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信息與電子科技集團深度解析:透過CEC、CETC看信創未來

2021-01-10 未來智庫

如需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

從時間維度看 CEC 和 CETC 的發展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我們成為 CEC)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 發展的過程,也代表了中國信息技術(IT)發展的歷程。在這一章節,我們從時間的維度 來分析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 CEC 和 CETC 發展的歷程中,兩者之間的業務邏輯是什麼?

2)在 CEC 和 CETC 發展的歷程中,兩者之間的關係在如何演變?

3)從「兩車合併」到「兩船合併」,如何看「兩電」演化趨勢?

從時間維度看 CEC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子」)成立於 1989 年 5 月,由原電子工業 部所屬企業行政劃撥組建而成。中國電子以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核 心業務關係國家信息安全和國民經濟發展命脈,截至 2018 年底,擁有 22 家二級企業, 控股 14 家上市公司,員工 15 萬餘人,實現營業收入 2170.4 億元,利潤總額 51.1 億元。

CEC 發展的歷程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緊密相關,CEC 的前身,是機械電子工業部為整合 旗下企業資產而設立的央企平臺。目前已經形成網絡安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高新電 子、信息服務、工業網際網路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

CEC 發展的歷程,同樣伴隨著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資產合併、資產整合,資產證券化等。 CEC 相關公司資產陸續完成上市。

從時間維度看 CETC

中國電科於 2002 年 3 月成立,在原信息產業部直屬 46 家電子類科研院所及 26 戶企業基 礎上組建而成。2017 年 12 月,中國電科完成公司制改制,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更名 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如何理解 CEC 與 CETC 的關係?

二者前身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機械工業部」(後改稱:電子工業部)。電子工業部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原有的組成部門,1982 年設立;1988 年與原機械工業部合併;1998 年撤銷。CEC 就是在 1989 年由電子工業部所屬企業行政劃撥組建而成。

1963 年,中國國家決定成立第四機械工業部,專屬中國國防工業序列。這標誌著中國電 子信息產業成了獨立的工業部門。

1982 年 5 月 4 日,中央決定將第四機械工業部、國家廣播電視工業總局、國家電子計算 機工業總局合併,組建「電子工業部」。原四機部副部長張挺出任首任部長。

1993 年 3 月,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分拆機械電子工業部,恢復電子 工業部設置;原機電部副部長胡啟立出任部長。

1998 年 3 月,根據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 電子工業部再次被撤銷;其原有職能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產業部執行。

電子工業部歷任部長:

張 挺(1982 年 5 月-1983 年 6 月)

江澤民(1983 年 6 月-1985 年 6 月)

李鐵映(1985 年 6 月-1988 年 4 月)

胡啟立(1993 年 3 月-1998 年 3 月)

1998 年,電子工業部撤銷後,原電子工業部下屬所有研究所(院)等組建中國電科。原 電子業部下屬企業劃歸給中國電子(北京 798 廠原專來就是電子工業部在京直屬企業,還 有 774 廠、738 廠) 。

由此,我們看到中國電科 CETC 成立的時間(2002 年)晚於 CEC,就是在電子工業部撤 銷之後,對原有電子工業下屬經營主體拆分組建而來。兩家集團管理層經常互相任職。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了解到,CEC 和 CETC 原本都屬於電子工業部,是電子工業部旗下 不同企業經營主體和研究院所組件而成。我們認為,在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分分合合的背後, 體現了中國科技信息產業的發展戰略的不斷調整,都是對當時的技術背景、產業發展狀況、 產業發展思路和規劃所做的適應的調整和完善。

如何理解 CEC 和 CETC 的產業邏輯?

