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面面觀

2020-10-18 地理沙龍

風雲氣象衛星是中國於1977年開始研製的氣象衛星,目前共發射了風雲一、二、三號系列衛星,並在研製風雲四號衛星系列。

風雲系列衛星

一、風雲一號系列衛星(目前已停運)

在上世紀60年代,我國就著手進行發展極軌氣象衛星的準備工作。1970年周恩來總理指出要搞我國自己的氣象衛星,並親自布置了相關任務,從此開始了我國第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FY-1)的研製和發展工作。

風雲一號衛星

FY-1衛星分為兩個批次,各兩顆星。01批的FY-1A星於1988年7月9日發射,FY-1B星於1990年9月3日發射。02批衛星在01批星的基礎上,改進了姿態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和掃描輻射計的性能,將5個通道增加到10個;甚高解析度圖像傳輸(HRPT)數傳碼速率相應提高一倍,由0.6654Mbps提高到1.3308Mbps;星上裝置了固態存儲器,實現了延時圖像傳輸(DPT)的數位化。這一系列的改進使02批星性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壽命都大大超過2年的設計壽命。02批的FY-1C星於1999年5月10日發射,FY-1D星於2002年5月15日發射。

1988年9月7日,「風雲一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

風雲一號氣象衛星也是我國最先研製和發射的對地遙感應用衛星,解決了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和精確入軌、長壽命的三軸穩定姿態衛星平臺、高質量的可見和紅外掃描輻射計、全球資料的星上存儲和回放,對衛星的長期業務測控和管理、地面資料接收處理應用系統的建設和長期業務運行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問題。

二、風雲二號系列衛星

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開始研製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和地面應用系統的設計與建設,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定名為風雲二號(FY-2)。中國第一顆地球靜止氣象衛星FY-2A於1997年6月10日,利用長徵三號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按照目前確定的我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的發展計劃,中國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將分為三個批次: 01批衛星包括2顆星FY-2A和FY-2B,屬於試驗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

02批有3顆衛星FY-2C、FY-2D和FY-2E,為業務型地球靜止氣象衛星,相對01批衛星,02批衛星技術性能有較大改進,主要包括星載掃描輻射計由01批的三通道增加到5通道,若干主要技術指標也有所提高;02批增加了星上蓄電池供電能力,以保證衛星在春、秋分前後進入地影期間對全星供電,星上儀器不關機。

03批預計有3顆星FY-2F、FY-2G和FY-2H,衛星性能將在02批衛星的基礎上有適當改進。增加03批衛星計劃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在軌運行的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向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實現連續、穩定的過渡。整個第一代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在軌運行並提供應用服務的時間到2015年前後。

風雲二號紅外圖像

到2016年為止中國已成功發射7顆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其中01批2顆衛星FY-2A和FY-2B和02批1顆衛星FY-2D已停止工作,脫離了地球同步軌道。目前在軌運行,並提供應用服務的是02批3顆衛星FY-2C、FY-2E和03批的2顆衛星FY-2F,FY-2G分別於2004年10月19日、2008年12月23日、2012年1月13日和2014年12月31日發射成功。

三、風雲三號系列衛星
風雲三號(FY-3)氣象衛星是我國的第二代極軌氣象衛星,它是在FY-1氣象衛星技術基礎上的發展和提高,在功能和技術上向前跨進了一大步,具有質的變化,具體要求是解決三維大氣探測,大幅度提高全球資料獲取能力,進一步提高雲區和地表特徵遙感能力,從而能夠獲取全球、全天候、三維、定量、多光譜的大氣、地表和海表特性參數。

FY-3的研製和生產分為二個批次,01批共兩顆衛星,FY-3A已經於2008年5月7日成功發射,FY-3B已經於2010年11月5日成功發射。02批次目前發射了1顆,FY-3C已經於2013年9月23日上午11時07分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四、風雲四號系列衛星

風雲四號氣象衛星是我國第二代靜止氣象衛星,主要發展目標是:衛星姿態穩定方式為三軸穩定,提高觀測的時間解析度和區域機動探測能力;提高掃描成像儀性能,以加強中小尺度天氣系統的監測能力;發展大氣垂直探測和微波探測,解決高軌三維遙感;發展極紫外和X射線太陽觀測,加強空間天氣監測預警。風雲四號衛星計劃發展光學和微波兩種類型的衛星。

