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動植物大多面臨滅絕,海龜的數量卻在增長

2020-12-06 好奇心日報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地球上太多動植物面臨滅絕,以至於科學家們不禁擔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進行。生物體正在面臨各個方面的打擊——棲息地喪失、氣候變化等等。很難一下整理出應對辦法,況且保護方面的成功案例並不多見。上周三《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發布了一份針對全球海龜數量的分析報告,足見海龜的情況算是個特例。

希臘薩洛尼卡大學 (University of Thessaloniki)生態學家 Antonios Mazaris 與一隊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者發現,全球海龜數量總量在經歷過之前歷史性銳減後出現了明顯反彈。此外,他們的研究還幫助闡明此前保護和研究團隊在不同地區有不同觀測結果的原因。

不同於許多瀕危無脊椎動物,由於多年來各方面的保護,海龜數量似乎正在回升。圖片版權:Kostas Papafitsoros

Mazaris 博士及其團隊成員對目前全球各地海龜棲息地相關公開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對象年限 6 到 47 年不等。他們對各個數據進行標準化整理,然後對各個地點進行評估,最後綜合地區內數量綜合以觀測變化形勢。他們發現,有一些數量較小的海龜棲息地也在不斷自我修復,而這通常看來是非常困難的。

不過他們同時發現仍有一些海龜數量仍在減少,例如太平洋東西海岸的稜皮龜。

這項研究發現同時肯定了此前國際自然保護聯合會的分析結果,後者將 6/7 的物種列入脆弱、瀕危或極度瀕危門類。

與其他瀕危物種不同的是,或許海龜所遭遇的危機更為具象也更容易管控:它們往往意外受困於漁網或者被當做珍稀寶物或是催情食物捉走,或是單純被當做裝飾品。最誇張的情況,如在哥斯大黎加託爾圖格羅(Tortuguero)一帶,幾乎所有雌性綠海龜曾在某一段時間被出口用以製作海龜湯。

好在 50 年代推出的保護措施有效起到了作用,通過保護海灘,規範漁獵行為,建立海洋保護區域等措施,多地海龜得以得救。並不是所有動物保護故事都如同這樣,例如瀕危物種北美馴鹿威脅控制難度要大得多。

科學家們發現即使數量較小的海龜群體仍有機會倖存下來。圖片版權:Kostas Papafitsoros

為了真正了解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研究人員發現最好的方式是觀測長期形勢,儘管短期數據同樣有意義。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海龜一般棲息在方便捕食的區域。而同一片海灘每年的情況可能有很大出入。要真正了解一隻幼年海龜是否能存活到繁殖年齡需要10 至 30 年的時間等待其成熟。

讓研究人員吃驚的是只要保護工作充分,即使很小數量的海龜群體也能倖存下來。夏威夷有一片名為法國巡洋艦的淺灘(French Frigate Shoals),在《瀕危物種法案》籤訂的 1973 年,綠龜的數量僅僅只有 200 只,到 2012 年增長至 2000 只。國際自然保護委員會也因而判定這類物種「已脫離危險」。

儘管如此,相關研究還是不足。就海龜而言,雄性和磁性海龜的數量比例仍然不清楚,而這關乎繁殖方面的研究。性別比例受到沙灘溫度升高的影響,出現了更多磁性海龜。而另一個觀測澳大利亞附近平背海龜的大型數據項目可能受到該國政策的影響而變得更為複雜,澳洲政府有意縮小其海洋保護區面積。

