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風雲衛星點讚 他們這樣說

2020-10-10 黃平氣象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國際用戶評價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主任 弗洛倫斯·拉比耶

風雲四號A星探測儀代表了太空測量地球大氣的重大進步,自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首次接收到該儀器觀測數據以來,中國氣象局對風雲四號A星探測儀數據處理軟體進行多次升級,使數據的光譜和輻射特性更加精確,時間穩定度更高,大大提高了觀測數據與基於ECMWF模式場模擬結果的一致性。

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EUMETSAT)主任 阿蘭·雷迪爾

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和中國氣象局擁有良好的合作基礎和機制,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對於國際氣象界意義重大,歐盟哨兵3號衛星由歐洲氣象衛星應用組織負責運行。未來,希望雙方共同深化戰略合作,推進合作更上一層樓,取得切實成效。

莫三比克氣象局副局長 穆薩·穆斯塔法

感謝中國氣象局向莫三比克氣象局捐贈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接收處理設備和應用系統,以及派出專家團隊訪問莫三比克,為氣象預報員培訓風雲衛星數據的使用方法。同時,也感謝中國氣象局為莫三比克災害防範提供的應急減災服務。風雲衛星數據、產品和工具軟體在莫三比克監測天氣、洪澇、乾旱以及氣候等方面可以提供有用的數據,可以用於天氣預報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希望中國氣象局繼續對其他國家,尤其是對非洲國家提供幫助。

尼泊爾水文氣象局局長 卡布加·高珀·拉姆

尼泊爾是一個內陸國家,大多數的自然災害是洪水和滑坡。從2012年開始,我們集中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圖像開展洪水預報,通過氣象衛星影像可以對洪水進行早期預警。感謝中國氣象局提供氣象衛星接收站設備,使我們可以實時接收到風雲氣象衛星產品。

哈薩克斯坦水文氣象局氣象中心主任 瑪麗娜·施密特

目前,哈薩克斯坦水文氣象局可以通過CMACast接收風雲衛星數據,風雲衛星可以為哈薩克斯坦提供更好的觀測範圍,具備更好的時效性,為天氣預報提供豐富的衛星圖像和產品。感謝中國氣象局技術人員為哈薩克斯坦水文氣象局使用風雲衛星產品提供的技術幫助,希望我們之間的持續合作能更上一層樓,結出累累碩果。

斯裡蘭卡氣象局氣象學家 瓦利姆尼戈·娜迪·塞納裡·魯帕辛格

風雲二號H星的衛星影像及產品對我們國家很有幫助,我們可以通過其監測雷暴的發展,追蹤孟加拉灣熱帶氣旋的活動和發展,及時發布災害預警信息,做好漁船召回工作。

蒙古國家氣象環境監測局高級工程師 賈瓦茲馬·瑟琳娜

2019年9月,蒙古開始接收最新發射的風雲氣象衛星影像資料。在蒙古,沙塵暴是主要氣象災害,包括中國、韓國、朝鮮以及日本也面臨同樣的問題。通過風雲四號A星14個通道的不同組合,能夠識別出大氣環流,可以應用於沙塵暴天氣過程的監測,追蹤沙塵移動路徑等。

俄羅斯國家研究中心初級研究員 安娜斯塔斯亞·沃羅諾娃

我們與中國氣象局在衛星數據接收方面開展合作,負責接收並分發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到俄羅斯水文氣象局,主要包括風雲四號衛星成像儀數據和部分產品,並且準備接收和分發風雲三號衛星數據。風雲氣象衛星數據非常有用,其高質量和獨特性的數據,對我們提高夏季極端高溫與冬季極端低溫預測準確率很有幫助。

外部門用戶評價

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家航天局局長 張克儉

在幾代氣象人和航天人的攜手合作、不懈奮鬥中,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走出一條自主創新道路,衛星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部分領先水平,並在各個應用領域發揮積極作用,應用效益在各類遙感衛星中處於領先地位。希望雙方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繼往開來、加強合作,在頂層設計、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持續發力,共同為航天強國和氣象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衛星遙感部副主任 李素菊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提供的颱風、植被、水體、積雪、冰凍、森林草原火情等監測數據和產品服務,已成為國家減災中心相關災害監測的重要數據源,為災害管理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撐。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自然資源部海嘯預警中心)海洋氣象首席預報員 宋曉姜

