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航天的下一個十年:核聚變動力宇宙飛船即將飛向深空

2020-11-22 前瞻網

人類航天的下一個十年:核聚變動力宇宙飛船即將飛向深空

 Connor Feng • 2019-06-13 15:53:08 來源:前瞻網 E1397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來源:視覺中國

聚變驅動的宇宙飛船可能很快就不會再只是科幻小說中的夢想了。

研究人員說,如果一切按計劃進行的話,DFD引擎(Direct Fusion Drive,直接融合)將能夠在2028年左右首次投入使用。

這對太空迷來說將會是一個大新聞,項目組成員說,這個小型貨車大小的DFD有效負荷重量可以達到22000磅(一萬公斤),並且只需要用兩年的時間就能到達土星,或者在發射五年內到達冥王星。(對比數據:美國宇航局的卡西尼號探測器花了6.75年的時間才到達土星,而該機構的新視野號探測器花了9.5年的時間才到達冥王星。)

此外,該發動機還可以作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源,這意味著該技術可以在地球以外的地方有廣泛應用。

上個月底,新澤西州普林斯頓衛星系統副總裁、項目組成員史蒂芬妮·託馬斯(Stephanie Thomas)在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未來太空行動工作組(Future in space Operations working group)發表的一次演示中說,目前,這可能有助於美國宇航局計劃中的月球軌道空間站,以及月球和火星基地。

DFD是普林斯頓場反轉結構(PFRC , Princeton Field-Reversed Configuration)的一個變體,PFRC是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的Samuel Cohen在本世紀初發明的一個聚變反應堆概念。託馬斯解釋說,DFD基本上就是一個開放式的PFRC反應堆,通過排氣流來產生推力。

DFD的內部將含有氦-3和氘的熱等離子體,氘是一種特殊的「重」氫,其原子核中有一個中子(與沒有中子的「正常」氫相反)。託馬斯說,這些元素的原子會在等離子體中發生融合,產生大量的能量,和非常少量的危險輻射。

聚變等離子體會加熱在裝置外流動的冷卻推進劑,隨後這種推進劑會由發動機後部的噴嘴噴出,從而產生推力。

託馬斯說,所有的熱量都轉化成大量的能量——可能在1到10兆瓦之間。DFD將利用這種能量,使用「布雷頓循環」發動機將大部分熱量轉化為電能。

這意味著DFD任務在到達目的地後可以進行大量的科學工作。託馬斯說,舉例來說,一個裝有聚變裝置的冥王星軌道飛行器可以將能量向下發送到冥王星表面的著陸器上,同時還可以向地球發回高清視頻。

不過,核聚變一向都具有難以駕馭的傳奇色彩;目前,還沒有人成功地展示出一個在商業上可行的完整聚變反應堆。(就像一個老笑話說的那樣,「核聚變是未來的能源,而且永遠都是。」)但是託馬斯和她的團隊認為他們的概念有很大的成功機會。

「DFD不同於其他聚變反應堆的概念,」她說,她提到了該概念的體積小、操作乾淨、低輻射和獨特的等離子體加熱方法(使用無線電波天線)。

DFD小組最近已從各種機構獲得資金,以繼續發展這一概念。例如,該小組2016年至2019年的工作得到了美國宇航局創新先進概念項目(NASA innovation Advanced Concepts program)兩輪資金的支持,該項目旨在培育具有潛在革命性的太空飛行技術的發展。

DFD今年還獲得了先進研究項目機構-能源(ARPA-E)獎,該獎將資助該小組在明年的進一步研究。

該團隊已經通過PFRC-1實驗和PFRC-2展示了一些核心概念。PFRC-1實驗於2008年至2011年在PPPL運行,PFRC-2實驗目前則正在運行。研究人員尚未實現核聚變,但他們希望能夠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的PFRC-4實驗中實現核聚變。

