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電影「阿波羅11號」的壯觀聲音製作幕後 下

2021-01-20 LocationSound同期錄音網

APOLLO 11


今年4月我們結束了紀錄片第二季專題(紀錄片專題第二季大盤點:紀錄片也需要聲音講故事),但我們的紀錄片聲音討論一直在進行中,很多紀錄片領域的專業人士及關注聲音的朋友加入進來。


今天帶給大家《阿波羅11號》紀錄片電影聲音的文章的下半部,沒有看的請先點擊:重塑歷史:把「阿波羅11號」的壯觀聲音銜接在一起 紀錄電影聲音製作 上

請看中文《阿波羅11號》幕後製作特輯


這種歷史資料製作的紀錄電影其實一直以來並不少,而且很多影片反響也都不錯,上期我們提到紀錄片聲音第二季中介紹的《他們永不會變老》。其實還有一個獲獎無數影片《Jane》,請點擊:紀錄電影《Jane 珍》的聲音製作 上 | 。這幾部影片都是老膠片素材重新數位化的,也都沒有聲音。而《阿波羅11號》最與眾不同的是,影片中並沒有任何的人物採訪,完全按照時間發展順序還原,強調觀眾獲得即時沉浸感。請看Eric Milano在聲音方面是怎麼做的。


Eric Milano,《阿波羅11號》聲音設計師/ 擬音師/終混師

來源:CNN


記者Jennifer Walden,編譯猴子



《阿波羅11號》中最強大的序列之一是火箭發射。點火和升空聲音來自過去的真實錄音。由於這些錄音屬於公共開放領域,因此Milano能夠將它們用於重新創建聲音製作。Milano說:「你想要儘可能地真實,因為它是一部紀錄片,你想得到真實的聲音。」 他聽從了那些電影顧問們的意見 - 包括Neil Armstrong的兒子 - 他們實際上當時就在發射臺上,並且能夠分享他們記得的非常具體的細節。


「尼爾的兒子真正喜歡的是這種爆米花的聲音,這種聲音發生在火箭發射的結尾。因此,如果您聽到最初爆炸後的部分,您會聽到這種噼啪作響的爆米花聲,幾乎聽起來像是失真。這就是它的聲音。有些錄音中有這種聲音,因此我們試圖強調這一點。」

人類的一大步

圖片來源:CNN


當火箭升空時,推進器的特寫鏡頭從畫面中慢慢升起,整個屏幕都被火焰點燃了。Milano不想是一個穩定的狀態燃燒的聲音,為了增加運動感,逐步提高了高頻並配合燃燒助推器視覺效果的時間一致。「正當火焰從屏幕出現時,我開始向高頻範圍內的特定頻段進行EQ調整。這給了聲音一些動態和動作感,所以它隨著畫面的變化而變化。它真正強調的是,現在屏幕中出現火焰以及火箭在那時真正的在起飛了「他說。

CNN影業

圖片來源:CNN


Milano使用FabFilter Pro-Q 2為運動進入推進器點火聲進行EQ調整。從任務控制中心音頻中刪除特定的刺耳音調也是非常寶貴的。最終,他用它們來創造太空中太空人卡式錄音機的聲音。


有一個太空人成功登月任務完成後回到家中的場景,決定播放一些音樂。這首由John Stewart創作的歌曲「Mother Country 祖國」,是來自小型錄音機揚聲器。Milano為這個音樂使用AudioThing插件,它提供了1960年代的模擬磁帶聲音和迷你揚聲器的感覺。然後,當設備在零重力下緩慢地旋轉時,Milano使用FabFilter Pro-Q 2來增加一些動作。「我希望它感覺真得在旋轉,所有我採用均衡器來創造這種效果,」他說到。

發射飛行中的Apollo 11

圖片來源:CNN



AudioThing插件也用於重新創建在月球模塊著陸期間的1202警報。Milano指出,警報聲播放的唯一地方是太空人的耳機。它過去從未被錄製過。幸運的是,太空飛行器手冊非常精確,甚至包含了1202警報聲的規格。「這是一個440赫茲的正弦波音,播放半秒鐘然後翻轉到1千赫茲半秒鐘。然後它來回擺動。依照著這篇文章中的介紹,我使用Pro Tools中的信號發生器重新創建聲音。然後,我通過一系列Audio Thing插件運行它,使它聽起來很雜。這就是我們重新製造1202警報的方式,除了當時的太空人和技術人員之外,以前沒有聽過,「Milano說。


