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同溫層

2021-02-24 歪嘴叔叔史林浩瀚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先向你介紹一個詞,它叫作「同溫層效應」,是一個學術向的詞彙。

它的意思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複,並以誇張或其他扭曲形式重複,使得這個環境中的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實的全部。

也有人把它叫作「回音室效應」,重點突出了相近聲音不停重複的意象,而我更喜歡用」同溫層「這個名字。畢竟,現在再沒有什麼事情能真正地「與我無關」了,貿易戰、豬瘟、肺炎……每件事都是」寰球同此涼熱「,而人們總是傾向於在相同的溫度下取暖。

我一直建議身邊的人,如果想要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活得開心,就要多去構建自己的同溫層,嚴肅話題只和政治立場相近的朋友討論。

這當然是一件會讓人變得比較局限的事,但一來我相信值得我給出這種建議的人自己有著足夠的信息獲取與鑑別能力,即使在同溫層裡也不會太影響生活;二是以國內目前的智識水平,離開同溫層討論是件十分危險的事。

畢竟,一旦進入不那麼讓雙方都愉快的討論,我的朋友們大部分都會處於被鐵拳拉偏架的那一撥人。他們查半天資料和報導,向對方苦口婆心勸說,對方一看辯不過,就很容易一鍵舉報把他們送去維穩。

這讓我想起曾經在微博看到的一個段子。說的是抗日戰爭的時候,一旦進入刺刀戰,日本人都會卸掉步槍裡的子彈,避免走火誤傷自己人,而中國人缺乏訓練,所以從來不卸。於是,兩邊刺刀拼得不相上下的時候,中國人就會一扣扳機……日本人就」啊「的一聲被打死了。

這個段子的結尾,一般來說會加上「中國人聰明,善於變通,日本人迂腐所以不行」之類的厲害國式升華。

但放到今天看,就有了一個讓人挺不舒服的細節:不卸子彈,就真的意味著聰明嗎?

日本人按《步兵操典》來,卸子彈,不會傷到自己人,也不會被自己人打死,但可能被中國人暗算;中國人十分聰明,不卸子彈,但這就意味著自己會幹掉戰友,也會被戰友幹掉。

說得簡單一點,不卸子彈的這個人固然聰明了,和對方搏鬥的時候只要動一下手指就能降維攻擊取勝,但如果大家都這麼聰明,那最後其實是自己人被傷到最多。

同樣的邏輯,換到現在來也一樣。在一個大家都拼命召喚鐵拳幹掉其他人的大舉報時代,每個人都既是潛在的受害者,又是潛在的加害者。這樣一來,最安全的做法不是頂著鐵拳往前衝,而是躲在自己的同溫層裡不出去。

不過,我雖然話這麼說,實際上卻是個知行不合一的人。我自己一直沒怎麼去構建這樣的同溫層,因為還是想要聽到更多不一樣的聲音。有朋友之前問我好幾次:「這種人你怎麼還留在朋友圈裡髒眼睛?」我只能說,就當欣賞人間動物園了。

可惜的是,看來看去,也看不到什麼值得看的東西。我之所以很自作主張地認為現在沒有可以用來討論的話語環境,就是因為看到大部分人無形中已經扭曲了討論的規則,導致社交媒體上大行其道的不是信息和論證,而是選邊站隊。

比如今天早晨財新關於管軼的報導,就在一波轉發之後出現了反彈——差不多是「你們不要再發管軼了,他是個大壞蛋!」這種感覺。有人翻出1月15日管軼接受的採訪,當時他表示」疫情已經得到了控制,可以安心過年「,並以此得出一個」管軼是雙面人/水平不行「的結論。

這當然不僅不公平,而且充滿惡意:管軼21日才到武漢實地觀察,在那之前他的參考數據只有疾控中心、衛健委等渠道公布的數據。而在那段時間,武漢正在照常開兩會,期間一例病例沒有新增(哈哈),他當然只能作出那樣的判斷。反倒是去現場之後改變觀點,完全不顧及和之前說法的落差,表達自己的擔憂,才真的算得上是專業人員該有的誠實。

這種惡意的出發點,其實是高尚的:我相信,那些痛批財新和管軼的朋友,是發自內心地希望武漢人民安好,希望疫情平息,希望Make China Great Again的。