雖然 CEC 和 CETC 同屬於電子信息技術領域,但由於兩者組建的單元(企業主體)不同, 在產業布局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CEC 的產業布局覆蓋:網絡安全、新型顯示、集成電路、高新電子、信息服務、工業互 聯網等。

CETC 的產業布局覆蓋:1)主體產業:公共安全與網絡信息安全產業、軟體與信息服務 產業、集成電路及元器件、新能源;2)培育產業:裝備製造、海洋電子、通信網絡與導 航、交通電子、汽車電子、傳感器與傳感網絡等。

兩大集團在電子信息產業中,布局重疊的領域包括:基礎軟硬體、集成電路、網絡安全、 IT 服務、軍工領域等。但這樣的表述依然比較粗糙,即使在同一細分領域,兩大集團的側 重點和優勢產品也存在較大的不同。

我們認為,產業布局不同背後體現了:

1)中國電子與中國電科所具備的基礎資源不同。由於 CETC 是在原有電子產業部研究院 所的基礎上組建而來,所以,我們看到 CETC 的 IT 產業大多是在原有電子信心產業研究 所額基礎上孵化和培育而來。CEC 的 IT 產業大多是原有組建基礎上發展而來,中間也伴 隨著外部收購和內部整合。

2)在基礎軟體和基礎硬體方面,CEC 具備先發優勢(CETC 成立相對較晚),無論在芯 片還是在作業系統方面,更加具備產業化優勢。

3)在 IT 產業應用領域,CETC 布局的更加多樣化。

從「兩車合併」到「兩船合併」,如何看「兩電」?

2014 年 12 月 30 日,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公布合併方案,採取南車吸收合併北車的方式 進行。新公司擬更名為「中國中車」。

2000 年,原中國鐵路機車車輛工業總公司被分拆為中國北車和中國南車。此後正值中國 高鐵飛速發展時期,兩家企業通過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整體實力得到快速提升。但隨之 而來的負面效應也逐漸顯現。特別是在海外業務方面,兩家進入白熱化競爭狀態,為爭奪 訂單,兩家企業相互壓價、甚至惡性競爭愈演愈烈。

兩車的分分合合,都是當時的歷史背景,我們需要將其還原到當時的時代背景下去分析。 在 2000 年兩車分拆時,面臨的時代背景是國企改革,激發企業競爭活力。2014 年,兩者 整合,面臨的是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在國際化競爭中如何增強整體實力。因此,我們可以 看,分有分的活力,合有合的實力。

目前,我們看到,「中國高鐵」在全球市場中具備明顯的競爭優勢。「中國高鐵」已經成為 中國在全球市場中的一張名片。

對於國有資產的整合思路,2019 年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秘書長、新聞發言人 彭華崗,曾對過去幾年中國已經實施的幾起大的整合案例,其背後的整合邏輯進行了梳理。

主要包括三種:

一是推動戰略性重組,更好地發揮規模效應。比如說寶鋼和武鋼的重組。比如南車和北車 重組、中遠和中海運的重組,都發揮了很好的規模效益協同作用。

二是推動產業鏈上下遊的重組整合,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比如說中國國電和神華集團的 重組,實現了煤電一體化運營,對解決長期以來困擾行業發展的煤電矛盾也起到了重要作 用。比如說中電投和國家核電的重組,形成了技術開發、工程建設、投資運營一體化的核 電產業鏈。

三是推動專業化整合,更好地發揮協同效應。比如說中國鐵塔通過整合三大電信運營商的 鐵塔以及附屬資源。

因此,我們認為,對於「兩電」(CEC 和 CETC)未來演化趨勢的判斷,我們需要將其放 在大的時代背景下去考慮。

1)開放:IT 計算邊界逐步拓展,計算種類更加多樣化,需要 IT 生態體系更加開放。

2)安全:在 IT 生態體系更加開放的背景下,如何保證安全就成為核心問題。「安全」包 括現實意義的信息安全,也包括產業鏈的安全,即 IT 產業鏈不會因為地緣政治因素,而 受到比較大威脅,需要一個國家在 IT 產業鏈中具備完整的布局和自主能力。

