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萬能」楊絳與錢鍾書,或許這才是愛情和家的樣子

2020-12-04 歷史研習室

《我們仨》:楊絳能洗桌布修檯燈,對搗蛋錢鍾書的寬容或是婚姻保鮮的秘訣。

楊絳活了105歲。錢鍾書活了88歲,楊絳比她丈夫錢鍾書多活了17年。

他們的女兒錢媛比他倆去世的都早,因為錢媛沒有生兒女,所以這一家三口就是一個完美的整體,楊絳為此有一本書,叫做《我們仨》,在這本書中,楊絳給讀者們展示了她們一家三口最溫暖的生活。書中雖然都是平凡的事情,但是其中的趣味,不禁讓人神馳嚮往。

「萬能的楊絳」與調皮的錢鍾書

在他們仨的家中,楊絳是「萬能的」。

錢鍾書有次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錢鍾書說,「這是墨水呀!」 楊絳安撫他,「墨水也能洗。」

後來又有一次錢鍾書把檯燈又砸了,楊絳問清楚了是什麼燈,說:「不要緊,我會修。」

其實在渡過了愛情最新鮮的那段時期之後,夫妻雙方互相指責、互相避重就輕已成為日常。 換了別的夫妻,如果碰上了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暴走,會互懟,會吵架。

但是他們卻一個犯傻,一個包容;一個調皮,一個溫柔。

「不要緊」是一句很典型的安慰的話,一切都會因為這三個字豁然開朗,他們仨就是那樣幸福的生活著。

楊絳與錢鍾書曾在詩歌裡追憶他見到楊絳的第一眼:「頡眼容光憶見初,薔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靦洗兒時面,曾取紅花和雪無。」這才是真的可愛。

就這樣,楊絳在家中,一直扮演著「萬能」的角色,錢老看似笨拙,實際上,正是這種互補的個性,才是最讓人動容的生活瞬間。或許這樣,才是真正的愛。

到了三四十歲,就該換你去照顧媽媽了

從三十到六十這三十年,許多人的父輩都會逝去,在韓劇《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奶奶去世,父親直到大伯回來之後才終於崩潰,那一幕不禁讓人淚目,許多人在那一刻會意識到,生活在你面前終於把終點的樣子露了出來。

「幸運」的是,錢媛是先於父母去世的,她沒有過那種體驗。但她在中年的時候,懂得了孝順,偶然生活中發生的小事都會讓她意識到該去互換身份了,自己應該去照顧母親了。

楊絳很膽小,怕鬼,怕黑,錢瑗要保護她。有段時間,楊絳和錢鍾書被革命群眾「揪出來」,成了「牛鬼蛇神」。

錢媛急要回家看望他們,得走過眾目睽睽下的大院。必須先寫好一張大字報,要和「牛鬼蛇神」的父母劃清界線。回到家裡,她著重告訴父母,我們「思想上劃清界線」!

然後一言不發,偎著楊絳,貼坐身邊,從書包裡取出未完的針線活,一針一針地縫。

她買了一塊人造棉,自己裁,自己縫,為媽媽做一套睡衣。又從書包裡取出一大包爸爸愛吃的夾心糖。

她找出一個玻璃瓶子,把糖一顆顆剝去包糖的紙,裝在瓶裡,把包裝紙藏入書包,免得革命群眾從垃圾裡發現糖紙。

看到這裡,忽然覺得,那段時光是真的沒有什麼可怕的了,畢竟最重要的人,都在身邊。

楊絳一生活了105歲,在她與錢鍾書的婚姻裡,我看到了愛情成熟的樣子。在《我們仨》中,切實的感受到了什麼是真正的苦中作樂的溫暖與美好。

讀完《我們仨》這本書,我讀到了婚姻的美好,讀到了家庭給予我們內心溫和強大的力量。也讀到了,不管何時,只要在一起,就是最好的事情。

所以建議夥伴們可以去讀讀這本《我們仨》,學會如何去平靜的生活,如何去真正的愛,讓自己的心既溫暖又平靜。

《我們仨》講的是一個女人對丈夫和女兒的想念,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無奈。

就如同封面上所寫的: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

送一程,說一聲再見,又能見到一面。離別拉得長,是增加痛苦還是減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遠,愈怕從此不見。——《我們仨》

105歲的楊絳,以簡潔而沉重的語言,回憶了與女兒錢媛,丈夫錢鍾書一家三口那快樂而艱難,愛與痛的日子。

在書的最後,楊絳說:「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樣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守,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我一人。」

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夾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已經走到盡頭了。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

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地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人。