在實現核聚變不久之後,一個飛行原型機就會面世。託馬斯說,在一次成功的演示飛行之後,最早的真正飛行任務可能會在2028年進行。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人類必須放棄化學能火箭:核聚變為終極目標(圖)
    核聚變火箭將大大縮短深空飛行的時間,為人類充分探索和利用太陽系開闢道路,美國宇航局目前正在研製核動力火箭動力系統,此類發動機將是下一個重大的科技飛躍,可以想像,如果我們能在一兩個月之內前往土星,那將是多麼美妙的情景。
  • 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或十年內問世 有望讓探測器進入土星
    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或十年內問世 有望讓探測器進入土星 2019-06 2019年06月17日 10:14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或十年內問世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有可能率先研發出核戰略轟炸機和宇宙飛船
    核能、光能、磁能、反物質能都是人類可以長久使用的能源。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
  • 世界上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廠即將下水
    >卡亞能源開發商正在為世界上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廠選擇一個基地。 與未來的奧運會一樣,第一個核聚變核電站的地點正在提前十年選定。 融合實驗的覆蓋範圍忽略了這些工廠也將有工作人員,安全,等等。 裂變可能導致更糟糕的"熔毀",但仍有重大安全問題需要回答。 英國的能源開發商正在計劃為世界上第一座核聚變發電廠選擇一個基地。
  • 就算人類實現了可控核聚變,我們也很難走得出銀河系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第一顆核彈爆炸時,產生的那種毀天滅地的能量讓人類膽戰心驚,同時也讓人類對這種能量無限嚮往。和核能相比,人類以前使用的能源低了好幾個檔次,很顯然,如果可以將核能控制好並加以利用,人類就擁有了空前強大的能量來源。
  • 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意味著什麼?
    核能、光能、磁能、反物質能都是人類可以長久使用的能源。對這幾種能源的研究、開發和利用是人類獲取新能源的重要途徑。誰在哪個能源領域取得突破,誰就佔領了科技制高點,軍事制高點和航天制高點。中國核聚變獲得重大突破,說明中國在核能的研究、開發和利用上走在了世界前例,其意義非常重大。這意味著中國將有可能率先擁有人類終極能源之一。
  • 如果核聚變成功了,會對人類的各行業有什麼樣的影響?
    可控核聚變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氫的同位素,氘和氚。這個地球上的大海裡就有。一升海水核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300升石油!看到這有沒有興奮了。相當於我們拿著一個可樂瓶子接一瓶海水,能讓我們的車跑3500公裡!核聚變的能量實在是太強大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核聚變也是一樣,既有能源更清潔,汙染更低,甚至沒有汙染,電價成本更低。
  • 人類究竟如何才能飛出銀河系?核聚變可以嗎?答案超乎想像
    很多人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人類究竟怎麼樣才能飛出太陽系呢?根據目前的尖端科技,結合現實分析,人們初步得到了結果:那就是掌握可控核聚變,因為核聚變的能量可以無限制使用。核聚變能產生大量的能量,例如一升的氘核物質相當於300升汽油燃燒時的熱量,而且氘核物大量存在,特別是海洋中,我們可以在海洋中提取大量的氘核物,據初步統計,所有海洋中的核物能夠供人類使用幾十億年的時間。
  • 人類終於可以對核聚變下更多賭注了嗎?
    據此,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告訴《紐約時報》,儘管仍然存在許多重大挑戰,但如果成功,就可能在未來十年建造一座聚變能發電廠這個雄心勃勃的時間表遠比世界上最大的核聚變項目 ITER(位於法國南部的國際熱核實驗堆)的時間表要快得多。ITER 自 2013 年以來一直在建設中,預計到 2035 年將產生聚變反應。評論告訴我,你認為,人類終於可以對核聚變下更多賭注了嗎?
  • 為啥可控核聚變一定要用月球上的氦-3?
    雖然月球土壤中富含的水冰如何去開採,怎樣去收集,目前仍然是技術難題,但是就算月球上沒有水也阻擋不了人類在月球上長期發展建立基地的想法。還有一種想法就是在月球軌道上建立一個繞月服務站。這將使火箭在離開地球時只攜帶部分燃料飛向月球,然後在前往下一個目的地之前在月球上補充燃料。
  • 一分鐘了解,核聚變情況,體驗下新能源新動力
    先關注,後閱讀,您的關注就是小編最大的動力!(用心創造出更加精彩的科技資訊)一分鐘了解,核聚變情況,體驗下新能源新動力核聚變於東澳歐力峰現於並以東澳澳洲國立大學成矣等離子體核聚變究司核聚變又名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核之原質小者由,所謂氘,在必而下(亦如超暑與超壓)惟在極者超溫和極壓之下便對核外電子脫原核之縛,便使兩原之核能相引而觸,有原核相合之也,生新之品益重者原核(如氨),中雖苦大,然以中子不帶電
