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鑑別人成功的方法,再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2020-12-05 職場大講堂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借別人的棉襖過冬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牌局中,當你冥思苦想著如何破局但總沒有答案時,可以借鑑別人成功的經驗,學習他們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更有利於自己獲得成功。

在走向成功的路上,人人都在不斷探索、追求,人人都在探索一條捷徑,希望不走彎路。如果僅靠自己一個人慢慢摸索,那取得成功的時間肯定會長得多;如果能借鑑別人成功的方法,再與自己的實際相結合,會更容易獲得成功。

有一個法國人,42歲了仍一事無成,他也認為自己簡直倒黴透了:離婚、破產、失業……他找不到自己生存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他對自己非常不滿,因此變得古怪、易怒,同時又十分脆弱。

有一天,一個吉卜賽人在巴黎街頭算命,他隨意一試。吉卜賽人看過他的手相之後說:「您是一個偉人,您很了不起!」

「什麼?」他大吃一驚,「你說我是個偉人,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吉卜賽人平靜地說:「您知道您是誰嗎?」

我是誰?他暗想,是個倒黴鬼,是個窮光蛋,是個被生活拋棄的人!但他仍然故作鎮靜地問:「我是誰呢?」

「您是偉人,」吉卜賽人說,「您知道嗎,您是拿破崙轉世!您身上流的血、您的勇氣和智慧,都是拿破崙的啊!先生,難道您真的沒有發覺,您的面貌也很像拿破崙嗎?」

「不會吧……」他遲疑地說,「我離婚了……我破產了……我失業了……我幾乎無家可歸……」

「但是,那是您的過去,」吉卜賽人說,「您的未來可不得了!如果先生您不相信,就不用給錢好了。不過,5年後,您將是法國最成功的人啊!因為您就是拿破崙的化身!」

這個法國人表面裝作極不相信地離開了,心裡卻有了一種從未有過的偉大感覺。他對拿破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家後,就想方設法找與拿破崙有關的一切書籍、著述來學習。

漸漸的,他發現周圍的環境開始改變了,朋友、家人、同事、老闆,都換了另一種眼光、另一種表情對他。事情開始順利起來。

後來他才領悟到,其實一切都沒有變,是他自己變了:他的膽魄、思維方式都在模仿拿破崙,就連走路、說話都像。

13年以後,也就是在他55歲的時候,他成了億萬富翁,成為法國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凡是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的人,其所思與所為都不同於該領域中的一般人。他們成功的秘訣,是師人之長,取人之精,為己所用。

馬太效應告訴我們,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產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而通過觀察、比較、學習和溝通,徵求成功者的意見,便是成功的關鍵所在。

不管我們是做哪個行業,選一位成功者當自己的引導者,別害怕求助於他。其實,一個有成就的人,很希望與那些能將他的才華完全發揮出來的人分享他的學問、智慧和經驗。所以,成功的人都是樂於借鑑他人的經驗,學習他人的長處,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就事業、創造人生的。

那麼,我們究竟要向那些成功人士學習什麼,又該如何學習呢?

首先,我們要學習他們遇到問題時的心態。當遇到棘手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向成功人士請教:他們遇到問題的反應是什麼,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困難……其實很多時候,決定成敗的並不是能力的大小,而是心態的好壞。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總結成功人士獲得成功的心態。

其次,學習成功人士在遇到難題時處理問題的能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智商比常人高,而是因為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強,所以我們就要學習成功人士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如何面對問題、分析問題,在方案出現變動的時候如何因計劃而改變方案,以及在最艱難的時候如何做到化險為夷。

最後,學習成功人士在平時如何積累知識、經驗。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的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在長期的積累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所以我們需要學習的是成功人士或者成功的企業是如何一步步壯大的,他們在這個過程中都做了些什麼。我們要虛心地向成功人士請教他們積累的經驗,自己更要仔細地去觀察他們是如何進行積累的。將學到的他們的方式在自己平時的生活中加以利用,這樣使自己更容易取得成功。

在人生的牌局中,我們要善於借用那些高手贏牌的技巧,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寬,離成功越來越近。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

