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編74師有三團一營未上孟良崮,究竟算不算被全殲?三個硬性指標

2020-12-05 東北行營

整編第74師在孟良崮戰役中究竟算不算被「全殲」?軍史學者家和愛好者們始終存在爭論,支持者認為該整編師兩級軍事主官非死即俘,也沒有出現成建制戰場突圍成功的情況,那就應該是全殲!而反對者指出,整74師有三個建制團(第153、第169、第173)和師屬榴炮營並沒有參加戰役,只能算「基本被殲」,更重要的是,該整編師傷亡被俘總數遠遠未達到定員的90%,硬性指標不夠!

關於90%這個量化標準,出自百度百科關於「全殲」的詞語解釋,即指「敵軍全部或90%以上被殲滅」的意思。孟良崮戰役華野共斃傷俘敵32676人(斃傷13000餘人),其中包括了順帶消滅的整編第83師的一個團,按該團2000人左右計算,實際消滅整74師的兵力數字應為30600餘人。以該師參戰兵力32000人核算,華野消滅敵人的比例高達96%,其實已經超過了90%的標準。

至於軍事主官情況,整74師的師和旅兩級指揮官完全被一勺燴了,師長張靈甫、副師長蔡仁傑斃命,參謀長魏振鉞和副參謀長李運良被俘;整編第第51旅旅長陳傳鈞、整編第57旅旅長陳噓雲被俘,整編第58旅旅長盧醒戰場自殺,另有絕大多數副旅長和團長陣亡或者被俘,漏網的只有在臨沂訓練新兵和掌握後方部隊的副師長邱維達,也就是後面重建的整74師師長。

戰役結束後,南京方面對戰場情況和整74師的損失細情並不完全了解,第一兵團總司令湯恩伯兀自大吹牛叉,5月17日還在要求其他各整編師全力增援孟良崮以期「中心開花」。期間逃回去的少量低級軍官、士兵因級別不夠,掌握的情況也不全面,所以蔣軍方面無法採信,直到5月19日一名副團長帶傷逃到臨沂,這才把情況說明白,也就是說,這個負傷的副團長已經是整74師戰場逃出的最高職銜者。

而華野繳獲的裝備包括:山炮野炮28門、輕重迫擊炮235門、輕重機槍987挺和長短槍9828支,以及大量彈藥物資。筆者查閱了一下整74師自南京投入作戰時的裝備明細,其中輕重機槍共1169挺(損失率為85%)、長短槍總數約16000餘支(損失率為62%),考慮到之前幾次戰役(比如兩戰漣水)的戰損,以及在孟良崮戰役中打壞的槍枝,損失比例應該也會突破90%,沒有繳獲美式榴彈炮也是準確的,因為那12門炮和配屬的戰車部隊留在了臨沂。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整編第74師在戰役中人員損失超過90%、武器裝備損失接近90%,團以上軍事主官無一漏網,到底算不算被「全殲」呢?筆者個人的看法是應該算的,因為這涉及到了部隊「編制」和「建制」的細微區別,所謂編制,是指一支部隊理論上的額定編成;所謂建制,則是指一支部隊實際投入戰鬥的作戰序列,它與編制經常會出現不完全一致的情況。

以當時的整編74師來說,它的編制在1947年4月下旬恢復為「三旅九團」的狀態,所以每個整編旅又增加了一個團的番號,也就是整編第51旅的153團、整編第57旅的169團和整編第58旅的173團。但是這三個新編團都是從後方剛剛接收的新兵,並且幾乎沒有配備重武器,是不具備立即拉上戰場的條件的,所以才在後方臨沂整訓。

換句話說,這三個團還沒有正式納入整74師的作戰序列,並不屬於其戰時建制,在孟良崮戰役中整編第74師的作戰序列只有師部(含直屬隊)、三個整編旅六個步兵團、以及臨時指揮的整83師一個團。而戰役結果是,師部和三個旅部被完全摧毀,所屬七個步兵團被全殲,沒有一個哪怕建制營或者連逃出戰場,至於漏掉編制中的一個榴炮營已經無傷大雅了。

因此總體而言,就是整74師所有參戰部隊全體覆滅,並且包括該師全部的旅、團級作戰單位,人員裝備損失也超過了90%以上,是妥妥的被「全殲」。南京方面的反應也證實了這一論斷,老蔣接報哀嘆:「74師的覆滅是無可補償的損失」,若非視為全殲,咋就無可補償了?王耀武則是數日茶飯不思夜不能寐,聲稱「74師之失,有如喪父之痛」,這都等於變相承認,那個曾經跟日本人打成1比1交換比的王牌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我方的表態則比較審慎,陝北致電華野:「殲滅74師,付出代價較多,但意義極大」,而粟裕將軍在戰後總結報告中指出:「這個傷亡代價是值得的,我們換取了在敵人重點進攻的高峰、在敵人密集的進攻隊形中殲滅其一個主力師的巨大勝利,砍掉了敵人一支最強的骨幹力量」。注意用的都是「殲滅」而非「全殲」字眼,但是無論這支部隊以後怎麼重建,軍魂都已經不在了。

