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開發出迄今最透明最薄電位傳感器膜

2020-12-24 石墨烯聯盟

  大阪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開發出了全球最薄、透明度最高的電位傳感器膜。

  銀納米線的透明電極,因具備金屬特性,擁有優異的導電性,而且比較柔韌,已逐漸被公認為是易於提高性能的材料。

  研究小組開發了通過溼式工藝——親水性/疏水性圖案化來實現銀納米線電極微細化的技術,由此實現了同時具備透明性、導電性、柔韌性和微細圖案四個特點的透明電極。銀納米線布線採用十字配向結構時,實現了最小20μm寬(與單個細胞尺寸相同)的圖案尺寸。銀納米線電極的特性方面,25μm寬產品的薄膜電阻為25Ω/sq,可見光透射率高達96%。這些特性與大面積銀納米線透明電極相當,證明了新開發的微細化方法的有效性。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傳感器熱點:全球最薄電容式麥克風問世
    傳感新品  【GRAS開發出世界上最薄的電容式麥克風】  UTP麥克風系列是與業界緊密合作開發的,並且已針對航空航天和汽車應用進行了廣泛的測試。UTP麥克風適用於傳統傳感器難以安裝且邊界層較薄的測試應用,例如在腹部整流罩,卡曼或座艙窗處。
  • 柔性電子崛起 | 一文讀懂柔性透明導電膜!
    柔性電子崛起的產業趨勢已日趨明朗,柔性顯示器、柔性照明、柔性太陽能電池、柔性傳感器等產品已經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在這產業趨勢之下,具有可撓性、高光穿透度、高導電度的軟性透明導電膜是許多柔性光電產品的基礎。 因此,柔性透明導電膜將會成為柔性光電產品的戰略性材料。
  • 柔性透明導電膜的產業化進展及技術趨勢
    柔性電子崛起的產業趨勢已日趨明朗,柔性顯示器、柔性照明、柔性太陽能電池、柔性傳感器等產品已經逐漸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在這產業趨勢之下,具有可撓性、高光穿透度、高導電度的軟性透明導電膜是許多柔性光電產品的基礎。 因此,柔性透明導電膜將會成為柔性光電產品的戰略性材料。
  • 軟性電子產品崛起 軟性透明導電膜躍居關鍵材料
    從材料的物理特性來看,「透明度」與「導電度」是難以兩全的特性,開發一個同時具有高導電度與高光穿透率的材料相對困難。降低金屬材料厚度是增加光線穿透度的一個方法,惟金屬薄膜厚度太薄,加工不易,例如以蒸鍍方式成膜會形成島狀不連續的生長;另一方面也因為膜厚較薄,在空氣中容易有氧化的現象產生,造成電阻值劇變,薄膜穩定性差,不利於後續加工應用。
  • |DNA電位計監測細胞器膜電位
    近幾年Yamuna Krishnan課題組開發了多種有反映細胞內Ca2+、pH、Cl-水平和酶活性等功能的定量螢光化學傳感器。所有活細胞都像微型電池。胞質或細胞內部以及不同的細胞區室和細胞器內部的離子濃度不同,因此在不同的隔室之間產生電荷差,從而形成膜電位Vmem。
  • 聚合物敏感膜電位傳感技術研究獲進展
    為進一步提高膜電極響應特性、拓展電位傳感應用領域,中科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海岸帶環境過程與生物修復重點實驗室秦偉研究員課題組進行了系統的研究: 1、強電解質背景條件下高靈敏電位檢測 由於容易受到幹擾離子的影響,長期以來離子選擇性電極無法應用於海水等強電解質背景樣品的測定。
  • 石墨烯透明導電膜研究與產業化進展
    尤其是隨著柔性顯示和觸控技術的快速發展,ITO 在變形和彎折時易斷裂的缺點成為行業發展的瓶頸,促使研究人員和相關企業開始積極地開發新型透明導電膜材料。ID TechEx 對未來十年透明導電膜市場發展趨勢的研究結果顯示(見圖1),預計到2027 年,替代ITO 的新型透明導電膜將佔全部市場份額的45%。
  • 英國開發出迄今最小的納米像素
    英國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開發出迄今最小的像素,它的尺度以納米計算,只有目前智慧型手機像素的百萬分之一大小
  • 南京大學研製出迄今最薄的單晶雜化鈣鈦礦柔性光電探測器
    通過準靜態溶液生長技術製備出厚度僅為20納米的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單晶薄膜,並基於此研製出超薄的高性能柔性光電探測器,有望推動柔性光電器件和可穿戴設備的發展,應用於仿生學、機器人科學以及醫療保健等領域。
  • 動靜皆宜、超低功耗電子皮膚的單電極電位機械換能器
    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氣工程和計算機科學系和四川大學高分子研究所高分子材料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Canhui Lu,Ana Arias及其同事現在已經開發出機械感受器,該感受器依賴於兩個電極之間的電位差,並且可以感知靜態和緩慢變化的刺激。
