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弗格藝術博物館收藏英國和愛爾蘭銀器

2021-01-13 華登walden

哈佛大學弗格藝術博物館收藏英國和愛爾蘭銀器

哈佛美術館收藏的塔扎(Tazza)

克里斯多福·哈託普 (Christopher Hartop) 獨立撰稿人,佳士得國際拍賣公司副總裁,前執行副總裁,銀器部主任,資深銀器研究學者, 研究世界銀器達35年之久。擔任過兩屆白銀協會主席。PBS的古董路演(Antiques Roadshow)專家之一,發表過大量文章和書籍。

哈佛藝術博物館的藏品《調味瓶架》

作者在書中詳細介紹了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Harvard University Art Museums)弗格藝術博物館(Fogg Art Museum)收藏英國銀器的概況。其物品包括從伊莉莎白女王(Elizabethan)時代的杯子到保羅.德.拉梅裡(Paul de Lamerie)等著名藝術家的作品。

茶壺,威廉·帕蒂森(William Paradise),英國,1725-1726年

克里斯多福·哈託普 (Christopher Hartop)在書中通過對三百多件英國銀器作品收錄研究,以引人入勝的文字描述,給讀者展現了英國銀器的獨特魅力。通過閱讀這本書,也使得讀者對美國收藏英國銀器的現狀進一步的了解。

籃子 保羅.德.拉梅裡(Paul de Lamerie)英國 1738-1739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watching.

非常感謝您的收看。

華登(walden)

