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諾獎領域選選看 咱光學圈能入哪個?

2020-11-23 OFweek維科網

  歷覽往屆諾貝爾獎,不難發現,光學或與之相關的研究領域向來是得獎熱門。今年的諾貝爾獎,光學是不是值得期待,光學又有哪些領域有望拔籌?讀者朋友們,歡迎你來猜猜看:今年諾貝爾獎會出自以下哪個光學領域?

  1. 能源光學

  2. 量子理論

  3. 超快光學

  4. 人工電磁結構

  5. 量子光學

  6. 冷原子物理

  7. EIT及慢光效應

  衝擊諾獎哪家強,小編冒昧來參詳。

  又近一年諾獎時,花落追評總歸遲。

  小編我既不是章魚保羅,也不是烏賊劉,但卻總是鍾情於在科學海洋中遨遊,遙望近觀科學的各種前沿進展。一年一度的諾獎盛宴自然是不能錯過。無奈獎項頒發之後各路人馬各種評論洶湧如潮,實在是衝擠不上前去,但又心痒痒,心下思量,乾脆不如趕個早場。

  當然,俺可著實沒有湯森路透押寶諾獎的「豪賭」情懷(畢竟咱也沒人家專業不是)。不過自從過往連蒙帶猜地瞎說中了兩回之後,那個自信心也是有點爆棚,膨脹得不要不要的。於是這廂下了些狠功夫,搜羅剔抉一番,把光學領域的一些超級大牛(當然不是一般般牛)扒拉了出來,以供膜拜。

  (看客要說:既然是超級大牛,還用扒拉嗎?這廂作答:大數據時代,當然以堅實的數據說話,至少也要拿數據當靠背,否則心裡發虛啊。)

  比不得那些年的風光無限,近些年大科學的零結果紛出(Null results,見 Nature Physics最新評論),倒是給小(規模)科學許多生存和發展契機,比如凝聚態,比如納米技術,比如能源科學。物理裡頭雖說近年拓撲物態構成了衝獎大熱門,但是光學也是異彩紛呈哦(光學本身就沒離開過色彩紛呈啊,哈哈)。沒準兒不遠的時候光學就會有所斬獲。這也是以往的經驗,隨便瞅一眼「老黃曆」,發現跟光學相關的諾獎還真是不少(稍後會有推出)。希望要有,萬一實現了呢。

  廢話不多說,下文列出了在光學(或與光學有扯不斷關聯的)各領域做出非凡成就的一些大牛。小編盡力涵蓋,但畢竟無力全備;只敢說挑出來的是牛人,可沒說未登錄在冊的便是凡人。看客們靜心看個熱鬧,敬勿飛石拋磚才好。這廂謝過!

  能源光學

  Michael  Gratzel (1944年出生)

  瑞士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EPFL)

  成就:燃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發明人之一

  量子理論

  Yakir Aharonov (1932年出生)

  以色列

  特拉維夫大學

  成就:Aharonov–Bohm效應

  超快光學

  P. B. Corkum (1943年出生)

  加拿大

  渥太華大學

  成就:發展了超快雷射技術,特別是阿秒雷射物理

  Ferenc Krausz (1962年出生)

  奧地利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

  成就:首次實現阿秒雷射脈衝

  Gerard A. Mourou (1944年出生)

  法國

  巴黎綜合理工大學

  成就:超快光學,啁啾脈衝放大技術的發明人之一

  人工電磁結構

  Eli Yablonovitch (1946年出生)

  美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成就:獨立發明光子晶體

  Sajeev John (1957年出生)

  美國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

  成就:獨立發明光子晶體

  John Pendry (1943年出生)

  英國

  倫敦帝國學院

  成就:超構材料

  Victor Georgievich Veselago (1929年出生)

