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文明誤區 - 人類老年人改造計劃思考

2020-11-08 雲智熵



  • 老年人不應是負擔

說實話,我個人每次看到"夕陽紅"類的內容就很痛心. 老年人成為了整個人類負擔,看孩子之外,讓他們打太極拳\跳廣場舞,讓年輕人少操心似乎已經是最佳方案了.

看看電影\報刊\網絡, 整個人類文明都在宣揚老年人的保守,脆弱.

這是整個文明的方向錯誤,是與性別歧視一樣的文明悲劇.

老年人不應該是憐憫的對象,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尤其在現在信息和知識主導的時代下.


  • 生物基礎探究

"例外"的大腦細胞

每個人體內的大部分細胞在其一生中都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它們的生命周期可以短至3天,也可能長至16年. 但是,在大腦形成之後不會產生新的神經元,幾乎一成不變。 (題外話:另外一個例外是心肌細胞.)

常見的說法, 人有120億個神經元,(也有說幾百億到1000億)每天死亡10萬個, 到80歲神經元細胞比40歲大概減少一半.

似乎是悲傷的.但這或許只是一個假象,表面大多數人類沒有善待自己的腦細胞.

有研究發現, 經常思考有助於大腦健康. 相反, 年輕人不常思考,腦細胞也會加速老化.

與此相關的理論是: 大腦細胞分為幾類, 經常不用使用的神經元,人類的身體機制認為不需要,因此就不維護,或者清理掉了. 換句話說"生鏽"了.

另外一個理論支撐, 人們經常說:人類只用了10%的大腦功能,個人很反對這種為成功學和雞湯服務的觀點, 但是可以認為的是:人類經常使用的大腦細胞並不多, 從這個角度看,大腦在付出一些代價(如失去一些不必要的知識或者記憶)來開發.


  • 現實的例子

例子1: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科學家(比如院士)可以保持很好的思考狀態,一直到很高的年齡.很多80歲的老院士,思維比年輕人還好.

例子2: 人退休之後,由於與社會脫節,整個精神狀態(包括思維能力)都會明顯的下降.


  • "重生計劃"

就儘量不用"夕陽"這一詞了. 這是一個系統計劃.

首先,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老年人提高思維能力的技術,應該包括

    • 神經元延長壽命的方法
    • 新知識覆寫舊記憶的機理
    • 主動遺忘的機制

. 這些也對年輕人類也有好處.

其次,從社會工程角度幫助老人

    • 老年人歷史經驗的再利用
    • 老年人退休過渡
    • 老年人新知識培訓
    • 老年人結合興趣的社會價值再發現


  • 最後

告別夕陽紅,向曬太陽,釣魚,遛狗..........說再見.


夕陽

朝陽

都是紅的.

