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國際首季營收創歷史新高 14nm製程業務收入佔比提升

2020-12-06 金融界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吳科任

中國內地純晶圓代工龍頭廠商中芯國際(港股00981)5月13日晚發布的一季報顯示,公司單季實現營業收入9.05億美元,環比增長7.8%,同比增長35.3%,創季度營收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為6416.4萬美元,環比下降27.7%,同比增長422.8%。

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和梁孟松表示,市場需求和產品結構優於預期,通訊、電腦與消費電子相關營收實現同比增長。公司市場份額逐步增加,成熟工藝平臺產能滿載,先進工藝研發與業務進展順利。

先進位程收入佔比提高

中芯國際4月7日公告,將今年第一季度收入環比增長指引由原先的0%至2%上調為6%至8%,毛利率指引由原先的21%至23%上調為25%至27%。從實際情況看,公司一季度收入同比增幅和毛利率都落在指引內。一季度毛利率為25.8%。

從技術製程看,中芯國際先進位程(28nm及以下)業務收入佔比進一步提高。數據顯示,公司一季度14nm業務的收入佔比為1.3%,環比提高0.3個百分點;28nm製程業務收入佔比為6.5%,環比提高1.5個百分點,同比提高3.5個百分點。需要說明的是,14nm製程自去年四季度開始貢獻收入。

從應用場景看,中芯國際一季度通訊收入佔比為48.9%,環比增加4.5個百分點,同比增加5.9個百分點;消費電子收入佔比為35.4%,環比下降2.7個百分點,同比增長2.9個百分點;電腦收入佔比為5.1%,同比持平。

從地區看,中芯國際一季度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地區的收入佔比為61.6%,環比下降3.5個百分點,同比增加7.7個百分點;來自總部位於美國地區公司的收入佔比為25.5%,環比增加3.3個百分點,同比下降6.8個百分點。

產能方面,折合成8英寸計算,中芯國際一季度月產能為47.6萬片,環比增加2.75萬片/月。其中,天津200mm晶圓廠、北京300mm晶圓廠和上海300mm晶圓廠的產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公司一季度的產能利用率達到98.5%,環比下降0.3個百分點,同比增加9.3個百分點。有券商分析師表示,中芯國際一季度14nm工藝和200mm晶圓廠的擴產超預期,預計今年底14nm產能可提升至1.3萬-1.5萬片/月。

資本開支增加11億美元

頭部晶圓廠的業績展望、預收帳款、資本開支計劃等是判斷電子終端市場景氣度高低的重要指標。中芯國際預計第二季度收入環比增長3%至5%;毛利率介於26%至28%。一季度末,公司合同負債餘額為1.95億美元,期初為0.92億美元。

中芯國際將2020年計劃的資本開支由2019年年報中披露的約32億美元提高至約43億美元,增加11億美元。增加的資本開支主要用於擁有多數股權的上海300mm晶圓廠的機器及設備,以及成熟工藝生產線。

趙海軍和梁孟松表示,上調資本開支計劃是為了充分滿足市場需求。「有信心帶領公司重啟成長,在不確定的變化下專注競爭力的培養與建立,為客戶提供全面的技術與業務平臺解決方案,把握半導體產業成長機遇。」

中芯國際5月初公告謀求科創板上市,扣除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中約40%用於12英寸晶片廠SN1項目,約20%用作為公司先進及成熟工藝研發項目的儲備資金,約40%用作為補充流動資金。中國證券報記者獲悉,12英寸SN1項目是中芯國際旗下專注於14nm及以下先進工藝的中芯南方工廠。中芯南方項目投資總額為102.40億美元,公司合計間接持有其50.1%的權益。

今年3月以來,中芯國際已發布兩份涉及設備採購的公告。3月23日公告顯示,中芯國際與泛林集團籤訂設備採購協議,購買總價為3.97億美元。3月2日公告顯示,中芯國際與應用材料達成設備採購協議,購買總價為5.43億美元。