Mazaris 博士認為這篇報告表明了謹慎的樂觀主義態度。他評價了海龜保護工作者在過去 70 年的努力,同時指出 「長期工作仍然需要支持。

翻譯 國舅

題圖來自 Wikimedia Commons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相關焦點

  • 因疫情封鎖海灘,泰國稀有海龜數量增長達到20年之最
    因疫情封鎖海灘,泰國稀有海龜數量增長達到20年之最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邢穎 2020-04-21 13:38
  • 生物多樣性全球評估報告:百萬物種在幾十年內面臨滅絕
    新京報快訊(記者 鄧琦)23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活動現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長、IPBES多學科專家委員會委員吳寧介紹,最新評估報告提示,在過去的300年間全球的溼地面積縮小了87%。另外,目前平均約有四分之一的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約有上百萬物種在幾十年內面臨滅絕。
  • 3D列印的雞蛋誘餌幫助哥斯大黎加瀕臨滅絕的海龜
    全球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的規模是空前的,有可能在生物多樣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下降之際銷毀脆弱和瀕危物種。根據《****2016年世界野生生物犯罪報告》,非法野生生物販運每年價值在70億美元至230億美元之間,是僅次於毒品,人類和武器的全球第四大獲利最高的犯罪。
  • 聯合國展示了一個悽涼圖景,全球物種滅絕的速度比過去快數十至數百倍
    由於人類活動,地球上約八分之一的動植物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報告發現,在地球上估計有800萬種動植物物種中,大約有100萬種動植物物種正面臨滅絕的威脅,其中許多物種將在幾十年內滅絕,比人類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多。據報告,自1900年以來,大多數主要陸地棲息地的本地物種的平均豐度至少下降了20%。超過40%的兩棲類物種、近33%的造礁珊瑚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海洋哺乳動物受到威脅。
  • 100多萬種動植物面臨滅絕危機,科學家:或對人類造成災難性影響
    據法新社2月11日報導,近日多名科學家在《生物保護》雜誌上發出了「對人類的警告」,地球上有100多萬種動植物物種面臨滅絕的危機,其中有一半是昆蟲,它們的消失可能對人類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圖片來源:法新社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來自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生物學家佩德羅·卡多佐說:「當前的昆蟲滅絕危機令人深感憂慮,而且我們所知道的只是冰山一角。」昆蟲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在地球上發生過5次,主要是由於地球的環境自然變化引起的物種大滅絕。
  • 被認定滅絕7年植物「復活」!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
    然而前面我們也說,僅發現1株枯魯杜鵑,所以還是面臨「野外滅絕」的風險。專家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種的資源本底,也就是再看看會不會還有更多的枯魯杜鵑存在。為何宣布滅絕的動植物頻現?當然,近些年來,無論是宣布滅絕還是消失很久的生物,確實出現了不少。
  • 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速度在加快 515種正處在滅絕邊緣
    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研究表明,地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速度可能比以前科學家認為的要快得多,未來20年全球陸生脊椎動物滅絕的數量,可能會與整個20世紀不相上下。早在2015年,史丹福大學生物學家保羅·埃裡希就研究稱,地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正在發生。為了更深入了解物種滅絕危機,此次埃裡希教授和同事合作,研究了地球上極度瀕危物種的數量和分布情況。
  • 壽命可達200年,「短葉絲蘭」或面臨滅絕,可能直接波及20種鳥類
    而根據美國加州野生動植物管理局最新指出,又有一種植物可能將面臨滅絕,這可以說算是美國的特有植物,該植物就是「約書亞樹」,它分布在美國加利福利亞州,亞利桑那州等地最多。當然最終該樹木是否被列為滅絕的植物,還需要經過審核才行,但是從約書亞樹的發展情況來看,這可能是一個比較明顯,並且是可預測的趨勢,那就是面臨滅絕的情況。需要將該樹木剩下的約80萬英畝(約3237平方公裡)的保護區域完全實施「保護」,這樣才可能將該物種保護起來。
  • 最大海龜太平洋稜龜20年或滅絕 一天吃百隻水母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稱,巨大的太平洋稜龜因數量驟減可能將在未來20年內滅絕,這種海龜會從美國西海岸艱苦跋涉6000英裡到印度尼西亞繁殖地產蛋,因此聞名遐邇。稜龜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海龜,它能長至6英尺長,2000磅重。目前僅有約500隻稜龜在它們位於太平洋的最後的大築巢區築巢,而此前有數千隻。該研究還跟蹤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稜龜數量不斷下降的數據。
