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子刊最新研究|疫情期間,暴露在病毒下的醫療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2020-12-05 健康界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呈擴散趨勢,截至3月24日,新冠肺炎在國外確診超28萬人,國內確診超8萬人。疫情下,受確診和疑似病例的不斷增加、繁重的工作量、防護設備的不足以及缺乏特定藥物等因素影響,相當一部分前線醫護人員精神負擔加重,出現抑鬱、焦慮和失眠等症狀,需要進行心理支持或幹預。

2020年3月23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胡少華教授團隊和湖北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劉忠純教授團隊在JAMA Network Open聯合發表一篇名為「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ental health outcom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exposed to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的文章。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的來建波醫師和湖北省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的馬思夢、王迎醫師是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文章通過量化抑鬱、焦慮、失眠等症狀的嚴重程度,分析影響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潛在危險因素,並評估他們的心理健康結局。

 

研究調查了2020年1月29日至2月3日期間,34家醫院的1257名醫護人員的統計數據和心理健康測量結果。通過9項患者健康問卷、7項廣義焦慮症量表、7項失眠嚴重程度指數和抑鬱、焦慮等症狀程度進行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了影響醫護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

一、研究對象及其特徵

在1257位受訪者中,包括醫生493位(39.2%)和護士764位(60.8%),其回應率分別為70.2%和67.7%。其中有760位(60.5%)在武漢工作,有261位(20.8%)在武漢外的湖北省工作,有236位(18.8%)在湖北省外工作,共有522名(41.5%)參與者是直接接觸確診或疑似患者的前線醫護工作者,詳情見下表。

受訪者的人口統計和職業特徵

 二、心理健康程度和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受訪者存在明顯的抑鬱症(634位 [50.4%])、焦慮症(560 位[44.6%])、失眠症(427位[34.0%])和痛苦症狀(899位 [71.5%])。其中女性醫護、一線工人和在武漢市的受訪者們症狀更加嚴重:

醫護嚴重抑鬱症情況:醫生24位(4.9%)、 護士54位(7.1%)

男女嚴重焦慮情況:男性10位(3.4%)、女性 56位(5.8%)

一線工作者與二線工作者嚴重失眠情況:一線工人9位(1.7%)、二線工人3位(0.4%)

二級醫院與三級醫院的工作者:嚴重抑鬱症狀分別為53位(5.6%)和25位(7.7%);嚴重焦慮症分別為48位(5.1%)和18位(5.5%);嚴重失眠為10位(1.0%)和2位(0.6%)。

詳情見下表。

受訪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

 三、測量分數和相關因素

對受訪者進行抑鬱的PHQ-9、焦慮的GAD-7、失眠的ISI和事件影響量表IES-R四項評估,評估的中位(IQR)得分為5.0(2.0-8.0),4.0(1.0-7.0),5.0(2.0-9.0)和20.0(7.0-31.0),分數結果與症狀嚴重程度相似。

其中,護士、女性、一線醫療工作者和武漢工作者的得分均高於醫生、男性、二線醫療工作者和在武漢外工作者。

受訪者四項心理評估得分

 其中,武漢以外的湖北省受訪者和湖北省以外的受訪者表現出相似程度的抑鬱、焦慮、失眠和困擾水平,但其表現程度均低於武漢市的工作人員。

不同醫院中一線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結果得分

 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受訪者心理健康的危險因素

結論

研究發現,受訪者表現為抑鬱、焦慮、失眠和困擾症狀的比例,分別為50.4%,44.6%,34.0%和71.5%。其中,在武漢的工作者、女性和具有中級職稱的工作者更容易發生嚴重的抑鬱、焦慮和困擾。此外,調查發現71.5%的全科護士是初級職稱,這表明大部分護士的工作經驗較少,但前線護士需與患者進行頻繁的密切接觸,他們不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面臨更大的挑戰,還面臨最高的感染風險。

目前COVID-19在我國已經基本控制,但全球疫情正處於上升階段,國外許多國家的疫情非常嚴重,截至到2020年3月25日,全球有近30萬確診患者,義大利、美國、西班牙均超過4萬人,大量以醫護人員被感染,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嚴重的公共衛生危機背景下,各國應該重視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和心身健康,動員全國力量和國際援助來抗擊這次重大疫情!