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是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監測海洋天氣系統的重要依據。風雲衛星產品精度高、時效好,與海洋系列衛星觀測相輔相成,在多源觀測、資料融合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提升全球海洋災害和環境變化的監測預報能力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海洋環境監測、海上航線安全保障等提供了重要支撐。

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氣象中心副主任 張中峰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為我們提供了大量風雲衛星航空監測產品,我們利用風雲二號等衛星資料研發了強對流識別、外推與追蹤產品和沙塵、能見度、火山灰監測產品,開發了強風暴指數、最大風層高度和溫度、積水指數、不穩定區、顛簸指數、對流層頂高度和溫度等航空氣象指導產品。這些產品不僅進入中國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航空氣象中心航空預報業務系統,而且通過亞洲航空氣象中心網站為亞洲26個國家和地區、51個飛行情報區提供氣象產品。風雲衛星資料因其觀測頻次密集、解析度較高、產品內容豐富,在民航氣象中心得到廣泛應用,為提升航空氣象保障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副院長 謝濤

風雲系列衛星產品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科研方面,支持多個科研項目,並為數值天氣預報系統、衛星資料同化系統、風雲系列衛星遙感應用系統等提供支撐;在教學方面,風雲衛星數據被廣泛應用於近十個專業課程的講授工作,為教學工作提供了寶貴的遙感數據;在學生培養方面,每年平均有近80名博士生、超過300名碩士生和本科生利用風雲氣象衛星數據開展研究工作。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遙感技術應用開發中心副主任 黃詩峰

在衛星遙感水利應用中,我們使用了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提供的大量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產品,包括暴雨雲團、地表溫度、土壤溼度、地表蒸散、植被長勢、積雪、水體等多種產品,以及天氣、氣候、乾旱、洪澇、水文環境等方面的反演和監測產品。風雲氣象衛星觀測頻次密集、解析度較高、產品豐富,在防汛抗旱遙感應用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在重大乾旱、洪澇事件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部門內用戶評價

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副主任 龔建東

風雲氣象衛星與歐洲和美國的氣象衛星是我國數值預報的三大數據來源,可以說,風雲氣象衛星資料與其他兩個歐美衛星資料共同形成一個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數值預報應用中,風雲氣象衛星數據已經在我國自主研發的GRAPES全球模式中實現了業務應用。數值預報中心曾做過一個試驗,如果沒有美國的衛星資料,風雲氣象衛星數據也可以和歐洲的衛星數據形成一個非常好的互補關係。也就是說,風雲氣象衛星在國外衛星資料,特別是美國衛星資料缺失的情況下,依然可以對全球數值預報起到一個重要的支撐作用。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許映龍

氣象衛星作為全球對地觀測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由於其全天候和高時空解析度的觀測特性,在氣象監測預報預警業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伴隨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的發展和不斷升級,風雲氣象衛星在颱風、暴雨、強對流、大霧、農業生態氣象和環境氣象等監測預報預警業務中的作用日益顯現,綜合應用能力不斷提高,並實現了對颱風、暴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農作物生長動態和霧-霾等的實時動態監測診斷分析、預警預測和風險分析。風雲氣象衛星已成為構築國家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和實現氣象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的重要保障。

國家氣候中心生態氣候評估部主任 肖風勁

風雲氣象衛星數據穩定性和連續一致性的不斷提升,提高了在氣候監測預測和氣候模式中的應用水平。以風雲氣象衛星資料為基礎研發的積雪和海冰等長序列數據集,提高了我國氣候監測業務的自主性,業務監測能力在時效性和準確性方面顯著提升,為亞洲季風、厄爾尼諾事件等影響我國的主要氣候系統監測預測提供了強有力支撐,為提高氣候預測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申彥波

近年來,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面向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和氣象防災減災的需求,利用風雲氣象衛星遙感應用產品,積極開展太陽能資源精細化監測和評估、旅遊氣候資源評價、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評估、高速公路和航空交通氣象服務以及火災、火險等級預報決策服務等, 使風雲氣象衛星遙感產品在專業氣象服務中實現業務化應用,有效提升了服務能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黑龍江省氣象局局長 潘進軍

黑龍江省氣象局是風雲氣象衛星發展的見證者。佳木斯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位於黑龍江,在十餘年間見證了風雲衛星火箭般的發展速度,從風雲二號到風雲三號,再到風雲四號,隨著每一顆衛星的發射,衛星數據接收能力、數據數量和質量都躍上更高的臺階。同時,風雲氣象衛星數據供給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保障政府決策服務、防災減災救災、行業服務等領域,真正做到了趨利與避害並舉。在風雲氣象衛星應用服務中,體現了國省市縣四級服務體系的優勢,尤其在衛星遙感火情監測、颱風天氣分析遙感支撐、農業遙感決策服務和「一帶一路」遙感監測評估等領域,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給予黑龍江省氣象部門針對性極強、精細化程度極高的技術支持。