  • 甘肅大多野生動物數量增長 過快增長現問題(圖)
    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供圖 圖為甘肅境內的野生動物野駱駝。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供圖   中新網蘭州10月13日電 (朱世強 宋秉琴)13日,記者從甘肅省野生動植物管理局獲悉,目前,甘肅境內有國家級保護野生陸地動物105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白唇鹿等主要分布在河西一帶,而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分布在甘肅南部。
  • 研究報告警告:全球五分之一脊椎動物瀕臨滅絕
    報告顯示,過去40年間,全球哺乳動物、鳥類、爬行動物、兩棲類動物以及魚類物種平均有30%已經滅絕。報告警告稱,世界上五分之一的脊椎動物也面臨滅絕威脅,每周有一種脊椎動物物種被列入瀕危名單。  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合會的專家對2.5萬種脊椎動物進行分析後發現,陸地哺乳動物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一,海洋魚類數量減少了五分之一,淡水魚類數量減少了三分之二。
  • 約有1.1萬種動植物瀕臨滅絕 - 新聞中心
    東方網10月8日消息:總部位於華盛頓的一個國際組織——世界資源保護聯盟9月28日發表報告說,在對1.8萬個動植物種類所進行的最新調查表明,有11046個生物物種瀕臨滅絕。過去500年內,已有816種動植物從地球上消失,目前,地球物種消亡的速度最高已達到自然狀態下的一萬倍。
  • 世界動植物保護日,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每年3月3日,是聯合國設立的「世界野生動植物日」,旨在提高人們對世界野生動植物的認識,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提高公眾保護意識,我國很多珍貴的動植物正瀕臨滅絕。瀕危物種,指在滅絕邊緣的物種;滅絕,指永遠消失在地球上。你知道有哪些動物瀕臨滅絕嗎?
  • 非洲野生紫羚羊瀕臨滅絕 目前全球僅剩137頭
    新華網奈洛比7月27日電(記者郭倩)據肯亞野生動植物管理局日前發布的數字,全球野生紫羚羊目前僅剩下137頭,全部分布在肯亞境內森林中,面臨滅絕的危險。此間媒體援引管理局主任朱利葉斯·基普恩蓋蒂奇的話報導,上世紀70年代,約有500頭紫羚羊生活在肯亞。
  • 野生動物保護之海龜保育
    但這麼可愛的小生靈,卻因為受到諸多人類活動的威脅,全世界七種海龜均面臨滅絕的風險。它們面臨的壓力來自人類對海龜蛋、肉和殼的需求、不斷擴大地的漁業作業、海岸線開發。海洋中的垃圾和塑料讓他們害怕,全球氣候變化下的海平面上升導致築巢地進一步萎縮 ,同時,溫度升高會導致雌性海龜出生率變高 ,從而造成種群性別比例失調 。
  • 公益廣告《無限生機》宣傳保護海龜和穿山甲
    本報訊 記者劉盈含 通訊員範夢圓報導 近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中國海龜保護聯盟和國際環保組織野生救援(WildAid)在北京召開媒體發布會,發布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的公益廣告《無限生機》。在發布會上,參演並推廣《無限生機》的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周杰倫,分享了瀕危物種保護理念,呼籲人們保護瀕危物種海龜和穿山甲。
  • 普查發現全球野生老虎數量百年來首次出現增長
    中國網4月12日訊 據英國《衛報》11日報導,野生動物保護組織稱,最新的全球普查結果顯示:野生老虎的數量現已達到3890隻,這是一個多世紀以來野生老虎數量首次出現增長。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及全球老虎論壇表示,對野生老虎來說,這是一個歷史轉折點。
  • 我國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 生存基礎漸缺失
    我國物種數量居北半球國家之首,但據相關媒體報導,我國有近2000種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今年歷史罕見的旱情令亞洲象提前下山,高原魚大面積死亡……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今年的主題是「多個物種、一個星球、一個未來」,人類活動使物種滅絕正以比自然淘汰高達1000倍的速度進行。
  • 綠海龜可能在百年後滅絕 原因竟然是這個……
    雌海龜猛增背後的真相  澳大利亞大堡礁附近生活著兩種不同的綠海龜,一種在南部產卵,另一種在北部雷恩島等地產卵。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科學家和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有65%到69%的南部海龜是雌性,而在溫度較高的大堡礁北部,99.1%的未成年海龜是雌性,99.8%的即將成年海龜為雌性,成年海龜中雌性比例也高達86.8%。
  • 除了穿山甲,還有超過100萬個物種可能在數十年內滅絕
    所謂「功能性滅絕」,是指某個物種不僅不能夠繼續承擔其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功能,其種群數量在自然繁衍的狀態下也很難再次恢復。調查結果顯示,除去中國臺灣地區的1.5萬到2萬隻中華穿山甲外,中國大陸地區僅僅監測到11隻中華穿山甲,且並未獲得野外中華穿山甲種群存在的任何證據。因此,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的生存狀況極其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