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中的惡棍:大學英語精讀第2冊第5單元課文及翻譯

2021-01-07 騰訊網

Book 2 Unit 5

There is one gas present in the air we breathe that is essential to life. Unfortunately, one can have too much of a good thing and the growth in carbon dioxide threatens to warm up our planet to a dangerous extent. Isaac Asimov introduces us to this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 explaining how it works and what can be done about it.

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

Isaac Asimov

The villain in the atmosphere is carbon dioxide.

It does not seem to be a villain. It is not very poisonous and it is present in the atmosphere in so small a quantity — only 0.034 percent — that it does us no harm.

What’s more, that small quantity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ir is essential to life. Plants absorb carbon dioxide and convert it into their own tissue, which serve as the basic food supply for all of animal life (including human beings, of course). In the process they liberate oxygen, which is also necessary for all animal life.

But here is what this apparently harmless and certainly essential gas is doing to us: The sea level is rising very slowly from year to year. In all likelihood, it will continue to rise and do so at a greater rate in the course of the next hundred years. Where there are low-lying coastal areas (where a large fraction 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lives) the water will advance steadily, forcing people to retreat inland.

Eventually the sea will reach two hundred feet above its present level, and will be splashing against the windows along the twentieth floors of Manhattan’s skyscrapers. Florida will disappear beneath the waves, as will much of the British Isles, the crowded Nile valley, and the low-lying areas of China, India, and Russia.

Not only will many cities be drowned, but much of the most productive farming areas of the world will be lost. As the food supply drops, starvation will be widespread and the structure of society may collapse under the pressure.

And all because of carbon dioxide. But how does that come about? What is the connection?

It begins with sunlight, to which the various gases of the atmosphere (including carbon dioxide) are transparent. Sunlight, striking the top of the atmosphere, travels right through miles of it to warm the Earth’s surface. At night, the Earth cools by radiating heat into space in the form of infrared radiation.

However, the atmosphere is not quite as transparent to infrared radiation as it is to visible light. Carbon dioxide in particular tends to block such radiation. Less heat is lost at night, for that reason, than would be lost if carbon dioxide were not present in the atmosphere. Without the small quantity of that gas present, the Earth would be distinctly cooler, perhaps uncomfortably cool.

We can be thankful that carbon dioxide is keeping us comfortably warm,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is going up steadily and that is where the villainy comes in. In 1958, carbon dioxide made up only 0.0316 percent of the atmosphere. Each year since, the concentration has crept upward and it now stands at 0.0340 percent. It is estimated that by 2020 the concentration will be nearly twice what it is now.

This means that in the coming decades, Earth’s average temperature will go up slightly. As a result, the polar ice caps will begin to melt.

Something like 90 percent of the ice in the world is to be found in the huge Antarctica ice cap, and another 8 percent is in the Greenland ice cap. If these ice caps begin to melt, the sea level will rise, with the result that I have already described.

But why is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in the atmosphere steadily rising? To blame are two factors. First of all, in the last few centuries, first coal, then oil and natural gas, have been burned for energy at a rapidly increasing rate. The carbon contained in these fuels, which has been safely buried underground for many millions of years, is now being burned to carbon dioxide and poured into the atmosphere at a rate of many tons per day.

To make matters worse, Earth’s forests have been disappearing, slowly at first, but in the last couple of centuries quite rapidly. Right now it is disappearing at the rate of sixty-four acres per minute.

Whatever replaces the forest — grassland or farms or scrub — produces plants that do not consume carbon dioxide at an equal rate. Thus, not only is more carbon dioxide being added to the atmosphere through burning of fuel, but as the forests disappear, less carbon dioxide is being removed from the atmosphere by plants.

But this gives us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matter. The carbon dioxide is not rising by itself. It is people who are burning the coal, oil, and gas. It is people who are cutting down the forests. It is people, then, who are the villains.

What is to be done?

First, we must save our forests, and even replant them.

Second, we must have new sources of fuel that do not involve the production of carbon dioxide. Nuclear power is one of them, but if that is thought too dangerous, there are other alternatives. There is the energy of waves, tides, wind, and the Earth’s interior heat. Most of all, there is the direct use of solar energy.

All of this will take time, work, and money, to be true, but nations spend more time, work, and money in order to support competing military machines that can only destroy us all. Should we object to spending less time, work, and money in order to save us all?

