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綠色溼地,構築生態文明」科普宣傳進校園

2021-01-09 瀟湘晨報

為進一步提高青少年的生態文明意識,引導青少年關注溼地保護,樹立愛護自然的環保理念,張掖黑河溼地自然教育學校充分利用張掖溼地博物館優質的生態教育資源,依託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理優勢和資源優勢,於12月30日走進張掖一中開展「保護綠色溼地,構築生態文明」科普宣傳進校園活動。

在溼地知識小課堂上,有趣的溼地科普知識深深的吸引著同學們的注意。

在此後的「地球之腎」有獎知識問答環節中,同學們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其中部分同學還以滿分的成績贏得了全班同學熱烈的掌聲。

接著,最有趣的拼圖環節來了,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爭先恐後的拿起拼圖拼了起來,唯恐落在其他小組後面,在大家的歡呼聲中,所有的拼圖都圓滿完成,將本次活動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最後,工作人員為同學們分發了問卷調查表,每位同學都認真地為我們的溼地保護提出了自己寶貴的意見。

此次活動通過溼地知識小課堂、「地球之腎」有獎知識問答、溼地動植物拼圖競賽、溼地科普系列圖片展覽、「流動的博物館」進校園問卷調查等環節,使青少年真正領略到了家鄉的溼地之美,了解了溼地的生態功能和作用,激發青少年熱愛家鄉、保護環境的情感,呼籲廣大青少年爭當溼地生態環境保護的宣傳者、踐行者和推動者。

