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是騙人的嗎?都2021年了,為啥還沒大規模使用?

2021-01-09 紫俠號

我們知道,人類濫用化石能源,已經導致了一系列環境問題。現如今世界各國都在著力開發清潔能源,主要包括風能,太陽能,甚至是核能。在未來能源當中,可燃冰無疑是最被人們期待的一個,都說可燃冰儲量不遜石油,而且清潔高效,是可以替代石油的清潔能源。

人類早在1810年就發現了可燃冰,但是現在都2021年了,兩百多年過去了,可燃冰依然沒有進入大規模使用階段,難道這本身就是個騙局嗎?

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可燃冰。

可燃冰是一種氣體水合物,八個水分子鎖住一個甲烷分子,形成不太穩定的固態結構,在常溫下就會分解成水和甲烷氣體。人類發現可燃冰的時候,並不把它視為一種能源,反而嗤之以鼻,因為它總是在寒冷冬天出現在天然氣管道裡,把整個管道堵塞。

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以後,人類在全球多個地區發現了可燃冰的存在,主要是在海底,可燃冰才被視為一種十分珍貴的未來能源。在南海,墨西哥灣等地,可燃冰都大量存在。科學家預計全球可燃冰的儲量為2億立方米,蘊含的能量堪比20億噸石油,足夠人類使用千年。

可燃冰不但儲量高,還非常清潔,可燃冰燃燒之後,只會產生二氧化碳和水,比石油和煤炭清潔太多了。

可燃冰想要大規模使用,有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首先是不太容易開採。可燃冰絕大部分都位於海底,海上開採石油本身就很困難,更別提是可燃冰了,而且可燃冰隱藏的深度都很深,試想一下在熱帶的南海地區,可燃冰依然能夠在零度左右的海底以固態存在,其深度甚至在千米以上。但是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目前中國、日本等國在開採可燃冰上已經取得了一些突破。

其次是可燃冰開採的潛在隱患。

首先是對海底生態系統。海底本身的地殼比較薄,而且壓力很大,一旦大規模開發可燃冰,可能會引發大陸架邊緣震蕩,發生海底山崩和海底滑坡,嚴重的話還可能誘發地震和海嘯災害。其次是可燃冰洩漏。可燃冰本身的固態結構就不太穩定,如果人類開採加上氣溫升高,讓可燃冰變成甲烷大量洩漏在大氣層裡,那無疑會讓全球變暖的速度更加難以控制。

