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了生物和化學,村姑陳告訴你,白毫銀針的抗氧化不等於抗氧氣

2020-12-06 小陳茶事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自古以來,江湖上就不缺各種穿鑿附會和斷章取義。

比如,劉老四要想玩一票大的,弄個揭竿而起,就必須要編個故事出來,方才有人追隨。

聰明的他斬了條白蛇,賦予了自己天命之子的「命格」,於是大家都認為追隨他可以獲得更好的前程,至少可以活下去,有飯吃....

這就成就了劉漢江山幾百年的「厚黑風雲」。

有的時候,穿鑿附會是好的。能讓一些錯誤的事變成正確的。

有時候,穿鑿附會卻是糟糕的,能讓一些好的事變成壞的。

若是穿鑿附會和斷章取義一同發生,那就更糟了。

會把很多講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魚目混珠、混淆視聽,反而讓真正的真相,永沉海底。

就像前段時間聽到的一個「笑話」:有人說,白毫銀針可以隔夜喝,因為,白毫銀針當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因子,這些因子能保茶葉隔夜而不壞。

當時,李麻花笑得捧著肚子,滾倒在軟榻上。

一邊笑,一邊說:「快,叫這個人去喝隔夜茶,多喝點,銀針抗氧化不會發酵,哈哈......」

《2》

要說穿鑿附會,斷章取義,這個說「銀針能抗氧化,所以銀針能隔夜喝」的人,果真是其中高手、此道高人。

為何如此說來?

因為,在「銀針能抗氧化,所以銀針能隔夜喝」這個理論裡面,有幾個概念,不但是穿鑿附會的、斷章取義的、並且還是偷梁換柱的。

首先,在這個謬論裡,把抗氧化,與抗氧氣,給混淆了。

氧化,就是指氧元素跟其它的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過程。

氧化是普遍存在於大自然當中的一種現象。它是促使人類細胞老去的一個推手。

在人類氧化的過程中,一種由人體代謝出來的不成對的電子基團——自由基,起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如果人類想要延緩機體和器官的衰老,就要去對抗這個氧化的過程。

所以人類會尋找一些可以幫助自己抵抗氧化的物質,也就是對抗自由基的物質,比如,白茶。

白茶當然可以抗氧化。

因為白茶的採摘加工最簡單,保留下最多的天然物質。這些物質當中,就有對抗氧化極有力的「武器」——多酚類、黃酮類。

白毫銀針,作為白茶當中的頭牌,它抗氧化效果更是極佳的。這是因為銀針內部含有的、相較於別的茶類更豐富的黃酮類,多酚類等物質,可以有效對抗那個可怕的、能令人類老化的自由基。

請謹記,抗氧化這個行動,需要對抗的,是一個叫做「自由基」的壞東西。而不是對抗空氣中的氧分子

所以,即使白毫銀針當中含有再多的抗氧化物質,也只能在茶湯喝下肚子之後,被人體吸收之後,才可以進入細胞,對抗自由基。

白毫銀針中的抗氧化物質,並不可能直接在空氣中,就去跟氧分子打一架。

就像能解鶴頂紅的解藥,並不可能直接塗在創口表面,就可以治療蛇毒。

根本不是一回事。

《3》

其次,在這個謬論裡,始作俑者把「發酵」與「氧化」劃上了等號。

(初中生物和高中化學肯定是體育老師教的。——李麻花)

發酵與氧化,是兩個概念。

發酵,指人們藉助微生物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的生命活動來製備微生物菌體本身、或者直接代謝產物或次級代謝產物的過程。

劃重點:發酵不一定需要氧氣。

氧化,狹義的意思為氧元素與其他的物質元素發生的化學反應,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單元過程。廣義的氧化,指物質失電子(氧化數升高)的過程。

