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是啥結局?

2021-01-08 騰訊網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張靈甫整編第74師雖然番號是師,但實際上和之前的第74軍沒有什麼變化,甚至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擴充。當時,張靈甫整編第74師一共有三個旅六個團的建制,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張靈甫整編第74師三個旅長和六個團長都是誰?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都怎麼樣了?

一、整編第51旅的旅長是陳傳鈞,他是山東曹縣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五期。整編第51旅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兩個團,分別是第151團和第152團。第151團的團長是王奎昌,他是遼寧遼陽人,先後畢業於東北陸軍講武堂、黃埔軍校武漢分校第二期;第152團的團長是謝愷棠,他是江西龍南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八期。

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51旅的旅長陳傳鈞在戰場上兵敗被俘虜,後來的下落不明,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對抗改造而被鎮壓了。第151團的團長王奎昌在戰場上逃脫,不久又在重建的第74軍任職,後來跟隨老蔣逃到了臺灣。第152團的團長謝愷棠也在戰場上逃脫,不久又在重建的第74軍任職,後來也逃到了臺灣。

二、整編第57旅旅長陳噓雲,他是江西萍鄉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整編第57旅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兩個團,分別是第170團和第171團。第170團的團長是馮繼異,他是山東泰安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八期;第171團的團長是周少賓,他是湖北沔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八期。

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57旅的旅長陳噓雲在戰場上兵敗被俘虜,後來經過改造獲得了釋放,還曾擔任過南京政協委員、政協副主席,於1983年在江蘇南京病逝,享年79歲。第170團的團長馮繼異在戰場之上逃脫,曾在重建的第74軍任職,後來在浙江麗水一帶被俘虜,最終的下落不明。第171團的團長周少賓在戰場之上兵敗自殺身亡,享年34歲。

三、整編第58旅旅長盧醒,他是湖北天門人,畢業於國民黨中央軍校高等教育班第九期。整編第58旅的戰鬥序列之下一共有兩個團,分別是第172團和第173團。第172團的團長是李仁俊,他是湖南長沙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八期。第173團的團長是雷勵群,他是湖南邵陽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八期。

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58旅的旅長盧醒在戰場上兵敗自殺身亡,享年36歲。第172團的團長李仁俊在戰場上逃脫,不久又在重建的第74軍任職,後來跟隨老蔣逃到了臺灣。第173團的團長雷勵群在戰場之上兵敗被俘虜,後來的下落不明,有一種說法是雷勵群回家務農了。