相關焦點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JAMA|抑鬱症|醫學|研究|患者|手術|...
    飲食與健康研究的數據,該研究中心一直在整理飲食與健康信息。然而,美國哈佛醫學院Brigham婦女醫院8月5日JAMA子刊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該指南對心血管病患者的心血管風險評估方法存在缺陷,應將高敏肌鈣蛋白水平納入其中。 研究人員開展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納入8635名入選PEGASUS-TIMI 54研究的患者,所有患者在納入前1~3年發生心肌梗死,至少50歲,至少有1個高危因素。
  • 2020年JAMA十大醫學研究與發現
    因此,在MDD急性期成功給予ADM後,序貫的心理治療整合似乎是一種有效的策略,在預防復發方面效果較為理想。3. JAMA:高血壓新定義引爭議,如何科學維持健康血壓?2017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美國心臟協會(AHA)發布的最新指南中,將最新的高血壓定義從≥140/90 mmHg的標準診斷高血壓(我國目前仍用這一標準)改為≥130/80 mmHg。
  • 趙旭東教授在JAMA Psychiatry發文闡述心理健康的生物心理社會因素...
    其中,從社會文化變遷的角度,探討快速變遷社會中少數民族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文中引用了一項由萬文鵬教授於1979年啟動,三代中國學者在長達三十多年中進行的「基諾族心理健康前瞻性研究」的成果;從城市化發展角度深入宏觀社會層面分析了貧富差距懸殊、社會地位低下以及移民群體適應方式與與心理健康指標之間的交互影響及循環因果關係;從個人的主觀幸福感、獲得感以及期望值(失敗預期)來詮釋心理健康的個體心理和心理因素的交互影響
  • 致敬一線防疫工作者,這份心理防護手冊請收下!
    二、一些防疫工作者反映,當前較繁重瑣碎的工作和對疫情的恐慌對自身工作生活產生了很大影響。一線工作者如何正確看待自身工作,正確認識恐慌、焦慮、怕犯錯誤等情緒,並進行自我疏導?  對一線工作者來說,在面對未知的病毒和巨大的崗位責任時,出現恐慌、焦慮、怕犯錯誤等情緒都是正常的。
  • 如何做好疫情期間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湖南交通職業技術...
    多措並舉,做好疫情下心理工作一是為做好疫情期間學校師生的心理防護和心理危機幹預工作,及時防控、管理學生中可能出現的疫情心理危機事件,根據省教育廳及學院疫情防控處置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要求,制定學校新冠肺炎疫情心理工作方案。二是開通線上心理諮詢,向學生宣傳心理諮詢熱線和QQ,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疫期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提供校內外多種形式的心理支持服務。
  • 行業|新冠疫情會是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催化劑嗎?
    疫情吹哨人李文亮醫生、推遲婚禮上一線的彭銀華醫生、倒在抗擊疫情一線的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如果時光能夠倒流,這麼多鮮活的生命,還會以這麼壯烈的方式離開我們嗎?武漢封城,全國抗疫,病毒全球蔓延……如果時光能夠倒流,新冠疫情會得到更好的控制嗎?未來,AI是否能成為預測、診斷疾病以及疾病數據管理的好幫手?這次新冠疫情又是否能成為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催化劑?
  • Lancet Psychiatry:COVID19疫情期間為何需要研究心理健康?
    (圖片來源:NIH)該文章呼籲進行更廣泛的心理健康監測,並以更好的方式來預防和治療心理疾病。根據Ipsos MORI對1099名英國公眾進行的民意調查,以及英國心理健康研究慈善機構MQ對2198人進行的調查,一般公眾已經對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擔憂。
  • 疫情下,如何讓心理遠離病毒?訪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首任部長劉嘉
    廣大居民主動調整心理狀態,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圖為6月17日傍晚,居住在北京市西城區廣外街道京鐵和園社區的居民在社區內散步。新華社發(陳鍾昊 攝) 疫情期間,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心理健康服務中心積極為湖北民眾提供心理諮詢。這是工作人員為武漢居民進行遠程心理諮詢和疏導的場景。(受訪者供圖)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黃輝報導任何勝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 最新研究:新冠肺炎患者康復後,這些後遺症「可能很常見」