但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地站在了親手構建的同溫層裡。在這個同溫層內部,他們誤以為政府和自己是處在一個平面的,因此自顧自地站在政府身邊,提出了一些過於高屋建瓴的意見。我看他們的發言,個個都至少是廳級的口吻:媒體需要管制,武漢應該封城,人民群眾得動員起來捐錢捐物,」造謠「的人應該被維穩……這當然很爽。

但肉眼可見地,一些不好的新聞在發生。疫情存在瞞報、醫療資源匱乏、舉國體制失效、官僚主義泛濫……這種時候,無法與政府的角色作切割的他們,在社交媒體上表現出了明顯的不適。

這是一件比較慘的事,讓我想起王小波曾經在文章裡形容過的,他那個站在世界地圖前拿紅藍鉛筆計劃全球革命的精神病表哥。尤其是當發現這些朋友大多數是在涉公機構工作,或者還沒有脫離學生身份的時候,我就更能理解他們了。

這其實是種在國內十分常見的「與有榮焉」感,類似」中國隊的金牌也有我的一份「的想法。因為覺得自己和政府是一體同心的,所以政府必須有面子,必須在權威和職能上無限大(甚至和」國家「的概念等同),必須」厲害了我的國「,這樣一來,自己也能活得特別驕傲。

而反過來,如果政府沒了面子,那就是自己沒了面子,這個面子就必須討回來——用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同溫層效應」。我之所以希望大家都能理解這個詞,是因為它確實有很強的力量,甚至可以讓原本荒謬可笑的事也變得似乎十分合理。如果你還是不太相信的話,可以參考一下幾十年前的納粹,或者後來的德國電影《浪潮》。

但就像喬治·卡林在《這對你不好》裡說的那段一樣,「當個愛爾蘭人又不是一種技能」,人並不該因為自己投胎的偶然性感到驕傲,也不必為之賦予太大太崇高的意義。不過是恰好降生在某個國家,這個國家又恰好由某個政府治理,雖然可以感到高興,但沒必要把它當作唯一崇高的事物。不要為此心甘情願地投入「政府即我」的同溫層裡,這對你不好。

當然,在文章的最後,我還要面對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誇誇其談了這樣兩千多字,批評同溫層帶來的危害,可我自己難道不也在另一個同溫層中嗎?

這又讓我想起了一個段子——「對一個party member來說,黨性、真誠、智慧,三者裡只能同時擁有兩樣。」

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任何智慧(大概沒有吧),但如果既不承認自己在任何同溫層裡,又對某一個特定同溫層中的群體發表了這麼多的看法,那我顯然是不夠誠實的。

