階高密度雙極性信號編解碼的建模與仿真

2020-11-30 電子產品世界

數字基帶信號的傳輸是數字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數字通信中,有些場合可不經過載波調製和解調過程,而對基帶信號進行直接傳輸。採用AMI碼的傳號交替反轉,有可能出現四連零現象,不利於接收端的定時信號提取。而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因具有無直流成份,低頻成份少和連O個數最多不超過3個等明顯的優點,對定時信號的恢復十分有利,成為CCITT協會推薦使用的基帶傳輸碼型之一。本文使用硬體描述語言對數字通信系統中的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的編解碼進行實用設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2112.htm


1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的編、解碼規則
1.1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的編碼規則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是AMI碼的改進型,稱為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它克服了AMI碼的長連O串現象。
其編碼規則為先檢查消息代碼(二進位)的連O串情況,當沒有4個或4個以上連0串時,則這時按照AMI碼的編碼規則對消息代碼進行編碼;當出現4個或4個以上連O串時,則將每4個連0小段的第4個0變換成與前一非0符號(+1或一1)同極性的V符號,且必須保證相鄰V符號應極性交替(即+l記為+V,一1記為一V);檢查相鄰V符號問的非O符號的個數是否為偶數,若為偶數,則再將當前的V符號的前一非0符號後的第1個0變為+B或一B符號,且B的極性與前一非O符號的極性相反,並使後面的非0符號從V符號開始再交替變化。
1.2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的解碼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的解碼是編碼的逆過程,其解碼相對於編碼較簡單。從其編碼原理可知,每一個破壞符號V總是與前一非O符號同極性,因此,從收到的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序列中,容易識別V符號,同時也肯定V符號及其前面的3個符號必是連O符號,於是可恢復成4個連0碼,然後再將所有的一1變成+1後便得到原消息代碼。


2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編碼的建模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碼的建模思想:在消息代碼的基礎上,依據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編碼規則進行插入「V」符號和插入「B」符號的操作,且用2位二進位代碼分別表示。最後完成單極性信號變成雙極性信號的轉換,其編碼器模型如圖1所示。

2.1 插「V」模塊的實現
插「V」模塊是對消息代碼裡的四連0串的檢測,即當出現四個連O串的時候,把第四個「0」變換成為符號「V」,用「11」標識,「1」用「01」標識,「O」用「00」標識,其模型如圖2所示。

2.2 插「B」模塊的實現
建模思路是當相鄰「V」符號之間有偶數個非0符號的時候,把後一小段的第1個「O」變換成一個「B」符號。在此用一個4位的移位寄存器實現延遲作用,經插「V」處理過的碼元,在同步時鐘的作用下,同時進行是否插「B」的判決,等到碼元從移位寄存器裡出來的時候,就可以決定是應該變換成「B」符號,還是照原碼輸出。輸出端用「11」表示符號「V」,「01」表示「1」碼,「00」表示「O」碼,「10」表示符號「B」,其模型如圖3所示。

2.3 單極性變雙極性的實現
根據編碼規則,「B」符號的極性與前一非零符號相反,「V」極性符號與前一非零符號一致。因此將「V」單獨拿出來進行極性變換(由前面已知「V」已經由「11」標識,相鄰「V」的極性是正負交替的),餘下的「1」和「B」看成一體進行正負交替,這樣就完成了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的編碼。
因為經過插「B」模塊後,「V」,「B」,「1」已經分別用雙相碼「11」,「10」,「01」標識,「O」用「00」標識。而在實際應用中,CPLD或FPGA埠輸出電壓只有正極性電壓,在波形仿真中也只有「+1」和「O」,而無法識別「一1」。所以要得到所需要三階高密度雙極性編碼的結果,需定義的「00,「01」,「10」來分別表示「0」,「一1」,「+1」。將插「B」模塊後輸出的「OO」,「01」,「10」,「1l」組合轉換為「00」,「01」,「10」組合表示,再通過「00」,「01」,「10」控制四選一數字開關的地址來選擇輸出通道,就可以實現O,一E,+E。在此本文用CC4052的一組通道作為四選一數字開關,將CPLD或FPGA目標晶片的標識性輸出轉換成雙極性信號,最終實現三階高密度雙極性非歸零編碼。CC4052接線如圖4所示,實現地址控制器的模型如圖5所示。