3)自主:在 IT 領域,中國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底層架構與生態體系。

4)兩極格局:未來全球的 IT 體系,或將逐步從美國「一極」,向中美「兩極」演化。

5)時間緊迫:IT 技術更新迭代速度比較快,相比海外基礎軟體,中國底層基礎軟體。

在以上時代背景下,我們認為,目前中國電子和中國電科存在產業整合的可能性,以更好 地發揮產業協同優勢、發揮規模優勢的時代需要、發揮「集體辦大事」的能力和優勢。

CETC 資產梳理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CETC)包含三重定位,分別是軍工電子國家隊、科技創新骨幹力量、 電子信息技術產業領頭羊。集團旗下有 9 家上市公司,分別是海康威視、衛士通、太極股 份、華東電腦、國睿科技、傑賽科技、四創電子、天奧電子、鳳凰光學。

基礎軟體

普化作業系統

普華作業系統產品以開源 Linux 為基礎,結合普華公司技術團隊多年在企業級關鍵業務應 用的技術積累,對系統的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易用性進行優化和改進,針對不同的 市場需求推出了伺服器作業系統產品和桌面作業系統產品,支持 X86、OpenPower、國產 龍芯、申威和兆芯等架構。

人大金倉資料庫

人大金倉是中國自主研發資料庫產品和數據管理解決方案企業,由中國人民大學及一批較 早在國內開展資料庫教學、研究與開發的專家於 1999 年發起創立。人大金倉多次承擔數 據庫領域的科研任務,其核心產品金倉資料庫 KingbaseES 是入選國家自主創新產品目錄 的為數不多的資料庫產品,曾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KingbaseES 在行政機構、電力、農業、水利、質檢、教育、金融、能源、製造業信息化 等領域擁有一大批應用案例。在多個機構和區縣的電子政務應用中,金倉資料庫 KingbaseES 都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人大金倉是國家「核高基」重大專項資料庫方向課 題的牽頭承擔單位。

金蝶中間件

金蝶天燕聚焦服務政府客戶,以財務應用為基礎,融合大數據、中間件等技術,推出「天 燕雲」,涵蓋政府財政財務應用、政務大數據服務、雲基礎設施等領域。

基礎硬體

申威晶片

2003 年,在科技部和上海市的支持下,國家高性能集成電路(上海)設計中心成立,歷 時十六年,先後研製出「申威」三代十五款處理器晶片,確立了「申威 64」架構及自主 指令系統,奠定了自主可控發展的基礎。

申威系列微處理器的開發起源於軍事領域。根據公司官網,申威早期的微體系架構基於 DEC Alpha 衍生而來。在信創市場,申威在軍工領域具有優勢。

申威定義並採用「申威 64」架構及自主指令集,申威指令系統是一種與之前常見指令系 統(ALPHA、MIPS、ARM、X、POWER 等指令集)不同的自主指令系統。申威 CPU 的 結構設計、邏輯設計、正確性驗證,物理設計及測試封裝全部由公司獨立完成。申威 CPU 不存在人為安全隱患,現行木馬,病毒無法攻擊,開展了等級安全的特色設計;64 核 RISC 支持 256 位 SIMD 加速運算。

基於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構,申威 CPU 的智慧財產權和自主研發能力不受限制,可以自主 發展,不存在被斷供、制裁、或停止授權的風險,可以為關鍵領域提供長遠的、可控的供 應鏈和技術支撐。

申威晶片包括:高性能、伺服器、桌面和嵌入式 CPU 以及配套的外圍 IO 橋片,形成「大、 中、校」系列化、多品種國產自主晶片。

應用方面,申威主要應用於超級計算機和伺服器領域。其中最著名的應用便是神威·太湖 之光超級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是由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研製 的超級計算機,搭載 40960 塊「申威 26010」高性能處理器。