這本書由著名的三聯書店出版,是中國當代文學散文隨筆文集中很暢銷的一本。

作為「最賢的妻,最才的女」,楊絳將愛情和家庭都經營的如此幸福的秘訣,盡在《我們仨》中這本書中體現,

懂得理解、欣賞自己的伴侶,楊絳把錢鍾書看得比自己重要,比自己有價值。

懂得在婚姻中保持「自我」楊絳一生追隨錢鍾書,甘願站在丈夫身後,但她的才情並沒被婚姻所埋沒,也沒被丈夫錢鍾書忽視。

人間沒有永遠,錢氏夫婦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了盡頭了。

所以推薦看一下楊絳的《我們仨》,看過後才會覺得,婚姻的本身並不是圍城,而是背後的靠山。

現在這本書只要23塊錢,僅僅是一頓午飯的價格,但是卻能去找尋那最美好的溫暖。

相關焦點

  • 《我們仨》:品讀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楊絳與錢鍾書的愛情
    說到楊絳,大家或許還只是想到她的丈夫錢鍾書,和他的著作《圍城》。而對他的夫人——楊絳,卻少有了解。錢鍾書曾盛讚楊絳:最賢的妻,最才的女。其實她的一生著作頗多,文學造詣也很高,但是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傳記《我們仨》一書。
  • 楊絳給錢鍾書信「慫」,錢鍾書回信「您」,這是什麼意思啊?
    楊絳給錢鍾書信「慫」,錢鍾書回信「您」,這是什麼意思啊?很多的人讀過楊絳的《我們仨》,楊絳在這本書中描述了她與錢鍾書的愛情,也是很多的人從這本書中了解楊絳。楊絳出生於名門世家,我們從其著作中可以看到她的書香氣息。
  • 錢鍾書深情表白楊絳:你身上的互不相容的三種「身份」,我最喜歡
    錢鍾書和楊絳結婚後,以第一名的成績公費去英國留學。楊絳實在不放心這個憨憨,就暫停學業,陪他一同前往。到英國一年多後,楊絳懷孕了。錢鍾書得知自己要成為爸爸,眉開眼笑地對楊絳說:「我不要兒子,我只要女兒,像你一樣。」
  • 和徐志摩郭沫若等文人相比,錢鍾書宛如渣男叢中的一股清流
    沈從文而錢鍾書則是「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之後結婚我沒想過和其他人。」所以沈從文的愛情一直有遺憾,他把正當年齡的愛人刻畫進了邊城。而錢鍾書與楊絳的愛情卻能在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相濡以沫中愈久彌香。楊絳或許是錢家自古以來便存留著專情的傳統。一千多年前,錢鍾書的先祖吳越王錢繆便是一個痴情種。錢繆非常疼愛他的妻子,有一次妻子從浙江回荊楚之地的娘家,因為路途遙遠走了一個多月還沒有回來。
  • 楊絳:人生在世,為的是什麼?她離世前的感慨,意味深長
    中國傑出的翻譯家、作家、小說家、劇作家,等等光環集中在這位老人身上,她就是楊絳,出身名門,書香門第,寬厚待人,從容優雅,能撐得起這幾個詞語疊加稱讚的女子,世間唯有楊絳先生。她的丈夫是錢鍾書,也是一位享譽文壇的作家,但是楊絳先生並沒有生活在丈夫的光環之下。2016年5月25日,楊絳先生與世長辭,享年105歲,終於如她所願「回家了」。
  • 楊絳與錢鍾書:世上最好的愛情,是一見鍾情與你相伴攜手共白頭
    錢鍾書天資聰慧,這讓父親很欣慰。他知道兒子是個可塑之才,他相信這顆正在萌芽的種子,終有一天可以長成參天大樹。學習之餘,錢鍾書和楊絳還會比賽誰讀的書多。同是文學愛好者,自然所讀的本數不相上下。能夠和相愛的人相攜坐到一起,共同翻閱一本有趣的書籍,分享著彼此的見解,這是愛情裡的美好回憶。有一次交流心得,錢鍾書與楊絳說道:「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許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讀幾遍之後才會發現。」而楊絳則不以為然:「這是你的讀法。
  • 90歲楊絳坦言:在親人去世後,我忙碌著一件事,所以不覺得孤獨
    01楊絳原名楊季康,她與錢鍾書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一向被人們羨慕。那時的楊絳已經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專業。因為兩人的姻緣是在清華展開,楊絳的母親甚至打趣女兒說:「阿季的腳下拴著月下老人的紅絲呢,所以心心念念只想考清華。」婚後的楊絳和錢鍾書恩愛異常,他們一同前往牛津大學留學,並在1937年迎來了幸福愛情的結晶,可愛的女兒錢瑗。
  • 百歲作家楊絳十句經典名言,句句充滿哲理,發人深省,值得收藏
