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最後一公裡,卡在最後一釐米!共享單車,還車不太順

2021-01-09 北京日報客戶端

共享單車一直是上班族們輾轉地鐵口和單位之間「最後一公裡」常用的出行工具,最近不少人發現,共享單車不能再隨便停放了。針對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的問題,金融街、國貿、大望路等人流密集區以及亦莊的11個商圈、寫字樓等地都陸續劃出了固定停放區,督促用戶規範還車。

不過,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走訪發現,定位不準確、落鎖困難的現象普遍,不少用戶到達停放點還是還不了車。因為無法落鎖還車,許多共享單車都被卡在了「最後一釐米」。

自5月8日起,亦莊創意生活廣場停車場入口兩側的人行道上,分別多了兩處用白色實線劃出的方框。其中一處方框前一個藍白相間的指示牌上標記著醒目的「P」,並寫有「共享單車入欄結算停放區」的字樣。

昨天中午12時許,記者在現場看到,大量哈囉單車都整齊停在白框裡,但不少用戶的停車過程卻不那麼順利。

「車子已經在框裡了,怎麼就是鎖不上?」來商場吃飯的市民牛大哥覺得納悶。隨後記者嘗試後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明明車子已經停在白色方框裡,但每次嘗試關鎖後智能鎖都會自動再次彈開,同時收到一條手機簡訊,提示「本次騎行未規範停車,多次違規將收取調度費」。

在記者逗留的短短10分鐘裡,有3名用戶被「卡」在了落鎖環節。

「一般多試幾次就好了,實在不行就只能申訴,拍一張照片證明車輛已經停在框裡,然後上傳到系統。」在這家商場工作的白領小王說,自從有了這個停放區,這樣的情況自己已經遇到過四五次。

除了哈囉單車在亦莊的11個固定停放點,目前,金融街、國貿、大望路、潘家園等地都設置有共享單車停放區,當用戶騎行至這些區域時必須在附近指定的停放點停車,否則就無法上鎖完成結算。在西單金融街中水大廈、山水賓館附近的幾處停放區裡,同樣出現了定位不精確的問題。

記者昨天下午在中水大廈門前的停放點嘗試落鎖青桔單車,試了兩次才成功。在附近工作的白領小餘說,自己也常常碰到類似情況。

「每天早晨鎖車都要碰運氣,有時能一次成功,有時就得鎖好幾次,或者輾轉附近好幾個停車點。」小餘抱怨說,「有一次明明已經在停放區,地圖上的定位卻總顯示我在框外,折騰了十幾分鐘才停好,上班差點兒遲到。」

記者了解到,金融街中心區共有120處類似的共享單車「入欄結算」停放區,都是自今年1月起陸續上線。目前,「入欄結算」的管理方式已經在金融街地區實現全覆蓋,除了青桔單車之外,哈囉、美團、摩拜等品牌的共享單車都要停放在規定區域內,才能完成落鎖結算。

對於落鎖困難問題,哈囉單車方面向記者回應稱,目前正在加進調試。

「亦莊入欄結算試點公開測試剛剛上線幾天,目前正在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調整。」據這名負責人介紹,共享單車經歷過多次升級換代,不同代際的車輛在智能鎖和藍牙技術等方面都存在差異,「部分車輛已經完成再調整,其他車輛正在抓緊調試。」

「目前實行定點停放的區域大多是寫字樓等高層建築密集的地區,GPS的定位可能存在偏差,現在大部分停放點都使用藍牙道釘實現車輛入欄判斷。」一名了解該技術的業內人士介紹說,「藍牙道釘也就是許多停車區地面上的一個個小突起物,利用這項技術,定位精度可以達到亞米級別。這也需要共享單車企業儘快完成不同類型車輛接入技術的迭代升級。」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耿諾實習記者 楊天悅

