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03月22日訊今天是第20個世界水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水與糧食安全」。我們每天都離不開水,不過,你真的了解水嗎?對於嘉興的自來水,你了解多少?南湖晚報記者整理了市民提出的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用水問題,請教了有關專家。
刷牙杯裡的水
為何白色渾濁?
家住嘉興南湖區澳洲花園小區的周小姐說,早晨刷牙時,刷牙杯裡的自來水一開始會有白色渾濁的現象,但是過一會兒,水又變得很清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沈莉萍表示,這種情況不用擔心,這是一種物理變化,是因為自來水中混入了空氣造成的。自來水流出時,混入的空氣呈密集的小氣泡,在視覺上便呈現渾濁的狀態,放置數秒,氣泡溢出後,水便恢復清澈。如果市民家中出現水黃現象,短期放水後不能解決的,可致電嘉源熱線82094111,公司會派人上門調查解決。
有漂白粉氣味
說明水質不好?
家住文昌裡的嘉興市民陳先生說,他對於氣味特別敏感,自來水的漂白粉氣味一濃,他就受不了,「洗菜、洗碗的時候沒啥感覺,洗臉、刷牙時感覺強烈,是不是沒有漂白粉氣味的水才好?」
事實正好相反,如果聞到了漂白粉氣味就說明水質新鮮,市民反而可以放心使用。漂白粉氣味是因為水中含有氯消毒劑而造成的。嘉興市自來水廠雖然採用了臭氧活性炭深度處理新工藝,但出廠前加氯消毒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為的是對自來水進一步消毒,同時保證管網中持續的消毒抑菌效果。這也是世界上大中型集中式供水單位的通用做法。「水中餘氯超過0.05mg/L就會有味道,嗅覺靈敏的人可能就會聞到,但是對健康不會有影響。」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水質管理部王經理介紹,「可以通過煮沸來消除氣味,水中的氯在煮沸的過程中會自然蒸發,水一燒開就沒味了,不會影響飲用的口感。」
燒水壺水垢進入人體
會造成結石?
家裡的燒水壺裡每隔一段時間總會積一些水垢,這令格林小鎮的李女士有點擔心,「最近聽說,喝多了硬水容易得結石病,不知道真的假的。」
據沈莉萍介紹,水的硬度指徵主要是指水中鈣鎂離子的總濃度,是生活飲用水中一個感官性狀指標。鈣和鎂作為一種礦物質,對我們身體是有一定好處的。嘉興目前自來水的硬度在150~200mg/L,適於長期飲用。「簡而言之,硬度在國家標準範圍之內的水,沒必要特別地把鈣、鎂離子去掉。自來水含少量水垢,對身體並無害處。體內結石,醫學證明與遺傳因素、個人飲食生活習慣、肥胖程度等相關,沒有任何證據說明與水的硬度相關。」
「水之電解」實驗
能檢測水質好壞?
前段時間,一種名為「水之電解」的實驗在市區各個小區內表演。該實驗的道具是一個黑色小盒子,盒子下有4個電極棒,分別是兩個鐵棒兩個鋁棒,插入自來水中,通電後電解反應迅速、劇烈,鐵棒周圍有黃綠色絮狀物生成,鋁棒上則產生大量氣泡;接著又插入純淨水中,幾乎沒什麼反應。從而得出的結論是:自來水有毒。
「這是個騙局,要揭穿很簡單。」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水質管理部王經理表示,市民可往「無毒」的純淨水中加少量食鹽,攪勻後再做相同實驗,其反應劇烈程度比自來水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經理解釋說,「水之電解」檢驗法只是電解器的陽極金屬在電解作用下於導電溶液中發生的電腐蝕現象,陽極放鐵棒,水變黃,陽極放鋁棒,水變白。其說明的只是水樣有無導電能力,不能作為判別水質好壞的依據。優質礦泉水的導電能力一般高於自來水,電解反應更劇烈;純淨水無電解質,導電能力極差,加入食鹽後導電能力顯著增強,也就解釋了上述實驗現象。
開水泡茶
為什麼會越來越渾濁?
「用燒開的自來水泡綠茶,一開始茶水清澈,後來越來越渾濁,這是怎麼回事?」嘉源給排水有限公司水質管理部技術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接到過一些類似的投訴,但對其使用的自來水進行水質檢測的結果卻顯示正常,證明問題不是出在水上。現場查看後,發現用戶使用的都是鋁製燒水壺,建議他們更換了燒水壺。更換以後,開水泡的茶就正常了。鋁製燒水壺的內部表面沒有進行鈍化處理,燒水時鋁溶解到水中,與茶葉中的鹼發生反應生成沉澱,呈現出渾濁的現象。因此,建議市民要使用正規廠家生產的燒水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