  俄羅斯

  莫斯科物理技術研究所

  成就:首先提出負折射率的概念,超構材料領域的先驅。

相關焦點

  • 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 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筆者個人的觀點是:獲獎毫無疑問,單獨給HCV有點「過」。
  • 八卦: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
  • 沒有諾獎代表著什麼?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博頓導讀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技術被卡脖子就很正常,大部分諾貝爾獎項都給到基礎學科,而基礎學科,正是中國的「阿喀琉斯之踵」。光學是世界範圍內頂尖的科學領地,任重道遠,繼續加油!諾獎中隱藏的密碼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桑格爾是1958年和198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此後40年,再無科學家能在諾獎「梅開二度」。在現今曾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美國化學家巴裡·夏普萊斯(K.Barry Sharpless)被認為最有可能再度獲得諾獎。憑藉在手性催化氧化反應方面的貢獻獲得20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後,夏普萊斯開拓了一個全新領域——點擊化學。
  • 湯森路透發布2016諾獎預測,兩位華人科學家入選
    「引文桂冠獎」是湯森路透官方根據文章引用率、成果認可度、諾獎評委會及往屆諾獎分析等因素提出的諾貝爾獎預測,自2002年以來已成功預測39名諾獎得主。今天公布的引文桂冠獎包括引力波探測、癌症免疫療法的研究人員;另有兩位華人科學家獲獎。
  • 從諾獎看「中國被卡脖子的科技」
    2020年10月5日~12日,諾獎陸續揭曉。從實際收入到價值觀上都被鄙薄,拿不到諾獎很正常。一個缺乏諾獎的國度,那麼技術被卡脖子同樣也很正常。光刻機涉及到涉及光學、精密機械、計算機控制、圖像處理、真空技術等眾多學科領域。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原標題: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10月初,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大戲上演了。其中備受自然科學界關注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期間陸續揭曉。 生理學或醫學獎 又是日本人,第23位生於日本的諾獎得主! 2016年的第一個諾貝爾獎項,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揭曉,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得這一殊榮,獲獎理由是表彰他在自噬反應(autophagy)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理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所陳科博士,對此進行解讀。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1995年開始在芝加哥大學任教,主要研究領域是行為經濟學、行為金融學與決策心理學。塞勒還曾客串出演獲得2016年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電影《大空頭》。將獨得735萬元獎金從2017年開始,諾貝爾經濟學的獎金由原來的800萬瑞典克朗(約619萬元人民幣)上升為900萬瑞典克朗(約735萬元人民幣),塞勒成為獎金提升後的第一位經濟學獎得主。
  • ​吳忠超 | 從彭羅斯獲諾獎說起
    霍金問他:「哪個問題適合作為博士生的論文?」他笑而不語。當時我想如果這些問題那麼容易,他早已解決了。其中就包括他提出的「宇宙監督猜想」,即黑洞的奇點被視界包圍起來,從外界無法看見。彭羅斯的講演總能吸引眾多聽者,教室往往爆滿。在講演過程中,霍金經常發問,或加以評論,這時所有人都會屏息聆聽。
  • 2020年諾獎精彩解讀:人類終將跑贏病毒,相信我們能戰勝新冠
    祁海老師,您是做免疫學方面研究的,您覺得諾獎的評選和今年的全球緊急衛生事件關聯有多大?,諾獎提名應該在2020年年初就已經確定了,那時候疫情剛剛開始。,今年有沒有得諾獎比較高概率的科學家?,我想到了一個詞就是科學研究的傳承性,從過去整個諾貝爾獎獲獎者分布情況來看,哪個領域枝繁葉茂,發展出很多個細分學科?
  • 入職,5000,7500,10000三種工資讓你選,你選哪個