作為紀錄片,《阿波羅11號》專注於準確性,但電影也具有良好的藝術感。從講故事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採用的是一種即時的方法,而不是一種回顧式的方法。事件中沒有畫外音,沒有專家或參與者的訪談加入。相反,Miller利用任務控制中心和太空人之間的對話,以及來自NASA公共事務官員的錄音,重播這一歷史事件,就好像它現在正在發生一樣。影片中阿波羅11號任務從發射前到太空艙回收都是在一個線性的時間線上進行。

太空人們

圖片來源:CNN



在聲音方面,Milano創建的聲音增加了故事自身視角的即時性。觀眾感覺與駕駛員座位上的人和地面上的人員有著密切的聯繫。比如火箭發射序列,倒計時即將結束時,所有環境聲都會逐漸消失。只有一個深沉的、胸部發出的心跳聲在每一秒鐘被突出出來。你自己的心臟在時間上跳動,將這一刻的重要性內化了。「即使你看到一點點火焰,導演仍希望保持靜音,直到心跳消失後,」最後在Gigantic Studios錄音棚中的Mix C使用Dolby Digital 5.1環繞聲為《阿波羅11號》混音,Milano說。影片接下來由布萊恩·艾默(Brian Eimer)在多倫多的ImagesInSound工作室為IMAX版本混音。

Images In Sound工作室

圖片來源:網絡


那個心跳的聲音來自作曲家 Matt Morton,他也為Miller的所有電影都進行了作曲配樂。Morton為《阿波羅11號》做的音樂僅使用那個時代的樂器,包括1968年的Moog合成器IIIc。

Matt Morton使用1968年老合成器Moog Synthesizer IIIc

圖片來源:CNN


「我喜歡Matt Morton的音樂,可能有點兒太多了!」Milano說。「影片中有一段是月球著陸器必須重新連接已經圍繞月球軌道運行的較大的太空艙。你可以從更大的艙體中的攝影機角度看到月球著陸器,從這麼細小的一個圓點,隨著著陸器越來越近,圓點越來越大。Matt Morton在那裡有非常棒的編曲。當我第一次在其中添加音層時我為它而如此迷失,但當我開始真的在混音中把它進一步推進時,導演把我拉回來,笑著說這不可能是電影中最大的場景。這當然是一個重要時刻,但不是最重要的時刻。我認為這證實了Matt Morton的才華,他讓我在音樂上如此的迷失,以至於我暫時忘記了混音,只想把它的音量調高!」