全殲並非意味著斃傷率有多高,解放戰爭中一般斃傷敵人建制部隊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基本就已經解決戰鬥了,戰場更不是屠宰場,各部隊還等著用抓獲的俘虜補充兵源吶!

相關焦點

  • 張靈甫在孟良崮輸得稀裡糊塗?整編74師被全殲是必然的結局
    國軍整編74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該師下轄官兵三萬多人,裝備全套的美式武器,其師長則是深受蔣介石寵信的張靈甫。然而就是這麼一支軍隊,卻在1947年時被解放軍圍困在孟良崮這一隅之地並被全殲。孟良崮戰役的始末相信大家已經耳熟能詳,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這支部隊被全殲在孟良崮的原因。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在進攻魯中山區的一線敵軍之中,120公裡的距離內,一字長蛇陣擺了8個整編師,雖然多數部隊距離74師只有一、兩天路程,黃百韜的25師和李天霞的83師靠得更近。但是這些人相隔雖近,但和該師久有積怨,真的打起來是否能相救還真不好說。 當時,華東野戰軍下轄10個縱隊27萬餘人的兵力。兵力雖不佔優勢,但是74師中央突前,進入我軍主力集結的正面。
  • 張靈甫74師共有三個旅六個團,旅長和團長都是誰?後來都是啥結局?
    在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整編師是重慶談判的產物,也是老蔣以裁軍為幌子掩蓋密謀發動內戰的手段。曾號稱國軍五大王牌軍之一的第74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編為整編第74師的,擔任師長的就是後來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戰役中兵敗身死的黃埔四期將領張靈甫。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1947年5月13日,這是華東野戰軍歷史上最值得銘記的一天。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 孟良崮戰役,這位雜牌軍悍將拼死增援,華野阻擊的一個師被打光
    八十三師從原來的一百軍整編而來,也就是中央軍,李天霞師長還是張靈甫的老上司,在淞滬會戰中,張靈甫任團長,李天霞任旅長,1939年,李天霞任五十一師師長。雖然李天霞和張靈甫相識多年,但他們之間的關係並不好,李天霞在黃埔三期,張靈甫在黃埔四期。在抗美援朝之後,李天霞原應任整編74師師長,王耀武和張靈甫阻止了他,最終,張靈甫成為國軍主力中將,整編74師師長。
  • 李雲龍吹噓獨立團有八個營,軍史上可能否?詳解抗戰時期團級建制
    不過,由於紅2師是紅軍主力部隊兵員比較充實,所以壓縮為團級建制時編成了12個步兵連。也就是說,八路軍685團在東渡黃河開赴抗日前線時,每個營都轄四個步兵連(另有一個營屬重機槍排),每營兵力達600人以上。 黃埔建軍之初,國民革命軍是蘇式裝備、蘇式訓練和蘇式編制,所以也就沿襲了蘇軍的「三三制」編成原則。
  • 人數有整編師多嗎?
    ,李雲龍是八路軍獨立團團長,而楚雲飛的358團則是一個加強團,那麼、加強團、獨立團這樣的建制在歷史上真實存在嗎?他們人數有整編師多嗎?在抗日戰爭時期,一個整編團下屬三個營、一個炮營(連)、一個騎兵連、一個通訊連、一個警衛連等六到八個直屬連,,加強團要比團多配備一到兩個營,《亮劍》中楚雲飛的358團(下屬四個步兵營,一個炮營)就是典型的加強團配置,但人數應該達不到
  • 全殲美軍「北極熊團」
    在東線作戰部署中,志願軍第9兵團第27軍第80師配屬第81師第242團主要作戰任務就是殲滅新興裡、內洞峙地區的美第7師第31團。美第7師第31團號稱「北極熊團」,是由第31團3營、第32團1營、第57野戰炮兵營和1個重迫擊炮連、1個高射炮連組成的團級戰鬥隊。指揮官為第31團團長艾倫·麥克萊恩上校,其官兵多參加過二戰,戰場經驗豐富。
  • 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被全殲的?
    孫佑傑孫佑傑近影  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一次成建制的全殲美軍「北極熊團」是個奇蹟。因為這個本是美軍陸戰七師的31團,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侵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獲此殊榮。哪知原來是美軍被我九兵團三個軍的分割、包圍嚇破了膽,擔心繼續呆在長津湖畔兇多吉少,於是各部隊就慌張地誰也不管誰,只顧各自逃命,掙脫我志願軍各部隊的分割包圍,向南逃竄。得知敵人要逃竄,只見我軍第27軍一聲令下,饑寒交迫的部隊立即如虎嘯獅吼衝啊殺啊奔向山下,分頭向駐守美軍第七師31團的新興裡發起猛攻,第一天該團就被我27軍打亂了營,上校團長當場被擊斃,中校副團長也相繼負重傷死去。