編輯:匡峰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或許,共享單車的「最後一公裡」概念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虎嗅網
    不管是摩拜、ofo,還是哈羅、永安行,共享單車的收入構成都非常一致。用戶租金:ofo投資人朱嘯虎算過一筆帳,截至今年1月份,摩拜和ofo兩家共享單車每天騎行數據加在一起是5000萬次。三年後,共享單車每天至少是1億-2億次的騎行。如按照1元錢一單來算,每天的收入是1億-2億元,一年就是300億-600億元的收入。
  • 最後一公裡「共享單車」暴紅!共享單車概念股一覽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2月17日訊  「共享單車」概念最近迅速在大城市暴紅,已經被業界視為網約專車之後的下一個共享經濟熱點,爭奪這個叫「最後一公裡」的市場。  消息面上,摩拜單車10月15日完成新一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騰訊、高瓴、紅杉等多家機構。優拜單車未上線就於9月獲千萬級別的天使輪融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進入共享單車市場的機構已超過20家,資金超10億。資本的態度,代表對未來的認可。
  • 最後一英裡擠破頭!投資大佬紛紛押注共享單車及踏板車獨角獸
    獨角獸的熱潮已經在小型移動出行市場風起雲湧了,這個行業正在解決最後一英裡的交通問題。投資者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高共享自行車和踏板車公司的估值,因為投資者押注他們認為將佔領並主宰市場的公司。小型移動出行領域迅速出現了四隻獨角獸:Ofo和哈羅單車,這兩家都是中國的自行車共享平臺,以及Bird Rides和Lime,美國的共享踏板車服務。除了Ofo之外,剩下的三家都在過去兩個月內奪得了獨角獸的地位。
  • 記者體驗共享單車定點還車 停錯地方關不上鎖
    另外,在騎行街兔電單車還車時,未停放在指定區域,手機APP相關頁面會一直刷新提示——「服務區域內,還車區域外,禁止還車」的字樣;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後,手機APP頁面會顯示還車成功。在體驗還車過程中,記者了解到,在共享單車試點停放區域還車時,車輛停放在區域周邊;車身一半在區域內,一半在區域外的情況下,都顯示還車失敗。
  • 共享單車的「升級版」是什麼樣子?
    扯皮不少,不過當你在「騎」小黃人的過程中,也許你會發現小黃人車(暫且這麼稱吧)其實除了外觀之外,其餘方面好像並沒有太大的改善。當新鮮感過後,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需要的還是一輛好騎的車。就像 iPhone,最近幾年用戶對蘋果的吐槽大多是創新少,只能用「姨媽紅」(好像不太準確哈)來換取存在感。當一款產品能夠滿足用戶的基本需求之後,大家都會對他有更高的期待。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及全球「最後一公裡」出行現狀分析 共享滑板...
    原標題: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及全球「最後一公裡」出行現狀分析 共享滑板車在國外興起   共享單車/電單車出行可以滿足1~10km出行需求,具有省力、便捷、費用低的優勢
  • 智能共享單車的科技密碼
    下了公交,出了地鐵,路不太遠,單靠雙腿走,累點倒是無所謂,關鍵是有上班遲到的風險,心裡除了鬱悶,還有一個字——煩!共享單車的出現,解決了出行最後一公裡的痛點!看到低碳、環保、綠色這些關鍵詞,政府、市民都發自內心地支持,堅決支持!小物件大智慧,簡約但不簡單!一切來得太突然!不到一年,智能共享單車就獲得了「新四大發明」之一的美譽。真是「人怕出名豬怕壯」,想低調都不行!
  • 共享單車困局: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共享單車面世之初,因其便捷的取車還車方式,切實解決了城市交通最後一公裡的「痛點」,也因環保、低碳的綠色出行方式廣受市民好評。然而,隨著共享單車的迅猛發展,廢棄共享單車卻成了城市交通「新痛點」,有淪為城市新型垃圾之嫌。好端端的共享單車為何成了無人認領的「殭屍車」?
  • 共享單車興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好嘗試
    下載APP,支付押金後,只需用手機掃一下單車上的二維碼,便可打開車鎖,騎走單車。長期以來城市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隨著共享單車的興起變得容易解決了。  之前,對於公眾提升「最後一公裡」出行效率的需求,有關方面一直在探索,也推出了一些解決方式,但接受度並不是很高。