風雲四號的前期論證從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開始了。「十五」期間,有關部門已經開始進行風雲4號關鍵技術預先研究,目前的進展情況還是比較令人鼓舞的。風雲四號工程立項準備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

相關焦點

  • 新中國氣象事業70周年: 中國風雲衛星俯瞰風雲,造福人類
    不過在當時國內整體工業基礎水平有限的情況下,中國衛星雲圖要想讓國內外用戶願意用、用得好,從某種程度上說,並不比成功發射一顆衛星容易。風雲二號前兩顆衛星上天后,我國的衛星雲圖暴露出了地球圓盤圖不夠圓、動畫晃動等問題。時任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風雲二號地面系統副總設計師的張青山通過各種計算,提出了一個補償方案,最終使得衛星所觀測到的圖像很接近實際地球影像。
  • "上海製造"風雲四號發射成功 細數系列氣象衛星族譜
    風雲四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八研究院(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作為我國新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首發星,風雲四號不僅實現了我國高軌氣象衛星的升級換代,提升了衛星氣象觀測能力和水平,還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使我國靜止軌道定量遙感衛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
    中新社發 孫自法 攝     中國新一代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三號」將於今年5月發射升空。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風雲系列衛星軌道模擬動畫
    風雲氣象衛星包含極地軌道和對地靜止軌道兩個系列衛星。風雲氣象衛星單數序號衛星為極軌衛星,雙數序號為靜止衛星。極地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約800公裡,衛星繞兩極運動,大約102分鐘一圈,一天14圈無縫隙環繞全球。對地靜止軌道衛星,軌道高度約三萬六千公裡,與地球自轉同步,相對赤道固定點不動,可每半小時獲取面對衛星的全圓盤圖像。
  • 我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衛星,將替補歐洲衛星監控印度洋氣象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中新網報導,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5日晚發布消息,北京時間6月5日21時07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風雲二號H氣象衛星,衛星進入預定軌道。風雲二號H是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風雲二號的第9顆,也是最後一顆。
  • 港媒: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發射秒拍500次閃電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副局長吳豔華表示,風雲四號是中國靜止軌道氣象衛星從第一代(風雲二號)走向第二代的首發衛星,也是中國首枚地球同步軌道三軸穩定定量遙感衛星,其使用全新研製的SAST5000平臺,設計壽命達7年。風雲四號逾20項核心關鍵技術突破國際先進水平,包括高精度圖像定位與配準、微振動測量與抑制等。
  • 中國衛星能監測全球氣象(圖)
    由於被賦予了奧運氣象服務主力衛星的重任,「風雲三號」正引起人們越來越濃厚的興趣。中國氣象局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告訴《世界新聞報》記者,「風雲三號」的能力並不只是生成一張衛星雲圖那麼簡單,「它最大的特點是能夠把全球的氣候變化都監測到」。
  • 氣象核心技術自主創新之「風雲四號」衛星
    這是屬於「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的全新時代——2005年1月1日,我國靜止氣象衛星「風雲二號」C星正式向國內外用戶發送衛星數據圖像,依賴國外衛星數據製作雲圖成為歷史。13年後,從2018年5月8日零時起,中國新一代靜止氣象衛星「風雲四號」A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將23種先進的國產氣象衛星數據和產品正式向全球用戶發布。
  • ...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黃彬報導 從5月8日零時起,中國以及亞太地區用戶可正式接收「風雲四號」A星數據。同時,全部國家級氣象業務平臺完成「風雲二號」到「風雲四號」衛星業務切換。其中歐洲和美國的衛星主要覆蓋西半球,中國、日本的衛星主要負責東半球天氣監測。此次中國主業務衛星切換為「風雲四號」後,除了國內用戶能夠第一時間獲取新產品外,東南亞、東亞和大洋洲多個國家都可同步接收。相關用戶可以通過「風雲四號」衛星直接數據廣播、中國氣象局衛星數據廣播系統、中國遙感數據網等渠道獲取衛星數據和產品。
  • 「風雲」氣象知多少
