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或十年內問世 有望讓探測器進入土星

2020-12-06 中國新聞網

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或十年內問世 有望讓探測器進入土星

2019-06-17 10:14:50來源:科技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梁靜

2019年06月17日 10:14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或十年內問世

  有望讓探測器在兩年內進入土星

  科技日報北京6月16日電 (記者劉霞)據美國太空網近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稱,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或於十年內問世——「直接融合驅動」(DFD)發動機有望在2028年左右首次「上崗」,讓探測器在兩年內到達土星。

  項目團隊成員、普林斯頓衛星系統副總裁史蒂芬妮·託馬斯說,小型貨車大小的DFD體重約1噸,可幫助機器人宇宙飛船在短短兩年內飛到土星;在發射5年內到達冥王星。相比之下,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卡西尼」號探測器歷時6.75年才到達土星;「新視野」號歷時9.5年才到達冥王星。

  此外,該發動機動力強勁,可應用於很多太空探測任務中。例如,DFD可為NASA目前計劃的「月球軌道空間站」(門戶)提供動力;也可在月球和火星基地「大顯身手」。

  據託馬斯介紹,DFD內部將包含磁性氦-3和氘——一種特殊的重氫熱等離子體。這些元素的原子會在這個等離子體中融合,產生大量能量,且幾乎沒有輻射。熔化的等離子體將加熱在限制區域外流動的冷的推進劑,推進劑從發動機後部的噴嘴噴出,產生推力。所有這些熱量會轉化成很大的功率,可能在1—10兆瓦之間,DFD將利用「布雷頓循環」發動機將大部分熱量轉化為電能。

  託馬斯說,這意味著DFD在到達目的地後,可以完成大量科學工作。例如,配備聚變裝置的冥王星軌道飛行器可將能量發射到該星球表面的著陸器,並將高清視頻發送回地球。

  核聚變難以駕馭,目前還沒有人成功展示出全面的、商業上可行的聚變反應堆,但託馬斯團隊認為,他們的概念會取得成功。她說:「DFD與其他聚變反應堆概念不同。這一概念尺寸小、操作簡單、低輻射,還有獨特的等離子加熱方法。」

  DFD團隊最近從各種機構獲得了資金來推動這一概念的發展。DFD得到了NASA「創新高級概念計劃」提供的兩輪資助,今年也獲得了「高級研究項目局—能源」(ARPA-E)獎。

  總編輯圈點

  人類未來發展需要高效、穩定、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核聚變能源可能是最理想的選擇之一。今年春節上映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中,帶著地球去流浪的行星發動機用的就是核聚變能。如果說行星發動機的想像過於天馬行空的話,聚變能動力太空飛行器的誕生倒是值得期待。一旦研製出爐,這種技術將大大提高人類探索太空的效率,而且還能為汽車、火車等地面交通工具所用能源帶來巨大變革。