劃重點:氧化不一定不需要氧氣。

我們說茶葉不能隔夜喝、白毫銀針不能隔夜喝,是因為白毫銀針衝泡後,如果沒有馬上喝掉,放久了,隨著溫度的變化,茶葉內部就會開始發酵,生成另外的、多餘的物質。

發酵,是食物的正常化學變化,蔬菜水果如是,茶葉亦如是。

茶葉放一晚上,不管是放在冰箱裡,還是放在空氣當中,哪怕是封上了蓋子,不讓茶湯或者茶葉與空氣接觸,也一樣會讓茶葉在這一晚上的時間,至少八到十幾個小時的時間裡,產生發酵作用,生成各種菌類和各種其它的多餘物質。

有可能這些物質還會損傷身體。

所以,茶葉隔夜後發酵,是正常現象。它不能喝,也是因為生成的某些物質有害健康。

這種發酵,是不需要氧氣參與的。

這種發酵,跟氧化,不是同一個意思。與茶葉當中含有多少的抗氧化成分都無關。

硬要說隔夜茶的發酵變質,是發生了氧化反應,那得重新去學一學初中生物了。

《4》

「銀針能抗氧化,所以銀針能隔夜喝」之所以成為一個謬論,是因為把銀針具有的抗氧化功效,理解成抗氧氣;又把隔夜茶的發酵,理解成氧化

在這個謬論裡,包含了生物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彰顯了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

創造這個謬論的人,生物沒學好,化學沒學好,當然歸根結底,是語文沒學好。

這完全是粗心大意、魚目混珠式的學習茶葉知識,然後斷章取義,穿鑿附會,才得出的似是而非的假結論。

若是自己閉門造車,理解錯了,那影響還算是小的。

頂多是自己一個人犯錯而已。

怕就怕不但自己理解錯了,偷換概念了,還要拿出來宣傳,誤導觀眾,讓大家跟著一起錯。

讓大家跟著一起喝隔夜茶,喝到各種菌,有益有害的都喝進去,讓它們在腸胃裡打架.....

那可就不得了了。

這就必須要有人出來拔亂反正了。

不可以讓這種錯誤的理論,在茶圈裡流傳下去,要知道三人成虎,眾口鑠金。

謊言重複一千遍,就成了真理。

多可怕。

說真話是會得罪人的,只不過村姑陳是個金牛座,直腸子,不吐總是不快。就算要得罪人,這會子也顧不得了。

當然,錯誤就是錯誤,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即使今天不是村姑陳出來指出它是個錯誤,明天也會有王村姑、後天也會有張村姑出來指出它是錯的。

知道是錯誤,改正便罷。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6》

「銀針能抗氧化,所以銀針能隔夜喝」,是錯誤的理解。

這個理解,就像是吳國的路人甲,某天看到周瑜打黃蓋,看了一會兒,恍忽記得是一個姓黃的人挨了打。

回去之後,就跟人吹噓,「我今天看到周郎打人了,打得好兇!」

「周郎打人了?打的是誰?是諸葛亮嗎?」路人乙也很八卦。

「不是,是一個姓黃武將。黃什麼來著,兩個字的名字,哦對了,叫黃忠。」

身在蜀地的黃忠,背上一陣發緊。

蜀主要是知道了,會不會懷疑黃忠通敵叛國?

.......