    該研究發表在《柳葉刀·精神病學》(Lancet Psychiatry)雜誌上,並綜述了72項關於兩種過往冠狀病毒的不同研究以及關於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以確定這些疾病與精神問題之間的聯繫。 目前尚無關於患者康復後的信息,因此缺乏關於新冠病毒對患者長期精神影響的數據,該研究僅分析了7例在醫院接受過治療的嚴重新冠肺炎病例。
  • 新冠大流行期間美國心理健康應用需求激增
    據外媒CNBC報導, 治療應用開發商正在急於迎接大量新客戶的湧入,但隨著隱私和療效問題的擔憂升溫,健康專家們對未來的監管路徑仍然存在分歧。 根據凱撒家庭基金會的一項調查,截至4月初,近一半的美國人表示,這種流行病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負面影響。隨著人們在「居家令」的限制下暫停了面對面治療,人們開始向智慧型手機尋求幫助。
  • 來自四大醫學期刊,這些健康研究上榜2019年全球最有影響力論文
    Altmetric排名:31 DOI:10.1016/S0140-6736(19)30418-0 如今在藥物的作用下,愛滋病已成為了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抗逆轉錄病毒治療(ART)直擊病毒活動,能夠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 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釋義(第三版)
    出現疑似症狀,或有新冠肺炎流行病學可疑暴露史,及時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或所在村(居)委會報告,根據要求及時就醫或隔離觀察,密切配合有關部門採取的調查、隔離和救治措施,可有效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擴散,減少疫情危害,保護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或會影響嬰兒的健康和衰老
    智利《第三版時報》網站11月13日發表題為《新冠病毒將如何影響下一代?1918年的大流行可能有助於理解它的影響》的報導稱,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暴露於新冠病毒中可能會影響尚未出生的人的健康和衰老。
  • JAMA:社區災難發生之後心理援助的重要性
    達拉斯市北德克薩斯健康護理系統VA及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Carol S. North, M.D., M.P.E.及俄克拉荷馬城的俄克拉荷馬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Betty Pfefferbaum, M.D., J.D.對證據進行了回顧和總結,旨在提供一個框架,以給予那些剛剛經歷了災難的個人以合適的精神健康幹預。
  •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2020-02-1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疫情掀開了美式民主的「華美袍子」,暴露出什麼?
    ■徐琳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掀開了美式民主的「華美袍子」,露出了上面爬滿的「蚤子」。截至6月2日,美國以超過180萬的確診病例,超過10萬的死亡病例,成為全球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這樣的表現,顯然與其超級大國的身份不相匹配。
  • 疫情當下|產生的大量醫療垃圾 健康隱患同樣巨大
    因疫情形勢嚴峻,導致口罩、防護服、護目鏡和其他醫療物資一方面供應不足而十分急缺,一方面這些防護用品也正在每天被大量的使用,且這些防護用品的防護時間有限,使用一段時間後就需要丟棄更換,由此而產生了大量帶有傳染病毒的醫療垃圾,相比普通生活垃圾,處理醫療垃圾的方法更為嚴謹,只有科學處理才能避免二次汙染,帶來更大的健康隱患。
  • 全球頂尖科學家齊聚煙臺 共商後疫情背景下的健康產業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2月4日訊 (記者 盧偉霞 通訊員 郭健) 12月3日,來自美國、德國、英國等11個國家的2位諾獎獲得者、20多位院士、30多位醫科大學校長和醫院院長、企業家通過線上線下集聚煙臺,共商後疫情背景下的健康產業。
  • 關於疫情期間新冠病毒檢測,國務院提出5條具體要求
    關於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新冠病毒檢測有關工作的通知聯防聯控機制綜發〔2020〕15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醫療機構和疾控機構迅速落實國家有關要求開展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CB Insights報告:AI醫療領域這些趨勢值得關注
    疫情期間,醫療AI企業也受到了資本更多的關注,據CB Insights數據的統計,在2020第3季度,醫療AI企業共完成了122筆融資,融資總額超過了20億美元,是截至目前醫療AI企業季度融資總額的最高值。同時,大額融資的數量也顯著增加:從今年3月份開始,單次融資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事件超過了11起,這其中大部分是AI+新藥研發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