相關焦點

  • 人類航天的下一個十年:核聚變動力宇宙飛船即將飛向深空
    人類航天的下一個十年:核聚變動力宇宙飛船即將飛向深空  Connor Feng • 2019-06-13 15:53:08
  • 悲壯的土星使者 飛奔20年的卡西尼號探測器飛入土星大氣層焚毀
    年7月1日入軌,其還是NASA-ESA-ASI的旗艦級太空飛行器。卡西尼肩負重任,它雖然是第四艘發向土星的空間探測器,但卻是首艘環土星飛行的太空飛行器。 7月2日,卡西尼號就首次接近土衛六,並拍下有史以來最清晰的土衛六照片。
  • 抵達土星僅用兩年 這艘核聚變飛船堪稱最強
    核聚變太空飛船或許不再是科幻小說中的情節,未來10年人類將有望實現核聚變太空飛船,這項技術能使太空飛船從地球抵達土星僅用兩年時間。如果一切按照計算順利進行,「核聚變直驅引擎」將於2028年前後首次投入使用,這對於太空迷而言是一則重大新聞,一個小型貨車大小的DFD引擎重量可達到1萬公斤,僅用兩年就可抵達土星,或者發射後5年時間到達冥王星,相比之下,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探測器用6.75年時間到達土星,「新視野號」探測器用了9.5年時間才到達冥王星。
  • 曾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土星的「卡西尼號」探測器的土星之旅!
    「卡西尼」與「惠更斯」卡西尼號是美國和歐洲聯合開發的探索土星的太空飛行器。它由卡西尼號軌道飛行器和惠更斯子探測器組成。前者由美國航天局開發,後者由歐空局開發。這兩個名字是為了紀念法意天文學家卡西尼和荷蘭天文學家惠更斯。卡西尼號它有12個儀器,惠更斯副探測器有6個儀器。
  • 哪個太空飛行器飛得最快?帕克號太陽探測器拔得頭籌
    不過,它的姊妹探測器太陽神2號(Helios-2)在1989年1月曾經達到過98900米/秒的相對地球速度,但那時它已經停止運行10年,不再能稱為太空飛行器了。如果向地球軌道以內發射,則太空飛行器能藉助太陽引力加速。如果向地球軌道以外發射,則需要克服太陽引力的拖拽。在人類向外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速度最快的是朱諾號(Juno)木星探測器。在2016年7月4日進入木星軌道時,朱諾號相對於地球的最高速度達到了75000米/秒。
  • 下一個進入星際空間的太空飛行器將會是哪個?最快可能就在下個十年!
    來源: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2018年1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旅行者2號(Voyager 2)宇宙飛船跟隨其姊妹「旅行者1號」(Voyager 1)的腳步進入了星際空間。包括「旅行者」號在內,目前發射過的太空飛行器只有5艘能夠飛越如此遙遠的距離。剩下的三艘太空飛行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和11號,以及新視野號。那下一個飛越出星際空間的太空飛行器會是哪一個?
  • 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為何要選擇自毀?
    此外,他在1675年發現了「卡西尼環縫」,這是將土星環分成兩部分的狹窄縫隙。 另一方面,克裡斯蒂安·惠更斯(Christiaan Huygens)在1655年發現了土星最大的衛星-土衛六。為什麼要探索土星?土星軌道飛行器(卡西尼號)和惠更斯號探測器是太空飛行器的兩個主要組成部分。
  • 卡西尼號探測器進入新軌道觀測 並拍攝土星的「冰月亮」
    據外媒報導,美國宇航局卡西尼號土星探測器,近日進入新的軌道開啟新的任務模式,可對土衛五進行觀測,並拍攝到這顆土星冰月亮的畫面。在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控制下進入新的軌道,由土星赤道上空通過,此舉的目的在於讓探測器能夠對土衛五進行觀測。
  • 美麗的土星環到底是什麼?
    在土星環中可以看到神秘的輻條,它們似乎只在幾個小時內形成並分散。科學家們猜測,這些輻條可能是由充滿撞擊環的小流星或來自閃電的電子束產生的帶電粒子組成。 在任務的後期,卡西尼號太空船 比任何其他太空飛行器都更接近土星環。該探測器收集了仍在分析的數據,但它已經提供了一些關於土星衛星顏色的見解。
  • 人類最快的太空飛行器,飛完1光年需要多長時間?
    當然了,我們人類製造出的太空飛行器比跑車要快得多了,那麼目前人類最快的太空飛行器,飛完1光年需要多長時間呢?迄今為止,人類最快的太空飛行器當屬帕克太陽探測器,該探測器於2018年8月12日發射升空,在隨後的飛行過程中,它藉助太陽的引力不斷地加速,其速度可以高達每秒鐘200公裡,這遠遠地超過了人類其它的太空飛行器。然而即使以這樣的速度,要飛完1光年仍然需要大約1500年的時間。
  • 人類最快的太空飛行器,飛完1光年需要多長時間?