    在錢鍾書先生眼中,楊絳絕對是最賢惠的妻,也是最有才華的女子。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楊絳先生的故事,欣賞她筆下超凡脫俗的文字。楊絳不僅僅是一位賢內助,也不僅僅是普天之下一位尋常的母親,她還是一位作家、翻譯家以及外國文學研究家。在她的支持下,錢鍾書先生才能寫下不朽之作《圍城》。
  • 錢鍾書楊絳「吵翻」,楊絳稱:贏了,我也不開心
    錢鍾書國學大師,清華大學學霸,也是出了名的毒舌。他和才女楊絳先生的婚姻,是大家都很羨慕的,相比他們同期的一些作家,錢老和楊絳先生的愛情是很美滿的。要說民國時期最專情的文人,那麼一定是錢鍾書。錢鍾書和楊絳之間的感情,實在是羨煞旁人。錢鍾書和楊絳是一見鍾情,兩人相識是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當時楊絳剛好去看望自己的同學。而錢鍾書是當時清華大學最出名的才子。很巧的是,錢鍾書正好是楊絳同學的表哥,兩人就這在命運的安排下見面了。
  • 楊絳的一段話,讓人感到很現實
    而楊絳說的這個人不僅回報的少還想繼續佔便宜。這無疑是很多人的現實,幫別人卻成了應該的,不僅得不到回報,還會讓人得寸進尺,讓人感到寒心不已。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異這麼大?說白了都是各自為了各自的利益,心變得極其醜陋罷了。所以說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這麼大,楊絳這段話說的很清楚,很現實。
  • 錢鍾書誕辰110年,為他闢3個謠:牛人被曲解,是時代最大的悲哀
    這個故事聽起來也很符合錢鍾書的犀利個性,再加上黃永玉本人的公信力加持,很多人都信以為真。但是如果你讀過楊絳的《我們仨》,你就會發現,當事人楊絳在書中做過說明:「一九七五年的國慶日,鍾書得到國宴的請帖,他請了病假。」
  • 楊絳:一生一世只有一雙人,這才是婚姻的最高得道者
    當今之世物慾橫流迷人心竅,只有如楊絳先生這般守得住平靜經得住寂寞;方能淡定從容地面對人世間種種。上天對誰都是公平的,就如楊絳先生這般才情的女子也照樣要是經受了世間的磨難。可是她知道烏雲蔽日的歲月雖不堪回首,且有深刻地留在記憶中不可磨滅;但是其中也有一道含著光和熱的耀眼金邊。
  • 楊絳:樓梯難走,你莫要知難而上!費孝通聽明白後,從此都不來往
    關於愛情,我們的先輩們早已有了定論:「死生契闊,與子相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大概就是愛情最美好的樣子。而在近代,也是湧現出了許多讓人羨慕的愛情,林徽因與梁思成,朱生豪與宋清如,再或者是錢鍾書與楊絳,他們的愛情故事可謂是讓無數人對愛情充滿嚮往。
  • 錢鍾書:高考數學15分的「清華才子」,知世故而不世故
    那時林徽因家也養了一隻貓,被稱為家裡"愛的焦點",不幸的是,錢家的貓比較瘦小,在與林家的貓打鬥時常常落了下風,為此錢鍾書特地備了一根竹竿,不管多冷多晚的天兒,只要聽見自家貓的慘叫,就會急忙拿了竹竿出門幫愛貓打架。楊絳勸慰丈夫,那隻貓可是林徽因的貓,不要因此傷了兩家的和氣,但為了自家的貓,錢鍾書才不管是誰的貓, 照打不誤 ,由此還獲得個雅號——"護貓將軍"。
  • 性是愛情的「升華」,婚姻是愛情的「凝華」
    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東西,婚姻的困難在於,如何在同一個異性身上把三者統一起來。社會學家李銀河在她的情人節感言中寫道:在愛情、婚姻和性的問題上,什麼是我心目中最合理、最符合人性的道德安排呢?婚姻於我來說,更像是愛情的「凝華」。錢鍾書與楊絳曾有人說,楊絳和錢鍾書,是愛情和婚姻最好的模樣。
  • 楊振寧翁帆:「有一種愛情,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
    你認為愛情是什麼樣子?是宋美齡喜歡梧桐樹,蔣介石就在南京城種滿的梧桐樹?是楊貴妃喜歡吃荔枝,唐玄宗為博美人一笑,千裡送荔枝?是三毛喜歡撒哈拉沙漠,荷西遠赴撒哈拉為其打點好一切等待三毛?愛情的樣子有千萬種,允許才華相遇,也慶祝靈魂契合。01楊振寧和翁帆的結合,成為了頗受人們爭議的話題。
  • 周迅6年後離婚,她缺少這8個字的愛情聖經
    她曾說過:「我永遠不會對愛情失望,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周迅怎樣做到,如此堅強、有勇氣的坦然面對愛情跌宕起伏呢?那是因為,她有一項特別的品質!到底是什麼品質呢?帶著這個問題,一起來看看,婚姻到底長什麼樣?一、美好的婚姻,都會歸於平淡錢鍾書初見楊絳,說她是「薔薇新瓣浸醍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