內蒙古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主任 李雲鵬

目前,風雲氣象衛星在內蒙古森林草原火災監測預警、全區乾旱監測評估以及冬季雪災、春季沙塵暴、作物牧草長勢監測等業務服務中均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針對內蒙古生態環境保護,氣象部門利用風雲氣象衛星資料對當地生態環境本底狀況、變化特點及趨勢開展系統性分析,為新時期生態氣象發展提供了強大基礎支撐,為科學評估自治區生態修復和保護髮揮了重要作用。同時,風雲氣象衛星資料也已經成功應用於內蒙古多源融合數據業務,實現了內蒙古生態與農業氣象業務基礎數據資料從站點到格點應用的轉變。

海南省氣象臺臺長 馮文

南海幅員遼闊,災害天氣多發,但海基氣象觀測稀少。因此,風雲氣象衛星對於海南一線預報業務人員而言,作用尤為重要。從1991年到2018年,海南省氣象局陸續接收處理風雲一號、二號、三號和四號系列衛星資料,衛星的時空解析度越來越高,產品種類越來越多。正是有了這種覆蓋全海域的天基觀測,才使得南海熱帶氣旋和強對流的早期監測和臨近預報成為可能。目前,海南在三亞、臨高和萬寧建成三個氣象衛星數據接收站,颱風、暴雨、海上大風、南海海霧等災害性天氣的監測預報,都有風雲氣象衛星保駕護航。此外,海南省氣象部門還基於風雲氣象衛星開展地面植被、作物長勢、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森林火點監測等業務服務工作。

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所長 劉榮花

河南省氣象科學研究所以農業遙感應用為特色,開展農情和生態監測,在以往的工作中,依據風雲系列衛星資料,為河南糧食安全生產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省氣科所應用風雲系列衛星資料始於2000年前後,基於風雲一號C星和D星進行農情和林火監測。從2008年起,隨著風雲三號系列衛星的陸續發射,在功能和精度上已接近或趕上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衛星,省氣科所的業務也從傳統的農情、火災監測拓展到植被、積雪、水體、城市熱島等領域。2018年底,河南省建成風雲四號衛星接收系統並投入應用,向全省氣象部門提供雲圖、降水估算、氣溶膠、沙塵、火點、雲微物理參數等準實時產品和地表溫度、土壤墒情、植被指數等合成產品,有力推進了河南省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氣候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李亞春

近年來,風雲氣象衛星擔當起太湖生態治理的「千裡眼」,秸稈焚燒防控的「偵察兵」,成為江蘇省氣象部門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利器」。在太湖藍藻水華防控中,江蘇省氣象部門結合風雲三號衛星空間解析度高和風雲四號衛星時間解析度高的優勢,準實時、全天候精準監測太湖藍藻水華發生發展和主要取水口的水質變化,精細化開展氣象影響定量評估和預測預警服務,為政府防控藍藻水華和治理水環境提供決策依據。在秸稈焚燒和森林火險防控工作中,風雲氣象衛星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衛星監測結果被納入省政府秸稈焚燒防控工作考核指標。

青海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正研級高級工程師 肖建設

青海省氣象局依託風雲氣象衛星地面接收站,研發積雪、草地、水體、冰川、沙塵、荒漠化等關鍵要素的監測、評估、預警模型,並構建關鍵生態要素長時間序列數據集,建立健全生態氣象業務標準體系,製作6大類23種生態氣象服務信息產品。依託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氣象部門精準、及時開展重大應急保障服務、重大工程效益評估等,與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定期聯合發布高質量生態氣象公報,為青海省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和生態氣象保障服務示範省建設貢獻了氣象力量。未來,青海省氣象局還將進一步挖掘風雲氣象衛星在生態、天氣氣候監測中的優勢,繼續強化氣象部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示範引領作用。