    當你收到了企業的OFFER,辦理入職手續時,人資資源部門給你三種工資結構,你選哪一個。我想你肯定會說,當然選最高的,傻子才不選10000.別急,咱們先來看看薪資結構。1、薪資5000,績效評分優,薪資加2500元,績效評分優+,薪資再加2500,達到1萬,做不好只拿底薪2、薪資7500,績效評分優+,薪資加2500,達到1萬,達不到扣2500,變成50003、薪資10000,績效評分必須達到優+,達不到扣2500,再差一點再扣2500,直至5000元現在你選哪個?該怎麼選擇呢?
  • 化學諾獎委員:為何選兩位女科學家?
    採訪 | 陳曉雪●   ●   ●知識分子: 諾貝爾化學獎發給了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但獲獎人沒有張鋒的名字,許多人很驚訝,之前 CRISPR-Cas9已經得過很多獎,包括蓋爾德納獎、唐獎、日本獎、卡弗利納米科學獎,有不同的科學家組合。
  •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
    今年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取消了, 諾獎呢?2020-08-31 09: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時佔祥 全球醫生組織 諾獎風向標
  • 如果可以取消一門學科,你會選哪個?我想,我可能不會選英語
    文|誠言呈語 網上有個話題一直挺火的,叫「如果能取消一門學科,你選哪個」。 你要是讓我說的話… 一門哪夠啊!
  • 聚焦諾獎!諾貝爾經濟學獎與中國,十年4獲獎者關注樓市
    本文在此簡單回顧過去十年諾獎得主與中國的淵源。從2007年開始,共有21名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這些獲獎者曾多次在不同場合談起中國經濟,其中,樓市、消費、創新和全球化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最關心的中國經濟話題。此外,2016年的獲獎者奧利弗·哈特更是在20多年前參與到中國經濟改革的探索中。
  • 諾獎最遺憾的華裔陪跑者
    此前,曾有物理學者預測,考慮到諾貝爾物理學獎規律較為明顯,歷年獲獎者幾乎都在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原子分子與光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學等四大領域中輪流登場,從概率上看,缺席3-4年的粒子物理和凝聚態物理學的中獎率更高。但作為最難預測的獎項之一,今年諾貝爾評審委員會通過約3000名高校教授的推薦,並對250-350個提名者重重篩選,還是將大獎頒給天體物理領域。
  • 獨家專訪|化學諾獎委員:為何選兩位女科學家
    包括蓋爾德納獎、唐獎、日本獎、卡弗利納米科學獎,有不同的科學家組合。諾貝爾委員會在選獲獎人的時候,考慮的是什麼呢?基因編輯的技術,就像諾獎委員會說的,可以重寫生命的密碼,但很多人很恐懼這個技術會不會超出我們人類的控制,它會把我們人類帶到何處。你怎麼看基因編輯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的擔憂?
  • 中國人如何才能拿到更多諾獎?
    這樣的機制,難以產生更多諾獎科學家很正常。題目表述是這樣的:《流浪地球》是一部科技書籍,要求選對或者錯。兒子選了錯,他認為是《流浪地球》是科幻小說。我覺得兒子的選擇沒問題,這是一道期末考試的題目。最後我們甚至可以驕傲地說:我們瞧不起諾獎,為什麼?
  • 清華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光學微創診療」成果被選為《診療》期刊...
    清華廖洪恩課題組「智能光學微創診療」成果被選為《診療》期刊封面文章清華新聞網8月2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特聘專家廖洪恩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診療》(Theranostics)上發表題為「基於螢光成像與雙光子影像引導的雷射消融腦腫瘤診療」(Bioluminescence imaging and two-photon
  • 諾獎啟示 |「從零到一」的科學突破,用重金就能砸出來嗎?
    因此,在充滿競爭者的CRISPR領域,僅僅兩位科學家入列,讓人感到有點意外,尤其是大家非常寄予希望的張鋒博士並沒有能進入「第三位」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我在2016年曾撰文介紹此事(見「基因編輯中的中國身影」)。當時大家爭議的重點在於是選「Church-張鋒」組合,還是「Doudna-Charpentier」組合。這一爭論最終在今年揭曉了,中獎的是「Doudna-Charpentier」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