課文翻譯

在我們呼吸的空氣中,有一種氣體對生命是必不可少的。遺憾的是,一樣好東西我們可能會擁有得太多,而二氧化碳的增長威脅著我們,使地球變暖到一種危險的程度。艾薩克·阿西莫夫向我們介紹了大氣層中的這個壞蛋,向我們解釋了它是怎樣活動的以及對付它的辦法。

大氣層中的惡棍

艾薩克·阿西莫夫

大氣層中的惡棍就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看上去不像一個惡棍。它毒性不大,在大氣層中的含量極小——只佔0.034%——不會對我們造成任何傷害。

再者,空氣中的那一點點二氧化碳對生命至關重要。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化成它們自己的組織,充當所有動物(當然也包括人類)的基本食物供給。在這一過程中,植物釋放氧氣,而氧氣又是所有動物生命所不可缺少的。

然而,這一看上去無害而且無疑又必不可少的氣體卻正在對我們產生影響。

年復一年,海平面正在慢慢上升。它很可能繼續上升,而在今後數百年間,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在那些低洼的沿海地區(在這些地區居住著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海水會穩步向前推進,迫使人們向內陸退居。

最後,海水將會高出目前海平面兩百英尺,一陣陣海浪將會拍打曼哈頓摩天大樓二十層樓的窗戶。佛羅裡達將會沉沒在海浪之下,英倫三島的大部分,人口稠密的尼羅河流域,還有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的低洼地區也都將遭到同樣的命運。

不僅許多城市將被淹沒,而且世界上大部分盛產糧食的地區也將會失去。由於食品供應下降,到處都會出現饑荒,在這種壓力下,社會結構有可能崩潰。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二氧化碳。可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兩者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呢?

首先是太陽光,大氣層中的各種氣體(包括二氧化碳)對於太陽光來說是透明的。太陽光照射大氣層的頂部,徑直透過數英裡的大氣層,溫暖著地球的表面。在夜間,地球將熱量以紅外線的形式放射到外層空間而冷卻下來。

然而,大氣層對紅外線來說並不像它對可見光那樣透明。二氧化碳特別會阻擋這樣的熱量輻射。因此,在夜間失去的熱量要比在大氣中沒有二氧化碳的情況下失去的要少。要是沒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存在,地球就會明顯冷得多,說不定就冷得不舒服了。

我們該感到欣慰,二氧化碳給我們溫暖使我們舒舒服服,但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正在穩步升高,其惡跡也就由此而生。1958年,二氧化碳只佔大氣總量的0.0316%。此後,其濃度逐年悄悄攀升,而現在已達到0.0340%。據估算,到2020年,二氧化碳的濃度將接近現在的兩倍。

這就意味著,在未來幾十年間,地球的平均溫度將要稍許升高。極地冰蓋因此將開始融化。

世界上大約90%的冰都聚積在巨大的南極冰蓋中,另有8%在格陵蘭冰蓋。如果這些冰蓋開始融化,海平面將要升高,其結果就是我上面描述的那個樣子。

可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什么正在不斷升高呢?

難辭其咎的有兩個因素。首先,在近幾個世紀中,先是煤,其後是石油和天然氣,以快速增長的態勢被用作燃料獲取能量。這些燃料中所含的碳,在過去數百萬年的歲月裡一直安全地埋在地下,而現在正被燒成二氧化碳,並以每天數噸的速率大量排放到大氣中。

更糟的是,地球上的森林在不斷消失,起先是慢慢地消失,但在近一兩個世紀裡其消失的速度相當快。現在,森林消失的速度是每分鐘64英畝。

不管取代森林的是草地、農田,還是灌木叢,其生產的植物消耗二氧化碳的速率與森林是不相等的。因此,不僅是通過燃料的燃燒使更多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到大氣中,而且,隨著森林的消失,植物從大氣中吸收的二氧化碳也減少了。

但是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來考察這個問題。大氣中二氧化碳並不是自行上升的。是人在燒煤、燒油和燒氣。是人在砍伐森林。所以,人才是真正的元兇。

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必須拯救森林,乃至重植森林。

第二,我們必須有新的不產生二氧化碳的燃料源。核能就是其中之一,如果認為核能太危險,也還有其他選擇。有波浪能,潮汐能,風能,還有地球內部的熱能。尤其是,還可以直接利用太陽能。

誠然,這一切將需要時間、努力和金錢,但是,各個國家卻把更多的時間、努力和金錢花在了對抗性的軍事器械上,而這些軍備只能毀滅我們大家。為了拯救我們大家而減少在這方面時間、努力和金錢的花費,難道我們應該反對嗎?