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何立

2002年,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第一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遙感應用試驗基地」落戶廣西壯族自治區氣象局。十餘年來,廣西氣象部門積極開展風雲衛星遙感產品真實性檢驗,開展風雲系列衛星資料在廣西天氣預報、防災減災、大宗作物監測評估、生態環境監測評估等業務中的示範應用和研究,建立了廣西主要類型暴雨MCS發生發展概念模型,實現風雲衛星資料在廣西中尺度變壓場強降水預報中的應用,為暴雨預報提供支撐。另外,開展基於風雲衛星資料的甘蔗種植面積、長勢、災害、砍收進度、產量等遙感監測評估,為我國及世界蔗糖主要出口國的甘蔗生產全程化監測評估及原料蔗產量預報業務提供氣象保障;利用風雲衛星資料實現了石漠化、北部灣紅樹林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環境監測和災害影響定量評估,不斷提升廣西保護和修復生態系統的服務能力。

(責任編輯:蘇傑西)

相關焦點

  • 點讚!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作為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員、空間與重大災害國際憲章值班衛星,風雲衛星正在為全球用戶提供不可替代的氣象觀測服務。風雲衛星事業的飛速發展,離不開一代代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上下求索和創新拼搏。小編搜集整理了主持或參與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研製發射的哈工大人,一起來聽他們的「風雲」故事。
  • 對雲圖、衛星,他們
    「資料的準備其實正是氣象衛星發揮作用的一個關鍵點。」王新說,她和團隊成員們相信,先進的風雲四號和風雲三號衛星的價值,除了產品本身之外,還需要最專業的分析,來為預報員們提供技術支撐。這也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他們如此珍惜每一份產品和它們可能發揮的作用。
  • 習近平為這些老師點讚,他們是誰?
    今天我們當中的許多人早已畢業成材甚至再為人師但對老師的愛與感恩卻成了心底最珍貴的回憶古人云「疾學在於尊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點讚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這群人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開啟了一個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風雲甲子
  •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國際科學界「點讚」中國量子衛星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8月16日電 中國16日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國際科學界人士對此紛紛「點讚」,並從各自角度解讀了量子衛星的意義,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 習近平為這些老師點讚 他們是誰?
    「疾學在於尊師」「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為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點讚從黃浦江畔到渭水之濱這群人響應黨和國家建設大西北的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開啟了一個建設西部科技高地和一流大學的風雲甲子
  • 中國氣象衛星探路者孟執中:一生「風雲」、兩代衛星
    中新網上海8月2日電 題:中國氣象衛星探路者孟執中:一生「風雲」、兩代衛星  作者 鄭瑩瑩  1934年出生的孟執中,自1965年開始邁上航天路。他不僅曾參與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還是中國兩代風雲氣象衛星的探路者。
  • 「風雲院士」:耕宇牧星探蒼穹 追憶風雲一號衛星總設計師孟執中院士
    長空一號的發射和成功運行,實現了上海研製衛星「零」的突破。正是有了這段寶貴的研製經歷,才使得上海以後能夠承擔起風雲氣象衛星系列、遙感衛星系列等研製任務,逐步發展為我國衛星研製的重鎮。1990年9月3日,風雲一號B星由長徵四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及時為第十一屆亞運會提供氣象預報。  但發射後不久,這顆衛星又開始出現異常。孟執中和徐福祥帶領衛星總體和姿控系統設計人員,輪流在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值班。他們配合中心人員,抓住衛星每天六次飛臨中國境內的機會,監視衛星在軌工作情況,從地面上採取補救措施,全力以赴挽救衛星。
  • 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 中國風雲衛星俯瞰風雲,造福人類
    到今天,我國風雲氣象衛星為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還建立了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可以根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防災減災需求,為其啟動應急加密觀測,並能以良好的觀測視角和定製化的高頻次區域觀測,提供颱風、暴雨、沙塵暴等災害監測預報,服務世界各國的防災減災救災。
  • 許健民:走好科學路上每一步丨風雲衛星50年
    許健民說,中心黨組書記錢紀良強調目標管理,他在任用處級幹部的討論中,重視候選人的思想品德素質;中心副主任鈕寅生、郭關生是從航天部門過來的,熟悉衛星系統,也有管理經驗,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兩個系統的工程管理,分別由他們負責;中心副主任任遠徵出生在長徵途中,名字非常有紀念意義,她為人特別坦誠,負責人事工作
