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靈甫陣亡時,蔣介石責令其上司湯恩伯下跪,拿起手杖就打

2021-01-13 觀史談天小阿姨

大多數人都有著兩面性,有的人比較突出,有的人比較隱蔽,抗戰名將湯恩伯就是「兩面性」十分突出的一個人,他是少數日軍忌憚的名將,但他手下的隊伍又軍紀敗壞,甚至他親自參與了吃空額、盜賣軍用汽油等行為。

湯恩伯從軍經歷

湯恩伯出生於浙江的一戶普通家庭,在體校畢業之後加入了援閩浙軍講武堂學習,在這裡他學習了豐富的軍事知識。畢業後成為了浙系軍閥陳儀的部下,陳儀對他十分的愛護,後來更是將他送到了日本陸軍軍官學校深造。

在陳儀的介紹下他結識了蔣介石,並且成為了南京中央軍校的上校大隊長,後來更是升任了少將教育長。也因此他成為了黃埔系的骨幹成員,在後來一路高升,深受蔣介石的信任和重用,在抗戰爆發時他已經是中將軍團長,手下統領著十多萬兵馬。

王銘章犧牲時不救援

在臺兒莊戰役打響之前,湯恩伯率領著第20軍團參戰,當時他率領的十多萬大軍都是中央軍派系,戰鬥力和裝備都頗為強悍,剛剛在河北阻擊了日軍的他們士氣正盛,就連奔赴戰場都是用火車運輸,為的就是保持他們的戰鬥力。

剛下火車湯恩伯就接到了上級命令,讓他支援正在死守滕縣的王銘章部,一開始的時候湯恩伯也派了一個旅的先頭部隊去增援藤縣,結果還沒打到外圍就被日軍的打援部隊阻擊,湯恩伯的一個旅就這樣灰溜溜的撤了回來,在之後的兩天時間裡湯恩伯的部隊再也沒有向滕縣方向靠攏,導致王銘章在滕縣陣亡。

對抗戰做出的貢獻

王銘章指揮的滕縣保衛戰雖然失敗了,但是卻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傷亡,為中國軍隊組織臺兒莊戰役提供了寶貴的時間,在臺兒莊戰役中湯恩伯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他以靈活機動的方式消滅了大量的日軍部隊。之後他又參加了武漢會戰等大型戰役,數次重創日軍部隊,華北的日軍也將湯恩伯部視為天字第一號大敵。

但是之後的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卻表現出了無能的一面,在豫湘桂戰役中湯恩伯守衛的河南幾乎全部淪陷,這場戰役成為了抗戰初期之後的第二次國軍大潰退,不少盟軍幫忙修建的機場和兵工廠都被日軍佔領或者破壞。最後還是在四川的湯恩伯部孫元良部隊率軍抗擊,才穩住了局勢。

孟良崮戰役錯誤指揮

湯恩伯在抗戰勝利後成為了第1兵團司令官,同時也是整編74師的直接上司,湯恩伯命令部隊分散尋找華東野戰軍的下落,結果因為兵力太分散而被華野分割殲滅,孟良崮戰役讓湯恩伯手下的主力軍直接覆滅,同時還有很多支援部隊的建制被華野打殘,這跟湯恩伯的錯誤指揮有著很大的關係。

在孟良崮戰役結束,張靈甫陣亡之後,湯恩伯被震怒的蔣介石勒令當著眾將的面下跪 ,並且用手杖打得他滿頭是血,這件事情之後蔣介石也對湯恩伯不再信任,湯恩伯的日子也越來越難過。

湯恩伯結局

湯恩伯的晚年過得十分悽苦,到臺灣之後一直賦閒在家,後來因為胃病的原因在日本治療,結果手術失敗在醫院去世,雖然他的資歷很老,可是因為數次戰鬥失利的原因,讓蔣介石對他徹底地喪失了信心。