相關焦點

  •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典範
    《講話》是我們党進入新世紀的綱領性文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典範。貫穿其中的一根紅線,就是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只有抓住這根紅線,才能準確理解《講話》的豐富內容。  江澤民同志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不僅是我們党進入新世紀的光輝的綱領性文獻,也是對馬克思主義思想寶庫的新貢獻。
  • 心理學家:具有這4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
    美國心理學家理查-懷斯門調查發現,與所謂的「倒黴蛋」相比,幸運兒們更容易得到周圍人的幫助,更容易獲得合理化的建議。他們似乎有神奇的直覺,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竅門,並且將厄運轉化為好運。到底是什麼讓這些幸運兒手握「阿拉丁神燈」,幫助他們心想事成呢?
  • 天津日報: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南開大學哲學院教授陳晏清  《看法與說法》輯錄了瑞環同志三十多年裡對於理論活動,對於實際工作以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等各個方面的實際事物的「看法」和「說法」,內容非常豐富。瑞環同志強調理論必須與實際相結合,認為這是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所在,是保證黨的思想路線正確的最重要條件。
  •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研究和解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創新和理論創新。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賀新元認為,如此豐碩且富有解釋力和指導力的理論創新成果背後,凝結著黨的理論創新的寶貴經驗。
  • 心理學家:這四種性格的人更容易成功,你屬於哪一類?
    性格使然,他們難以放鬆內心,產生愉悅的感覺,就像繃緊的弦,要時刻保持待命的狀態,讓自己投入到工作的氛圍中去。他們不善於偽裝,對自己不喜歡或者是看不慣的人一般不會表現出熱情的態度來。如果在不必要的事情上讓他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可能會使他們非常暴躁,比如在排隊、等車時。當然,因為太過於獨立,會讓人對他們產生距離感,也很難有交心的知己。
  • 心理學家:通過這2種方法,你可以從夢中得到提示,做事情更容易成功
    因為人們想通過自己所屬星座對自己的性格進行剖析。 為什麼算命深受一些人的喜愛?因為人們想知道自己前世今生的命運,以指引自己的發展方向。 為什麼你在看文章、聽歌的時候最喜歡看下面的評論?因為你想要找到共鳴,以確立自我價值,或是通過看別人的觀點來對自己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 人生最大的成功,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重要!
    史蒂夫·賈伯斯曾今說過:你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為別人而活。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裡。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地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直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的。
  • 皮格馬利翁效應:你越堅定信念,就越能夠獲得成功
    相信每個人都希望成功,也都努力地為實現理想而不停奮鬥著,但卻時常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所措。別人的成功仿佛輕而易舉,自己的汗水卻無法換來回報,或者放棄目標,或者改變策略,在不停的變化中浪費掉寶貴的時光。有時候就只僅僅差了最後的一步,而與終點擦肩而過,也許再堅持一下,就能看到勝利的曙光,而卻被內心的懷疑打敗了。走到最後的人,他們也許並沒有更多的幸運,也沒有獲得額外的支持,唯一不同的是擁有一顆更堅定的心。
  •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3個方法,輕鬆鍛鍊孩子自控力
    自控力強的孩子更容易成功TED演講中有一期由華裔心理學家安吉娜·李·達克沃斯做的演講——True Girt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演講中她提到自己在學校任課期間發現,智商高低並不是造成孩子成績差距的唯一關係,而這個發現讓她決心進一步研究心理學。後來她和她的團隊在對西點軍校學員、學校實習教師、學生、私企員工等多種從業人員的調查中發現,有一種特徵在很大程度上預示了成功。
  • 最容易獲得成功的四個星座,獅子座敢打敢拼,天秤座社交高手