相關焦點

  • 外星文明入侵,星球被改造,人類在夾縫中生存抗爭
    話不多說這部動漫主要講述了:在未來的某天,神秘文明「天宮矩陣」來襲,他們分布在母星(地球)大氣層外對母星實施「星球改造」,人類的城市瞬間變成廢墟,在神秘文明的統治下人類顯得那麼脆弱。被改造後的母星環境發生了異變,地殼也被整合成南北兩陸,流亡北陸的人類在天宮的統治下,建立了人類自治區,北陸其名「天宮大陸」。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王俊榮攝/光明圖片誤區之一:「漢字繁難論」 所謂漢字繁難論,大意是說漢字筆畫繁多,結構複雜,不像拼音文字那樣與讀音有直接聯繫,既繁且難,所以難記、難認、難寫、難學。待喧囂之後塵埃落定,這場論爭仍留給我們一個更值得深刻思考的問題:為什麼古老的漢字能長盛不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 人類前6次文明消失,與這個外星種族有關?是蜥蜴人救了人類?
    人類起源一直是科學界爭議不斷的話題,這麼多年來各種各樣的猜測層出不窮,其中也有一個大膽的猜測,認為人類之所以會進化出文明,其實是受到了外星人的改造。之前在網絡上流傳著一份萊塞塔檔案,其中也提到了人類的起源,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人類永生計劃,你不願意,也得接受
    而如果人類實現了永生,情況就不一樣了,每個專業領域有可以無限研究下去,文明將加速發展。(這裡都是以人類文明大方向來說明的,不細分到人類個體)。當然我們也要考慮到人口越來越多的情況,面對有限的資源如何分配的問題。所以我們在不斷的想辦法開發自由能源,所以我們更要推進文明的進步,地球人目前在0.75級宇宙文明的狀態,還不足以利用宇宙的很多資源。
  • 人類在宇宙文明中的地位如何?是最落後的智慧文明嗎?
    數百萬年前,地球生命經過漫長的數十億年進化演化,終於誕生了智慧生命人類。人類誕生之後,對於這個世界的各種事物就充滿了好奇和探索欲望,正是這種好奇和探索欲望,數萬年前,現代人類的祖先非洲智人才會走出安穩的非洲,向世界各地擴散。人類的祖先除了對地球的各種事物充滿好奇之外,還對頭頂的那片星空充滿了更強的認知欲望。
  • 人類無法走出3維空間,而外星文明或身處4維空間,在監控著我們
    筆者:三體-小遙 在人類探索宇宙的漫長過程中,科學家們總結出不少深奧的理論,面對浩瀚無邊的宇宙,了解它的規則也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然而探索的方向越多,人們就越能夠發現,我們似乎受到了某些限制,人類不僅永遠無法走出宇宙,甚至連三維空間都無法擺脫。實際上,有關維度的概念是近代才建立起來的,人們用不同的維度來了解所見和所想的宇宙。比如,零維空間是一個小小的點,可以引申為宇宙誕生之前,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奇點大爆炸的理論基礎上,暫時沒有出現空間和時間。
  • 為何恐龍統治地球,卻誕生不了文明,人類卻做到了?
    人們一個慣性思維是,既然能對地球有「強大的統治力」,那麼理應逐步走出食物鏈,進化為高級智慧動物。事實是,恐龍從來沒有走出食物鏈,雖然存在了1.6億年。,比如鯊魚,存在了3億多年,鱷魚,存在了2億年等等,都沒有進化出文明。
  • 地底文明是真是假,人類真是外星人改造的?外星人又是誰造的?
    地底文明是真是假,人類真是外星人改造的?外星人又是誰造的?不得不說,其他動物的想像力的確無法與人類相提並論。雖然,地球過去的幾十億年我們暫時還搞不清楚狀況,但就人類掌握地球控制權以來,自然界中已有不少的動物都滅絕了。
  • 現在是第7次人類文明?前6次文明的毀滅,竟與這個外星種族有關?
    沒錯,之前咱們的確聊過《萊瑟塔檔案》中的一些內容,不過今天咱們要聊的這個內容之前並沒有提到過,那就是關於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在關於人類起源的眾多都市傳說當中,其中有一個說法認為人類是被外星人改造了基因之後才進化出了文明,而在《萊瑟塔檔案》當中也提到了類似的內容,今天咱們就和大家聊聊這部分內容。
  • 現在是第7次人類文明?前6次文明毀滅,竟與這個外星種族有關?
    沒錯,之前咱們的確聊過《萊瑟塔檔案》中的一些內容,不過今天咱們要聊的這個內容之前並沒有提到過,那就是關於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其中有一個說法認為人類是被外星人改造了基因之後才進化出了文明,而在《萊瑟塔檔案》當中也提到了類似的內容,今天咱們就和大家聊聊這部分內容。
  • 走出人機大戰五個誤區:人類沒那麼差,阿爾法狗不會故意輸棋
    5月24日,澎湃新聞特約撰稿人、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專家鄭宇就上述問題展開講解: 原標題:走出人機大戰五個誤區:人類沒那麼差,阿爾法狗不會故意輸棋 下面先糾正網上認知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AlphaGo可以讓人類頂尖棋手4個子,AlphaGo2.0可以讓上一個版本4-5個子。 要消除這個誤解,首先要跟大家普及一下圍棋知識:在圍棋裡「讓對方兩個子」和「贏對方2個子」有著天壤之別。這點對於下圍棋的人不用多說,但我今天才意識到,很多吃瓜群眾一直以為這就是一回事。
  • 「鼴鼠計劃」能讓人類文明躲過太陽的氦閃嗎?