  • 什麼是LED晶膜屏?和透明LED貼膜透明屏一樣嗎?
    LED晶膜屏是透明屏細分產品之一,用於有玻璃的環境,比如建築玻璃幕牆、玻璃櫥窗、玻璃護欄等。具有超高通透、超輕薄的特點。作為新晉實力明星產品,它與LED貼膜屏有什麼區別,相信大家都有興趣,下面來了解:什麼是LED晶膜屏?
  • 石墨烯製作技術不斷湧現 成為透明導電膜的有力候補
    由此,有望將石墨烯薄膜用作觸摸面板、電子紙、有機EL面板以及太陽能電池等的透明導電膜。  毎分鐘成膜數十cm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產綜研)於2012年4月宣布開發出了可量產大面積石墨烯的技術。這是一種在柔性基板上以卷對卷(R2R)方式對石墨烯進行高速成膜的技術(圖1)。
  • 黑科技LED晶膜屏或取代透明屏 極簡安裝開啟市場新潮
    晶膜屏採用LED燈珠裸晶植球技術,燈板採用透明晶膜膠片,表面蝕刻透明網狀電路,表面貼完元器件後真空封膠工藝,產品以輕透薄,可彎曲可裁剪為主要優勢;可直接貼在玻璃幕牆上,不破壞建築原結構;不播放時屏體隱形,遠處觀看,看不出屏體安裝痕跡。
  • 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原標題:石墨烯是世界上最薄最「快」的納米材料 石墨烯 真神奇(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④)   石墨烯的特點首先是薄,堪稱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厚,約0.3納米,是一張A4紙厚度的十萬分之一、一根頭髮絲的五十萬分之一。與此同時,石墨烯比金剛石更硬,透光率高達97.7%,是世界上最堅硬又最薄的納米材料。 同時,它又能導電。石墨烯的電子運行速度達1000千米/秒,是光速的1/300,非常適合製造下一代超高頻電子器件。
  • 柔性透明導電膜的製備技術
    金屬系透明導電膜金屬膜系導電膜的製備方法主要為濺射型和金屬柵網型兩大類,主要用作透明電磁屏蔽材料。濺射型是指將金屬直接濺射在基材上。金屬導電性好,但一般只有當其厚度低於20nm時,對光的吸收和反射才會大大下降,呈現出好的透光性,而膜層厚度過低,得不到連續膜,導電性惡化。因此,受其性能及成本的所限,該製備工藝市場應用很少。金屬系透明導電膜多以金屬柵網型為主,其又可分成蝕刻法,纖維編織法,印刷法以及銀鹽法等。
  • 透明導電膜,你真的了解嗎?
    透明導電膜材料的研究起步於19世紀末,當時是在光電導材料上塗上很薄的金屬薄膜;到了1950年,第二種透明導電膜In2O3被製成,ITO導電膜開始在透明導電膜方面得到普遍應用;在最近20年裡,透明導電膜應用主要以ITO材料為主,而在製程上以磁控濺鍍工藝為主。
  • 透明電極指紋傳感器問世
    透明電極指紋傳感器問世 2018-07-09 03:59:33>參與互動    透明電極指紋傳感器問世  讓手機屏任何位置都能識別身份  科技日報北京7月8日電
  •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基於生物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
    青島能源所開發出基於生物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 2015-03-23 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日前,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技術團隊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基於葡萄糖/氧氣燃料電池的自供電傳感器,實現了L-半胱氨酸的高靈敏檢測,有望應用於臨床檢測。
  • 膜電位低於靜息電位所引起的一系列變化
    在相對不應期和超常期,由於膜電位水平低於靜息電位水平【1、靜息電位水平是怎樣的?
  • 迄今最輕薄有機發光二極體面世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7日報導,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信》雜誌上撰文指出,他們藉助新方法,研製出了迄今最耐用、最輕、最薄的光源。在該研究中,聖安德魯斯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學院的科學家利用有機電致發光分子、金屬氧化物和具有生物兼容性的聚合物保護層,製造出了這種像日常保鮮膜一樣纖薄而柔韌的有機LED。此前的超薄有機LED設備在空氣和潮溼環境中很不穩定,而新研製出的發光二極體可在水下放置數周,即便暴露於溶劑和氣體等離子體中也「無所畏懼」,表明其極具耐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