相關焦點

  • 基於CD22103的AMI/HDB3編解碼電路分析與實現
    2 傳輸碼型 2.1 單極性非歸零(nrz)碼 nrz碼用高電平和低電平(一般為零電平)分別表示二進位信息「1」和「0」,在整個碼元期間電平保持不變。 2.3 三階高密度雙極性(hdb3)碼 hdb3(high density binary-3)碼是ami碼的一種改進型,主要是為了克服ami碼中連「0」時所帶來的提取定時信息的困難。他的編碼原理為:首先將信碼變換為ami碼,然後檢查ami碼序列中連「0」的情況。
  • 高階電路動態特性的仿真分析
    引言  高階動態電路的分析通常都歸結為高階微分方程或一階微分方程組的求解,需要微分方程和矩陣理論的相關知識,掌握起來比較困難。對於複雜的高階電路,用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則更加困難,一是列寫微分方程,二是根據變量及變量的各階導數的初始值確定積分常數。若藉助合適的仿真軟體,則可以使電路的分析變得方便、準確和直觀。
  • 三級無刷交流發電機調壓系統的建模及其仿真分析
    這種發電機避免了電刷滑環,具有可靠性高,無需經常維護等優點。無刷交流發電機電壓調節器通過控制勵磁機的勵磁電流間接的調節主發電機的勵磁電流,達到調節輸出電壓的目的[1,2]。其原理如圖1所示。圖2 三級無刷交流發電機調壓系統原理框圖1、三級發電機建模對於恆速恆頻電源系統,在忽略發電機阻尼繞組作用以及電樞繞組變壓器電勢情況下,電磁式同步發電機可以等效成一階慣性環節[1-3],即同步發電機的線性化傳遞函數可以寫成(1)
  • 某車型門窗控制器PCBA的簡化建模方法
    針對某車型門窗控制器的PCBA,提出了一種有限元分析中PCBA簡化建模方法。通過對PCBA有限元仿真模態分析結果與試驗模態分析結果對比,驗證該簡化建模方法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晶片、電容、繼電器等器件的PIN和焊點十分微小,數量多,體積小,在有限元仿真分析前處理階段建模費時,計算過程中消耗過多計算資源。如何準確、高效地建立PCBA的有限元模型,是得到準確的計算結果的關鍵。本文基於某車型門窗控制器(DCM:Door Control Module)的PCBA提出一種有限元分析中PCBA的簡化建模方法,並進行有限元仿真模態分析。
  • 三相SPWM逆變器的調製建模和仿真
    由於大功率電力電子裝置的結構複雜,若直接對裝置進行實驗,且代價高費時費力,故在研製過程中需要藉助計算機仿真技術,對裝置的運行機理與特性,控制方法的有效性進行試驗,以預測並解決問題,縮短研製時間。MATLAB軟體具有強大的數值計算功能,方便直觀的Simulink建模環境,使複雜電力電子裝置的建模與仿真成為可能。
  • 基於OPNET的區域網拓撲建模仿真
    2 基於OPNET的區域網拓撲建模 優化網絡工程工具(Optimized Network Engineering Tool,簡稱OPNET)是OPNET公司開發的商用仿真平臺,支持各類通信網絡和分發系統的模擬與仿真
  • 基於信號完整性理論的PCB仿真設計與分析研究
    當存在通有相反方向電流的兩鄰近導體時,在相互靠近的兩側面最近點電流密度最大;當兩載流導體電流方向相同時,則兩外側面的電流密度最小。一般情況下,鄰近效應使得等效電阻加大,電感減小。  傳輸線理論  廣義傳輸線是引導電磁波沿一定方向傳輸的導體、介質或由它們組成的導行系統。一般所討論的傳輸線是指微波傳輸線,其理論是長線理論。
  • 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概述
    傳統理論和仿真技術,很少將天線放入通信/雷達系統進行整體考量。天線設計師重點關注的是天線的方向性、效率、體積等指標,很少考慮天線和傳輸信道的配合,更難得考慮天線特性會對系統系能造成怎樣的影響。  本文通過研究業界針對通信終端及雷達系統中天線及傳輸信道模型建模的方法及系統仿真案例,總結兩個不同的系統中天線模型的差別及仿真的側重點。
  • 單相橋式整流電路在MATLAB中的建模與仿真
    摘要:闡述了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並且詳細研究了在MATLAB/Simulink中的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建模方法;最後給出了詳細的仿真
  • SPWM波控制逆變器雙閉環PID調節器的建模與仿真