相關焦點

  • 3天即交卷,中芯國際回復科創板首輪問詢:14nm製程在手訂單充足
    在業務方面,中芯國際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臺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目前28nm、14nm產品收入佔比不高。上交所要求中芯國際說明:「報告期內14nm及28nm製程產品的收入金額及佔比持續下降的原因。」
  • 中芯國際14nm工藝良率達標後,對我國晶片產業有什麼影響?
    因此,中芯的良率提升首先就是利好中芯自身,可以有效地降低生產成本,大量接單後能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整體營收,更是能讓自己有足夠的利潤率,也就能保證中芯未來有充足的資本投入到新技術研發。從目前公布的Q3財報來看,中芯14nm工藝已經給其帶來了很大的收益,單季營收首次超1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 中芯國際:去年Q4第一代FinFET 14nm貢獻1%營收
    2月14日消息,中芯國際昨日披露,去年第四季度,第一代FinFET 14nm貢獻1%營收。中芯國際昨日披露了2019年第四季度財報。在財報中,中芯國際聯合執行長,趙海軍和梁孟松披露,第一代FinFET 14nm順利量產,貢獻當季度1%營收。FinFET全稱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中文名叫鰭式場效應電晶體,是一種新的互補式金氧半導體電晶體。FinFET命名根據電晶體的形狀與魚鰭的相似性。
  • 14nm工藝製程成為市場焦點 中芯國際(00981)續漲逾5%創近15年新高
    14nm工藝製程成為市場焦點 中芯國際(00981)續漲逾5%創近15年新高
  • 小米第三季度營收722億元 創歷史新高
    小米第三季度營收722億元 創歷史新高 2020-11-24 19:25:08 來源:中國證券網 作者:溫婷
  • 二季度營收創歷史新高,機構給出近1倍的空間
    ,未來有望帶來年均6億元增量收入,盈利能力和估值優於同行競爭對手。3、伊之密:上半年營收和淨利潤降幅收窄,二季度單季度業績明顯改善,實現營收7.16億元,創單季度歷史新高,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52%-60%,同時Q2淨利率達16.34%,也創下歷史新高;公司注塑機業務有望迎來底部反轉,行業連續4個月出現明顯反彈,機構上調20年公司淨利潤預期
  • 中芯國際3天「閃電」回復上交所問詢,涉及6大類29個問題
    3、14nm產線月產能約3000片,一季度收入佔比增至1.26%上交所在問詢函中提出,中芯上海14nm產線定位為研發平臺實現14nm產品量產的合理性,月產能情況,相關設備折舊是計入研發費用還是產品成本,具體的成本、費用劃分依據,成本核算是否完整、準確。
  • 中芯國際量產14nm,相比先進工藝仍差兩三代
    Hello,大家好,我是老孫因為華為事件影響,中芯國際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其實是國內最先進的晶片代工廠商,沒有之一。根據中芯國際發布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晶片代工業務迎來一定增長,主要原因是產能利用率達到97.8%,先進工業佔比快速提升,14nm、28nm工藝製程達到14.6%,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3%。
  • 中芯國際第二代FinFET工藝進入小批量試產
    11月11日,中芯國際公布2020年第3季度財報,單季營收首次突破10億美元。 截至9月30日,中芯國際第3季度銷售額為10.82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相比今年第2季度的9.385億美元增長了15.3%,相比去年同期的8.165億美元增長了32.6%。 中芯國際今年第3季度毛利為2.620億美元,相比於今年第2季度的2.486億美元增長了5.4%,相比去年同期的1.698億美元大增54.3%。第3季度毛利率為24.2%,上一季度則為26.5%。
  • 從0.35微米到28納米 中芯國際未來都有哪些布局?
    先進位程技術待突破,拉近與世界領先企業距離   據SIA統計,在130nm製程向14nm的發展過程中,每個電晶體的製造成本由最初的下降40%左右到16/14nm製程的成本上升,這意味著發展先進位程不再具有成本優勢。
  • 為什麼中國廠商開始轉向14nm製程的訂單?