人類氧化是自由基幹的。隔夜茶發酵是細菌幹的。

不是一回事。

請勿穿鑿附會。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對白毫銀針的四個誤解,一直在茶圈裡沒有淡去,屢屢有新茶友踩坑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白毫銀針今年可能會成為白茶愛好者們的新寵。原因嘛,大家看到新聞了吧。某國總統來中國的時候,喝的就是白毫銀針。銀針已經上升到國禮的高度,加入了為國爭光的行列,成為了國粹的一部分。喝銀針的人,越來越多了。
  • 半斤白茶白毫銀針該如何保存?乾燥、遮光、密封一樣都不能少!
    作為春茶裡最早採摘的茶,蓄積了一個冬天的營養物質在此刻爆發,鮮嫩的芽頭裡,胺基酸豐富地不像話。這種營養價值,讓白毫銀針奪得先機。其二,口感淳和毫香充足!頭次採摘的白毫銀針,在口感上也擁有絕對的優勢,瑩潤、淳和、甘甜、順滑,這些優勢都能在口腔裡引發一場別致的體驗。
  • 白毫銀針備受誤解的3個表現,有人避之不及,但老茶友卻只愛喝它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白毫銀針,現在算是茶界裡頭戴王冠的明星。圍繞著它的長相、香氣、滋味,世人對它有著不少的爭議,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在茶界的熱搜裡:#某國際大牌的護膚品,加入了白毫銀針的萃取物,舒緩保溼抗衰老。
  • 白毫銀針你這麼貴的,真的好嗎?
    白毫銀針,作為一個「茶中女王」的存在,怎能不讓人喜愛呢?白毫銀針受人喜愛不單是因為其外形,更重要的是因為其獨特的口感。 白毫銀針因為受歡市場歡迎,其售價也一路水漲船高,價格也還因為茶的年份有很大的區別。所以質疑的聲音出現了,白毫銀針真的那麼好嗎?
  • 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時間過得真快。因為,明年的新茶採下來,今年的茶,便全部晉級了,變成了一年陳的陳年白茶,這身價,也要看漲了。 村姑陳家的那幾位骨灰級的茶友,便極為富有。 每每過了一年,看到倉庫裡的那些當年慧眼識珠存下來的老白茶,無不心生喜悅——又老了一歲,又升值了呢。 真是值得欣慰。
  • 請問:白茶壽眉、白牡丹、白毫銀針,需要保存在冰箱裡嗎?
    從第一天開始分享白茶知識起,關於白茶保存話題,寫了不下百次,每每苦口婆心告訴茶友們,存白茶,不需要太多花裡胡哨的東西,做好最基礎的工作,保證白茶存在一個乾燥、密封、遮光、無異味的容器裡就行,經過萬千茶友實踐以及歷代茶農的探索,【三層包裝法】最終應運而生。
  • 福鼎白茶:如何區分白毫銀針的好壞?
    02從外貌上白毫銀針是芽茶,不論是高山白毫銀針、平地白毫銀針還是海邊白毫銀針。粗略掃一眼,差距都是不太大的。在既定的採摘標準之下,三種白毫銀針在外貌上會有不同嗎?(新茶時期不能用是否順服判斷)而白毫較短,較稀疏的平地白毫銀針和海邊白毫銀針的白毫則顯得毛茸茸的,像理了刺兒頭。白毫的長度和多少可是直接與茶葉的鮮嫩度掛鈎的。高山白茶由於常年籠罩在雲霧當中,所以很多時候接受到的是漫射光,而非直射光。
  • 村姑陳聽完,直接回復無稽之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連續幾天來,福州下了幾場透透的雨。適宜長期儲存和陳化的白茶而言,唯有幹度控制得越低,後期倉儲起來更加有利!總的而言,茶友們買入手的茶葉成品,但凡是經歷了規範的加工製作,就不存在衝泡時怕被沸水燙傷的說法!正常品質的茶葉,不怕沸水燙!
  • 保存3年的白毫銀針味道「澀」正常嗎?教你怎樣區分收斂性和澀感
    白毫銀針是白茶中的佳品,茶湯清澈明亮,茶香清新淡雅,茶味較為清淡。大多數茶友都知道,隨著歲月的沉澱才能漸漸地喝懂了老白茶,喜歡喝老白茶的茶友,大都是成熟的成功人士,不浮躁、不顯露、不迷失,對世間的沉浮一笑而過。
  • 揭秘你所不知道的秋牡丹