2016 年 6 月 20 日,TOP500 組織在法蘭克福世界超算大會(ISC)上,「神威·太湖之光」 超級計算機系統登頂榜單之首,成為世界上首臺運算速度超過十億億次/秒的超級計算機。 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的峰值性能125.436PFlops,前世界第一,目前已被Summit (IBM 超級計算機)所超越 ;持續性能 93.015PFlops ,前世界第一,目前也已被 Summit 所超越 ;但性能功耗比 6051MFlops/ W,還是世界第一。

由於自主架構指令集的最大問題之一就在於應用生態難以構建,申威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並已開始在大數據、雲計算等領域積極布局生態。目前申威伺服器可支持全功能虛擬機及 輕量級容器,並與阿里雲開展合作,適配 20 款核心產品。

自主品牌伺服器:華誠金銳

2019 年 5 月,華東電腦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二研究所、中電科投資控股有限 公司、合肥中電科國元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合夥企業、北京瑞湘和泰科技合夥企業、北京中 鼎易盛科技發展中心發起成立上海華誠金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華誠金銳定位於從事國產化高性能通用伺服器研製、規模化生產和服務。根據公司官網, 華誠金銳伺服器採用申威晶片。2019 年 12 月,華誠金銳第一批伺服器整機已下線。

行業應用和 IT 服務

太極股份

太極股份是系統集成領域領先廠商,有望受益於信創產業全面推開。太極股份作為系統集 成領域的國家隊,在業務資質、技術以及政務項目經驗和客戶資源方面都具備顯著的領先 優勢。隨著信創產業的全面推廣,集成商有望在其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利潤率相比傳 統集成業務有望提升。

太極股份是 CETC 旗下信創產業的集大成者,全面布局基礎軟體領域。公司除在信創集成 領域佔據領先地位,還布局了資料庫(持股人大金倉 38.18%股權)、中間件(持股金蝶天 燕 21%股權)、OA(持股慧點科技 91%股權),此外 CETC 集團還持股了普華軟體(操作 系統)86.19%的股權,實現了對基礎軟體的全方位覆蓋。

華東電腦

華東電腦是面向行業客戶的綜合系統集成商。公司由中電科三十二所在保證科研任務的前 提下組建,1993 年在 A 股上市,成為大陸 IT 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公司不斷優化組織架構, 整合資源,理清業務。公司從最初的代理商發展到集成商,再到綜合服務商,目前業務全 面覆蓋軟硬體系統集成。

當前三大業務板塊:系統集成(信息化解決方案)、數據中心智能化、專項與常續服務。

1) 系統集成與服務(信息化解決方案):該業務由公司多部門整合發展而成,提供綜合 解決方案。目前子公司華訊網絡、華存數據都涉及集成業務,但側重點有所不同,前 者專注網絡系統集成,後者以數據業務為核心。整體來看,公司通用與行業解決方案 涉及金融、電信、網際網路、智能製造、零售、政務等多領域。

2) 數據中心智能化解決方案業務:業務涵蓋數據中心、樓宇智能方面的諮詢、總體設計、 總包管理、工程實施、運維服務等各項環節,在業界具有較大影響力。

3) 專項服務與常續服務業務:專項服務即以項目形式提供諮詢、實施、優化、雲遷移與 部署等內容服務;常續服務按一定周期籤約(通常 1 或 3 年),涉及維護、 雲監控、 運營、管理。公司正積極升級服務平臺,以實現常續服務平臺化和訂閱化。

CEC 資產梳理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國電子」)成立於 1989 年 5 月,由原電子工 業部所屬企業行政劃撥組建而成,是中央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幹企業和國務院認定的以網信 產業為核心主業的中央企業,連續多年躋身《財富》世界五百強。

中國電子以提供電子信息技術產品與服務為主營業務,核心業務關係國家信息安全和國民 經濟發展命脈,截至 2018 年底,擁有 22 家二級企業,控股 13 家上市公司,員工 15 萬 餘人,實現營業收入 2170.4 億元,利潤總額 51.1 億元。

