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在孟良崮輸得稀裡糊塗?整編74師被全殲是必然的結局

2020-12-08 絕對軍視

國軍整編74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該師下轄官兵三萬多人,裝備全套的美式武器,其師長則是深受蔣介石寵信的張靈甫。然而就是這麼一支軍隊,卻在1947年時被解放軍圍困在孟良崮這一隅之地並被全殲。

孟良崮戰役的始末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支部隊被全殲在孟良崮的原因。

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

首先,張靈甫本人指揮無方,多次犯下了致命錯誤。74師先是盲目深入我軍腹地,一度突擊到垛莊一帶,將友軍甩開了50到100公裡。這就給了我軍集中兵力將其包圍的機會。而在其遭到我軍打擊後,放棄撤退,試圖以自己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與國民黨軍決戰,搞"中心開花"。這計劃紙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在實踐層面卻漏洞百出,張靈甫不了解當地地形,又因為國民黨不得人心而沒有當地老百姓願意做嚮導,所以張靈甫的一切決策都基於一張1938年徐州會戰時日軍繪製的作戰地圖。由於當地地形地貌的變化和地圖本身的老化,使得張靈甫認為孟良崮山區是個適合長期堅守的好地方。然而事實上孟良崮山區的水源早已乾涸,其植被也大批枯萎。這就使得國民黨軍不得不在初夏頂著烈日忍著饑渴與解放軍作戰。

今天的孟良崮山區

儘管在陣地爭奪階段張靈甫的表現勉強合格,但是由於他之前的無能的指揮,想要讓陷入死地的整編74師起死回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合格的指揮官了。

其次,我軍的諜報工作始終都發揮著積極作用。在蔣介石指揮國軍進攻山東解放軍之初,華野上下對張靈甫孤軍深入的情況並不十分清楚。潛伏在國民黨"國防部"的地下黨員郭汝瑰偵知了這一情況,及時通知了華野和中央軍委,這才促成了這場圍殲戰。在整編74師被包圍後,蔣介石再三下令救援,而郭汝瑰又將國民黨軍的救援部隊人數、裝備和路線統統告知我軍,這使得我軍可以針對性部署,提高了阻擊敵人援軍的效率。

孟良崮戰役老照片

除了郭汝瑰,另一位地下黨員劉斐也表現不俗,湯恩伯在整編74師被圍急忙要求部隊連夜前往增援,但是劉斐藉口大規模調動部隊,不通知蔣介石不妥拖住了湯恩伯。湯恩伯想立馬發電報請示,劉斐又藉口夜深蔣介石已睡不便打擾阻撓湯恩伯。最終,在劉斐的努力下,湯恩伯一直到次日十點多才聯繫到了蔣介石,而當救援命令下達到各部隊時,距離整編74師被圍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天。

第三,國民黨內部派系林立,而張靈甫本人驕橫跋扈,和其他將領關係不好。在張靈甫被圍困時,距離最近、最有能力解救他的便是李天霞的整編83師。李天霞在原74軍中歷任旅長、副軍長,按照慣例,本該由李天霞擔任整編74師師長,但是張靈甫從天而降,搶了本該屬於李天霞的位子。不僅如此,張靈甫還多次公開羞辱李天霞,這使得李天霞對張靈甫懷恨在心,因此在張靈甫被包圍後,李天霞見死不救,坐視張靈甫部被全殲。當然,張靈甫驕橫自然有錯,但是李天霞公報私仇,也明顯有錯。

李天霞像

說到底,是因為國民黨是一個腐敗、落後的政黨,不能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他們的軍隊,即使擁有最先進的裝備,也不可能奪取戰爭的勝利。