本文由王樹振老師編輯整理,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環球航行:大學英語精讀第1冊第2單元課文及翻譯
    Book 1 Unit 2 At sixty-five Francis Chichester set out to sail single-handed round the world.
  • 大學英語精讀第1冊第9單元課文及翻譯(附帶錄音)
    課文翻譯這是一篇幽默小品。但讀完以後你一定會發現,作者寫這篇文章是極為嚴肅的。地球上有生命嗎?本周金星上群情激動異常。金星上的科學家首次把一顆衛星成功地送上了地球,此後衛星便不斷地發回信號和照片。另外,大氣層中充滿了一氧化碳和其他致命的氣體,任何人呼吸了這種空氣都不可能倖存下來。""這對我們的飛碟計劃來說又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我們必須隨身攜帶我們所需要的氧氣,這樣一來,飛碟就要比我們原先計劃的重很多。""你們在研究中有沒有發現其他什麼危險呢?""請看這張照片。諸位看到在地球表面上方飄浮的這片深黑色的雲層嗎?
  • 記詞組—一種提高英語能力的有效方法
    記詞組—一種提高英語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英語學習中,記憶詞組或短語是非常重要的。一定數量的詞組可以構成無數個句子,表達各種各樣的思想。這些詞組構成比較容易記憶的信息塊,相互結合後便組成了句子。記詞組不失為一種提高英語能力的有效方法。
  • 圖說英語:堅持大聲朗讀、背熟《新概念英語》考試過關拿高分
    背誦讓你真正地、永遠地記住鮮活的單詞2. 背誦使你無形中就能深刻地自通語法3. 背誦大大增強你的無敵英語聽力能力4. 背誦使你的作文處處都有閃光點5. 背誦讓你的口語一鳴驚人,告別結巴英語6. 背誦將大幅提高你的快速閱讀能力7. 背誦將徹底提高你的考試能力8.
  • 上海新東方竺嬋楨:解析2012年12月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翻譯真題
    下面我們就從2012年12月22日的大學英語四級翻譯原題入手,分析一下新概念三冊教學要點與四級考試知識點的內在聯繫。這次翻譯考試的的考點:倒裝,虛擬語氣,定語從句以及一些固定搭配在新概念課本中都能找到顯性或隱性的關聯。  1. I finally got the job I dreamed about.
  • @高中生:新北師大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課文翻譯+單詞彙總!
    高中的童鞋們好哇,學姐總是和你們分享人教版高中英語單詞(必修1~選修8)的單詞表和默寫版但是很多同學都問學姐要北師大版的,所以學姐收集整理了新北師大版的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的單詞+課文翻譯學姐猜測應該是每個地方用的高中教材不一樣,學姐想,那每個同學需要的資料應該也不一樣吧
  • 李雲標:探討高中英語課文的閱讀策略
    概括起來,根據《標準》的描述,高中英語課文閱讀要達到的核心技能目標主要有以下六點:(1)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圖;(2)獲取和處理主要信息;(3)利用上下文和句子結構猜測詞義;(4)通過分析句子結構理解難句和長句;(5)根據上下文線索預測和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6)理解閱讀材料中不同的觀點和態度。
  • 《新概念英語青少版》學什麼:入門A第8單元
    【新書推薦】《新概念英語點津系列輔導叢書》重磅推出!往期回顧《新概念英語青少版》學什麼:入門A第7單元青少版入門A第8單元的主要教學內容一、課文完整錄音二、重點句型與語法1、指示代詞本單元學習指示代詞that的用法,如:
  •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英語閱讀」 L1 A Puma at large 2
    《新概念英語》第三冊英譯英「英語閱讀」 L1 A Puma at large 2要想用《新概念英語》第三冊通過「英語閱讀」訓練和提高英語,我們首先就要界定清楚:什麼是「英語閱讀」?我們對「英語閱讀」的界定是:網際網路+時代,英語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給你一次「說」英語、「用」英語的機會和能力鍛鍊,而不是為了讓你把課文「準確」翻譯成中文,也就是「英譯漢」式「英語閱讀」,是「英譯英」式「英語閱讀」。把握住這個「英語閱讀」目標,其它任何「在理」的閱讀理由都可以徹底放棄。「用」英語、「說」英語的機會和能力鍛鍊,「英語閱讀」唯一關注的目標。
  • 大學老師吐槽:英語教材差錯太多,北大、北航在列
    該教材共出現13處錯誤,其中語法錯誤5處、詞彙使用錯誤3處、翻譯錯誤1處、文字錄入錯誤3處、政治錯誤1處。給自己學校編寫的教材挑差錯,三本挑出100多處施兵是北京林業大學英語教師。電話中,教育部高教司人士稱,正在起草指導意見,規範教材編著。以下是電話交談摘錄:施兵:我是北京林業大學施兵,今年5月份給教育部寄送《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當時教育部確認收到了?高教司:是的,收到了。施兵:已經過去半年了,當時教育部明確告訴我已將存在的錯誤下發給出版社,並通知更正,作者有沒有反饋呢?