  • 巡禮抗美援朝英雄部隊:新興裡戰鬥模範連,全殲「北極熊團」
    新興裡戰鬥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創造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以劣勢裝備全殲現代化裝備美軍1個加強團的模範戰例。 2時15分,239團2營4連從南和東南兩側衝進新興裡,發現前面有一處燈火通明的獨立房屋,周圍有數名美軍哨兵及幾輛車輛,附近不遠處還有3間獨立房屋,警戒相對較少,燈光不強。連長據此判斷,眼前的獨立房屋至少是營級或更高的指揮部。
  • 戰地記者為你講述親歷戰爭史:美軍「北極熊團」是怎樣被全殲的
    我因為一聽有敵機空襲,馬上離開村鎮到河灘,見一顆炸彈向我方位下落,立即打了三個滾兒,一聲巨響,我被炸彈爆起的沙土活埋,沒有負傷,掙扎著從沙土堆中拱了出來,倖免於難。哪知原來是美軍被我九兵團三個軍的分割、包圍嚇破了膽,擔心繼續呆在長津湖畔兇多吉少,於是各部隊就慌張地誰也不管誰,只顧各自逃命,掙脫我志願軍各部隊的分割包圍,向南逃竄。得知敵人要逃竄,只見我軍第27軍一聲令下,饑寒交迫的部隊立即如虎嘯獅吼衝啊殺啊奔向山下,分頭向駐守美軍第七師31團的新興裡發起猛攻,第一天該團就被我27軍打亂了營,上校團長當場被擊斃,中校副團長也相繼負重傷死去。
  • 那一仗,他們全殲美軍「北極熊團」,並繳獲該團團旗
    本文轉自【解放軍報】;昔日全殲美軍「北極熊團」,今朝跑出轉型「加速度」。這面旗幟是美軍「北極熊團」團旗的複製品,它的實物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它的繳獲,被載入人民軍隊光輝戰史,也書寫了該旅前身部隊的「高光時刻」—— 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打響。27日晚,該旅前身部隊在長津湖新興裡意外遇敵。敵人正是此前從未吃過敗仗的精銳部隊、被稱為「北極熊團」的美軍第7師31團。
  • 美軍「北極熊團」怎樣被全殲?聽95歲抗美援朝戰地記者孫佑傑講戰時...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秦文 濟南報導「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中,一次成建制的全殲美軍「北極熊團」是個奇蹟。因為這個本是美軍陸戰七師的31團,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侵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獲此殊榮。」講到抗美援朝的經歷,戰地記者孫佑傑在煙臺御花園老年公寓向記者娓娓道來。
  • 抗美援朝新興裡戰鬥,全殲美軍最精銳的「北極熊團」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步兵第7師第31加強步兵團成功攻入俄國西伯利亞,戰功顯赫,被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授予「北極熊團」稱號,並由總統親自授予「北極熊旗」。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新興裡戰鬥中,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7軍用極端劣勢的裝備,全殲了美軍的驕傲、美國陸軍最精銳部隊「北極熊團」,上至團長,下至士兵,無一人漏網。團長麥克萊恩上校被志願軍擊斃,繳獲其軍旗——「北極熊旗。
  • 1965年,北越軍向美軍發動大規模反攻,三個團拿不下一個營
    1965年11月14日,美國陸軍第一騎兵師第七團第一營的官兵坐上了直升機,他們將被送到德浪河谷上空,此外還有一個營的炮兵出動,他們負責在距離德浪河谷9公裡的地方駐紮,為空降兵提供炮火支援。
  • 精銳「虎賁師」歷任師長簡介
    、一百軍任副軍長、一百軍軍長、七十四軍軍長、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整編第三十二師師長、十一綏靖區副司令官兼整編第三十二師師長、臺灣中部防守副司令官。 抗戰勝利後,任粵東師管區司令官、整編第二十六師師長、二十六軍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