    迄今為止,人類最快的太空飛行器當屬帕克太陽探測器,該探測器於2018年8月12日發射升空,在隨後的飛行過程中,它藉助太陽的引力不斷地加速,其速度可以高達每秒鐘200公裡,這遠遠地超過了人類其它的太空飛行器。需要指出的是,帕克太陽探測器能夠達到這樣高的速度,憑藉的是太陽強大的引力,而如果它向著太陽系外飛行,就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速度。在目前人類發射的眾多太空飛行器中,有望飛出太陽系的總共有5個,分別是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和新視野號。
  • 卡西尼土星探測器19年旅程,15張圖片絕不土氣而且驚豔至極!
    圖一:2015年1月15日卡西尼土星探測器向土衛六泰坦星地表投放惠更斯探測器。卡西尼號號1997年前往土星,2004年到達軌道,在過去的19年間,卡西尼號軌道飛行器已經探索了土星環複雜系統和衛星。2017年9月15日,在它的最終軌道飛行後,卡西尼號土星將會如同一顆流星一樣進入大氣層燃燒,最終成為土星的一部分。
  • 中國人什麼時候能登上月球?
    這些月壤能讓我們了解到月球十幾億年前的空白史,也能讓我們知道月壤中的成分,尤其是地球上十分稀缺的氦-3,它們能被用於未來的可控核聚變,僅100噸就能滿足全人類一年所需的能量。嫦娥五號的全面成功不僅在科學上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於中國航天也是意義非凡。中國探月工程在嫦娥五號任務中取得重大突破,那麼,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踏上月球表面,切身實現「九天攬月」呢?
  • 我國可復用太空飛行器研製詳情路線圖,十年內將完成所有研製及試驗
    2020年9月4日,我國的可重複使用太空飛行器飛行試驗任務搭乘長徵二號F/T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場成功發射入軌,於兩天後的9月6日,順利返回預定著陸場。其最終目標不僅能將單位有效載荷的運輸成本降低至現有一次性運載火箭的十分之一, 還能大幅縮短發射準備時間,有望像飛機-樣實現航班化的天地往返運輸。
  • 太陽系是扁平的,為什麼太空飛行器不向上或者向下發射飛出太陽系?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人類發射的太空飛行器都是在扁平空間內飛行,而不向上或者向下飛行,那樣不是更加容易飛出太陽系嗎?在飛出太陽系過程,還需要順路探測其他行星或者小行星,比如說美國1977年9月5日發射的旅行者一號,就探測過木星、土星及其衛星,不但拍攝了大量木星、土星的照片,而且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同樣道理,旅行者二號在飛行太陽系外過程探測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天體。
  • 科學家研發核融合推進器,探測器僅需2年就可抵達土衛六!
    太空旅行的方式,除了傳統的化學燃料火箭外,科學家也在研究新的動力來源:核融合。此外,DFD在低功率模式下的推動力僅略小於化學動力火箭的推動力。因此,DFD將電力系統的比衝與化學動力火箭的推力優點結合為一體。 研究團隊希望使用DFD,將探測器送到土衛六。土衛六又稱為泰坦(Titan),是土星最大的衛星,科學家認為土衛六上可能有生命,期望對此有更深入的研究。
  • 盤點飛行最遠的探測器
    據國家航天局的最新消息,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宇宙航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將在短期內按計劃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這是我國航空史上的裡程碑,也標誌著我國的航天事業邁出了嶄新的一步。
  • 碳泡沫太空飛行器:1克重量的探測器,讓星際旅行成為可能
    >絕大多數太空飛行器的飛行都需要燃料,但是幾乎所有燃料都存在質量。長途旅行需要大量的燃料,這些燃料會加重太空飛行器的質量,從而讓太空飛行器變得更重更大。質量增加的太空飛行器,反過來有需要更多的燃料,這就形成了星際旅行的惡性循環。常規的推進劑,幫助人類探索太空,卻有阻攔人類向更遠的地方前進,因此想要真正進行星際旅行,人類需要更加高效的能源。
  • 卡西尼號探測器即將墜入土星終結生命
    當地時間2017年9月13日,美國加州帕薩迪納市,NASA召開發布會宣布,「卡西尼」號探測器正在逐漸接近完成它最後一次穿過土星及其光環之間狹窄縫隙的任務,隨後「卡西尼」號燃料即將耗盡,並將於9月15日衝進土星大氣層,結束它13年的土星探索旅程。圖為發布會現場。
  • 「先驅者11」號有望第三個進入星際空間
    「先驅者11」號有望第三個進入星際空間  繼「旅行者」姊妹花後,或在2027年飛出太陽系  太陽的日光層保護地球免受宇宙輻射  據美國太空網1月30日報導,目前業已發射的太空飛行器中,只有5艘能邁出如此大的步伐,有實力進入星際空間。除了大名鼎鼎的「旅行者」號姊妹花外,其他3艘分別為「先驅者10」號(Pioneers 10)、「先驅者11」號(Pioneers 11)以及「新視野」號(New Horizons)。那麼,哪艘太空飛行器會率先進入星際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