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的認知塌了----關於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下文概括: 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 3、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 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
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看完我的認知徹底坍塌了(轉載)
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看完我的認知徹底坍塌了(轉載)熱點資訊大事件 06-21 10:49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我們原來認為世界是物質的,沒有神,沒有特異功能,意識是和物質相對立的另一種存在。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
量子衛星的驚人背景,看完我的認知徹底坍塌了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下文概括:我們的世界,因為幾個最新的科學,全亂了。如相隔很遠(不是量子級的遠,是公裡、光年甚至更遠)的二個量子,之間並沒有任何常規聯繫,一個出現狀態變化,另一個幾乎在相同的時間出現相同的狀態變化,而且不是巧合。3、有沒有觀測到量子糾纏?量子糾纏是經理論提出,實驗驗證了的。科學家已經實現了6-8個離子的糾纏態。我國科學家實現了13公裡級的量子糾纏態的拆分、發送。
-
量子衛星真相曝光,我的認知再度坍塌了
隨著量子衛星上天,有關量子的事科普一下:當代科技最前沿發現了什麼?竟然顛覆人類世界觀?現在我們發現,我們認知的物質,僅僅是這個宇宙的5%。沒有任何聯繫的二個量子,可以如神一般的發生糾纏。把意識放到分子,量子態去分析,意識其實也是一種物質。
-
如何理解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
量子力學苦澀難懂,很多人都避而不談,今天我就冒天下之大不韙聊一下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及量子塌縮。大家對量子力學最熟悉的可能是愛因斯坦和波爾的一段對話,愛因斯坦說:「上帝是不擲色子的"。波爾又駁道:"別去管上帝能做什麼"。愛因斯坦和波爾是上個世紀的兩位科學巨人,他們爭論的就是量子力學。
-
引力假說可能無法解釋量子態塌縮
量子理論認為,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但我們只能在這裡或那裡觀察到它,因為觀察會導致塌縮,粒子會隨機出現在兩個位置中的一個。但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量子態塌縮?物理學家對此有爭論,他們提出的一種解釋是引力假說。
-
量子纏繞和我們的認知
但這個理論確確實實正在逐步影響我們的生活或改變我們的認知。 據筆者近半年的關注研究和認識,量子糾纏是粒子在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粒子組成系統中相互影響的現象,雖然粒子在空間上可能分開,但兩者是纏繞的,也是會相互影響的。
-
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量子通信概念炒得過熱,不是科學的態度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離8月16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升空已有月餘。理論意義上不懼怕任何監聽的量子通信,在刷屏同時,是否真正能做到絕對安全、是不是被歐美科研拋棄的質疑,一直不絕於耳。
-
量子衛星成科學界「網紅」 有商家亂用量子概念騙人!
理論意義上不懼怕任何監聽的量子通信,在刷屏同時,是否真正能做到絕對安全、是不是被歐美科研拋棄的質疑,一直不絕於耳。資本市場的熱捧,更是讓不少量子概念「一擁而上」。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簡稱「量子衛星」)發射升空(拼版照片)。
-
引力假說可能成為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是量子塌縮的...
引力曾經一直是量子理論界認為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然後這一假說遭到了質疑,最近有科學加提出,引力假說可能是量子物理學的最大悖論之一,重力才可能是導致量子塌縮的原因。
-
量子衛星登上了Science的封面?所以,發生了什麼?
(琪之妙/譯)一項在衛星上進行的量子糾纏實驗驗證,量子糾纏態的距離可以達到1200公裡,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紀錄。 量子糾纏展示出了物理學最奇怪的一面。像光子這樣的亞原子粒子可以通過共享量子狀態,如自旋和極性,來實現糾纏。即使兩個光子間相距甚遠,也會以疊加態的形式一直共享狀態,直到其中一個物體被測量或擾動。
-
引力假說可能無法解釋量子態塌縮
量子理論認為,一個粒子可以同時出現在兩個地方——但我們只能在這裡或那裡觀察到它,因為觀察會導致塌縮,粒子會隨機出現在兩個位置中的一個。但問題是是什麼導致了量子態塌縮?物理學家對此有爭論,他們提出的一種解釋是引力假說。
-
意識糾纏與量子糾纏,明心見性與量子塌縮
當我們把意識投入到外物時,不僅會消耗能量,而且會被外物的能量所糾纏,就會產生能量的疊加,所以,觀察是在創造,也是在消耗。「注意力」這個詞很微妙,就是注入意識能量的能力。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哪裡,哪裡就會產生能量疊加,哪裡就會出現能量顯化,這就是創造。你的注意力在什麼地方,你的內心世界就會創造出什麼。
-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
墨子號量子衛星,讓量子糾纏走出實驗室一提到量子,大家都是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量子呢?2.2薛丁格的思想實驗薛丁格的貓的思維實驗,是一個極為怪異的思維認知。這個認知過程就是將一隻貓關在裝有少量鐳和氰化物的密閉容器裡。鐳的衰變存在機率,如果鐳發生衰變,會觸發機關打碎裝有氰化物的瓶子,貓就會死;如果鐳不發生衰變,貓就存活。什麼意思呢?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據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此前介紹,「墨子號」承擔著發射和傳輸光信號的重要任務,要想保證距離地球表面數百公裡的光信號能夠順利被地面光學天線接收,難度就好比是「針尖對麥芒」一樣。 他解釋說,由於衛星發射的光信號是極其微弱的單光子級別,在由空間向地面傳輸的過程中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幹擾,比如星光、燈光等都將成為幹擾信號傳輸的背景噪聲。
-
量子認知的哲學思考: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認知,尋求量子大腦
在這裡,我們著重介紹關於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大腦及其認知。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們,如薛丁格,到後來的波姆、維格納,到當代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馬修·菲舍爾等,一直在尋求看看是否有更好的量子解釋。1989年羅傑-彭羅斯提出,經典物理及其計算模型不可能解釋大腦及其認知,但是量子物理及其計算模型有可能。 為此他提出微管理論。微管是構成神經元支撐結構的蛋白質管。
-
【乾貨】延遲選擇量子擦除實驗解釋
我們都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簡單地說,光既是粒子又是波。早期的楊氏雙縫幹涉實驗中。因為波具有「幹涉」特性,所以當光波通過兩個小孔的時候,背景裡面出現了明暗相間的幹涉條紋。這就是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即觀察的過程會導致波函數的塌縮。Kim的這個實驗更加複雜,結果也更加驚人。
-
量子科學界的先鋒衛星——「墨子」號
讓我們來看看量子界的先鋒衛星——「墨子」號。40分,在酒泉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這不僅標誌著我國是世界是第一個開啟量子衛星實驗的國家,更標誌著我國科學技術的領先與成熟。研發背景「武合幹線」量子光纖通信的建設在我國科學家的努力下
-
量子衛星有多牛?
16日凌晨,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在量子科學領域的這一「領跑動作」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而在我國,一方面,國家的高強度支持使得包括我們團隊在內的優秀科研團隊快速推進量子信息研究的發展;另一方面,在衛星量子通信方向上出現重大突破跡象時,中科院快速作出前瞻性決策,得以在國際上率先啟動「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家的高強度支持下,我國形成了很強的理論和實驗技術儲備,培育了一批優秀的研究團隊,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等研究方向上產生了一批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看一下這張圖的大概結構:左上部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往下是關於從量子現象到量子技術,中心部關於量子理論,下部和右邊是有關量子的學科和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