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防科學研究所:已大致掌握KF-X戰機雷達技術

2020-11-24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韓國《首爾新聞》11月9日報導,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國科研)表示,已大致掌握韓國型戰機(KF-X)項目核心技術之一的電子掃描陣列(AESA)雷達的技術。

據韓國國科研方面透露,AESA雷達研究已進入最終階段,預計將於2017年起組裝在韓國戰機(KF-X)上並嘗試運行系統,預計在2020年代中後期正式服役。一旦AESA雷達正式組裝在戰機上,戰機可同時探測與跟蹤8架戰機。

國科研表示,目前對AESA雷達的研究已在完成階段,並計劃將會分階段研發空用、海用及陸用系統。國科研所長日前表示,AESA雷達開發計劃預定在2021年與其他核心裝備進行統合調整,並進行4年的飛行試驗。韓方會參考以色列和瑞典等國的經驗,並應用於KF-X戰機的飛行試驗計劃中。目標為2025年正式服役。

據報導,韓國國科研2006年開始研發AESA雷達技術,並將AESA雷達定為KF-X戰機的四大核心技術之一。另外,AESA雷達、紅外搜索跟蹤系統(IRST)、電子光學定位跟蹤系統(EO-TGP)和電波幹擾被稱為KF-X戰機的四大核心裝備。 (實習編譯:李婷婷 審稿:李小飛)