相關焦點

  •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
    1997年,我應邀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訪問講學。哈佛大學是美國著名的高等學府,學術聲譽早已聞名於世。但哈佛有一流的藝術博物館,我事先卻不知道。第一次走進哈佛的佛格藝術博物館,一眼看到我百尋而不知其蹤的莫奈所作的《查林·克勞斯橋:泰唔士河上的霧》,在喜出望外的同時,不得不為哈佛名畫的收藏感到震驚。我早就聽說莫奈的一些作品給泰唔士河的霧披上了紫色,引起非議,以這幅最為典型。因為倫敦的霧在絕大多數人眼裡是灰色,所以人們更加相信印象派畫家作品表現的僅僅是主觀印象,而不是自然的真實。
  • 哈佛藝術博物館的攝影收藏 一種無可取代的張力與魅力
    ▲影響哈佛藝術博物館攝影收藏形成的戴維斯·普拉特(右)1982年,三家美術館整合在「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的統一名稱下,其名稱後簡化為「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這三家美術館分別是:1895年開館的福格美術館,由伊莉莎白·福格夫人遺贈20萬美元建立,主要收藏中世紀到當代的西方藝術;1930年,前身為日耳曼美術館的布施—萊辛格美術館歸屬福格美術館,其收藏亮點是擁有全美最好的德國表現主義藝術、維也納分離派藝術與1920年代構成主義藝術收藏,以及後來入藏的包浩斯作品收藏與約瑟夫·博伊斯收藏;還有賽克勒美術館,以古代東方藝術,特別是亞洲、伊斯蘭與印度藝術為主要收藏特色
  • 大慈善家,藝術品收藏家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英國銀器收藏
    大慈善家,藝術品收藏家羅莎琳德和亞瑟·吉爾伯特(Rosalinde and Arthur Gilbert)英國銀器(British antique silverware)收藏部分欣賞。事業成功後,他們將大部分時間投入到洛杉磯和以色列的重大慈善事業中,同時收集了珠寶,銀器,油畫,對世界上最傑出的裝飾藝術品實施收藏。這對夫妻考量藏品以博物館藏為標準,收藏許多珍寶都是博物館級的藏品,這裡展示的只是英國古董銀器的幾個經典。
  • 追尋中國頂級青銅藝術:王公子分享哈佛藝術博物館
    美國的七大收藏中國藝術品的博物館包括: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納爾遜-艾京斯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弗利爾美術館、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紐約市藝術博物館和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福格藝術博物館是哈佛大學藝術館,1895年創建。
  •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新地標建築2014年11月啟用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新地標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群由福格博物館(Fogg Museum)、布希雷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和亞瑟-M-薩克勒博物館(Arthur這次擴建而成的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新地標位於劍橋市昆西街道32號,擴建的成功使得三家博物館內的精品收藏可以首次合三唯一,歸置於一處,吸引著學生、教職員工、學者和公眾踏進這一世界頂級的藝術研究和學術機構。在新建築體內,觀眾可以探索與展品相關的新研究,探討身在博物館內產生的新觀念,瞥見工作中的修復人員,徜徉於這獨一無二的藝術研究中心,享有觀看數量可觀藏品的第一手經驗。
  • 大學藝術博物館 不僅僅是為了審美教育
    作為一個美術史工作者,我對哈佛大學的三家藝術博物館格外關注,特別是福格藝術博物館和賽克勒藝術博物館。我在哈佛大學期間,正趕上營建新館,於是很多福格博物館中的精品,也被暫時放在了賽克勒博物館裡展出,他們做了一個「福格—賽克勒精品展」。這個精品展的作品幾乎涵蓋美術史的各個時期,如果美術史專業的學生或者美術愛好者能認真看完這些作品,再去研究美術史,會有很大的幫助。2014年新館落成。
  • 哈佛藝術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大開眼界!
    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地址: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成立時間:1983年哈佛藝術博物館是一座隸屬於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由三座博物館及四座研究中心所組成,其中三座博物館為:福格藝術博物館(建立於1895年)、萊辛格博物館(建立於1903年)及薩克勒博物館(建立於1985年);另四座研究中心為:薩第斯考古勘探研究中心(成立於1958)、現代藝術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於2002
  • 哈佛藝術博物館群將於2014年秋季開放
    哈佛藝術博物館群由福格藝術博物館(Fogg Museum)、布希-唐賴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和亞瑟·M·薩克勒博物館(Arthur M.Sackler Museum)組成的哈佛藝術博物館群,於本月21日,也就是本周四宣布,位於麻薩諸塞州劍橋市昆西街32號的該組織進行改建和擴建的地標建築,將於2014年秋季竣工完成並對外開放。由建築師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設計的這一改造建築,將首次把上述三家博物館及其它們的藏品放置在同一個屋簷下。
  • 愛上博物館之在哈佛大學博物館看到的精美中國佛造像
