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整編74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該師下轄官兵三萬多人,裝備全套的美式武器,其師長則是深受蔣介石寵信的張靈甫。然而就是這麼一支軍隊,卻在1947年時被解放軍圍困在孟良崮這一隅之地並被全殲。
孟良崮戰役的始末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支部隊被全殲在孟良崮的原因。

首先,張靈甫本人指揮無方,多次犯下了致命錯誤。74師先是盲目深入我軍腹地,一度突擊到垛莊一帶,將友軍甩開了50到100公裡。這就給了我軍集中兵力將其包圍的機會。而在其遭到我軍打擊後,放棄撤退,試圖以自己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與國民黨軍決戰,搞"中心開花"。這計劃紙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在實踐層面卻漏洞百出,張靈甫不了解當地地形,又因為國民黨不得人心而沒有當地老百姓願意做嚮導,所以張靈甫的一切決策都基於一張1938年徐州會戰時日軍繪製的作戰地圖。由於當地地形地貌的變化和地圖本身的老化,使得張靈甫認為孟良崮山區是個適合長期堅守的好地方。然而事實上孟良崮山區的水源早已乾涸,其植被也大批枯萎。這就使得國民黨軍不得不在初夏頂著烈日忍著饑渴與解放軍作戰。

儘管在陣地爭奪階段張靈甫的表現勉強合格,但是由於他之前的無能的指揮,想要讓陷入死地的整編74師起死回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合格的指揮官了。
其次,我軍的諜報工作始終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在蔣介石指揮國軍進攻山東解放軍之初,華野上下對張靈甫孤軍深入的情況並不十分清楚。潛伏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地下黨員郭汝瑰偵知了這一情況,及時通知了華野和中央軍委,這才促成了這場圍殲戰。在整編74師被包圍後,蔣介石再三下令救援,而郭汝瑰又將國民黨軍的救援部隊人數、裝備和路線統統告知我軍,這使得我軍可以針對性部署,提高了阻擊敵人援軍的效率。

除了郭汝瑰,另一位地下黨員劉斐也表現不俗,湯恩伯在整編74師被圍急忙要求部隊連夜前往增援,但是劉斐藉口大規模調動部隊,不通知蔣介石不妥拖住了湯恩伯。湯恩伯想立馬發電報請示,劉斐又藉口夜深蔣介石已睡不便打擾阻撓湯恩伯。最終,在劉斐的努力下,湯恩伯一直到次日十點多才聯繫到了蔣介石,而當救援命令下達到各部隊時,距離整編74師被圍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天。
第三,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而張靈甫本人驕橫跋扈,和其他將領關係不好。在張靈甫被圍困時,距離最近、最有能力解救他的便是李天霞的整編83師。李天霞在原74軍中歷任旅長、副軍長,按照慣例,本該由李天霞擔任整編74師師長,但是張靈甫從天而降,搶了本該屬於李天霞的位子。不僅如此,張靈甫還多次公開羞辱李天霞,這使得李天霞對張靈甫懷恨在心,因此在張靈甫被包圍後,李天霞見死不救,坐視張靈甫部被全殲。當然,張靈甫驕橫自然有錯,但是李天霞公報私仇,也明顯有錯。

說到底,是因為國民黨是一個腐敗、落後的政黨,不能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們的軍隊,即使擁有最先進的裝備,也不可能奪取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