目前,中電控股 13 家上市公司,分布於電子、通信、計算機、軍工、房地產等行業。

CEC 擁有從晶片、作業系統、中間件、資料庫、安全產品到應用系統的可控軟體產業鏈, 打造以「PK 體系」(飛騰+麒麟)為核心的信創生態。

CPU:天津飛騰

中國長城是國產 CPU 天津飛騰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天津飛騰 31.5%的股權,是唯二的國 產 CPU 上市公司,我們認為,公司未來將分享飛騰晶片的放量紅利。

飛騰 CPU 產品主要包括高性能伺服器 CPU、高效能桌面 CPU 和高端嵌入式 CPU 三大 系列,為從端到雲的各型設備提供核心算力支撐。

整機:中國長城

中國長城是 CEC 在信創領域布局的硬體平臺,擁有國內最大的整機生產能力,自主研發 主板,是國產硬體龍頭。

中國長城是電腦、電源、高新電子、金融信息化、醫療信息化等領域系列國家和行業標準 的起草單位之一,是我國自主安全電腦產業的引領者,曾經研發出我國第一臺具有自主知 識產權的微型電腦、第一塊電腦硬碟、第一款終端 ASIC 晶片、第一臺顯示器、第一臺光 纖轉換器、第一臺光筆圖形顯示終端等。

作業系統:麒麟 OS

中標麒麟和銀河麒麟是公認的政府相關領域的國產 OS 龍頭,根據中國軟體官網,當前中 標軟體、天津麒麟兩家企業在政府相關領域佔有國產作業系統 90%以上的市場份額。

資料庫:武漢達夢

武漢達夢成立於2000年,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旗下基礎軟體企業,持股25.21%。 主要應用於金融、電力、航空、通信、電子政務等 30 多個行業領域。

信息安全:奇安信

奇安信成立於 2014 年,2019 年 5 月,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與奇安信 37.31 億元的股權戰略合作,成為奇安信的第二大股東,進一步拓展了企業在技術創新、資源整 合、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的運籌能力。

奇安信加入 PK 體系建設。奇安信網神終端安全管理系統在 2018 年就完成與銀河麒麟和 中標麒麟的適配工作,並已在客戶實際環境大量實施使用。自中國電子戰略入股奇安信後, 雙方深度融合,形成了 PKS(飛騰 CPU+麒麟作業系統+網絡安全)體系生態——通過「關 後門、防漏洞、防斷供」,打造並實踐了本質安全、過程安全、產業安全三大戰略。中標 麒麟和銀河麒麟合併成麒麟軟體後,即將發布全新的麒麟作業系統 v10 版本,奇安信網神 終端安全管理系統也已經完成了該系統的適配工作。

信創產業發展的關鍵要素和未來格局猜想

信創產業發展的本質原因在於打造中國自主的 IT 底層生態。

過去全球 IT 產業幾乎均是建立在美國的底層技術之上,微軟+Intel 組成的 Wintel 聯盟、 Android+ARM 組成的 AA 聯盟分別成為了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 IT 霸主,全球 IT 產 業呈現美國「一極」的格局。

無論是 2013 年稜鏡門事件暴露出的信息安全問題,還是 2018 年以後中美貿易戰乃至美 國在科技領域對以華為為代表的諸多中國科技企業的技術限制封鎖,我們認為都表明中國 發展自己的 IT 底層生態迫在眉睫,甚至關係到中國科技產業生死存亡。我們認為全球 IT 產業分化為中美「兩級」格局的趨勢已不可逆轉。

因此,自 2020 年開始,我國信創產業從黨政開始試點,未來將拓展至央企國企乃至關鍵 行業。我們認為信創產業將迎來至少五年的黃金髮展期。

信創產業成功的關鍵要素

我們認為,信創產業成功的關鍵在於基於國產的底層基礎軟硬體產品能夠建立起龐大的產 業應用生態,在產品不斷迭代過程中實現從可用向好用的進化。

目前國產的 CPU、作業系統、資料庫等基礎軟硬體產品跟國際主流產品在技術、性能、 生態等上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核心原因在於,國產基礎軟硬體產品沒有用戶和市場。沒 有用戶就無法在應用中得到用戶的有效反饋,從而對產品進行迭代升級;沒有市場,就不 會有上層的應用廠商基於國產基礎軟硬體構建豐富的應用生態。而這又是一個「先有雞還 是先有蛋」的死循環,沒有用戶和市場就沒有好的產品和生態;而沒有好的產品和生態, 就不會有用戶和市場。