《阿波羅11號》發射
圖片來源:CNN


關於《阿波羅11號》的聲音就到這裡了,想加入我們紀錄片聲音討論群的請加我們的服務微信號:locationsound。


我們即將推出「影視聲音後期製作專題第一季」,也歡迎大家積極提供相關文章素材以及參與討論。

同期錄音網 Locationsound.cn


相關焦點

  • 阿波羅11號 Apollo 11
    柯林斯、查爾斯·杜克、格林·倫尼、理察·尼克森、尼爾·阿姆斯特朗、約翰尼·卡森、理察·尼克森 Richard Nixon、迪克·斯雷頓 Deke Slayton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 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19-01-24(聖丹斯電影節)、2019-03-01(美國)   片長: 93分鐘   又名: 阿波羅登月
  • 時隔近半個世紀 NASA公布阿波羅10號記錄的詭異聲音
    人民網2月22日電 近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了一段阿波羅10號任務中記錄下來的詭異聲音,塵封了半個世紀,人們終於揭開了這段被稱為「外星音樂」的神秘面紗。  在阿波羅10號任務中,當太空飛船飛到了月球的背面,因為月球的遮擋,所有和地面指揮中心的通信全部中斷。
  • 阿波羅11號返回地球的「最後一公裡」
    為了紀念阿波羅11號首次登陸月球50周年,2019年CNN推出了紀錄片電影。電影真實地再現了50年前那一場迄今為止人類航天史上的重要事件。電影沒有旁白,真實影像資料搭配完美、緊張而恢弘的音樂,穿插著任務執行時的真實聲音,讓50年後的觀眾享受了一次視聽盛宴。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阿波羅計劃電影盤點
    50年前的7月21日(北京時間),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寧靜海邁出的一小步,成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一大步。50年來,圍繞阿波羅計劃的讚頌和陰謀論從未間斷,從這些電影就可見一斑。
  • 《阿波羅13號》幕後再聚首 拍攝科幻大神新作
    《阿波羅13號》幕後再聚首 拍攝科幻大神新作 時間:2016.06.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2001太空漫遊》太空服和阿波羅11號操縱杆以創紀錄的價格被拍賣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重要的太空和科幻電影及小說紀念品在拍賣會上持續走俏,在7月18日的好萊塢朱利安拍賣會上,電影《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中使用的太空服以37萬美元的價格成交,尼爾-阿姆斯特朗的阿波羅11號控制操縱杆以37
  • 太空電影的幕後推手
    走著走著,他們相遇了……科幻電影的發展史,其實也是電影故事和科學的交流史。作為一個龐大的科研機構,NASA深知熒幕形象的重要性——參與影視製作絕對可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從《天地大碰撞》到《生活大爆炸》、從《阿波羅13號》到《哈勃望遠鏡(3D)》,獲得過NASA協助的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數以千計。
  • 《星際探索》曝特輯 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星際探索》曝特輯 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時間:2019.07.2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阿波羅11號的幾個小秘密
    夜晚在燈光照射下的土星5號,來源:紀錄片《Apollo 11》 這是紀錄片《APOLLO 11》的開頭由Neon和CNN Film公司出品用首次發現的65毫米膠捲影像資料和超過11000小時的音頻為我們還原了1969年阿波羅11號任務
  • 神秘之聲:阿波羅十號在50年前經歷了什麼?
    說出答案之前要想好哦,月球背面可全都是巨大的隕石坑,在「阿波羅」年代的技術條件下,根本無法在月球背面著陸。更危險的是,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時,將失去和地球的無線電通訊聯繫。雖然很難,但心理素質好、技術過關的太空人還是可以應付的,但是萬一發生了什麼讓你精神上受到折磨的事呢?你還能不能應付?
  • 阿波羅 11 號登月 50 周年,回顧阿波羅號探月計劃
    北京時間7月15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導,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50周年紀念日臨近,讓我們再次回顧一下阿波羅號計劃的探月歷史。阿波羅7號:進行為期11天太空飛行進入太空的首個阿波羅任務是「阿波羅7號」,在為期11天的太空飛行中,機組人員對太空飛行器系統進行了一系列測試,並從美國太空飛船上主持了首個電視直播節目。
  • 阿波羅11號幕後英雄:海豹隊員跳海接應返回艙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7月23日報導,當人們回想起阿波羅11號時,腦海裡立刻浮現的是阿姆斯特朗從月球傳回激動人心的話語,以及太空人在月球表面插上美國國旗的場景,卻很少有人會知道曾經有4位英雄冒著生命危險確保登月太空人們平安返航。
  • 阿波羅11號登月49周年
    阿波羅11號任務簡介Credit:NASA49年前的今天(按北京時間來說,應該是明天7月21日),1969年7月20
  • 月球背面的秘密,阿波羅太空人聽到神秘聲音,NASA隱瞞47年
    在1960年代,美國提出了登月月球的阿波羅計劃,那登月不可能是一下就登上去的,阿波羅2號到阿波羅6號進行了不載人飛行測試,阿波羅8號則驗證了阿波羅指揮艙系統在地球和月球軌道之間的太空及繞月軌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蹤和生命保障各個方面。評估太空人在開展繞月軌道任務期間的表現。
  • 三星QLED8K電視活動紀念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
    三星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推出了「製作歷史」,這是與CNN電影公司合作製作的QLED 8K電視廣告和多平臺廣告系列。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斯·奧爾德林前往太空。他與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和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一起在月球上邁出了第一步,因為全世界都在觀看人類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 47年前「阿波羅」錄下的月球背面神秘聲音 NASA終於公布!
    (原標題:47年前「阿波羅」錄下的月球背面神秘聲音 NASA終於公布!)「阿波羅10號」記錄下來的奇怪聲音,被封存47年,如今首度解密再度引發外星人存在的猜想。
  • 《阿波羅11號》,這是人類的一大步
    最近太忙了,這部電影其實大部分是上周看的,留到這周收個尾。 但也沒時間寫影評了,打工人等下就要去打工了。
  • 人類登月40年「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組圖)
    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以及英國400年前的「載人登月計劃」。  內幕一  登月美國國旗化為灰燼  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國國旗,一直是「月球陰謀論」中飽受質疑的主角,陰謀論者質疑稱,月球上沒有空氣,可太空人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國旗卻能迎風飄揚,這一漏洞顯示太空人仍然身處地球。
  • 阿波羅11號的50個小知識(一)
    阿波羅計劃在1960年公布時,最初的計劃是將一小組太空人送入月球軌道,而不是月球表面。但是甘迺迪總統在1961年發表了著名講話,宣稱他和美國保證將會在60年代結束前將人類送上月球。2、阿波羅11號的目標很簡單,到月球,然後回地球。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人類為什麼自此不再登月了?
    50年前的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從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的登月徵程。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宇宙飛船飛越了38萬公裡徵程。最終於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走出了登月艙來到月球表面,在月球表面留下了第一個人類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