  • 如果實現了可控核聚變,人類生活會變成什麼樣?
    可控核聚變技術,就是其中最具潛力的一個。所謂可控核聚變,也就類似於現在太陽的燃燒方式。太陽內部其實一直在進行核聚變,並向外界散發能量,人類研究的可控核聚變技術也有一個形象的名字,叫做「人造太陽」,是一種無限接近永動機的理想能源。作為可控核聚變原料的氘和氚在海洋裡有很多,至少能用幾百億年,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 可控核聚變時代即將來臨,人類文明迎來新機遇
    按照計劃人類將在2050年左右掌握核聚變技術並開始進行商業運營,人類文明也將因為可控核聚變技術的掌握而再次出現質的飛躍。可控核聚變反應堆建成之後將利用氫的同位素「氘-氚」核聚變形成「氦」過程中釋放出的巨大能量來發電。很多人可能會問了,不就是一個發電站嗎?值得這麼多國家幾十年如一日都想去實現?對此我只能說這是一個偉大到足夠影響人類命運的超級項目。因為核聚變反應堆需要的氘和氚元素也比較容易獲得,反應進行時也不會產生任何放射性物質,對於人類來講核聚變也是清潔能源之一。
  • 宇宙飛船可使用冷核聚變推進
    提到太空旅行,大家首先考慮的問題應該是飛船的動力系統吧。現在看來,人類還是以石油和天然氣作為主要能源。但是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資源出現了危機,核能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有人說核能將代替石油開啟新的時代,或許這麼說也沒錯。
  • 十年還是百年?可控核聚變卡在了哪,還要讓我們等多久?
    在那些看得見卻還摸不著的未來技術中,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可控核聚變技術了,因為人人都知道這項技術的實現將會徹底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這麼說一點也不誇張,一個文明,特別是現代文明的發展與所能夠利用的能源是息息相關的,而可控核聚變技術只需要100噸的氦-3就可以滿足全人類一年的能源需求,也就是說對於現階段的人類而言,能源將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 永續動力—核聚變
    核聚變(nuclear fusion),又稱核融合、融合反應、聚變反應或熱核反應。核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讓核外電子擺脫原子核的束縛,讓兩個原子核能夠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雖然質量比較大,但是由於中子不帶電,因此也能夠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逃離原子核的束縛而釋放出來,大量電子和中子的釋放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釋放。這是一種核反應的形式。
  • 人類的下一個能源時代將利用什麼?核裂變還是核聚變
    能源這個話題一直是我們人類社會的核心話題,我們社會的發展每天的生活都需要大量的能源,而且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快,能源需求量越來越大,而我們現在所使用的能源大部分都是化石能源。要知道化石能源是非常有限的,比如煤,看起來很多,但是根據人們目前的估算量,大概還能再使用200年。
  • 無法突破可控核聚變就無法飛出太陽系?飛出太陽系或許有捷徑可走
    所以如果我們想問為什麼人類不能穿越星際,最直接的答案是人類不能徵服宇宙中的距離。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通常認為這是因為這些飛行器都缺乏強大的能源,所以他們不能為飛機提供足夠的動力。正因為如此,我們特別期待受控核聚變技術的成功,因為這項技術可以給我們帶來幾乎無限的能量。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要獲得強大的能量來源,飛出太陽系其實也不必掌握受控核聚變。事實上,我們還有一條捷徑可走。
  •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
    可控核聚變能用在火箭上嗎?能否幫助我們人類登上火星?可控核聚變是火星任務返回的關鍵自人類在1961年登上月球,浩浩蕩蕩的阿波羅任務在1972年結束後,我們就把目光投向了太陽系中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火星也是我們人類下一個最有可能登陸的地外行星,在太陽系中除地球之外的所有行星中,沒有一個星球像火星那樣一直吸引科學家的注意力。
  • 當人類攻克了核聚變的大關之後,世界會發生什麼變化?
    核聚變是未來能源利用的有效方案。核聚變是獲得原子能的一種方法,通過輕核聚合而引起原子核結合能變化。核聚變所需的燃料是氘,在地球上的儲量是用之不竭的。重要的是,核聚變沒有放射性,所以相對目前原子能利用的核裂變,更加安全和潔淨。但如何實現可控核聚變,目前還是人類需要解決頭等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