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認知塌了----關於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

2021-02-25 走向科學
「走進科學」微信公眾號

    編者按----作者是北京大學地球物理學系畢業的高材生,優秀的地球物理學家。這位朋友也是一個出色的詩人和作家。

    我覺得這篇短文是我讀到過的最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推薦給各位朋友。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下文概括:

    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

    

一、攪亂了世界的3項科學成果

    (一)暗物質

    1、怎麼發現有暗物質?

    我們原來認識的宇宙的形態,是星球與星球之間通過萬有引力相互吸引,你繞我轉,我繞他轉,星球們忙亂而有序。


    但後來,科學家通過計算星球與星球之間的引力發現,星球自身的這點引力,遠遠不夠維持一個個完整的星系。

    如果星系、星球間僅僅只有現有質量的萬有引力支持的話,宇宙應是一盤散沙。

    宇宙之所以能維持現有秩序,只能是因為還有其他物質。而這種物質,目前為止,我們都沒有看到並找到,所以,稱之暗物質。

    2、暗物質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要保持現在宇宙的運行秩序,暗物質的質量,必須5倍於我們現在看到的物質。

    3、有沒有觀測到暗物質?

    現在沒有真正的測到暗物質。只是能發現光線在經過某處時發生偏轉,而該區域沒有我們能看到的物質,也沒有黑洞。


     4、黑洞是不是暗物質?

    不是。黑洞只是光出不來,它發出其他射線,它仍然是常規物質。

    

    (二)暗能量

    1、怎麼發現有暗能量?

    科學家觀測發現,我們現在的宇宙,不僅在不斷膨脹,而且在加速膨脹。如果勻速膨脹,還可以理解。但加速膨脹,就需要有新的能量的加入。這能量是啥?科學家也搞不清,取名叫暗能量。


    2、暗能量有多少?

    科學家通過計算,通過質能轉換方程E=MC2計算,要維持當前宇宙的這種膨脹速度,暗能量應該是現有物質和暗物質總和的一倍還要多。


    3、有沒有找到暗能量?

    目前為止,還沒有。

    

    (三)量子糾纏

    1、現代科學發現,對物質的研究,在進入分子、原子、量子等微觀級別後,意外非常大。出現了超導體、納米級、石墨烯等革命性的材料,出現從分子水平治癒癌症的奇蹟。而最神奇的是——量子糾纏。


    2、什麼是量子糾纏?

    科學實驗發現,二個沒有任何關係的量子,會在不同位置出現完全相關的相同表現。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3、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二、攪亂了的世界

    (一)攪亂了的哲學世界。

    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

    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既然宇宙中還有95%的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那靈魂、鬼都可以存在。既然量子能糾纏,那第六感、特異功能也可以存在。同時,誰能保證在這些未知的物質中,有一些物質或生靈,它能通過量子糾纏,完全徹底地影響我們的各個狀態?

    於是,神也可以存在。

    (二)坍塌了的物理世界。

    我們現在所有的物理學理論,都以光速不可超越為基礎。而據測定,量子糾纏的傳導速度,至少4倍於光速。


    (三)崩潰的內心世界。

    科技發展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世界,僅僅是整個世界的5%。這和1000年前人類不知道有空氣,不知道有電場、磁場,不認識元素,以為天圓地方相比,我們的未知世界還要多得多,多到難以想像。


    世界如此未知,人類如此愚昧,我們還有什麼物事難以釋懷?

不容錯過的好公眾號——走進科學


長按以上二維碼可關注本公眾號,十幾位中科院院士都關注了公眾號「走進科學」(k95028),讓我們一起,看破迷霧。


走進科學文章,只為探尋真理,您的一次傳播可能會照亮無數人的生命!