    在這些指標中對輸出電壓的THD要求比較高,對於三相逆變器,一般要求阻性負載滿載時THD小於2%,非線性滿載(整流性負載)的THD小於5%.這些指標與逆變器的控制策略息息相關。文中主要介紹如何建立電壓雙環SPWM逆變器的數學模型,並採用電壓有效值外環和電壓瞬時值內環進行控制。針對UPS單模塊10 kVA單相電壓型SPWM逆變器進行建模仿真。
  • 基於MATLAB/Simulink的單相橋式整流電路建模與仿真
    摘要:闡述了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工作原理,並且詳細研究了在MATLAB/Simulink中的單相橋式全控整流電路的建模方法;最後給出了詳細的仿真結果,
  • 基於MATLAB的對零電流開關準諧振變換器的建模與仿真
    一般講,零電流開關是通過在開關器件上增加一對諧振電感和電容,使其在開關開通和關斷時流過開關的電流等於零,從而減少開關損耗以提高開關頻率,有助於提高電源的功率密度。但是在沒有一個好的電路模型下,設計基於零電流開關準諧振變換器的可調開關電源並不容易。因為其非線性和複雜的運行等,零電流開關準諧振變換器的建模相對很難。
  • 一階PMD對信號頻譜的影響
    PMD引起光脈衝信號在時域展寬,通過光電轉換接收後,在頻域內電譜寬度則變窄,導致接收信號譜中特定頻率分量的電功率減弱。電功率反饋的優勢在於,脈衝形狀與信號碼型只能影響反饋信號的整體幅度,而不影響反饋信號隨一階PMD的變化趨勢[6]。本文分析了一階PMD對40 Gbit/s光纖通信系統接收信號頻譜的影響,並通過實驗驗證了12 GHz頻點處信號功率譜隨差分群延時(DGD)的變化關係。
  • CFD方法電路原理及雙極性信號成形方法
    打開APP CFD方法電路原理及雙極性信號成形方法 發表於 2018-02-12 05:08:00 介紹PET系統中定時方法時有介紹到目前大部分使用到的是
  • 基於DSP的高階COSTAS鎖相環的設計
    本文主要介紹了一種用於載波同步的高階COSTAS環路,用於完成MPSK的相干解調中的載波同步。本文提出了一種便於軟體實現的COSTAS環路的簡化結構,用於完成8PSK的載波同步,並詳細討論了採取數位訊號處理器(DSP)編程實現COSTAS環路的一些問題。
  • 汽車應用中磁阻傳感器系統的建模和仿真
    因為所有元件都會影響系統的反應,所以在規劃系統及其操作時要非常重視對整個系統的仿真。下面重點討論這種系統的建模和仿真。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7484.htm  電子技術的應用日益廣泛,對汽車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促進作用。未來的進一步發展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由不斷創新的電子元件驅動。
  • 四種常見的EMC仿真軟體介紹
    EMC仿真軟體能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有效的高頻和高速電磁仿真設計工具,它集高速電路建模、仿真和優化為一體,用仿真代替實驗,可以快速的幫助工程師完成高速電路EMC設計,實現信號完整性,減少研發費用,縮短研發周期。
  • 適合於寬負載條件運行的有限雙極性軟開關DC/DC變
    2.2 控制電路設計 採用集成晶片UC3525外加運放構成平均電流模式控制電路,並用外加邏輯電路的方式形成有限雙極性控制的4路控制信號。如圖8所示。 (1)外環控制 電壓給定信號與輸出電壓反饋信號經運放U1補償比較得Ue,接到UC3525的內部誤差放人器正相輸入端的腳2。
  • 用於雙極性輸入的125 MSPS單電源直流耦合型模擬前
    若要使差分輸入ADC的動態範圍最大,可適當增大典型輸入信號,這便要求差分驅動器在較低的增益設置下工作。滿足這些條件後,差分驅動器的輸入共模電壓還必須保持在額定範圍內。在直接耦合單電源應用中,經常需要對差分放大器的輸入和輸出共模電壓進行獨立控制;這些應用包括:處理具有高輸入共模電壓的解調器輸出、直流器件連接差分器件的X射線應用,以及那些差分驅動器必須處理低數值輸入共模電壓的應用等。
  • 二階動態電路的仿真
    一、不同工作狀態的仿真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3710.htm  按給定的R、L、C參數分別繪製各種狀態時的仿真電路圖,使電路分別工作在無阻尼、欠阻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