相關焦點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陳士榘完全理解,答道:「王必成在兩次漣水戰役中都和74師交過手,六縱的幹部戰士最恨張靈甫和74師。這次要讓六縱從魯南強行軍,突然插入敵人背後,打擊敵人。」 陳毅說:「好啊,這就是一支奇兵!」 5月12日,陳毅、粟裕、譚震林召集各縱隊首長,在坦埠東北西王莊的華野前線指揮部,召開了作戰會議。
  • 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百度百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
  • 張靈甫在孟良崮輸得稀裡糊塗?整編74師被全殲是必然的結局
    這計劃紙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在實踐層面卻漏洞百出,張靈甫不了解當地地形,又因為國民黨不得人心而沒有當地老百姓願意做嚮導,所以張靈甫的一切決策都基於一張1938年徐州會戰時日軍繪製的作戰地圖。由於當地地形地貌的變化和地圖本身的老化,使得張靈甫認為孟良崮山區是個適合長期堅守的好地方。然而事實上孟良崮山區的水源早已乾涸,其植被也大批枯萎。這就使得國民黨軍不得不在初夏頂著烈日忍著饑渴與解放軍作戰。
  • 孟良崮戰役,這位雜牌軍悍將拼死增援,華野阻擊的一個師被打光
    八十三師從原來的一百軍整編而來,也就是中央軍,李天霞師長還是張靈甫的老上司,在淞滬會戰中,張靈甫任團長,李天霞任旅長,1939年,李天霞任五十一師師長。雖然李天霞和張靈甫相識多年,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好,李天霞在黃埔三期,張靈甫在黃埔四期。在抗美援朝之後,李天霞原應任整編74師師長,王耀武和張靈甫阻止了他,最終,張靈甫成為國軍主力中將,整編74師師長。
  • 張靈甫是不是抗戰名將?看看臺灣解密檔案怎麼說
    淞滬會戰時,張靈甫任新組建的305團團長,《王牌悍將張靈甫傳》裡大力鼓吹了張靈甫的英勇戰績: 新兵團姍姍來遲……在張靈甫的調教和指揮下,第305團這個新兵團初生牛犢不怕虎,不僅成功地抵禦住日軍對陣地的輪番衝擊,還不時向日軍發起夜襲反擊,戰況危急之時,張靈甫甚至自己跳出戰壕,率兵衝鋒,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 新四軍第五師成立初有六個旅級單位,為新四軍七個師最多
    「皖南事變」後,中央迅速重建新四軍軍部,1941年1月下旬新四軍軍部政委是方正平江蘇蘇北鹽城重建,同時以新四軍部隊及隴海路以南的八路軍部隊組建新四軍七個師又一獨立旅,其中新四軍第五師為原新四軍鄂豫挺進縱隊整編組成,全師轄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旅及第一、第二、第三遊擊縱隊,共三旅三遊擊縱隊,這三個遊擊縱隊也為旅級建制,新四軍第五師成立時儘管兵力不是最多,但共轄六個旅級單位
  • 解放軍中大名鼎鼎的三陳、三楊和三梁分別是誰?
    而在開國將帥中流傳著三陳、三楊和三梁,他們分別是誰呢? 在解放軍中三陳名氣十分大,這三位之中有一位是開國大將,兩位開國上將。後來在上海主持特科工作,紅四方面軍成立調任紅四方面軍12師師長。在上海被捕後逃脫進入蘇區擔任幹部團團長,曾經指揮幹部團巧渡金沙江。 全面抗戰爆發後,陳賡擔任八路軍129師386旅旅長,在陳賡的率領下,第386旅打出了威名,甚至日寇的鐵甲車上都懸掛著專打386旅的標語,可見日軍對386的痛恨和忌憚。
  • 李雲龍吹噓獨立團有八個營,軍史上可能否?詳解抗戰時期團級建制
    我們以1937年八路軍剛剛完成改編時,林彪的第115師343旅685團為例,該團是由戰功卓著的紅一軍團紅2師改編而來,在首任各級軍事主官當中,黃團長(副團長鄧華)為開國上將,一營長劉德明後來在戰鬥中犧牲,而二營長是曾國華三營長是梁興初,後面兩位營長大家都熟悉吧?赫赫有名的開國中將。
  • 《亮劍》裡連李雲龍都怕的人是誰?算來算去,只有一個人讓他打怵
    其實李雲龍真怕的人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八路軍副總指揮、前方指揮部總指揮彭老總,別說區區一個團長李雲龍,比他還大兩級的129師師長劉伯承,也多次遭到彭總的嚴厲批評。建國以後的不方便說了,早在李家坡戰鬥原型的「關家堖戰鬥」中,脾氣急躁的彭總就曾經對劉師長非常不客氣,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先摔了386旅旅長陳賡的電話,那更是李雲龍的直接上級。
  • 戰功赫赫的八路軍688團,副團長大名鼎鼎,為何團長無人知曉?
    在抗戰全面爆發後,紅軍就改編成了八路軍,八路軍下轄有3個師6個旅16個主力團。在這16個主力團之中,很多團長後來都成為了開國將軍,並且軍銜都不低,例如陳錫聯、楊成武、楊得志、李天佑等等。但卻有這麼一個團很特殊,那就是八路軍第115師第344旅第688團,這個團的副團長名震天下,還被授予了上將軍銜,但團長卻沒有幾個人知曉,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688團的團長是陳錦繡,副團長是韓先楚。韓先楚大家都不陌生了,他在解放海南戰役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陳錦繡這個名字,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
