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瓶陳媽媽家燒開的自來水,倒入水杯,發現整杯水變渾了。
專家講解:水鹼有這麼可怕嗎?
專家講解:水鹼有這麼可怕嗎?
中央電視臺《生活早參考》節目2011年12月27日播出《央視直擊飲用水安全:水垢之憂》,以下為節目實錄:
央視直擊飲用水安全:水垢之憂
——解答老百姓對水鹼的疑團,糾正對水垢的誤解
你家的自來水燒開之後是否會有白色沉澱物?您家裡的燒水壺是否經常會留下一層水垢?這些水鹼、水垢對人體到底有沒有危害?它們是造成結石的罪魁禍首嗎?造成水鹼、水垢的原因到底是什麼?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各種軟水器到底有沒有用?央視《生活早參考》為你揭曉答案。
哈爾濱呼蘭區居民呂阿姨家中,自來水有很重的水鏽,壺中有很多白色水垢,燒開的水需要沉澱很久才能使用。
今年11月25日,哈爾濱的陳女士通過記者的新浪微博反映情況,說她父母住在呼蘭區,城區範圍內很多小區的水都有嚴重水鏽,燒開的水有很多白色沉澱,不能直接飲用。陳女士還告訴我們,這個問題已經很多年了,到現在都沒有解決,一直以來當地居民的日常飲用水都受到很大影響。那麼實際情況到底如何,我們的記者來到了陳女士父母家中一探究竟。
陳媽媽告訴我們,家中的自來水水垢太嚴重了,他們根本不敢用來做飯、飲用,只能用它洗洗涮涮,衝衝馬桶,兒女們每次回家都買純淨水喝。可是老兩口不捨得天天買水喝,於是就每天燒水的時候都多煮開一會,然後倒入冷水杯中沉澱一段時間再來飲用。
記者發現,陳媽媽家中燒開的水倒入冷水杯中之後,能夠明顯感覺到水中漂浮的雜質很多,已經到了混濁的狀態。而每次煮開了水都需要沉澱半個小時以上才敢倒出來喝。
通過鏡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杯底確實聚集了很多白色沉澱物,而且只燒一次水就有這麼多,令人驚訝。燒水壺裡同樣也是厚厚的水垢。據陳媽媽說,水壺用兩天就成這樣了,幾乎每天都得用鋼絲球清理一遍,特別麻煩。因為擔心這樣的水質會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陳媽媽每天都會把自來水先接到一個大水桶中,沉澱半天再來燒水用。雖然不知道這樣有沒有作用,至少心理上覺得會安全一些。
那麼,這些白色水垢到底是什麼?它對我們的身體有危害嗎?而相較之下,北方的水本來就比較硬,有時候人們還常將「水硬」跟一些慢性疾病結合在一起,比如膽結石、腎結石等。到底陳媽媽家中的自來水是不是我們所擔心的情況呢?記者現場做了一個小實驗。
首先記者用透明玻璃杯接了一杯自來水,仔細觀察,沒有發現異常情況,相對還是比較清澈的。隨後,記者用兩個不鏽鋼盆,來進行一次對比試驗。其中一個盆倒入了半盆陳媽媽家中的自來水,而另外一個盆裡倒入的是買來的瓶裝純淨水。將兩盆不一樣的水同時進行加熱,來觀察它們的變化。
加熱不到一分鐘,水就進入了沸騰狀態。鏡頭裡可以看到,陳媽媽家中的自來水,在燒開過程中就已經出現混濁的白色,猶如雞蛋湯一般。仔細看就會發現,盆內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白色水垢。而在另一個水盆裡,燒開的純淨水依然清澈,兩盆水對比非常明顯。
記者隨後把兩盆水倒入兩個透明的玻璃杯中,進行近距離的觀察。陳媽媽家的自來水燒開之後,在杯中飛旋著白色可見的顆粒物非常多;而右邊純淨水燒開之後,幾乎看不到懸浮顆粒。這個實驗也印證了陳媽媽一家對自來水的擔憂。
李曉東:我們從陳媽媽鄰居家拿來了一把他們平時燒水的壺,發現裡面水垢很多、非常堅硬。把水垢放在水中攪拌,發現不容易溶解。
這樣的水還能不能喝?這些堅硬而不易溶解的水垢一旦進入我們的身體,越積越多是否就變成了頑固的石頭?是否這是造成結石的主要原因?
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毒理學教授吳志剛解釋說,水鹼就是碳酸鈣、碳酸鎂,是水中鈣離子、鎂離子在加熱之後變成的沉澱物。「鈣鎂呈離子狀態時,我們肉眼幾乎觀察不到。幾乎所有的出廠自來水中都會有鈣鎂離子,一般來說地表水,比如江河湖泊中的水硬度不大,但是地下水本身就含有這些礦物質,硬度相對比較大。
那麼地下水硬度這麼大,為什麼還要用呢?吳教授解釋道,在我國很多區域尤其是北方,存在著地表水不夠用、汙染嚴重等問題,所以地下水也成了一部分飲用水來源。
對於「硬水」的概念,國家建設部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北京監測站總工程師顧軍農也為我們做出了解答。水的軟硬度是用鈣鎂離子的含量來區分的,硬度大於150 mg/L的水就稱為「硬水」。比如北方地下水中多水鹼,就是硬度大,有時高達800 mg/L;而南方多採用地表水,相對比較軟,硬度約為100 mg/L左右。
李曉東:南北方水的硬度差別這麼大,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嗎?
