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探月規劃!揭秘2024年嫦娥7號探月黑科技 外媒稱:超前

2020-11-02 智慧黑科技

中國嫦娥四號在月球的另一端執行任務,並準備在今年發射另一個月球樣本。我國計劃增加一系列更多有意義的月球目標計劃,並進行一系列探索月球南極的任務。

嫦娥探月規劃!揭秘2024年嫦娥7號探月黑科技 外媒稱:超前

嫦娥六號是今年樣品返回發射的後備任務,計劃於2023或2024年登月。嫦娥7號計劃於2024年左右發射,其雙重目的是登陸月球南極並從軌道上仔細研究該地區。第八個任務也在這個十年後期進行。

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的月球探索與空間工程中心上個月向相關機構發出了競爭性的號召,為參與嫦娥7號飛行任務的五種不同太空飛行器開發有效載荷。

所附文件顯示,嫦娥7號複雜的任務將包括一架軌道飛行器,一枚中繼衛星,一個著陸器,一個漫遊車和一艘「微型飛行器」。一個長徵5號火箭將需要推出18,000磅(8,200公斤)重要發射任務。

我國打算讓軌道器攜帶高解析度的立體測繪相機和合成孔徑雷達,寬帶紅外光譜礦物成像儀,中子和伽馬射線能譜儀以及磁力計。這些有效載荷將共同提供有關月球的地形,礦物組成,輻射環境和磁層的新數據。

中繼衛星是一種類似於鵲橋通信衛星的太空飛行器,用於促進嫦娥四號任務,它將搭載用於地月VLBI測量的超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系統。該技術涉及與地面望遠鏡配合使用,以有效地創建具有兩個探測器之間距離直徑的望遠鏡,從而進行詳細的射電天文學觀測。另一臺儀器將研究地球磁層中的中性原子,其尾巴遠遠超出月球軌道。

嫦娥探月規劃!揭秘2024年嫦娥7號探月黑科技 外媒稱:超前

月球任務的著陸器將攜帶著陸器和地形相機,這也是中國嫦娥三號和四號著陸器上的儀器。額外的有效載荷將研究揮發性物質和同位素,並測量流經月球土壤的熱量。著陸器還將包括極紫外照相機,一個溫度計和一個地震儀

流動站將攜帶四個科學有效載荷。各個團隊將競爭提供月球穿透雷達,磁力計,用於精確分析礦物成分的拉曼光譜儀以及用於車輛的全景相機。

最後,「小型飛行器」將攜帶一個水分子分析儀,以在月球南極的永久陰影區域進行測量,那裡太陽的仰角非常低,意味著隕石坑內的表面永遠不會受到陽光直射。科學家們提出,此類地區的水冰可能會長期存在,如果存在,它可能會為未來的人員飛行任務提供資源。

嫦娥探月規劃!揭秘2024年嫦娥7號探月黑科技 外媒稱:超前

嫦娥七號是中國登月任務新階段的一部分,中國嫦娥探月任務官員在宣布嫦娥四號於2019年初成功登陸月球的另一端後宣布。

嫦娥7號還將為計劃於2020年代後期進行的另一次月球南極著陸任務,嫦娥8號鋪平道路。根據中國媒體的報導,該任務將包括利用當地資源和3D列印製造的測試技術。

嫦娥六號是今年「嫦娥五號」登月樣品返回任務的備份,也將於2023年或2024年左右發射。如果嫦娥五號成功,它將被重定向到南極。

這些任務將共同構成計劃中的國際月球研究站的一部分,這是中國向其他國家提出的重大項目概念。美國,歐洲航天局,俄羅斯,印度和日本也在計劃在本十年中執行登月任務。不少的外媒都稱中國的這一計劃太超前了,這一切計劃都是那麼的詳細和有步驟,看的出來中國在探月領域上的用心。