  • 【共享單車面面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好嘗試
    下載APP,支付押金後,只需用手機掃一下單車上的二維碼,便可打開車鎖,騎走單車。長期以來城市出行「最後一公裡」問題,隨著共享單車的興起變得容易解決了。  之前,對於公眾提升「最後一公裡」出行效率的需求,有關方面一直在探索,也推出了一些解決方式,但接受度並不是很高。
  • 一文讀懂共享單車的核心技術原理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 共享單車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在我看來,雖然共享單車的實現並不複雜,其實質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網際網路」應用。應用的一邊是車(物)、另一邊是用戶(人),通過雲端的控制來向用戶提供單車租賃服務。
  • ofo回應還清欠款是謠言 曾經共享單車現在怎麼樣了?
    引發熱議,ofo官方發表聲明回應稱該文包含大量不實消息,並補充道:目前ofo所做的各種嘗試,都是為了努力解決押金等歷史問題,也儘可能繼續滿足用戶的騎行需求。,它是解決老百姓最後一公裡的代步工具,但它也是影響市容、隨意堆放的城市「垃圾」。
  • 公共自行車應向共享單車學點什麼
    公共自行車應向共享單車學點什麼來源:《工人日報》 張世光  如何讓「共享」與方便共存、與秩序共融、與綠色共建,考驗著地方政府的智慧與胸懷。  前幾天去了一趟北京,一下子就被共享單車吸引住了。下載APP,註冊,交押金,然後就可以隨時隨地使用了。  當時還想,這種單車什麼時候能到我家門口。
  • 共享單車席捲,廣州街頭單車店倒下一大片
    隨後,何先生又跑了幾處單車店,發現無一例外都是關閉。何先生無奈之下轉為網購單車,他感嘆道:「網購是容易,但到貨後還得找人安裝,你說去哪裡找人喲。」記者走訪:寺右新馬路附近9家單車店7家倒閉越秀區作為老城區,曾有不少自行車銷售店。記者通過地圖搜索越秀區寺右新馬路附近的「自行車專賣」,結果顯示,一公裡內有7家自行車銷售店。
  • 10年前就出現的共享單車,為啥在中國火了?共享單車的前世今生
    第四代共享單車於2005年在匈牙利布達佩斯首先投入運營,採用定製車輛,內置GPS、智能鎖等電子設備,無固定車樁,用戶在手機端安裝App可以搜索到附近的車輛,隨用隨還,收取少量的使用費。分享推廣App的用戶,可以獲得少許現金獎勵。
  • 一個APP能開所有共享單車?竟然薅了9000萬羊……
    拿出手機掃一掃 就能解決最後一公裡的煩惱 不同的單車之間 需要不同的App來打開 想想有些麻煩 於是有人就「發明」了一種號稱
  • 共享經濟案例—摩拜單車模式及SWOT分析
    此種共享更多的是通過網際網路作為媒介來實現的。  二、摩拜單車案例分析  A、摩拜單車是什麼?  摩拜單車,英文名mobike,2016年在上海上線,是一款網際網路短途出行解決方案,是無樁借還車模式的智能硬體,在APP上實名註冊,並繳納299元保障金,即可租用。人們通過智慧型手機就能快速租用和歸還一輛摩拜單車,用可負擔的價格來完成一次幾公裡的市內騎行。
  • 共享單車的連接方式探討
    共享單車是IoT(物聯網)應用的一個範例,其形態很好地詮釋了低功耗、廣覆蓋、大連接情況下的IoT的使用。  共享單車的由來是共享經濟。IoT顧名思義,就是把萬物都連接在一起。當把共享經濟、IoT概念和自行車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就出現了新的形態,解決了短距離、便捷交通出行需求。  共享單車的整個商業鏈條是怎樣?
  • 共享單車併購背後有何玄機
    對此,美團CEO王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說摩拜賤賣是很不負責任的說法:「接摩拜是要很大決心的,單車是比外賣、網約車更累更重的業務,而且看不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王興清楚,與網約車不同,目前共享單車尚無明確的盈利模式。摩拜CEO王曉峰曾表示,「為什麼要別人投資,原因肯定是我們暫時還沒有找到好的盈利模式,或者暫時沒賺錢。
  • 從共享單車,看創新成敗規律-虎嗅網
    共享單車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現在我們來說共享單車,跟打車軟體相比,在於它相對來說更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市場。原來市政府也在試圖解決最後一公裡出行的問題。像上海或者北京這樣的城市,現在已經無路可建了。其他大城市,像武漢、深圳,在瘋狂地修橋建路,五年之後你也會發現無路可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