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可燃冰的大量使用應該不是問題。

大家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可燃冰發現了這麼久了為什麼還不能大規模使用?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甲烷,1810年,首次在實驗室被發現,之後世界各國就開始投入到可燃冰的研究和開採當中。一直到現在可燃冰的研究和開採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為什麼到現在可燃冰還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呢?今天我們來說說它背後的原因。
  • 可燃冰發現了這麼久了為什麼還不能大規模使用?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燃燒的冰可燃冰是一種水喝天然氣的水合物,通俗一點講就是被凍結的天然氣或者甲烷,1810年,首次在實驗室被發現,之後世界各國就開始投入到可燃冰的研究和開採當中。一直到現在可燃冰的研究和開採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了,為什麼到現在可燃冰還沒有得到廣泛的使用呢?今天我們來說說它背後的原因。首先說一下為什麼可燃冰可以代替化石燃料成為未來的新能源,作為需要廣泛運用的新能源的一個條件就是它在地球的含量必須足夠多。
  • 說了如此多年的可燃冰,為何還沒投入使用?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現在資源的開發可以說多種多樣的,但是有一種資源是一直都有聽說確沒見過,那就是可燃冰。可燃冰在小學時候的書本就已經有出現過了,可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見正式的投入使用,讓人覺得很不解。可燃冰的外形很像冰塊,它是海底深處的天然氣水合物,可以說它是一種新型的能源。專家們已經知道它的作用,並且也知道它能從哪裡可以得到,而且還知道它在全球裡面所蘊含的量是非常多的。現在已經查明,在中國的東海南海都有可燃冰,而且東北凍土帶上也有。就單單中國來說,中國境內的海域可燃冰的數量就相當於是800億噸石油。
  • 對汽車來說,可燃冰這副「春藥」還不宜過早服用
    因其外觀像冰一樣且遇火可燃,而被稱作「可燃冰」或「固體瓦斯」、「氣冰」。賦存於水深大於100-250米(兩極地區)和大於400-650米(赤道地區)的海底沉積層內,這裡的壓力和溫度條件,能使天然氣水合物處於穩定的固態。根據資料顯示,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計值是當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中碳含量總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儲量至少夠人類使用1000年。
  • 可燃冰利用還得等多久?
    於是,「100升可燃冰可支持汽車行駛5萬公裡」被諸多媒體和網友廣泛傳播。沒想到,多位能源專家學者對這一說法表示懷疑,其中,清華大學能源網際網路創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繼江表示,對於上述說法「只能理解為這是一個開玩笑的資源評估方法,與現實毫無關係,很不科學。」
  • 吹了這麼多年的可燃冰,為何還不投入使用?沒你想的那麼簡單
    在世界能源領域,一直有一個新的概念,那就是可燃冰。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就開始投入到可燃冰的研究和開採當中。然而現在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雖然發現了超過兩百多個可燃冰礦點,但是依然沒有將可燃冰正式投入使用。吹了這麼多年的可燃冰,為什麼利用起來的難度這麼高呢?
  •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可燃冰已試採6周!可燃冰真的是冰嗎? 前不久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在中國南海宣布,我國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進行的可燃冰試採獲得了成功,這也意味著我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在海域連續穩定開採可燃冰產氣的國家。
  • 可燃冰真的是冰嗎?能源新寵其實不神秘
    據世界能源會議統計,世界已探明可採煤炭儲量共計15980億噸,預計還可開採150年。探明可採石油儲量共計1211億噸,預計還可開採30~40年。探明可採天然氣儲量共計119萬億立方米,預計還可開採60年。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新能源的話,再過50-100年,地球上可用的化石燃料能源就將消耗殆盡。
  • 全球可燃冰夠用1000年 中國試採技術領跑世界
    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報導稱,中國管轄海域蘊藏著豐富的可燃冰資源,據測算,總量達幾百億噸油當量,遠景資源量與海域和陸地油氣資源量相當。南海海域可燃冰試採作業鑽井平臺「藍鯨1號」全球可燃冰夠用1000年據國土資源部介紹,此次可燃冰試開採現場位於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從5月10日正式出氣至今,已累計產出超12萬立方米、甲烷含量高達99.5%的天然氣。