所以,是的,我也在某個同溫層裡,並且感到無比的舒適。但是,越來越多的人不許我和朋友們再待在裡面,還想強行把人們拉進他們的同溫層中,我只能忍無可忍地開始說話。

我只能努力說得更多,聲音更大,直到大家都能聽到。

相關焦點

  • 「同溫層——認知閉鎖效應」
    幾個月前,在知乎上看見「同溫層」這個詞,  瞬間產生
  • 真正拖垮你的,是「同溫層」效應
    什麼是同溫層?所謂的同溫層,是指人天生喜歡穩定且熟悉的環境,一旦從這個環境中,抽離開來,進入到另外一個全新的,充滿挑戰的環境時,人就會感到特別不舒服。 在這個時代,信息同溫層讓我們防不勝防,每個人對這種現象都再熟悉不過。  大家可以試一下,是不是不同的人使用網絡搜索,會搜出不一樣的結果。
  • 首開同溫層空戰先河 我空軍擊落臺偵察機
    我雙機很快進入同溫層,分別取得了1.55萬米和1.57萬米的有利高度,並經過3個轉彎,11次修正航向,佔據了有利位置,旋即向敵機接近。二以前,在世界空戰史上,還從來沒有在1.2萬米以上的高空空戰過。1.2萬米以上高空空間層,叫做同溫層,溫度長年在零下56攝氏度以上。通常沒有雲、霧、雨、雷。
  • 『鐵屋談話』第三期 | 關於同溫層
    表達可以讓我們遇到同溫層,我覺得也是一種力量。這句話是不是保松老師說的,我記不清了,但是我本人覺得同溫層對我來講是有意義的。就像那天我們更多人討論到了豆瓣和微博內容的審核問題,馬德理醫生認為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相濡以沫,不過是對著說sao話或者罵對立面,來獲得存在感。我不太認同。我覺得這種相濡以沫,和同溫層的相遇是有意義的。
  • 研究稱燃煤量增加加劇同溫層霧霾
    一項新的研究將同溫層長達10年的霧霾加劇現象歸罪於全世界的燃煤用量大爆發。 迄今為止,除了火山爆發之外,科學家還沒有發現任何徵兆能夠對同溫層造成如此之大的汙染。煙囪也能夠排放二氧化碳,從而形成酸雨,並對人類的肺造成損害,但是沒有一個煙囪能夠將這些汙染物送至低層大氣,並進入同溫層,進而轉變為霧霾。 那麼誰又有這樣的本事呢?
  • 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加速「同溫層巴士」研發
    [據美國航空周刊和空間技術網站2017年6月26日報導]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已經獲得了法國飛艇製造商航星宇航的支持,將加速其「同溫層巴士「同溫層巴士」是一款無人、以太陽能為動力的同溫層飛行,研發工作於2016年4月啟動,原型機計劃在2020年晚些時候完工。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表示,「兩家公司將通過此次戰略合作突破「同溫層巴士」的技術障礙」;航星宇航公司則表示,雙方將「使用最高性能的織物材料根據客戶需要開發定製包膜和系統(機頭系泊、壓力調節、尾翼等)」。
  • 你感覺停滯不前,可能是同溫層危害了你
    他脫離了我們友誼的層次,脫離我們這個同溫層,去追求更好的東西。於是我似乎意識到,他的眼界開闊了,如果我們再像從前那樣親密無間,他從我身上獲得的,只有遊戲,只有對他而言是不適合他去努力學習的情緒與話題。什麼都不懂的我成為了他的同溫層,他必須要掙脫我,才能走向遠方。
  • 同溫層發射系統公司完成了世界最大飛機的首次飛行
    「同溫層發射機」(Stratolaunch)的首次飛行。 「同溫層發射機」可以從空中發射多種業載 首先,讓我們從「同溫層發射機」的設計特點和用途說起。之後,「同溫層發射機」返回起飛機場降落,為下一次發射做準備。 說到這裡,大家就可以明白了,「同溫層發射機」雖然是一架不折不扣的飛機,但其用途卻非常獨特。絕大多數的非軍用飛機的設計目的都是為了將貨物或人員從地球的一點運到另一點,而「同溫層發射機」則是為了將人員或太空飛行器送入太空。
  • 「同溫層」效應,讓我們甘願被林丹和潘金蓮刷屏
    其實這背後既不是人性的扭曲,也不是道德的淪喪,而是因為一個可怕的現象——「同溫層」(Stratosphere)。你是否為每天跟朋友聊「熱門話題」而興奮?你是否被每日刷屏的「爆款」安利成功過?這些你以為憑藉自主判斷去做的事情,都是因為「同溫層」的作用。而之前的英國脫歐公投,還有這次的美國總統大選,傳統媒體的民意調查紛紛失誤也是因為它。同溫層其實就是大氣層裡的平流層。
  • 摩登兄弟劉宇寧新專輯《同溫層》歌曲完整版歌詞
    專輯介紹:進一步 退一步 自以為海闊天空不戳破 不承認 愛成了言不由衷同溫層 在一起沉淪 多餘另一種可能摩登兄弟劉宇寧 首張個人專輯 《十》十分之七 金曲組合詞曲徐佳瑩 × 製作人荒井十一關係融解溫度主打曲《同溫層》《十》分之七來了,劉宇寧新專輯神仙陣容新歌繼續加碼!
  • 蔡英文希望「臺獨」論調,讓「抗中同溫層」變厚,變深?