  • 新四軍改編初期只有四個支隊十個團和一個特務營,各自主官都是誰?
    1937年10月12日,由南方八個省遊擊隊組成的新四軍正式成立。國民政府任命葉挺為新四軍軍長,後來經過中共提交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核定,新四軍的其他領導人是:副軍長項英,參謀長張雲逸,副參謀長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副主任鄧子恢,當然了這只是新四軍軍部成立,人員真正到位卻經歷了漫長的過程。
  • 部隊裡每個團的一營一連是不是戰鬥力最強?從軍史上看確有普遍性
    當然這屬於影視裡面的描繪,而在真實的戰史上,排行「第一」的下級部隊建制,基本都是老底子最好戰鬥力最強的部隊,此一點毋庸置疑。比如東野一縱李天佑、華野一縱葉飛、中野一縱楊勇、西野一縱張宗遜,這都是響噹噹的主力,這四個縱隊司令員都是開國上將。到後來部隊大發展時期,四名縱隊司令員也都晉升為四大野戰軍的兵團級首長。
  • 精銳「虎賁師」歷任師長簡介
    抗戰時期,任五十七師師長、六十九軍長兼五十七師師長、軍事委員會軍訓部步兵監、軍訓部常務次長、陸軍大學教育長、參謀本部秘書長、軍事委員駐滇參謀團副團長、陸軍總司令部芷江前進指揮所主任。 第四任師長李琰 抗戰時期任五十七師一六九旅三三九團團長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解放軍士氣大振,國共雙方實力此消彼長,而蔣介石怒不可遏,查處了不少國軍高級將領。
  • 縱隊以下,為何華野和東野是師,其他野戰軍是旅
    晉綏野戰軍主要由120師358旅發展出的部隊和冀中軍區六個主力團編組而成,番號都是獨字頭,共有5個獨立旅,加上老部隊358旅,一共6個旅,之後又組建了獨六旅、獨七旅,但這兩個旅長期在山西作戰,脫離建制。至於為何用旅作建制,是沿襲抗戰中期的習慣,即120師是一級指揮機關,旅是二級指揮機關。
  • 他們都是誰?
    六、袁學凱少將,1914年出生於湖北黃陂,1931年參軍,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參加了麻城、長治、日龍關等戰役戰鬥,參加了紅軍長徵。抗日戰爭時期,他歷任團政治處主任、軍分區副司令員、副團長、團政治委員、團長等職,參加了浮山、韓略村戰鬥和百團大戰。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西北軍區空軍參謀長、蘭州軍區空軍副司令員等職,參加了防空作戰和國防科學試驗保障任務等。
  • 開國中將抱著敵人跳懸崖,腦袋戳了個洞,身中兩槍,仗越打越瘋!
    中國共產黨白手起家,開國將軍們都是提著腦袋幹革命,個頂個的英雄好漢。很多開國將軍打起仗來不要命。戰鬥中,他和一個大個子國民黨兵進行肉搏,兩人都打紅了眼,王近山勢單力薄,搏鬥中身受重傷,他就用刀砍、用牙咬,最後抱住大個子國民黨兵一起滾下懸崖,國民黨兵當場身亡,王近山倖免於難,只是頭部被一個圓錐狀的石頭戳了個洞。從此,戰友們都叫他「王瘋子」。
  • 上了《開講啦》,「東風第一旅」旅長「火」了
    8月18日,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節目現場,自稱「東風快遞小哥」的火箭軍「東風第一旅」旅長王錫民「火」了……請關注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喜迎黨的十九大」特刊——8月18日,中央電視臺《開講啦》節目現場,自稱「東風快遞小哥」的火箭軍「東風第一旅」旅長王錫民「火」了。錄製節目歸來,「火」了的王錫民在暢談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體會時,顯得異常平靜:「潛心鑄劍,為了黨;鑄劍有成,功在黨。」王錫民的話是有感而發,「東風第一旅」的歷史卻無可爭辯地證明了這一點。這個旅是我國組建最早的戰略飛彈部隊。
  • 張靈甫殺妻背後的原因:外遇還是竊取文件?蔣介石做法說明一切
    可以說,張靈甫究竟算不算得上一位抗日名將,我們都不應該對一個在抗日戰爭中被打殘了一條腿的將士過於貶低,畢竟我們誰也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對於張靈甫究竟是不是抗日名將,我們就暫且不提。況且前人的是非功過也不是我們應該去評價的,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事實真相。
  • 攻城中連長脫崗,按軍法該殺,時任團長的這開國中將卻說:算了!
    1938年1月任國民革命軍第57軍112師334旅667團團長。同年3月11日,秘密加入中共。 國民革命軍第57軍的前身是東北軍的一部。1930年5月,蔣、馮、閻中原大戰爆發,一度被動的蔣介石很快扭轉了戰局。同年9月18日,張學良發出擁蔣通電,率東北軍主力入關助蔣。中原大戰以蔣介石獲勝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