相關焦點

  • 張靈甫在孟良崮輸得稀裡糊塗?整編74師被全殲是必然的結局
    國軍整編74師,是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該師下轄官兵三萬多人,裝備全套的美式武器,其師長則是深受蔣介石寵信的張靈甫。然而就是這麼一支軍隊,卻在1947年時被解放軍圍困在孟良崮這一隅之地並被全殲。這就給了我軍集中兵力將其包圍的機會。而在其遭到我軍打擊後,放棄撤退,試圖以自己為誘餌,吸引華野主力與國民黨軍決戰,搞"中心開花"。這計劃紙面上看起來沒什麼問題,但在實踐層面卻漏洞百出,張靈甫不了解當地地形,又因為國民黨不得人心而沒有當地老百姓願意做嚮導,所以張靈甫的一切決策都基於一張1938年徐州會戰時日軍繪製的作戰地圖。
  • 張靈甫為何敢上孟良崮?「紅色間諜」配合默契,74師直接跳進火坑
    時任華東野戰軍司令的陳毅和副司令粟裕二人共同指揮了孟良崮戰役,此戰華野歷時三天,全殲敵整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徹底粉碎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在孟良崮戰役勝利後,解放軍士氣大振,國共雙方實力此消彼長,而蔣介石怒不可遏,查處了不少國軍高級將領。
  • 孟良崮,張靈甫因驕致敗,萬字長文講述華野五大縱隊全殲74師!
    在召開整編會議時,七十四師被蔣介石、陳誠捧為「國軍模範」,命令各部隊訓練以該師為標準。 師長張靈甫,原名張宗靈,陝西長安人。1925年7月,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步科,被編入預備軍官團。1926年10月,因北伐軍急需幹部,張靈甫從黃埔軍校提前畢業,後在胡宗南部下任營長、團長,後因無故槍殺妻子,被蔣介石關了1年多監獄,一直沒有審理。
  • 張靈甫殺妻背後的原因:外遇還是竊取文件?蔣介石做法說明一切
    可以說,張靈甫究竟算不算得上一位抗日名將,我們都不應該對一個在抗日戰爭中被打殘了一條腿的將士過於貶低,畢竟我們誰也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對於張靈甫究竟是不是抗日名將,我們就暫且不提。況且前人的是非功過也不是我們應該去評價的,我們能做的也只是從客觀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事實真相。
  • 1942年河南曾發生大饑荒 蔣介石怒斥報災者造謠
    [史料記載]   關於「蔣介石大罵報災者」一事,蔣介石的結拜兄弟馮玉祥,在其回憶錄《我所認識的蔣介石》裡進行了生動記載。  馮玉祥回憶,當時,河南大旱,餓死人無數,就在這樣慘痛之下,蔣介石還叫河南徵糧。那位河南主席實在沒有辦法,大膽地向蔣介石說:「旱災太厲害。」蔣介石把桌子一拍,就大罵起來說:「一點廉恥都沒有,一點人格都沒有,就是胡造謠言。
  • 張靈甫是不是抗戰名將?看看臺灣解密檔案怎麼說
    淞滬會戰時,張靈甫任新組建的305團團長,《王牌悍將張靈甫傳》裡大力鼓吹了張靈甫的英勇戰績: 新兵團姍姍來遲……在張靈甫的調教和指揮下,第305團這個新兵團初生牛犢不怕虎,不僅成功地抵禦住日軍對陣地的輪番衝擊,還不時向日軍發起夜襲反擊,戰況危急之時,張靈甫甚至自己跳出戰壕,率兵衝鋒,給敵人以出其不意的打擊。
  • 蔣介石當時,為何沒有與解放軍一決雌雄,堅守國都南京?
    對蔣介石而言,南京不僅是國民政府的首都,也是孫中山誕辰100周年的紀念地,意義重大。更何況蔣介石在前定都南京時頗費周張,說定都南京是中山先生的遺願。現在,大本營已經壓倒了他,他是怎麼計劃的?從表面上看,蔣介石調兵的決心似乎比解放軍強得多。但他心中早已放棄南京,為下一步逃離臺灣作準備。
  • 1942年河南大饑荒時,蔣介石在幹什麼?
    不過有一個疑問非常耐人尋味,那就是如此嚴重的河南災情爆發時,重慶的國民政府在幹什麼呢?事實上國民黨當局對災情諱莫如深,不僅沒有組織有效力量救災,還不準新聞輿論界如實的報導災區那些餓殍遍地、十室九空的真相,理由就是影響抗戰士氣,有礙國際觀瞻。
  • 蔣介石都曾在這個人面前下跪!!!
    直到五年後蔣志清返回上海,他才知道這一次舉手之勞有多麼性命攸關:當初那個落魄到塵埃深處的蔣志清,現下叫做蔣介石,任黃埔軍校校長、北伐革命軍總司令。黃金榮要給風光歸來的蔣介石送上一份見面禮,手下有的主張送匾,有的主張直接送錢,而杜月笙則建議:公開地送什麼,都不如悄悄地送面子。
  • 抗戰時的河南大饑荒,蔣介石看到美國人拍的照片,頓時兩腿發顫
    這個「湯」指的是國軍第三十一集團軍司令、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兼魯蘇皖豫邊區總司令湯恩伯。 湯恩伯 湯恩伯對日作戰還是頗有功勞的。可他的數十萬部隊駐紮河南,軍紀渙散,為害不淺。
  • 湯恩伯也曾是抗日名將?地圖詳解其一戰成名的「南口戰役」
    我方駐守南口的是第7集團軍13軍湯恩伯部,這是中央軍嫡系部隊,也是華北地區為數不多的裝備較好、人員編制較為齊全的部隊。13軍下轄第4、89師,滿編人數有兩萬八千餘人,傅作義把最精銳的部隊放在了南口,可見其位置的重要性。
  • 此人是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被蔣介石下令槍決,死後墓地遭人噴字
    蔣介石親自下令槍決的國軍將領很多,有臨陣脫逃的、有怕死投向日本人的。但要數下蔣介石處決的國軍上將,大家恐怕沒知道幾個,有大家熟知的山東省主席韓復渠,牆頭草的漢奸石友三等。但其中還一個名氣更大的人物,估計很多人沒怎麼聽過,他就是國民黨元老人物、國軍陸軍二級上將、第一任臺灣行政長官陳儀。
  • 手杖造句和解釋_手杖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手杖(shǒu zhàng)。近義詞有:拐杖,拐棍,拄杖。走路時手裡拄著的棍子。[艾蕪《暮夜行》:「手裡拿著一根帶葉的樹枝,作為手杖一樣,時時拄在地上。」]手杖參考例句:1、我看見一位老人拄著手杖蹣跚而行。
  • 《饑荒》步行手杖怎麼做 快去打海象爸爸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需要的材料需要在特定的季節裡才能打到。快來... 本文為九遊手遊網原創,如要轉載,請標明出處。 饑荒口袋版中,玩家如果穿的護甲太重會降低移動速度,那麼有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增加移動速度的呢?答案是肯定的,不過需要的材料需要在特定的季節裡才能打到。
  • 川軍打鬼子最厲害的軍長,戰功遠勝張靈甫,骨灰卻至今沒有入土
    川軍出川時,各界普遍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的軍隊」,裝備不足,缺乏彈藥、給養和醫療設備,冬天在山西打仗時,士兵腳上穿的還是草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部隊,卻在戰場上和裝備精良的日寇進行了無數次最艱苦、最慘烈的搏殺,為抗戰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據不完全統計,抗戰期間,出川抗日的川軍高達350萬,其中64萬人傷亡!川軍參戰人數之多、犧牲之慘烈冠絕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