    其實每一個人都幻想過成功,希望自己可以做出自己的一番成績,而不是度過碌碌無為的一生。有的人只要確定了自己想做什麼,那麼就會拼盡全力去努力,因為他們成功的欲望也是非常強。但是還有的人他們習慣了混吃等死,覺得享受生活也沒有什麼不好,他們會珍惜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但是卻不會為了事業不斷地去努力。
  • 哲思短語:讀書要與實際相結合
    1、人要儘可能地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讀懂書,用別人的經驗智慧啟發自己,用經典名著的光芒照亮人生。2、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讀書也是如此。在花園裡可以流連忘返,但卻不能痴迷到住在花園裡不走的地步!欣賞完鮮花、讀罷好書之後,還要走出花園、走出書本,去繼續度過那平凡、平淡而又實際的生活。3、讀了好書,還要與現實生活、與自己的實際行動有機結合起來才行。人可以是書迷、書痴、「書蛀蟲」,但絕不能成為「書呆子」!喜歡讀書,是好習慣;脫離實際,則是書呆子。
  • 《影響力》學不會這6要素,你很容易上當受騙,且很難獲得成功
    而獲得別人的支持,是成功最重要的一個元素。記得前幾天我讀《財富邏輯》時,你裡面有句話叫:「如果你想賺100萬,最好的方法,就是你去服務100萬個人。」這句話背後的本質說的就是影響力,看看各自媒體大V,擁有的粉絲數和收入比例就知道,支持的人越多,影響力就越大,影響力越大收入就越高。所以,影響力就是你能讓多少人支持你的能力。
  • 居裡夫人女兒也獲得了諾獎,看她的教育方法,為什麼如此成功
    成功學的導師們認為,只有丟開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贏得成功之門的鑰匙,並通向最後的勝利。自立也是力量的源泉。每個正常人都能夠過一種獨立和自立的生活,但很少有人真正的能夠完全自立,因為依靠別人、跟從別人、追隨別人,讓別人去思考、去計劃、去工作要省事得多。
  • 愛丁堡大學:研究發現嬰兒頭圍越大智商越高 未來更容易獲得成功
    研究發現,嬰兒頭圍越大,智商越高,未來更容易獲得成功頭圍較大的嬰兒,在未來更容易獲得成功。來自愛丁堡大學研究團隊的負責人伊恩(Ian Deary)教授表示,他們在Molecular Psychiatry雜誌上發表的文章說:「在大英生物樣本庫(UK-Biobank)的樣本中,我們觀察發現認知測試評分與多基因評分之間有著非常顯著的關聯,多基因包括腦容量、嬰兒頭圍和童年認知能力。」
  • 與工作實際相結合 推動全會精神走深走實
    宣講中,張彪圍繞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核心要義,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方面,結合社區發展治理案例和成都天府新區實際對全會精神進行了系統解讀。宣講內容豐富、生動透徹。 「宣講很接地氣,案例鮮活,講解透徹,有助於我們全面理解全會精神,我們將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轉換為推動工作的實際行動。」
  • 如何藉助群體的力量獲得成功?
    但是,假如一群人一起蹦,只要你找準時機,就有可能利用別人製造出的彈力,蹦得比原來高得多。這個由別人製造出來的強大的彈力,就叫超級回彈力。那麼,什麼樣的人能帶給你超級回彈力?顯然,未必是一群最會玩蹦床的人。但他們一定是,能跟你保持恰當的頻率,恰好能為你提供彈力的人。也就是俗話說的,貴人。在現實生活中,遇貴人需要機遇。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方式,打造自己的貴人網絡。
  • 迷失在別人的故事中,註定無法走出自己的路
    一個悲哀的現實是,成功的故事能聽,能看,而不能複製。人的大多數時間是依靠直覺來做出判斷,而非理性。那些成功的人會把原因歸結為自己的努力,而事實往往並非如此。那些成功者總結的經驗,沒有成功的人很多同樣做到了,只是運氣沒有站在他們身邊。
  • 決策制訂的可行性與否,直接決定著職業生涯規劃是否成功,職業生涯...
    2、職業決策需要結合自己的氣質、性格、特長、興趣和能力。3、要考慮到實際情況,並具有可執行性。4、正確面對問題,不要逃避問題!5、職業決策的三條底線:一是不要危害社會;二是不要危害他人;三是不要危害自己。
  • 約會時燈光調暗些,更容易成功!
    黑暗,有時候會帶給人危險、恐懼,有時候又會給人以安全感。所以,在約會時候將燈光調暗,更容易增加成功機率,這也是為什麼燭光晚餐更受情侶推崇的原因。在白天時候,人們往往很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無論面對任何人,都會把自己偽裝起來,很難放開自己,因為燈光太亮,很容易讓對方察覺並放大對方的「攻擊性」,同時還會增強人們對情緒化言辭的敏感性。
  • 減肥要學會管理,遵循這四個步驟,更容易成功
    很多人之所以減肥失敗,就在於不會管理,只是心裡想著我要瘦下來,於是找各種方法,嘗試各種產品,最後往往失敗告終。既然是要管理,那我們可以學習學習管理學裡面的一個概念,那就是PDCA循環。所謂PDCA循環,是是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由戴明採納、宣傳,獲得普及,所以又稱戴明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