要打破上述死循環,就必須依靠國家力量先行去創造用戶和市場,在前期要對國產基礎軟 硬體產品的可用性和好用性有一定的容忍度,給予相關廠商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不斷打磨 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中國自己的 IT 底層生態。

以作業系統為例,回顧微軟作業系統的發展史可以看出,作業系統的打造不是一蹴而就的。 自 1980 年 DOS 作業系統開始,微軟用了 20 年左右的時間不斷進行產品迭代升級,才有 了 Windows2000、WindowsXP 等全球廣泛應用的作業系統。

信創的產業格局及未來猜想

現狀:信創產業的格局仍然呈現比較分散的狀態,如晶片領域有鯤鵬、海光、龍芯、飛騰、 兆芯、申威 6 種主流國產 CPU;作業系統有麒麟、統信 UOS 兩大主流 OS,以及普華、 新支點、中科方德等諸多小的 OS 廠商;整機領域更是有數十家廠商在全國各地布局角逐 等等。從信創領域參與巨頭來看,也有華為、CEC、CETC、航天系等多個集團軍,均在 全力布局信創產業。

未來: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趨勢

如此分散的格局,在信創產業發展初期是一個必然的狀態,但我們回顧 X86 產業生態的演 變歷史和格局現狀會看到,未來信創產業集中度提升也是一個必然趨勢。

1)CPU:目前 X86 架構的 CPU 佔據了我國 CPU 市場的絕大份額,而其中 Intel 又佔據 了 X86 市場的絕大份額。參考此格局,我們認為,當前的 6 家國產 CPU,未來市場必然 向其中的兩到三家集中,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是 CPU 的技術、性能以及生態。

2)作業系統:統一的作業系統對於打造統一的 IT 生態體系更為關鍵。當前信創領域競爭 的兩大主體主要是 CEC 旗下的麒麟軟體(國企)和統信軟體的 UOS(民企)。我們認為, 未來作業系統走向統一是大概率事件,一方在競爭中完全勝出或者兩者各取其長進行整合, 都是可能的演進路徑,這其中起關鍵作用的因素在於產品的統一性、好用性、適配的便捷 性以及生態的豐富性。

3)整機:整機製造是當前信創產業鏈環節中,進入壁壘最低的環節,因此當前整機廠商 數量非常多,達到數十家,可以預計未來競爭將極其激烈。但參考過去我國 Wintel 時代的 PC 產業發展歷史可以看到,PC 產業最終從初期的廠商林立演變為最後只剩下聯想、華為 等少數幾個品牌,伺服器領域也是浪潮、華為等廠商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因此, 我們也可以預計,未來基於國產基礎軟硬體產品的整機領域,最終必然會向少數廠商佔據 多數份額的格局演變。

在當前信創產業發展窗口非常緊迫的大背景下,依靠國家力量去加速信創產業整合,集中 力量去打造核心的 CPU、統一的作業系統等底層基礎軟硬體產品,也許是一種相對更好 的選擇。CEC 和 CETC 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兩大信息科技集團,在信創產業發展背景下, 未來兩大集團進行整合也有了更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投資建議

建議關注 CETC 旗下的太極股份、衛士通、華東電腦;CEC 旗下的中國軟體、 中國長城;其他信創標的建議關注金山辦公、中孚信息、北信源、東方通、寶蘭德、中科 曙光、神州數碼、神州信息、東華軟體、華宇軟體等。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華泰證券)