    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氣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它像一個調皮的魔術師,變換著世間的陰晴雨雪、四季冷暖,總能帶來令人稱奇的風雲變化。  觀測天氣氣候變化,是人類最早從事的科學活動之一。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關於氣象觀測的記錄。
  • 「風雲」氣象知多少|人造地球衛星|氣象衛星|地球靜止軌道|人造...
    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有關於氣象觀測的記錄。相傳我國在黃帝時代,就設有專人從事氣候觀測。殷商時期甲骨文的卜辭中不但有天文、氣象等方面的觀測文字,還有預測天氣的記載。漢代開始出現候風綄、銅鳳凰等測風工具,明清時期已經建有專門的「觀象臺」進行較為專業的天文和氣候觀測。記載天氣現象的甲骨文到了現代,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用於氣象觀測的手段也越來越多。
  • 風雲四號:氣象防災減災前哨
    氣象衛星按照運行軌道劃分,可分為繞地球運轉的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也稱極軌氣象衛星)和相對地球不動的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兩大系列。  風雲氣象衛星家族的兩大系列中,風雲一號氣象衛星和風雲三號氣象衛星屬於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繞兩極運動,可以獲取全球觀測數據,是實施全球監測的「巡邏兵」;風雲二號氣象衛星和風雲四號氣象衛星屬於地球同步軌道氣象衛星,相對地球靜止不動,可以獲取我國所在半球連續動態觀測數據,是堅守崗位不動的「哨兵」。
  • 為風雲衛星點讚 他們這樣說
    從2012年開始,我們集中利用風雲氣象衛星圖像開展洪水預報,通過氣象衛星影像可以對洪水進行早期預警。感謝中國氣象局提供氣象衛星接收站設備,使我們可以實時接收到風雲氣象衛星產品。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副院長 謝濤風雲系列衛星產品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得到非常廣泛的應用,在科研方面,支持多個科研項目,並為數值天氣預報系統、衛星資料同化系統、風雲系列衛星遙感應用系統等提供支撐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最新進展及應用
    衛星觀測範圍向西擴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氣象資料匱乏,自然災害嚴重。世界氣象組織及亞太空間合作組織希望中國能將新發射的風雲二號H星(FY-2H)定點位置向西布局,更廣泛惠及成員國。
  • 鑄造大國重器 照亮強國之路——寫在風雲衛星氣象事業50周年之際
    這是一幅銳意進取的圖景:從「連衛星軌道是什麼都不清楚」起步,發展成世界上唯一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氣象衛星的發展中國家;從最初的「一星一載荷」,到今天的「一星十一載荷」,創下了「國產衛星中應用最好、定量化水平最高、離百姓最近」這塊響噹噹的牌子。
  • 風雲系列氣象衛星背後的哈工大人
    2020年是風雲衛星氣象事業發展50周年。50年來,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下,氣象和航天科技工作者不斷攻堅克難、求實進取,我國風雲衛星氣象事業從零起步、發展迅速、成績矚目。迄今,我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目前7顆在軌運行。
  • 觀天象知冷暖 「風雲」衛星添「新丁」——解碼風雲四號衛星
    在古代,人們靠肉眼觀察風雲;後來有了探空氣球、氣象雷達等觀測工具。1960年4月1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氣象衛星泰羅斯-1,人類從此進入了氣象衛星時代。    1969年周恩來總理指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1977年,風雲一號衛星開始研製,拉開了我國風雲系列氣象衛星發展的帷幕。
  • 專訪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風雲三號每天6巡江河湖泊
    近期,中國氣象局組織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和江西省氣象局利用2010年以來衛星遙感監測結果,並結合近60年氣象觀測數據,對江西省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變化狀況進行了科學監測評估,7月14日6時結果顯示,鄱陽湖主體及附近水域面積達4403平方公裡,為十年來最大。
  • 風雲、海洋系列衛星嚴密監測
    風雲、海洋系列衛星嚴密監測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微信公號 2021-01-07 14:16
  • 揭秘當今最先進氣象衛星:「風雲四號」的「獨門特技」
    >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盧健  12月11日凌晨,駕乘「長徵三號乙」改進Ⅲ型運載火箭,「風雲四號」01星(以下簡稱「風雲四號」) 成功發射。  懷揣這幾樣絕技,未來,「風雲四號」衛星數據將在天氣監測與預報、氣象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監測和空間天氣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