    那時候我還不知道方大師的名望和地位,如果知道,只消一句話回覆:這是方大師做的秋牡丹,難怪你沒有喝過。只這一句就能把對方懟死。然而,沒有如果。所以,2020年,又是一個寒露牡丹和壽眉混採的季節。那一批牡丹裡,因為帶有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長梗,稱作壽眉還真不合適——至少注重品質的S師傅和對等級把控嚴到變態的村姑陳,兩個人都覺得梗太長不能叫牡丹,所以,它只能,跟2019年的寒露牡丹一樣,叫做了《辭秋》。
  • 科普:白茶中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
    「白茶的大餅和小餅有區別嗎?一般什麼樣的白茶會做小餅?」村姑陳初初一看,本能的反應是,這是個很細節的問題,這位茶友好細的心呀,不說心如比幹吧,也快趕上林妹妹了。喝過一泡茶之後,再一回思,呀,這可不是細節問題。
  • 荒山古樹茶黃金葉、陳年壽眉大葉餅,和荒野冬片有什麼關係?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前幾天村姑陳寫了一篇荒野冬片的文章《話題:福鼎有沒有十年陳的冬片餅村姑陳聽到這一長串名字,第一反應是,牛!要論賣茶的智慧,村姑陳只服這些茶商們。真的是高手在民間。這名字換得脫胎換骨,就像古代皇帝給自己上的尊號,文縐縐一長串,顯得特別高深特別有文化。
  • 讀懂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就讀懂了白茶?揭秘你不知道的白茶
    在村姑陳還沒進入白茶圈之前,市面上幾乎見不到秋牡丹的身影。 那時候的秋白茶,還是壽眉一家獨大的天下。 並且那時候的秋壽眉,簡直可以用「茶山茶海」來形容,在茶城裡隨處可見,待價而沽,卻依然無人問津。 那時候只有方大師在製作秋牡丹。
  • 一次性為你講明白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之前寫了不同白茶的分類介紹。《2》第一,品類篇按採摘標準不同,白茶主要有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1.白毫銀針,芽身粗壯,一旗一槍,茶毫密布。
  • 專業茶人給你明確答案,它取決於這兩個重要因素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閒暇的時候,置身書房一隅,翻一本閒書,泡一款新茶。
  • 四大原因告訴你,玻璃罐存白茶並不可取,圖解正確的存白茶容器!
    嗯,這兩句話是村姑陳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一位朋友發來一張照片,他把收藏的茶葉,全部買了漂亮的玻璃罐子存起來。書櫃裡,一排過去,五六個玻璃罐子,裝著白牡丹,白毫銀針,春秋壽眉。整整齊齊,很好看。尤其紙箱存茶時,村姑陳會給大家準備塑膠袋和鋁箔袋,兩層袋子加上一層紙板,三層防護套在白茶外面,樹起了一座天然的屏障。紙箱它不導熱,也不吸各種怪味。茶葉放在裡面,等於與世隔絕,安安靜靜地清修,不被誰打擾。紙箱通常是正方體或者長方體。沒有圓罐那樣較大的出口。箱子中間的縫隙都是直線,用最便宜的透明膠就能貼緊。
  • 白牡丹列傳:白茶春牡丹和秋牡丹,究竟有哪些不同?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北方的天氣真是冷啊。這兩朵國色天香的牡丹,她們的內心,有著怎樣的故事和心路歷程。必定是深沉的、雋永的吧。正如村姑陳今天喝到的這兩泡白牡丹——春牡丹和秋牡丹。
  • 三本種田文,雙手控銀針,女主:村姑不是病貓,一點委屈都不願受
    三本種田文,雙手控銀針,女主:村姑不是病貓,一點委屈都不願受1.《田寵醫嬌:腹黑將軍太會撩》作者:紅了精彩劇情:古代未出閣的小姑娘,聲譽可是比命都要重要的。「就她那樣的賤貨還想嫁人,現在整個村子誰不知道那個把她抱回家的窮小子把她身子上上下下,裡裡外外都摸了個遍!她現在就是想給楊土蛋陪葬,估計楊家都要嫌她髒!」彭蓮香的話,讓葉紅袖的腦子裡閃過一絲模模糊糊的記憶。當時她掉下河,在水裡掙扎撲騰的時候,岸邊站了好多圍觀的村民,甚至還有人指著水裡的自己捂著肚子哈哈大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