如需報告原文檔請登錄【未來智庫】。

相關焦點

  • 雅創電子主營轉型存疑 供應商採購信息前後矛盾
    上海雅創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主要分銷東芝、首爾半導體、 村田、松下、LG等國際著名電子元器件設計製造商的產品,包括光電器件、存儲晶片、被動元件和分立半導體等,產品主要應用於汽車電子領域。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集中展示最新信息技術成果
    原標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集中展示最新信息技術成果   第十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科技產業博覽會將於5月13日-17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老館)舉辦,在主展場1B館「消費電子與信息技術展區」1202展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主要聚焦信息技術領域的創新技術和應用產品,涉及信息系統、電子信息與通信、信息安全等專業領域。
  • 專業篇丨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EVERYTHING
    寫在前面電子信息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是電子信息類專業中覆蓋範圍較廣,可塑性較強,未來可從事行業更為廣泛的兩個專業。上一講我們提到,電子信息類的專業分為:1.電子信息工程、2.電子科學與技術、3.通信工程、4.微電子科學與工程、5.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6.信息工程、7.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共7個主要專業。
  • 阿里聯手天祥集團推電子商務深度認證
    11月16日,全球領先的小企業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1688.HK)與全球領先的質量和安全服務機構天祥集團(Intertek)舉行合作籤約,雙方將聯手推出電子商務深度認證服務。
  • 中國電科深度解析:軍工電子國家隊,自主可控核心力量
    月 1 日正式掛牌運營,2017 年 12 月,中國電科完成公司制改制,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更名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科是電子信息行業的核心科技力量,主營包括軍民用大型電子信息系統的工程建設,重大電子裝備、軟體、基礎元器件和功能材料等研製生產。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MEMS 發表於 2021-01-09 10:24:39 1月5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召開發布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 從「一致性」到「4+7」 透過「泰嘉」看信立泰產品管線
    從一致性評價的首批首位品種,再到今天的「4+7」中選品種,泰嘉的未來會怎樣?信立泰的未來又會怎樣?本稿件在上述問題基礎上,總結信立泰產品管線,與君共享。1. 拳頭產品~泰嘉(硫酸氫氯吡格雷)硫酸氫氯吡格雷,波立維,原研BMS、Sanofi,1997年獲美國FDA批准,1998年獲歐洲EMA批准,2006年獲日本PMDA批准。
  •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獲2015中國原創技術
    領獎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明偉【頒獎盛典】發現原創技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南京萊斯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頒獎詞以原創的「牧羊人—2000」自動化系統,打破了國外進口系統在中國民航空管領域的壟斷。
  • 重磅丨中國工程院發布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
    1月5日,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在中國工程院召開發布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此次發布的十四大趨勢是: 1.
  • 共同打造「安全」「智慧」兩大事業——專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我省是中國電科電子裝備智能製造、碳化矽材料、光伏新能源、網絡信息安全等業務和相關產業發展的主要承接地。近年來,中國電科先後以在晉第二研究所、第三十三研究所為班底,成立了中電科裝備和中國網安兩大子集團,是中國電科助力建設山西轉型綜改試驗區的主要支撐力量。  「中國電科將充分發揮自身科技、產業等優勢,圍繞 安全 和 智慧 兩大事業。」
  • 天利控股集團附屬對廣東微容電子科技等公司提起專利訴訟
    原標題:天利控股集團附屬對廣東微容電子科技等公司提起專利訴訟   12月1日,資本邦獲悉,港股上市公司天利控股集團
  • 豪威集團:CIS在新興電子產業領域的發展狀況如何?
    U7qEETC-電子工程專輯在今年的全球CEO峰會上,豪威集團高級副總裁吳曉東先生為我們帶來了「探索世界,感知無限」的精彩演講。面向參會者展示了圖像傳感器技術在手機、汽車、安防、醫療等眾多領域的實際應用,並分享了豪威集團在 CMOS 圖像傳感器及相關產品領域的研發情況和技術優勢,同時深入解析了當前的市場現狀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和技術挑戰。