    出現了以網絡社交媒體構築的「同溫層」,跟傳統政治「基本盤」一樣成了影響選舉結果的因素。蔡英文贏在「同溫層」,而韓國瑜則輸在「同溫層」。臺灣民主選舉主要集中在藍綠兩個陣營中,在自己黨內「基本盤」的基礎上,爭取更多的中間選民,回看以前歷任臺灣選舉,選勝一方都是保住了「基本盤」支持的同時,通過發表自己的政治理念,政績以及通過揣摩民眾心態,爭取到中間選民的支持,進而贏得選舉。
  • 大數據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同溫層效應
    其實大數據在心理學上被稱為同溫層效應,有人會問同溫層效應是什麼意思?大概就是會根據人們的需要將人聚在一起,互相吸引!例如你在瀏覽器上搜索了一下親子教育類的文章,之後你會發現你的淘寶京東等等的購物軟體都會給你推送一些學習用品,教育工具等等,並且在朋友圈或者抖音裡面的廣告也會給你推薦一些補習班等等相關的產品,這一套操作背後,是一套程序。
  • 美國造世界最大運輸機 「同溫層發射」前景堪憂
    據報導,世界上最大的雙機身飛機「同溫層發射」日前在美國加利福尼亞的莫哈韋航空基地下線。「同溫層發射」是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與美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特斯拉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共同建造的全球最大飛機,計劃用於在空中發射火箭。那麼,這款飛機具有哪些性能優勢?未來可以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就相關問題,記者採訪了軍事觀察員徐勇凌。
  • 波音377「同溫層巡航者」,消逝的空中奢華
    泛美航空公司的波音377,又叫同溫層巡航者,是一款座位頭頂有床的客機。它曾是一個時代的象徵,完美詮釋了什麼是空中旅遊。這是一趟你在飛往倫敦途中享受鮮嫩牛排和魚子醬的旅程。泛美世界航空自1930年代至1991年倒閉前,一直是美國的主要航空公司。
  • 注意信息傳遞"同溫層效應"的威力!
    誠然,與親友分享資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但還要提醒大家,別有用心的人利用人們的偏見和喜好,蓄意透過信息分享傳播假新聞,加上"同溫層"效應,往往讓人很難時刻都保持正確的判斷。同溫層(stratosphere)本是一個科技詞語,在氣象學中,「同溫層」是指大氣層中的平流層,在平流層裡面,大氣基本保持水平方向流動,較少有垂直方向的流動。「同溫層效應」是人類心理學認知上的其中概念。
  • 骨灰散播同溫層 閃閃發光「照亮地球」
    將死者骨灰送到同溫層成為紀念緬懷死者的一種最新方式。《墳墓事件》一書的作者馬克·哈裡斯表示,近年來,喪葬承辦者一直關注著同溫層太空葬禮,越來越多的人們已厭倦傳統殯葬服務,他們會對死去親屬選擇更具創意性的葬禮。  哈裡斯指出,傳統的葬禮方式很難令死者家屬滿意,許多人開始考慮骨灰盒之外的殯葬服務。
  • 堅持音樂夢想,摩登兄弟劉宇寧發表新歌,《同溫層》溫暖上線
    如今劉宇寧發表了新歌《同溫層》,一直翻唱別人歌曲劉宇寧,如今自己發表新歌,這一次劉宇寧會有怎樣的表現,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摩登兄弟最初是5人組合,在2014年中已經成立。五位帥氣的男生依靠帥氣的外表和冷酷的打扮,專業的樂器以及超高的演唱實力曾經在歪歪直播平臺引起過不小轟動。
  • 世界最大的飛機首飛,「同溫層發射」第一次飛入天空
    這架飛機由微軟已故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Paul Allen)於2011年創建的「同溫層發射」公司製造,旨在充當衛星運載火箭的空中飛行發射臺。這一構想是讓讓飛機將火箭與衛星帶到10000米空中,然後發射火箭,將衛星發射入軌軌。它翼展385英尺(117米),超過一個足球場的長度。
  • 美空軍斬獲史上最大飛機 同溫層能往太空打火箭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同溫層發射載機飛行效果圖。參考消息網5月13日報導 「同溫層發射載機」,綽號「大鵬」,由美國「縮尺複合體」公司於2015年研發並建造,該機全長73米,翼展117米,搭載有6臺普惠PW4056渦扇發動機,單臺推力252.4千牛。有望在今年首飛。
  • 同溫層跳傘更多細節披露:鮑姆加特納數次受到死亡威脅
    各位千萬不要小瞧極限運動的危險,鮑姆加特納跳傘的位置是平流層,溫度、氣壓都只有地表的幾十分之一,在下落的過程中,鮑姆加特納的墜落速度很快會超過音速(約340m/s),在這樣極端的環境下,一個微小的動作失誤,就有可能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