【來源:張掖黑河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 揭秘紅樹林 喚醒溼地保護意識——「生態環境宣傳進校園...
    李裕紅為同學們介紹泉州灣的紅樹林  紅樹林是紅色的嗎,紅樹林和人類有什麼關係……近日,由泉州市生態環境局和東南早報聯合主辦的「生態環境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走進泉州市第六中學。華僑大學化工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副主任、泉州市溼地學會會長李裕紅博士為同學們帶來了《泉州灣的紅樹林》環保講座。  講座中,李裕紅博士從泉州灣紅樹林的種類和作用出發,帶著同學們領略紅樹林的美景,探秘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了解紅樹林帶給人類的福祉,傳遞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的環保理念。
  • 溼地知識進校園——晉寧區昆陽一小師生感受溼地文化
    為進一步加強溼地保護,強化溼地宣教文化,積極推進溼地保護宣傳教育進學校。11月3日,晉寧區林草局局長郭紹祥、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及相關工作人員到昆明市晉寧區昆陽第一小學開展「溼地知識進校園」活動,為該校師生上了一節生動活潑的溼地知識科普課。
  • 保護森林和溼地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
    2011年是溼地保護事業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我們迎來了以「溼地與森林」為主題的第十五個「世界溼地日」及《溼地公約》成立40周年。今年溼地日的主題,深刻揭示了溼地、森林這兩大生態系統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的密切關係及其在維護地球生態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必將有力地引導人們更加關注這兩大生態系統。溼地具有強大的生態功能,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生態支持系統。
  • 吉首大學舉辦「科普知識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
    吉首大學舉辦「科普知識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學生們被多姿多彩的展品和標本所吸引。觀賞植物標本。全體活動人員合影。紅網時刻湘西11月17日訊(記者 歐陽琴芳 通訊員 宋林鳳)11月16日,吉首大學文化教育場館管理中心在湘西州花垣縣雙龍鎮排碧九年一貫制學校舉辦「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2020年吉首大學「科普知識宣傳」進校園系列活動。觀看科普知識展板。
  • 【工作動態】盱眙法院創新宣傳手段構築生態環境保護牆
    【工作動態】盱眙法院創新宣傳手段構築生態環境保護牆 2020-06-26 04: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貴州構築「兩屏五帶」推進生態文明
    中國園林網4月24日消息:日前,《貴州省林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正式出臺。從今年起,貴州省將按照「西治、中保、東用」的林業宏觀指導策略,構築「兩屏五帶」的生態安全格局,建成功能完備的「兩江」上遊生態屏障,打造美麗貴州。西部大開發以來,貴州省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
  • 保護紅樹林溼地 建美麗生態湛江
    ,將進一步促進和加強湛江市紅樹林保護工作,對提高湛江市經濟發展綠色水平,打造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名片具有重大作用。三合保護小區外圍閘囗24小時打開,2個紅樹林保護小區恢復自然納潮,恢復溼地生態原貌。 為了保護紅樹林,讓一條大橋繞道的做法也充分顯示了我市踐行生態理念、堅持綠色發展的決心。
  • 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  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  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
  • 生物多樣性專欄 |今天 安徽各市廣泛開展「生物多樣性日」宣傳
    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共青團蚌埠市委員會開展了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環保志願者走進三汊河國家溼地公園直播活動,累計瀏覽量達7萬餘人。蚌埠市生態環境局同時在網上開展生物多樣性知識競賽,吸引大量公眾參與。亳州亳州市生態環境局重點圍繞「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主題組織開展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暨2020年六五環境日系列宣傳活動。
  • 東北林業大學「四力並舉」 推進文明校園建設
    東北林業大學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重大決策部署,深入開展文明校園創建活動,加強和改進師生思想文化建設,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升師生文明素養,推進文明校園建設。堅持高位推動,凝聚建設合力。
  • ...成就】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鵲山湖位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馬河上遊,是內丘縣柳林鎮境內的一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擔著防洪、灌溉等功能。
  • ...成就」最大限度維護生態系統功能——河北內丘溼地保護修復顯成效
    遠處,起伏的山丘和蜿蜒的河道,一靜一動,將這片國家級溼地公園景色映襯得如詩如畫。今年以來,內丘縣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持續加大對縣域溼地生態資源的保護修復,特別是鵲山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完成創建,溼地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初顯成效。鵲山湖,又名馬河水庫,因湖繞鵲山而得名。鵲山湖位於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馬河上遊,是內丘縣柳林鎮境內的一座中型水利樞紐工程,承擔著防洪、灌溉等功能。
  • 經開區進企業宣傳《江蘇生態文明20條》
    經開區進企業宣傳《江蘇生態文明20條》 2020-12-01 16: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2000多年過去了,在李冰治水的這塊土地上,工業文明逐漸取代了農業文明,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同時,帶來了城市溼地的迅速萎縮,以及由汙染造成的窘境。成都市林業和園林管理局副局長陸丹紅認為,溼地具有獨特的淨化水質、提高空氣品質、保護動植物生長多樣性的特點,對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建設人工溼地,已經成為生態環境工作的當務之急。
  • 海寧舉辦「綠色家園,詩意校園」生態詩歌原創大賽
    近期,海寧成功舉辦了「綠色家園,詩意校園」2020海寧市生態詩歌原創大賽,經前期稿件徵集,共有54家學校參賽,符合條件的作者783人共817件作品,其中教師組235人258件作品,大學組18人20件作品,中學組233人23件作品,小學組297人305件作品,經過分組初評,複評和終審,確定了各組的獲獎作品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人們再次把關注的目光聚焦於黃河三角洲、聚焦於黃河、聚焦於黃河流域、聚焦於生態文明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其中一條基本方略;在五大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堅戰。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這一斷論真是字字千鈞!
  • UNDP-GEF項目推進大興安嶺森林溼地保護
    根河源國家溼地公園管理局通過GEF項目的資金技術扶持和溼地公園自籌,共印製宣傳單10000份、宣傳折頁4000份、宣傳冊2000份、宣傳條幅50個,製作宣傳片兩部,制定了特色環境教育方案和生態講解詞,並將宣傳材料用於大型宣傳活動和日常的宣教工作中。
  • 安慶:保護溼地自然環境 讓河湖生態系統更健康
    保護中心準備了約2噸的玉米、麥子等食物,一有需要就給候鳥投食。經過保護中心和愛鳥人士的共同努力,在2020年12月27日舉行的第六屆安徽安慶菜子湖溼地觀鳥節上,全國各地觀鳥者再次目睹了萬鳥翔集的壯觀場景。菜子湖溼地為長江中下遊淺水湖泊的代表,位於東亞—澳大利西亞遷徙水鳥通道上,是國際上候鳥重要的遷徙停歇地、越冬地和繁殖地。
  • 丹江溼地保護處愛鳥周宣傳暨第二屆「大美溼地」攝影大賽啟動
    圖片:TNC2020年4月21日上午,愛鳥周宣傳暨第二屆大美溼地保護處攝影大賽啟動儀式在河南淅川縣中心文化廣場成功舉辦。此次啟動儀式以「愛鳥新時代,共建好生態」為主題,旨在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愛鳥護鳥工作,保護鳥類資源及生存環境安全。活動由溼地保護處主辦,丹陽湖國家級溼地公園、大自然保護協會(TNC)和淅川縣攝影家協會共同參與。
  • 「溼地水環境與水生態研究實驗室」揭牌
    信息時報訊(記者 衛靜雯)12月20日,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與廣州海珠國家溼地公園共同建立的「溼地水環境與水生態研究實驗室」於海珠溼地舉行揭牌儀式。基於海珠溼地地處特大城市中心區區位優勢,加之溼地已有的長期科研基地平臺,該實驗室的成立能夠進一步發揮廣東工業大學環境生態工程研究院和海珠溼地各自的優勢,推進「溼地+科研」,研究城市與溼地協同發展機理,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水環境和生態安全提供長足的理論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