  • 可燃冰:石油天然氣最佳替代品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賦存於海洋300—3000米水深的海底沉積物中,主要賦存於陸坡、島坡和盆地的沉積物或沉積巖中。以其儲量豐富及高效清潔特點被譽為「後石油時代」重要替代能源。陸地上的可燃冰資源主要分布在高緯度極地永久凍土帶之下,或者大陸邊緣的斜坡和隆起處。近海海底是可燃冰寶庫。但是,可燃冰被封閉在海底的低溫高壓環境中。
  • 可燃冰試採成功,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據估算,在世界各大洋中,可燃冰的總資源量是全球已知煤、石油、天然氣總儲量的2倍。    權威報告稱,我國可燃冰的總資源約是常規天然氣、頁巖氣等資源量總和的兩倍,按當前的消耗水平,可滿足我國近200年的能源需求。安信證券則指出,據勘探,僅我國南海存儲可燃冰就相當於650億噸石油,按我國當前能源消耗水平,可供我國消費130年。
  •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時間:2016-11-25 12:56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可燃冰並不是冰,而是一種存在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白色結晶物質,因其外觀看起來像冰塊兒而且遇火即可燃燒,所以被稱作可燃冰,其學名應該叫做天然氣水合   原標題:可燃冰是冰嗎? 可燃冰的形成需要什麼條件?
  • 龔建明談可燃冰的應用與發展
    新華網青島7月28日電 可燃冰是由天然氣(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在低溫、高壓條件下形成類冰狀結晶物質,因外觀像冰雪,遇火燃燒,所以稱作為"可燃冰"。        7月9日,我國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試採勝利結束,創造了連續試開採60天、累計產氣總量超過30萬立方米的世界紀錄。
  • 將天然氣轉化為可燃冰,科學家做到了
    目前,最先進的方法是將天然氣轉化為可燃冰,從而可以更安全、更輕鬆地存儲和運輸天然氣。因此,2018年天然氣消費量增長了4.6%,預計未來10年平均年增長率為0.9%。天然氣需求的增加和對天然氣的依賴,要求使用天然氣的國家開發安全可靠的大規模天然氣儲存技術,以滿足能源的安全。
  • 科學家發現新型能源「可燃冰」,超過石油天然氣,網友:人類福利
    科學家發現新型的能源「可燃冰」,超過石油和天然氣,網友:人類福利!隨著人類前進的步伐的持續邁動,人類不僅隨著嫦娥飛奔到了月球之上,還隨著精衛下到了浩瀚深海。如今,人們給它取了個好記的小名——可燃冰。它生活在冰冷的深海底部,也偶爾會出現在島嶼的斜坡地帶等地。作為天然氣和水在高溫度和低壓強環境下形成的可燃冰有著十分光明的未來,據估計,它的儲量完全可以供人類使用千年之久。更讓小編也高興的是,它完全是乾淨毫無汙染的新型能源。人類文明的花朵有了可燃冰這樣的小能手助力,本應該更加進步發展的。
  • 科學史上365天——可燃冰的開發
    從水到可燃冰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水的世界裡,無論在哪裡都可以見到水,一個馬鈴薯含有80%的水,一頭牛含有74%的水,西紅柿、葡萄、橘子的90%全是水,而我們的身體有65%的水。水有很多古怪的脾氣,大多數液體遇冷都要壓縮,水在零度結冰時卻要膨脹,增大原來體積的10%,這就是為什麼冰會浮在水面上。人們可能不會注意到,水的這個「怪脾氣」正是保障地球生命形成、延續的重要條件。
  • 我國可燃冰試採創下兩項世界紀錄,為什麼開採可燃冰這麼難?
    確認可燃冰的存在1934年,美國人哈默·施密特(Hammer Schmidt)在被堵塞的輸氣管道中發現了可以燃燒的冰塊,它叫「甲烷氣水合物」。自然界中真有像冰一樣的「天然氣水合物」嗎?1946年,蘇聯學者斯特裡諾夫認為:只要有合適的溫度和壓力,自然界必定會有天然氣水合物的形成!
  • 可燃冰,未來能源之星還是滅世惡魔?
    全球有機碳儲量分布圖| 儘管對有機碳的估算還比較粗糙,但可燃冰仍遠遠多於常規化石能源。數據源自文獻[1]。製圖@陳隨/星球科學評論畏之如虎,是因為這是一種並不穩定的物質。世界可燃冰資源儲量示意圖| 最具勘探開發潛力的可燃冰位於砂層裡,但總儲量相對較小;不易開採的泥層裡可能擁有規模最大的可燃冰。海底暴露可燃冰的儲量難以估算,因為人類對深海還知之甚少。數據源自文獻[6]。製圖@陳隨/星球科學評論但是,硬幣的另一面則隱藏著可燃冰令人生畏的本領。
  • 【能源科普】之可燃冰
    「可燃冰」中甲烷的總量大致是大氣中甲烷數量的3 000倍。作為短期溫室氣體,甲烷產生的溫室效應是二氧化碳的13倍。有學者認為,在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在開採過程中,如果引起「可燃冰」自動分解或外溢,一方面就會導致極地溫度、海水溫度和地層溫度升高,另一方面,陸斜坡穩定性降低,還可造成海底滑坡,海洋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出現物種滅絕,造成生物礁退化。
  • 「偷梁換柱」開發海底可燃冰
    3月底,美國科考船「馬庫斯·郎賽特」號來到臺灣,據稱是協助臺灣勘探海底「可燃冰」資源的。  什麼是可燃冰?它的儲藏量如何?美國人在開採可燃冰方面有什麼突破?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3月26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宣布在利用可燃冰的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將率先用於開採阿拉斯加附近海域的可燃冰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