吳教授:在國家2007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並沿用至今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明確規定水的總硬度限值是450mg/L。只要出廠水的硬度在國家規定的限值之內就可以了。
李曉東:那是不是說,只要在國家標準範圍之內,水就不應該產生很多水鹼?
吳教授:這個問題是很多人關心的,到底多少硬度的水會產生水鹼?或者說我們家水鹼多到什麼程度,說明這個水特別硬呢?我給大家準備了幾瓶水,看上去一樣,但是硬度不同,從100——450區間取五個不同硬度指標。
在專家準備實驗用的水中,有硬度在100 mg/L左右的南方水、有硬度200 mg/L左右的北方地表水,有硬度300 mg/L左右的北方地下水,還有按照國家標準硬度450 mg/L的水,以及世界衛生組織指導值的硬度為500mg/L的水。加熱之後,這些不同數值的水會是什麼樣子?結果令人大感意外,竟然沒瓶水都產生了水鹼,只是程度不同。
孟盛楠:看來水硬度在100 mg/L以上就會產生水鹼,也就是說按國家規定的450mg/L的指標來看,達標的水也有可能產生很多水鹼!
李曉東:竟然都有這麼多水鹼!那為什麼國家的標準定在450?定得低一點、少一點水鹼是不是更安全?
吳教授:國家標準定在450,是按照1個人一天2升水,喝70年來做的健康判斷。鈣和鎂作為一種礦物質,對我們身體是有一定好處的。比如礦泉水中,也還有一定的鈣和鎂。鈣鎂離子是水溶性的,一部分會隨著尿液等排出體外。還有一些鈣鎂離子在身體裡與一些酶和蛋白結合,產生含鈣蛋白等,對我們骨骼生長、牙齒堅固反而是非常有好處的(成骨細胞、破骨細胞的交替需要這些物質)。所以說硬度在國家範圍之內的水,沒必要特別地把鈣鎂離子去掉。
李曉東:可是礦泉水中是離子狀態啊!昨天的節目我們剛說了,自來水是不能生飲的,必須燒開喝。燒開之後鈣鎂就不是離子狀態了,成了固體狀態了,這樣的水還能喝嗎?
那麼,有水垢的水喝進肚子裡會怎樣?顧軍農教授也現場做了一個實驗。從滿是水垢的水壺裡敲下一些水垢,從直觀上感覺,如果這些堅硬的東西進入到人體是非常可怕的。而且節目現場也試驗過,泡在水裡幾乎溶解不了。
然而,當顧教授換了另外一種液體再來浸泡這些水垢,神奇的變化出現了——水垢進入到神秘溶液中之後,很快就溶解了。
這是什麼神奇的溶液?竟然能把堅硬的水垢給化掉?
顧教授:這是酸性溶液,它的濃度相當於我們的胃液!
這個實驗說明,即使當水鹼以固體沉澱物的狀態進入到我們的胃裡,在胃酸的作用下,又會被分解成鈣鎂離子。不會像大家想像的那樣,進入身體就漸漸堆積成石頭。
李曉東:這是在國家限值範圍之內的情況吧?如果有的地方水特別硬、超出了安全範圍,人們長期飲用這種過硬的的水,就算有胃液的作用,也難免有漏網之魚吧?
顧教授:的確,有數據證明,長期飲用超高硬度的水,確實是很多結石病的誘因之一。但是我們國家對自來水的標準控制越來越嚴格,現在已經達到了歐盟標準。
經專家解釋之後,我們知道了,達標的水即便有一些水鹼,或者有很重的水垢,對我們的身體影響也不大。那麼陳媽媽所在的呼蘭區,水的硬度指標是否在限值之內?會不會沒有達到國家標準?記者在哈爾濱呼蘭區陳媽媽家中進行了自來水的取樣,並帶回了北京,送到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實驗室,進行總硬度檢測。
李曉東:陳媽媽家的水,440mg/L,差一點超出國家標準。呼蘭區很多居民安裝了軟水機,對自來水進行了軟化。據說水的確是乾淨了很多,沒有什麼水鹼了。可是專家剛才說了,鈣鎂對身體是有益處的,如果去掉是不是浪費?會不會造成人體缺鈣?
顧教授:軟水機是抓住了老百姓的一種恐懼心理。其實沒有必要太在意水鹼。
盧迪:是不是帶水鹼的水應該多喝,能補鈣啊!
顧教授:水中所能補充的鈣鎂很少,1000克水中最多450毫克的鈣,而1000克牛奶中一般有1500毫克的鈣,遠遠超過水。更重要的是,水中的鈣多是水溶性的,大部分會排出體外。而牛奶中基本都是有機鈣,非常容易被人體吸收。其實沒有必要在降低或者升高鈣鎂的事情上做太多文章,燒開的自來水即便有些水鹼,也可以放心飲用。
孟盛楠:今天兩位專家給我們好好上了一課,也完全打消了存在於很多人心中的顧慮。
盧迪:煮水的時候有一些水鹼是正常的,而且對自來水硬度國家有嚴格控制。不過為了口感好,還是要沉澱一下喝吧!
李曉東:自來水幹不乾淨,視覺感官是一方面,但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水質的汙染。那些有毒有害而深藏不漏的傢伙,才是我們的健康天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