  • 許健民:走好科學路上每一步丨風雲衛星50年
    許健民說,中心黨組書記錢紀良強調目標管理,他在任用處級幹部的討論中,重視候選人的思想品德素質;中心副主任鈕寅生、郭關生是從航天部門過來的,熟悉衛星系統,也有管理經驗,風雲一號、風雲二號兩個系統的工程管理,分別由他們負責;中心副主任任遠徵出生在長徵途中,名字非常有紀念意義,她為人特別坦誠,負責人事工作。後來,方宗義擔任中心副主任,負責科研工作。
  • 觀天象知冷暖 「風雲」衛星添「新丁」——解碼風雲四號衛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八院風雲四號衛星系統總師董瑤海說,早前也試圖與歐洲合作,但一個小小的元器件,歐洲人卻開出比整星還貴的天價——「5億元人民幣你要不要?」    航天高技術是買不來的。近七年的鑽研,打造出這顆設計壽命七年的風雲四號,最令董瑤海自豪的是,「所有的核心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    ——「六」面柱體構型。
  • 中國風雲衛星比肩國際衛星 每天6次巡查江河湖泊
    我國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天氣情況,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每十五分鐘對包括我國區域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五分鐘局地監測,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衛星監測如何助力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洪救災?
  • ...變臉」,啟動頁由NASA《藍色彈珠》換為我國風雲四號衛星雲圖
    原標題:微信6年首次「變臉」,啟動頁由NASA《藍色彈珠》換為我國風雲四號衛星雲圖 左為原圖,右為風雲四號拍攝的最新氣象雲圖 細心的用戶可能會發現,自昨天(9月25日)下午5點起,微信啟動頁面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各行業效益如何?用戶們這樣說
    自然資源陸地遙感衛星多數為光學衛星,其成像受天氣影響較大,因此在制定衛星拍攝計劃時也利用氣象衛星的數值預報產品來進行決策輔助。  自然資源部的水資源調查與監測涉及地表水(包括湖庫液態水和冰川固態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等。對於土壤水來說,風雲衛星搭載的微波輻射計為反演土壤水提供了比較豐富的數據。
  • 中國風雲衛星比肩國際衛星水平 每天6次巡查江河湖泊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供圖我國有7顆風雲氣象衛星24小時不間斷監測天氣情況,目前我國最先進的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每十五分鐘對包括我國區域的天氣監測一次,必要時可以每五分鐘局地監測,風雲三號極軌衛星組合每天6次巡查我國各大江河流域和湖泊。衛星監測如何助力天氣預報預警和防汛抗洪救災?
  • ...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黃彬報導 從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風雲四號氣象衛星雲圖 2018年5月8日7點45分此次首批發布的數據包括大氣、雲、沙塵、降水、輻射、閃電等23種產品,可為天氣預報、災害預警等提供重要支撐。
  • 風雲事業50年「風雲」人物孫家棟
    從著手啟動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工程到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系列最後一星發射,孫家棟 相伴「風雲」40餘年。2018年,風雲二號氣象衛星系列最後一顆衛星發射時,89歲的孫家棟出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有人問他,何必事必躬親? 他說,我是風雲二號的工程總師,應當到一線來。
  • 後來,他們的專業都變成了衛星氣象
    中國氣象報記者 張格苗  在衛星氣象工作者的家族裡,有這樣一群年輕人。剛畢業時,他們的專業標籤是大氣物理、計算機科學、應用數學、空間天氣……後來,他們的專業都變成了衛星氣象。作為「風雲三號」電離層光度計科學負責人,別說公眾不懂,已是電離層博士的她十年前開始做衛星時也不懂。當時,跟儀器廠商交流時,人家直說,這就是答疑解惑。  快人快語的賈樹澤倒沒有太多這樣的困擾。上初三時,在黑龍江省氣象局工作的父親把「風雲一號」第一幅全球拼圖拿給他看,冥冥之中,他就與衛星結下了奇妙的緣分。
  • 他們為中國速度點讚!匈牙利和中國竟有這樣的「不解之緣」
    前兩年曾經有一支從中國來匈牙利的夕陽紅旅遊團強烈要求乘坐伊卡路斯老爺車觀光,因為他們要找回兒時的記憶。這樣的老爺公交車如今已經不再擔任城市的主要載客工具,而是成為人們懷舊的紀念品,車齡差不多也有五十歲了,可見伊卡路斯的質量還是槓槓的。中國和伊卡路斯的不解之緣
  • 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面面觀
    風雲氣象衛星是中國於1977年開始研製的氣象衛星,目前共發射了風雲一、二、三號系列衛星,並在研製風雲四號衛星系列。二、風雲二號系列衛星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始研製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和地面應用系統的設計與建設,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定名為風雲二號(FY-2)。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氣象衛星FY-2A於1997年6月10日,利用長徵三號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