    不過假如真的像《流浪地球》中所描述的那樣,真的發生氦閃不逃離太陽系人類會有機會生存嗎?也許有兩個計劃可以讓人類文明獲得延續!一、鼴鼠計劃躲避災難?理論上我們可以建立超級地下城,將水資源,空氣以及其他多種必須的要素帶入地下,至少我們要突破:1.空氣儲備這個必不可少,這是人類生存的基礎,因為地表大氣可能會被大幅剝離2.水資源儲備 這個相對簡單,只要在大型地下溶洞等結構稍加改造即可,即使沒有也可以用核彈在地層中開鑿!
  • 人類開啟太空移民時代的兩個宏偉計劃
    這個依據就是美國NASA已經啟動的兩個計劃,一個是火星改造計劃,另一個時百年星艦計劃。火星似乎已經成為人類移民的第一站。這是因為在所有的太陽系行星裡,只有火星與地球環境最接近,而且有水。NASA的火星改造計劃是用1000年到10000年的時間,將火星改造成為一個人類宜居的星球。
  • 地球終會滅亡,人類制定了重啟計劃,希望能夠延續人類文明
    今天是2499年的最後一天,人類的所有精英,匯聚一堂,討論人類何去何從,現在的地球,基本上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雖然我們在太陽系的月球和火星都有基地,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達到了移居的條件,並且人類已經在月球和火星開啟了文明時代。
  • 走出地球系統科學誤區 拓寬空間時間視野
    中國氣象報記者趙曉妮  全球變化作為科學問題,是在20世紀80年代追蹤人類排放二氧化碳的去處時提出的,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遠遠超出當年的範圍,變為探索地球表層系統運作模式的「地球系統科學」,也帶來了我國地球科學從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們學習各種技能、知識,接受教育,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大腦通過學習思考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這也是進化。 信息系統的進化包含結構層面的進化和信息層面的進化。 在人類文明漫長的歷史演變中,社會信息系統有許許多多的進步,每次信息技術的提升都在推動著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其中比較大的有三次。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的進化 細胞進化由DNA主導,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 在人的進化中,大腦結構上的進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腦信息層面的進化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部分。人們學習各種技能、知識,接受教育,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大腦通過學習思考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這也是進化。
  • 走出電磁波認知的誤區
    誤區之一:電磁波需要媒質才能傳播  波是振動在空間的傳播。產生機械波的條件,除了必須有振源外,還必須有傳播振動的媒質。沒有媒質,機械波是無法傳播的。例如,在真空中就不能傳播聲波。但是,電磁波在真空中卻能傳播。也就是說,電磁波不需要媒質也能傳播,如人類與宇宙空間中的衛星、飛船等的聯繫就是靠電磁波這一唯一的途徑來實現信息交流的。
  • 人類進化時丟失了一對染色體,難道人類是被「改造」了?至今成謎
    這一點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既然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為何原本就存在的染色體會隨著進化而消失呢?縱觀生物歷史,我們會發現,除此之外,還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夠使自身的染色體數目發生改變,這樣的變化有點類似於我們如今的基因工程,人類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已經能擁有了成熟的基因改造技術,於是有不少網友便猜測,或許在古代,人猿是被更高等級的生物體改造了體內基因。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很離譜,有點異想天開,但不失為了一個方向!
  • 全國政協委員李琳梅:走出「海水淡化水飲用有損健康」認知誤區
    原標題:走出「海水淡化水飲用有損健康」認知誤區(圖) 作為國家科技重點研發計劃的諮詢專家,她主持海水淡化領域研發項目的頂層設計,組織技術專家編制《全國海水利用「十三五」規劃》、編制國家及行業標準,開發海水利用裝備與新產品;策劃並成功開建「國家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創新基地」,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技術的創新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