結
通過對以上兩道真題的分析,可以看出平均值比較問題的考察題方式較為固定,題目設問方式為「部分高於(低於)整體平均水平的是(有幾個)?」相信廣大考生只要能真正掌握平均值問題的判定方法並加以練習,一定可以很好的解答此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