相關焦點

  • 韓國口罩KF94知多少?
    目前市場上有銷售KF系列型號的韓國口罩。KF系列是韓國的保健口罩,適用於「KR-案內書-0349-05」標準。其中將口罩分為三級,包括KF80、KF94與KF99,分別對應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效率為80%、94%、99%(測試用顆粒物為0.04-1微米氯化鈉氣溶膠,中位數直徑0.6微米);同時其閉合性分別對應歐盟EN 149標準下的FFT1-3級,但該標準中沒有液體阻隔/防血透的指標。從非油性顆粒物這一個指標上看,KN94型類似我國按照GB 2626-2006標準生產的防顆粒物口罩。
  • 韓國首次公開機載有源相控陣雷達 並畫下一個好大的餅
    當地時間7月13日,韓國正式把為KF-X隱身戰鬥機配套的有源相控陣(AESA)雷達試製品曝光。圖為這套有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多個T/R模塊呈菱形布置在陣面上。這套機載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的試製品,由韓國國防部旗下國防科學研究所主導研發,韓華系統公司研究所具體實施,當天在該所還進行了電波輸送試演。
  • 什麼是米波雷達,中國如何發現隱身戰機?工作原理原來是這樣的
    在對空中飛行器進行探測時,地面雷達會通過接收飛機的反射波,來判斷目標飛行器的速度距離等。經過一系列的計算,進而得出具體的數據。隨著隱身戰機時代的到來,傳統雷達迎來巨大的挑戰。這是因為隱形戰機採用低可探測塗裝,機身設備都經過特殊處理,整體雷達反射面積很小。
  • 光啟技術:超材料研製測試時長超過F22戰機研製RCS測試耗時數
    原標題:光啟技術:超材料研製測試時長超過F22戰機研製RCS測試耗時數   美國F-22戰機列裝部署已二十年有餘,又實現F-35系列落地
  • 中國攻克「天眼」新技術 上千架戰機直接升級(圖)
    原標題:中國攻克「天眼」新技術上千架戰機直接升級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雷達研究所(607所)日前發布消息稱,該所成功研製國際首款機載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經試飛驗證,取得重大突破。
  • 神話已被終結,我軍這款雷達發現了世界最先進的隱身戰機
    其實,我軍雷達在老遠就發現並盯上了F22,並讓我戰機提前起飛前往該空域取證攔截,隱形戰鬥機最重要的優勢就是在於隱形,一旦被發現就與三代機沒有什麼兩樣,而被辦法取證足以說明它已被我雷達發現且雙方已經處於目視距離內,能發現它有有辦法對付它,任你有再快的超音速巡航速度也快不過飛彈甚至航炮的速度。
  • F22刺探委內瑞拉失敗,被我國雷達抓到,隱身戰機是否失去優勢?
    F-22隱形戰機被雷達發現這已經不是F-22第一次被雷達發現鎖定了。此前,我國的JY27雷達在東南沿海水域被發現並驅逐了一架F-22。最近在中東地區,部署在敘利亞的中國製造的JY27防空雷達也探測到了F-22的軌跡。像敘利亞和委內瑞拉這樣的小國都可以用雷達瞄準如此先進的飛機,第五代飛機真的那麼糟糕嗎?美國引以為傲的就是先進的第五代隱形飛機,它們在軍事空域具有威懾作用。
  • 伊朗探測隱身戰機和彈道飛彈又有新招,新雷達入役,美軍如鯁在喉
    在美國與伊朗關係緊張的背景之下,伊朗在軍備領域自然不可能放鬆過兒,一直在加強自己的能力,在最近人們又發現,伊朗又境內豎起新型雷達,為伊朗設計和開發的兩部Ghadir雷達,為一款遠程預警雷達,中文可譯為:加迪爾,從2013年起開始出現,目前在伊朗已建8個同類雷達站。
  • 中國戰機隱身技術之父,李天於瀋陽辭世,曾成就三大國產戰鬥機
    中國航空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李天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18年4月11日13時31分,在瀋陽逝世享年80歲。在告別儀式上,航空工業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劉志敏所長痛惜道,李天同志的逝世是中國科技界和航空工業的重大損失。航空科技戰線自此失去了一位生命不息、探索不止的領軍人物。
  • 雷達隱身如此發達,光學隱身技術進展如何?中美差距並不大
    隱身技術在現代戰爭當中是一種重要性極高的先進技術,目前在軍用領域使用的較為廣泛的是雷達隱身技術,即通過改良優化戰機的機體氣動外形來做到儘量減小雷達波反射面積的目的,同時給戰機機體表面塗上雷達吸波材料塗層,來吸收敵方對空搜索雷達發射出的雷達波進而實現隱身。
  • 韓國發布無人機群控等多種新興在研技術和階段性成果
    導語 韓國國防科學研究所為慶祝成立50周年,於8月5日公開了許多此前未曾披露的研究成果,包括多架無人機群控技術及電磁脈衝裝置等,引發多方關注。 1.
  • 為戰機披上隱身衣(人物)
    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是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李天院士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所)所長劉志敏說。
  • 號稱最強隱身戰機,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全靠這一關鍵裝置
    近日,據媒體報導,日本航空自衛隊號稱最強隱身戰機的F35A首次發生墜海事件,至今戰機主要殘骸仍未能找到,但是有軍迷注意到,這架隱身戰機直到墜海前的最後一刻仍然出現在雷達屏幕上,F35墜海為何被雷達探知?
  • 隱身戰機的剋星,為什麼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
    以F-35戰機為代表的隱身戰鬥機,已經成為人類航空工業的標杆之作。由隱身戰機所引發的一系列革命,已經讓空戰模式都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隱身戰機或許萬萬沒有想到,它的剋星竟然是早已淘汰的長波雷達。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印度雷達發現微弱信號,空軍中將洋洋得意,殲20隱身能力被破解?
    而前印度空軍中將阿維納什·德奧達塔·喬西也對此洋洋得意,認為印度已經掌握了發現隱身戰機的技術。 殲20 阿維納什·德奧達塔·喬西認為在過去20年時間裡,已經研發出上百種針對隱身戰機的雷達、光電搜索儀器,隱身戰機已經無法單憑隱身能力瞞過軍用雷達的探測了,隱身戰機唯一的優勢是削減被雷達發現的距離
  • 全新量子雷達已上線,可讓隱身飛機無所遁形
    如今已經是信息化作戰時代,戰爭的取勝與否與信息技術息息相關。目前各個國家都在爭先開發先進的雷達系統,可以對敵人進行偵查,當然與之相對應的是「隱身技術。」各國在開發武器過程中,必然會考慮到「隱身技術。」這種軍事上的隱身技術並不是說人肉眼看不見,而是通過改變頻率等來逃過敵方雷達的偵查,避免位置暴露。
  • 除了發動機,中國戰機已全面趕超俄羅斯?英智庫一番話耐人尋味
    「徒弟超過了師傅」 英國皇家聯合三軍研究所研究員賈斯汀·布朗克撰寫的報告認為,戰鬥機研發的大部分領域裡,相較於俄羅斯,中國已經具備明顯的技術領先優勢。
  • 各國雷達追蹤到UFO 外星飛碟性能遠超戰機
    二位F4攔截戰機飛行員都報告用肉眼看到這物體,機載雷達上也追蹤到了。在距離物體25英裡處,兩架飛機經歷了重要的電子儀器設備失效的狀況。以下是該報告的摘錄:「當F4接近25海裡範圍內,它所有的儀器和通信都失效。當F4轉身離開這物體,飛機上所有的儀器和通信就恢復了。另一個具有亮光的較小物體從原來的物體分離出來,直奔向F4戰機而去。」
  • 科普:機載X波段AESA雷達
    這些雷達也正在改裝到F-15E、F-16和F/A-18等現役戰機上,以提升其作戰能力。 美國的第一批AESA產品是西屋公司研製的1500單元陣列雷達,也就是現在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為F-22A猛禽戰機研製的APG-77雷達前身。
  • 講武談兵丨中國造新高:世界首款風冷二維有源相控陣火控雷達
    據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5月22日報導,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AVIC)本周一宣布已為戰鬥機製造出一種新型雷達。中航工業集團工作人員稱,該雷達的特色之一在於具有最新的冷卻系統。消息指出,中國已投入使用的近千架戰機,包括殲-10在內,將於近期裝備新雷達,這將使它們的戰鬥力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