  • 教師發現大學英語教材差錯多 實名舉報至教育部
    該教材共出現13處錯誤,其中語法錯誤5處、詞彙使用錯誤3處、翻譯錯誤1處、文字錄入錯誤3處、政治錯誤1處。  給自己學校編寫的教材挑差錯,三本挑出100多處  施兵是北京林業大學英語教師。電話中,教育部高教司人士稱,正在起草指導意見,規範教材編著。以下是電話交談摘錄:  施兵:我是北京林業大學施兵,今年5月份給教育部寄送《大學英語教材質量分析報告》,當時教育部確認收到了?  高教司:是的,收到了。  施兵:已經過去半年了,當時教育部明確告訴我已將存在的錯誤下發給出版社,並通知更正,作者有沒有反饋呢?
  • 2016考研英語閱讀逐句翻譯:2003年第2篇第5句
    考研英語閱讀和翻譯是分不開的,要掌握文章主旨,理解文章內涵,必須要有一定的翻譯能力,尤其是面對長難句時,模糊帶過往往不能解決問題。新東方在線帶領大家逐句翻譯閱讀真題,希望大家能夠先打好基礎,攻克長難句便指日可待。下面我們來看2003年第2篇第5句的翻譯。
  • 新蕾快樂英語第三冊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視頻講解: 第三單元音頻講解: 第三單元課文音頻: 第三單元知識點梳理: 詞彙: a school 一個學校
  • 部編四下語文第17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微課圖文講解+知識點習題
    部編四年級語文下冊 圖文微課講解目錄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下冊全冊教案部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電子課本第一單元第1課《古詩詞三首》朗讀精講第2課《鄉下人家》朗讀精講第3課《天窗》朗讀+知識點圖文精講第4課《三月桃花水》朗讀+知識精講
  • 武威第十五中學寒假須知及作業清單
    英文歌曲及英語趣配音等形式多樣的口語練習作業。  本學期寫作:  1. 課堂單詞造句;  2. 結合生活實際創設情景進行每單元寫作訓練。  (二)假期要求:  請同學們利用假期堅持課文單詞的誦讀,查缺補漏,鞏固所學,溫故新知。此環節需完成以下內容:  1.
  • 小叮噹python人工智慧篇:讓Google為我們自動翻譯英語課文!
    在「小叮噹python人工智慧篇:英文課文寫入word中」,已為大家分享拿到word版的英文課文的方法。將保存好的英文課文doc格式轉換為python可直接操作的docx格式。我們通過自定義函數doc2docx來實現,但須注意的是,路徑前必須加『u'表示這是unicode編碼,否則計算機底層可能不識別。
  • 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全冊重點背誦課文都在這,要考要記內容真多
    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全冊的重點內容,本組課文以「家鄉」為主題,選取了祖國各地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向我們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古詩二首》一課,包括唐朝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本詩寫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的所見所感,上兩句由遠及近寫景,後兩句寫自己的感悟,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 翻譯大賽|第八屆「華東師範大學—《英語世界》杯」翻譯大賽獎品介紹
    》杯」   翻譯大賽   獎品、獎金及證書   一等獎1名   《新時代漢英大詞典》(第2版)1冊   《現代英語語法》1冊   《齊向譯道行》1冊   《英漢翻譯與雙語類辭書編纂論集》1冊   《譯苑新譚》(第八輯)1冊   《英語世界》2017年第10期1冊   《英語世界》2018年全年合訂本(上下冊)1套*   獎金:人民幣2000元   獲獎證書   二等獎4名   《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第8版)各1冊   《現代英語語法》各
  • 美國全體系英語課程閱讀模塊1級1單元第1課新名字
    從今天開始,我們將要學習美國全體系英語課程Compass這本教材閱讀模塊一級一單元的內容。這本教材當中一共有五大模塊。所有模塊的主題單元內容,同一級別都是一致的,在語言模塊當中的level one他的主題單元內容也是Who Am I,那麼在閱讀模塊當中,它的第一個單元的topic也是Who Am I。大家現在看到的是reading模塊的學生用書的內容,它的電子白板課件。
  • 再好的語感,也補不了語法的缺—我們為什麼要學《新概念英語》, 文...
    新概念英語2怎麼教?朗讀俗話講「出口成誦」;新概念英語第二冊長度適中、故事有趣,特別適合反覆誦讀。在朗讀的過程中溫習語法點、知識點,也更易於記憶。詞彙詞彙是英語大廈的基石。最終點線面結合,在逐步講解中整合成易於學生理解的語法體系。課文講解課文講解又延續了善恩一脈相承的精讀講解方式,細緻、到位地分析課文內涵及言外之音,還會對課文的修辭方式做初步介紹,讓孩子透徹地理解文章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