    去參觀國外博物館的時候,習慣是拿到導遊圖後直接去中國館。(國外博物館如果不藏中國文物的,基本都是勢力不強的!只有極少數例外,比如洛杉磯的蓋蒂中心。)每次都是驚豔!驚豔!驚豔!這驚豔中也常常感慨大量的文物流 失;哎,但如果,誰知道呢。現在它們至少還存世,可以向世界展示那璀璨的文化。
  • 關於哈佛,我們想說的是它的博物館
    哈佛大學皮博迪考古及民族學博物館內,「戰爭的藝術」展廳哈佛大學的博物館,它們種類繁多,覆蓋範圍廣泛,涉及文理學科的許多分支,其中亦不乏針對小眾學科開設、只有科學家及學者才會關注的冷門館,它們多分布於劍橋校園及周邊地區,接下來就讓我們一睹幾個博物館的非凡風採。
  • 哈佛大學賽克勒博物館藏敦煌繪畫品
    ,其中藝術博物館由福格藝術博物館、布斯馳·萊辛格藝術博物館、亞瑟·賽克勒藝術博物館組成,館藏文物27萬餘件。哈佛大學的敦煌資料包括敦煌文物、華爾納拍攝的敦煌照片二部分。敦煌文物藏在賽克勒博物館,主要來自華爾納,而後陸續入藏一些,共計壁畫11塊、塑像2件、絹畫2件、麻布畫1件、紙畫1件、寫經1件.
  • 浙江大學要建全國首家大學藝術博物館
    昨天,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博物館開工儀式在浙大紫金港校區舉行。據悉,這是全國首家大學藝術博物館,計劃於2015年開館,屆時將向公眾免費開放。換句話說,該館藏品不是多值錢,也非拍賣會上最貴的藏品,但它具有特殊意義和歷史文化烙印。        浙大藝術與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繆哲解釋說,比如,一件青銅器的作品價值百萬,而製作這個作品的模子或許不值錢,但它卻有收藏價值——看到這個模子,或許就能明白青銅器是如何造出來的,那個朝代人們的創造力和文化思想等。
  •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包浩斯資料庫上線,可檢索作品達3.2萬件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包浩斯(Bauhaus)資料庫近日上線,可檢索藝術作品和物件達3.2萬件,資料庫中還可以找到一份包浩斯發展年表和一張詳細描繪了包浩斯風格在波士頓地區漸次出現的地圖。哈佛大學與包浩斯學派的淵源頗深。1930年,哈佛的本科學生組織了美國首場包浩斯風格藝術研究展,這也是包浩斯風格尚處於活躍期時在美國的唯一一次展覽。
  • 盛世收藏 如今尚未歸國的中國文物 都在世界哪些博物館中
    盛世收藏,在當今的新聞中,屢有富商在外國拍賣會上買回中國文物的消息。「黑石號」沉船位置眾所周知,由於長時期的積貧積弱,加之缺乏對各種文物的價值認識,從清末以來,中國大量文物流失海外。加之在古代交流中散布到海外的文物(如外銷瓷和絲綢之路), 很多中國古人創造的燦爛文明,今日的國人只能在國外的博物館或圖書館中看到。
  • 30件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藏中國古代玉器精品高清圖
    20世紀初,西方收藏界對中國藝術品產生了空前興趣,西方的收藏家和博物館開始競相購買市場上最傑出的中國藝術珍品。而這一時期的中國正值積貧積弱、內憂外患之際,根本無暇保護自身的文化遺產,最終導致大量珍貴藝術品流入市場。正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美國的各大博物館建立了豐富的中國藝術收藏,其中就包括大量的中國古代玉器。
  •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9月將開放 評:意義何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落成並將於今年9月面向公眾開放。大學博物館的意義在哪裡?大學藝術類博物館要做什麼?  1683年,牛津大學成立了世界首個大學博物館,阿什莫利博物館,藝術品是重要的收藏門類。自19世紀,世界各地的許多大學,相繼創建了各自的藝術博物館,如1816年劍橋大學的菲茨威廉博物館,1832年耶魯大學的西半球最古老的大學藝術博物館(美術館),1895年哈佛大學的福格藝術博物館(現與賽克勒藝術博物館合併)等,如今均是世界知名博物館。建立與學術地位相匹配的大學博物館,已成為眾多名校提升師生及社會公眾的藝術素養和文化品質的重要方式。
  • 哈佛藝術博物館舉行主題對話活動
    哈佛藝術博物館舉行主題對話活動 2019年07月18日 16:42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侯麗 字號 內容摘要:當地時間7月10日晚,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舉行了一場人文與藝術的主題對話活動
  • 中國應有更多的大學博物館
    原標題:中國應有更多的大學博物館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落成並將於今年9月面向公眾開放。大學博物館的意義在哪裡?大學藝術類博物館要做什麼?   1683年,牛津大學成立了世界首個大學博物館,阿什莫利博物館,藝術品是其重要的收藏門類。
  • 參觀哈佛大學最受歡迎的博物館,探索人與自然的微妙關係
    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建於1998年,是哈佛大學校園內最熱門的博物館,館內展示1萬2千多種動植物標本,包括恐龍、哺乳動物、鳥類的標本以及稀有礦物和哈佛非常著名的玻璃植物模型,俗稱「玻璃花」。博物館內的展覽既包括現有大量收藏的展示,也有包括「新英格蘭的森林」、「梭羅的緬因湖」和「玻璃中的海洋生物」等多媒體展覽。總之,博物館中無可比擬的藏品與大學科學研究珍貴成果,都很好促進大眾對於自然世界和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理解。另外,動物標本也非常值得一看,既有漂亮的胡蝶、昆蟲和鳥類標本,也有大型動物,包括恐龍獅子、大猩猩,都栩栩如生。人文方面的展廳包括兵器,服飾,石雕等等。
  • 哈佛大學的「斯芬克斯之謎」
    研究人文的學者,要查閱文獻資料,那裡是最佳選擇,中國現代著名學者陳寅恪、趙元任、林語堂、楊杏佛、梁實秋等人,甚至在哥倫比亞大學留學的胡適等,都曾經專門到哈佛訪學研修,趙元任後來還成了哈佛的名教授。我在那裡親眼看過在國內絕跡或絕版的中國文典和資料。「文革」十年動亂的資料,哈佛比任何地方的收藏都齊全,甚至各地紅衛兵造反派辦的小報,也應有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