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月球總是有著特殊的情結,早在古代我國就有嫦娥飛月的故事,表達出了中國人對於月球的無限嚮往。但受限於技術水平限制,登月一直都只能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中。上世紀60年代,美蘇紛紛展開登月計劃,1969年美國人發射的載人登月器阿波羅11號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在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那一刻留下了那句經典名言——」這只是我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
不過就在人們歡欣鼓舞幻想大規模開發月球之時,1972年,美國正式對外宣布終止阿波羅計劃,人類登月也就此停止。雖然後續世界各國依然沒有停止對月球的探索,但總體來說一直處於低投入狀態。但隨著21世紀的來臨,人類探月計劃再次迎來發展高潮,而中國則有希望成為新一輪探月之路的領頭羊。
2018年12月18號,中國成功發射了嫦娥四號探月器,2019年1月3號,嫦娥四號成功實現在月球背面軟著陸,這也是人類飛行器第一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在嫦娥四號之前人類飛行器曾20次到訪月球,但全部集中在月球正面。這是由於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著陸時無法接收來自於地球的指揮信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發射了鵲橋號通訊衛星。鵲橋號的出現成功解決的通訊難題!
不過,這兩天卻有外國媒體爆料,嫦娥四號上的棉花嫩苗已經枯萎,月球上第一個生命就此終結。消息傳到國內,很多中國網民都對此表示質疑,畢竟外國媒體長期以來都有抹黑中國成就的」惡習「。那麼事實究竟如何,嫦娥四號上的嫩苗現在怎麼樣了?
對於這個問題,嫦娥四號「月面微型生態圈」總負責人劉漢龍做出了確認,並做出了解釋,嫦娥四號上搭載的生物科普試驗載荷艙任務已經圓滿完成,目前已經切斷了電力供應,根據艙內傳回的觀測數據,目前載荷艙內部溫度零下52℃,嫦娥四號攜帶了六種生物圓滿的完成了本次科普試驗使命,接下來這6種生物將會被分解成有機物!如此說來,是不是意味著我國技術水平不夠?實際並非如此。眾所周知,月球上是沒有生命的,而我們的探月器在登陸月球後主要依靠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供電,而月球晝夜溫差極大,甚至超過一百度,因此在夜間的時候登月器是停止工作的,只依靠儲備電池有限電量保證基本功能,而此時如果繼續保障生物艙的恆溫是需要耗費大量電能,目前以人類的技術還做不到,因此斷電也在意料之中。
實際上本次試驗就是為了驗證在月球重力、輻射情況下生物的生長能力,而這一點已經得到了驗證。可以說這棵嫩苗已經完美的完成了任務,給我過未來月球基地的建立提供了寶貴技術積累,因此嫩苗的枯萎並非是失敗,他已經完成了使命,他的出現就證明了中國航天巨大的進步!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