相關焦點

  • 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我們的認知塌了
    About Feature 本號旨在以個人的修行經歷經驗分享出至簡的修行路線和儘可能的揭示宇宙的真相,聖者釋迦摩尼說真相「不可言說」,就是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永遠只能接近真相,而不是真相本身,所以,我們要自己實證整修
  • 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看完我的認知徹底坍塌了(轉載)
    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看完我的認知徹底坍塌了(轉載)熱點資訊大事件 06-21 10:49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 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看完我的認知徹底坍塌了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下文概括: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3、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量子通信概念炒得過熱,不是科學的態度
    量子衛星上天后,網絡上有文章質疑表示,這是不是歐美不玩的領域?如果是歐美都做不好的,我們能做好嗎?針對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競爭格局,潘建偉表示,中國正在領跑,歐美也在加緊布局。例如近期,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發布題為《發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的挑戰與機遇》的報告。
  • 量子衛星成科學界「網紅」 有商家亂用量子概念騙人!
    量子衛星上天后,網絡上有文章質疑表示,這是不是歐美不玩的領域?如果是歐美都做不好的,我們能做好嗎?針對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競爭格局,潘建偉表示,中國正在領跑,歐美也在加緊布局。   例如近期,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NSTC)發布題為《發展量子信息科學:國家的挑戰與機遇》的報告。
  • 量子纏繞和我們的認知
    但這個理論確確實實正在逐步影響我們的生活或改變我們的認知。       據筆者近半年的關注研究和認識,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雖然粒子在空間上可能分開,但兩者是纏繞的,也是會相互影響的。
  • 量子衛星真相曝光,我的認知再度坍塌了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
    量子力學苦澀難懂,很多人都避而不談,今天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聊一下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及量子塌縮。大家對量子力學最熟悉的可能是愛因斯坦和波爾的一段對話,愛因斯坦說:「上帝是不擲色子的"。波爾又駁道:"別去管上帝能做什麼"。愛因斯坦和波爾是上個世紀的兩位科學巨人,他們爭論的就是量子力學。
  • 引力假說可能無法解釋量子態塌縮
    量子理論認為,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但我們只能在這裡或那裡觀察到它,因為觀察會導致塌縮,粒子會隨機出現在兩個位置中的一個。但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量子態塌縮?物理學家對此有爭論,他們提出的一種解釋是引力假說。
  • 量子認知的哲學思考: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認知,尋求量子大腦
    在這裡,我們著重介紹關於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大腦及其認知。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們,如薛丁格,到後來的波姆、維格納,到當代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馬修·菲舍爾等,一直在尋求看看是否有更好的量子解釋。1989年羅傑-彭羅斯提出,經典物理及其計算模型不可能解釋大腦及其認知,但是量子物理及其計算模型有可能。 為此他提出微管理論。微管是構成神經元支撐結構的蛋白質管。
  • 【乾貨】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解釋
    我們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簡單地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早期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中。因為波具有「幹涉」特性,所以當光波通過兩個小孔的時候,背景裡面出現了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就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即觀察的過程會導致波函數的塌縮。Kim的這個實驗更加複雜,結果也更加驚人。
  • 引力假說可能成為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是量子塌縮的...
    引力曾經一直是量子理論界認為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然後這一假說遭到了質疑,最近有科學加提出,引力假說可能是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可能是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
  • 量子衛星登上了Science的封面?所以,發生了什麼?
    (琪之妙/譯)一項在衛星上進行的量子糾纏實驗驗證,量子糾纏態的距離可以達到1200公裡,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紀錄。 量子糾纏展示出了物理學最奇怪的一面。像光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可以通過共享量子狀態,如自旋和極性,來實現糾纏。即使兩個光子間相距甚遠,也會以疊加態的形式一直共享狀態,直到其中一個物體被測量或擾動。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看一下這張圖的大概結構:左上部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往下是關於從量子現象到量子技術,中心部關於量子理論,下部和右邊是有關量子的學科和領域。
  • 引力假說可能無法解釋量子態塌縮
    量子理論認為,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但我們只能在這裡或那裡觀察到它,因為觀察會導致塌縮,粒子會隨機出現在兩個位置中的一個。但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量子態塌縮?物理學家對此有爭論,他們提出的一種解釋是引力假說。
  • 意識糾纏與量子糾纏,明心見性與量子塌縮
    當我們把意識投入到外物時,不僅會消耗能量,而且會被外物的能量所糾纏,就會產生能量的疊加,所以,觀察是在創造,也是在消耗。「注意力」這個詞很微妙,就是注入意識能量的能力。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哪裡就會產生能量疊加,哪裡就會出現能量顯化,這就是創造。你的注意力在什麼地方,你的內心世界就會創造出什麼。
  • 你知道,量子力學可以有三種寫法麼?
    每個物理學家都會同意上個世紀最大的範式轉變之一是從經典物理到量子物理的轉變。量子力學改變了科學的面貌,它能解釋一切。解釋電?可以。解釋鳥是怎麼朝一個方向飛的?可以。解釋萬有引力?不行。但是,今天我們談論的內容與此無關,我們將討論關於如何理解量子力學的激烈爭論。
  • 你知道,量子力學可以有三種寫法麼?
    但是,今天我們談論的內容與此無關,我們將討論關於如何理解量子力學的激烈爭論。我們無法知道波函數在哪裡以及如何塌縮。波函數描述的每一個可能的位置都有機會成為電子所處的特定位置。哥本哈根的解釋在當時被物理學家廣泛接受。它的頭號反對者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他痛恨波函數塌縮只是隨機發生的說法。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一提到量子,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呢?2.2薛丁格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的思維實驗,是一個極為怪異的思維認知。這個認知過程就是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什麼意思呢?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此前介紹,「墨子號」承擔著發射和傳輸光信號的重要任務,要想保證距離地球表面數百公裡的光信號能夠順利被地面光學天線接收,難度就好比是「針尖對麥芒」一樣。 他解釋說,由於衛星發射的光信號是極其微弱的單光子級別,在由空間向地面傳輸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幹擾,比如星光、燈光等都將成為幹擾信號傳輸的背景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