  • 天利控股集團(00117)附屬對廣東微容電子科技等提起專利訴訟
    智通財經APP訊,天利控股集團(00117)發布公告,於2020年11月25日至2020年11月30日期間,該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深圳市宇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原告人)接獲廣州智慧財產權法院及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出的受理案件通知書,內容有關原告人已對廣東微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微容電子有限公司及深圳市微容電子元器件有限公司(被告人)提起的20項訴訟,以就其於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的生產程序的兩項發明專利及
  •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就業方向_畢業後幹什麼
    :做電子工程師,設計開發一些電子、通信設備;做軟體工程師,設計開發與硬體相關的各種軟體;做項目主管,策劃一些大的系統;可以繼續進修成為教師或從事科研工作;可以從事電子信息設備的應用與維修工作;也可以從事相關的商業職位,未來的發展重點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產業和集成電路等產業 ;新興通信業務如數據通信、多媒體、網際網路、電話信息服務、手機簡訊等業務也將迅速擴展;值得關注的還有文化科技產業,如網路遊戲等
  • 深圳先進電子材料院落戶寶安,助力寶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川 李丹12月30日,深圳先進電子材料國際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電子材料院」)在寶安區福永街道宣布開園,正式入駐龍王廟智造小鎮。開園當天還進行了重大項目籤約。電子材料研究院的落戶不僅能填補寶安作為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大區至今沒有高端源頭創新資源的短板,也將為寶安在以5G為核心的電子信息領域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方面做出重大貢獻。自註冊落戶寶安福永以來,電子材料院的科研工作以及園區建設進展十分順利。
  • 走進山東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
    往屆畢業生保研和考取的高校主要有:中國科學院大學、復旦、浙大、北航、北理、北交、北郵、北科、東南大學、山大、電子科大、西交、西電、吉林大學等。往屆畢業生就業單位有:華為、阿里、騰訊、高通、新浪、移動、聯通、電信、建行、工行、海爾、浪潮、濟南鐵路局、山東中創軟體、國家電網、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
  • 由《無線電》雜誌、《愛上機器人》雜誌支持的第三屆立創電子製作...
    由立創商城主辦,《無線電》雜誌、《愛上機器人》雜誌支持的第三屆立創電子製作節於今日隆重啟幕!若您一直是電子DIY的愛好者,希望一展自己靈動的創意,那麼就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報名&主動傳播,5月7日-6月20日第二階段:設計&官方評審,報名成功-8月24日第三階段:專家評審&頒獎,9月1日專家評審團朱邵歆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集成電路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 啟明信息:新能源汽車電子的大門已經開啟
    (以下簡稱啟明信息、公司)舉行新能源汽車電子技術聯合開發協議籤字儀式,雙方將在技術合作、產品研發、產業促進等多個層面展開交流與合作。國家部委、長春市政府、中國一汽、吉林大學、清華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及一汽-大眾和啟明信息的相關領導,新聞媒體和員工代表近200人出席籤約儀式。  點評:  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未來幾年重點支持的七大產業之一,我們十分看好其發展前景。而且,新能源汽車將改變國內汽車電子產業鏈規則(可參考我們汽車電子行業深度報告《時機到了,規則變了》),給國內汽車電子產業帶來深遠而又積極的影響。
  • 臨沂高新區在臺北舉辦電子和信息產業交流會
    臨沂高新區在臺北舉辦電子和信息產業交流會 2013年11月06日 16:16: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1月6日臨沂消息 日前,在「山東
  • 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動能強勁 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希望各位企業家、各位專家發揮各自優勢,更多布局鹽城,共創鹽城電子信息產業跨越發展的美好未來。」圖說:鹽城2020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大會現場。重大製造業項目籤約。郜野喬 攝(下同)隨後,鹽城市市長曹路寶在作鹽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情況及產業政策推介時表示,面向未來,鹽城有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政策導向,有「十三五」發展奠定的良好基礎,有「十四五」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電子信息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