相關焦點

  • 緊跟嫦娥四號腳步!4國9艘飛船蓄勢待發,已有兩艘折戟月球
    在深空探測領域集中力量聚焦月球,近十幾年來先後發射5艘無人探月飛船,其中嫦娥三號、四號連續登陸月球正面與背面拉開了新世紀人類探索月球的大幕。深空探測工程可以彰顯綜合國力,是重塑國際秩序的關鍵要素之一,這也是很多國家不甘落後的根本原因。在嫦娥3號、4號連續成功登月的刺激與鼓舞下,越來越多國家開始對月球躍躍欲試。
  • 探月極限挑戰之旅開啟!嫦娥五號出發了,六號、七號還遠嗎?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號和玉兔一號成功軟著陸月球,成為37年內再次訪問月球的人類使者,嫦娥三號至今仍保有一定工作能力,工作時長創下了人類月球探測的新紀錄。2014年11月1日,嫦娥五號T1試驗器出發,驗證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的技術儲備。
  • 嫦娥5號無人探月,全自動挖土如何實現?揚眉吐氣不是吹牛
    嫦娥五號組合體,此時在執行器箭分離(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探月挖土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眾人對嫦娥5號登月、返航的畫面,想必都已經參詳多次,能夠分辨一二;但對於嫦娥5號,在空無一人的「月宮」之中,是如何進行月面取土作業的,就並不太有人了解。現在,我們就跟隨嫦娥探月項目科研人員,一起回憶一下嫦娥挖土的那些事。
  • 中國探月之旅尚未結束,2024年探月計劃公布,載人登月還遠嗎
    而中國探月工程尚未止步,嫦娥六號、嫦娥七號已經劃入2024年探月計劃,而嫦娥八號也將在10年內進行,在2024年的全新探月計劃中,月球南極成為中國的探測重點!嫦娥五號將首次在月球起飛,並且在月球軌道進行自動化對接。嫦娥五號將攜帶月球樣本,重新回到地球!嫦娥五號將在年底擇機發射,這將是中國探月歷史性的一步,而在嫦娥五號之後,六號也將進行月球採樣,但採樣地點設置在南極。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見證大國崛起!
    嫦娥探月中國探月工程也即「嫦娥工程」,正式始於2004年。2007年發射嫦娥一號,目前嫦娥五號探月任務正進行地如火如荼。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都做了哪些工作,以及在科技上都有哪些重大突破與進展。嫦娥一號嫦娥一號於2007年10月24日成功發射,2009年3月1日在科技人員的精準控制下成功撞擊月球,完成使命。嫦娥一號目的是獲取月球表面三維立體影像圖,分析月球表面元素和分布特點,探測月壤厚度及地月空間環境等基礎研究工作。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1978年,美國贈送中方一份特殊的禮物,1g月球土壤,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幾個人知道如何處理這份樣品,讓我們感到羞愧。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嫦娥三號衛星明年5月開始正樣研製
    嫦娥二號升空曾經被美國媒體稱為是「科技大片」,昨天嫦娥二號傳回了嫦娥三號預選著陸區的局部影像圖,再次引發了外媒的關注。  俄羅斯、法國媒體稱讚嫦娥二號任務成功完成,印度媒體嫉妒「被中國超越」,因美國總統歐巴馬裁減登月計劃,美國媒體擔心與中國比賽可能成為「龜兔賽跑」。
  • 嫦娥五號推進中國太空雄心,「五個首次」即將開創
    有人形象地將這次探月任務稱為「挖土」之旅,如果成功,將是40多年來首次有國家從月球上帶回「土特產」。多個「中國首次」等待嫦娥五號去開創,任務充滿挑戰。美聯社援引專家的話說:「成功完成嫦娥五號的任務,對任何國家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壯舉。」關注嫦娥探月的同時,也有外媒又習慣性地炒作起「太空競賽」「中美競爭」等話題。這種譁眾取寵的雜音當然不可能阻擋中國太空探索堅定前行的步伐。
  • 我國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7月30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我國正在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號任務和行星探測重大工程小行星探測任務。這其中,嫦娥七號任務擬開展月球南極著陸與巡視探測;小行星探測任務擬對近地小行星2016HO3開展繞飛探測並實現取樣返回,同時對主帶彗星133P開展繞飛探測。
  • 嫦娥五號今日啟程!紫金山天文臺專家揭秘我國探月史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探月三期收官之旅。交匯點記者專訪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吳昀昭,為大家介紹本次探月計劃和我國探月史。
  • 嫦娥五號圓滿完成探月任務,中國航天贏得世界同行讚嘆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17日在國新辦記者會上表示,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 嫦娥五號「探月」歸來 實現五個首次
    習近平    2020年12月17日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解讀    中國載人航天明後年將完成約11次任務    昨天下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的有關情況。
  • 中國嫦娥3號著陸器:月球7年,玉兔已逝,依舊堅守
    中國的探月工程,讓月球的近端和遠端都有了中國的足跡,在嫦娥3號月球探測任務中,一個月球著陸器和月球車到達月球表面,中國也成為第三個在月球軟著陸的國家。2020年,嫦娥3號任務中的玉兔漫遊車已經停止工作,但著陸器依舊持續運行,目前已經超過2400天,科學觀測站以及天文愛好者,都可以接收到嫦娥3號著陸器發送到地球的信號。
  • 嫦娥5號成功登月「隼鳥2號」也將完成壯舉,中日航天孰優孰劣?
    剛剛,12月1日23時許,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即月球上的風暴洋地區,此地區和美國人工探月,以及前蘇聯的探月相比,是另一個從來沒有人類去過的地區,至此,嫦娥5號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嫦娥5號成功登月「隼鳥2號」也將完成壯舉,中日航天孰優孰劣?
    剛剛,12月1日23時許,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即月球上的風暴洋地區,此地區和美國人工探月,以及前蘇聯的探月相比,是另一個從來沒有人類去過的地區,至此,嫦娥5號成為我國第三個成功實施月面軟著陸的探測器。成功著陸後,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將正式開始持續約2天的月面工作。
  • 外媒看嫦娥五號成功發射: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 全球探月新起點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外媒報導稱,這是中國太空探索裡程碑,同時也對全球探月工程意義重大。
  • 嫦娥系列探測器(1/8)科普下
    嫦娥六號探測器嫦娥六號探測器,是嫦娥探月計劃第六個探測器。2017年1月報導,按國家航天局對未來月球探測的規劃,中國設想未來五年、十年開展兩次以機器人為代表的月球南北極的探測。歸納起來,就是啟動實施探月工程四期,其中包括2020年左右,發射嫦娥六號等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極區採樣返回。
  • 除了嫦娥四號,探月四期還有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將承擔哪些使命?
    以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為標誌,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深空探測工程全面拉開序幕。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今天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嫦娥五號月面採樣返回任務將於今年年底左右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將於2020年前後實施。
  • 嫦娥四號將探月背 2018年全球最令人期待的太空事件之一
    嫦娥四號被英國《自然》雜誌預測為2018年最具影響力的12個科學事件之一。而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正式發布消息稱——嫦娥四號探月任務今年將分兩次發射,探測器將實現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由此,中國航天將正式開啟"超級2018"!
  • 中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井噴期:「嫦娥」探月「九章」問世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7日發表文章稱,中國重大科技突破迎來井噴期。全文摘編如下:這幾天,中國科技領域捷報頻傳。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布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中國12月6日還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十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高分十四號衛星可高效獲取全球範圍高精度立體影像,測制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只不過,在「九章」和嫦娥五號不同凡響的吸睛效果下,高分十四號衛星沒引起外界多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