相關焦點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全軍曾達5萬餘人,整編後仍有3萬多人。在召開整編會議時,七十四師被蔣介石、陳誠捧為「國軍模範」,命令各部隊訓練以該師為標準。 師長張靈甫,原名張宗靈,陝西長安人。1925年7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被編入預備軍官團。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究竟算不算被「全殲」?軍史學者家和愛好者們始終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該整編師兩級軍事主官非死即俘,也沒有出現成建制戰場突圍成功的情況,那就應該是全殲!孟良崮戰役華野共斃傷俘敵32676人(斃傷13000餘人),其中包括了順帶消滅的整編第83師的一個團,按該團2000人左右計算,實際消滅整74師的兵力數字應為30600餘人。以該師參戰兵力32000人核算,華野消滅敵人的比例高達96%,其實已經超過了90%的標準。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解放軍士氣大振,國共雙方實力此消彼長,而蔣介石怒不可遏,查處了不少國軍高級將領。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是啥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 孟良崮戰役,這位雜牌軍悍將拼死增援,華野阻擊的一個師被打光
    1947年5月13日,華野五大縱隊與整編後的七十四師合兵,情急之下,國民黨軍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立即命令離張靈甫最近的八十三師前去增援。八十三師從原來的一百軍整編而來,也就是中央軍,李天霞師長還是張靈甫的老上司,在淞滬會戰中,張靈甫任團長,李天霞任旅長,1939年,李天霞任五十一師師長。雖然李天霞和張靈甫相識多年,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好,李天霞在黃埔三期,張靈甫在黃埔四期。在抗美援朝之後,李天霞原應任整編74師師長,王耀武和張靈甫阻止了他,最終,張靈甫成為國軍主力中將,整編74師師長。
  • 張靈甫是不是抗戰名將?看看臺灣解密檔案怎麼說
    第二次長沙會戰,74軍表現堪稱災難,因電報被日軍偵知,在金井地區遭日軍第三和第六師團鉗擊,傷亡慘重,74軍軍部被襲,王耀武衛士排長犧牲,王軍長僅以身免。在這種不利情況下,李天霞率51師奮勇作戰,仍然取得了一定戰果,戰後再獲寶鼎勳章。不過在這災難中,至少在會戰開始階段代理師長, 表現一塌糊塗的張靈甫,雖然仗打得爛,倒是官運亨通,晉升師長。
  • 他沒上過軍校,卻打得黃埔第一人找不著北
    但是皖南事變的發生,讓粟裕成為了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同時還是蘇中軍區司令員。之後粟裕指揮了車橋戰役和高郵戰役,雖然都取得了勝利,但是這兩場戰役的規模都太小了,所以粟裕也就沒什麼名氣。而在蘇中戰役中,粟裕領軍3萬人對抗李默庵12萬大軍。
  • 張靈甫陣亡時,蔣介石責令其上司湯恩伯下跪,拿起手杖就打
    孟良崮戰役錯誤指揮湯恩伯在抗戰勝利後成為了第1兵團司令官,同時也是整編74師的直接上司,湯恩伯命令部隊分散尋找華東野戰軍的下落,結果因為兵力太分散而被華野分割殲滅,孟良崮戰役讓湯恩伯手下的主力軍直接覆滅,同時還有很多支援部隊的建制被華野打殘,這跟湯恩伯的錯誤指揮有著很大的關係。
  • 精銳「虎賁師」歷任師長簡介
    虎賁師是指那個師呢?它就是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師! 五十七師為什麼會被稱作虎賁師呢?是因為在一九四一年的上高戰役中第五十七師與五十八師配合死守上高城,為第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的兩翼合圍贏得時間,最終取得了上高大捷!
  • 張靈甫殺妻背後的原因:外遇還是竊取文件?蔣介石做法說明一切
    可以說,張靈甫究竟算不算得上一位抗日名將,我們都不應該對一個在抗日戰爭中被打殘了一條腿的將士過於貶低,畢竟我們誰也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對於張靈甫究竟是不是抗日名將,我們就暫且不提。況且前人的是非功過也不是我們應該去評價的,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事實真相。
  • 人數有整編師多嗎?
    他們人數有整編師多嗎?首先來說,獨立團是指越過師(旅)級的指揮而直接隸屬於軍(師)的團,而獨立團在抗日戰爭中也是真實存在的,例如《亮劍》李雲龍獨立團的原型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不僅僅是抗日戰爭,早在北伐戰爭時期獨立團就已經出現了,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