    打開APP 為什麼中國廠商開始轉向14nm製程的訂單?整體來看,我們在以舉國之力來發展「中國芯」。 讓人開心的是「中國芯」迎來了高速發展,近日,某芯國際的N+1晶片流片測試成功,這是接近7nm製程的晶片工藝。另外,某銳研發的6nm晶片也將在明年實現量產。然而讓人意料之外的是,在我國半導體行業飛速發展的時候,三星居然跟著享受了這波紅利!
  • 臺灣2020年對大陸出口創歷史新高 佔總出口額43.9%
    臺灣2020年對大陸出口創歷史新高。(圖片取自臺媒)中國臺灣網1月9日訊 綜合臺媒報導,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進出口統計,2020年對大陸(含香港)出口額達1514.5億美元,同比增長14.6%,佔臺灣總出口額的43.9%,不僅規模創歷史新高、依賴程度也來到新的高點。
  • 前格芯中國區總經理加盟中芯國際:挖掘更多先進位程客戶
    (文/觀察者網 呂棟)5月31日,據DeepTech旗下「問芯Voice」報導,前格芯(GlobalFoundries )中國區總經理白農日前加盟中芯國際,主要負責強化FinFET先進位程產品的業務和行銷。報導指出,他被賦予為中芯國際先進位程深挖更多客戶的重大任務,並直接向後者聯合CEO梁孟松報告。
  • VR產品營收創歷史新高 歌爾股份有望繼續「大象起舞」
    財聯社記者調研發現,TWS耳機明年有望保持高景氣度,公司AR/VR產品營收創歷史新高、持續爆發,智能音箱產品為公司業績帶來一定的彈性空間,無線充電汽車音響等領域強勢布局,將為歌爾股份業績提供新的驅動因素。TWS耳機明年繼續看好2020年TWS耳機市場大爆發,是歌爾股份業績增長的主要催化劑。
  • 中芯國際產業鏈機會深度剖析:SMIC生態圈,重構「芯」陣列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中芯國際來自本土客戶收入迅猛增長。根據 gartner,中國半導體市場佔比從 2000 年的 7%預計提升到 2020 年的 50%,成為全球最大的晶片市場。2011~2020 年中國本土設計公司的複合增長率為 24%,遠高於全球平均的 4%。
  • 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 製造設備是關鍵
    而更著名的荷蘭ASML公司的最大股東是資本國際集團,第二大股東是美國貝萊德集團,而且這兩大集團背後都是美國華爾街資本。如果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得以實現,那意味著全球主要的關鍵晶片製造設備企業都將對中國實施斷供可能。川普考慮將中芯國際列入黑名單,對中國的半導體行業發展將是不小的挑戰。報導稱,中芯國際也是華為的晶片供貨商之一。
  • 美國給中芯國際發放成熟製程許可證,是好消息但也是個很壞的消息
    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個所謂「成熟製程許可證」應該是個什麼東西。字面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個成熟的意思,其實就是普通的、非先進的、成熟的製程。對中芯國際的技術水平來說,應該就是大於14nm製程工藝。
  • 中芯國際梁孟松:14nm製程工藝已經進入量產階段
    近日,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在投資者調研會議上透露了先進位程工藝最新的發展情況,他表示,14nm在去年第四季度進入量產,良率已經達到業界量產水準。     隨著中芯國際展現出的研發和執行能力,客戶對於其技術的信心也逐漸增強。
  • 大手筆收購樂此不疲,中芯國際去年淨賺11.6億美元
    3月29日,國內晶圓代工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發布了2018年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全年合計營收創歷史新高,約33.6億美元,同比增長8.3%;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1.6億美元,同比增長約4.2%。
  • 中芯國際又有大動作:斥資500億投建12吋晶圓...
    按照中芯國際當時在2019年Q3季度財報公布的情況,公司第一代FinFET已成功量產,四季度將貢獻有意義的營收;第二代FinFET研發穩步推進,客戶導入進展順利。12nm工藝相比14nm電晶體尺寸進一步縮微,功耗降低20%、性能提升10%,錯誤率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