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帝國USA

2021-02-13 小洲時間

  中國人有和阿拉伯人一樣的封建思想,仍然認為中國的面積比美國大,這是錯的。

  美國控制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在世界主要交通要道都有君試部署,還認為中國面積比美國大嗎?

  美國有龐大的海軍維持海洋的捅智,所以,經常看到航母群出沒在難海或苔望海峽。

  新聞上的熱點地區也經常看到報導:美國XX航母戰鬥群出現在波斯灣、東地中海、波羅的海、黑海、難海、日本海!……

  我們經常說美國是世界驚詫,如果將全球大部分海洋囊括在內的話,美國的面積真是巨無霸,當年的酥臉,此陸權郭嘉都比不了。

  這種僵域直接與全球大部分郭嘉接壤,想不做世界驚詫都難!

佛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

  為什麼美國有霸佔海洋的先見之明?還要從奧斯曼突厥帝國逼歐洲人「跳海」說起。

  奧斯曼突厥人封鎖了地中海、黑海、紅海,對土地又貪得無厭,均勢直逼奧地利維也納城下,幾乎半個歐洲都被突厥人攻佔。

  西歐日耳曼人眼看就要忘國滅腫了,組織了一個鬆散的聯盟軍去支援維也納,經過惡戰,以微弱優勢打贏了突厥人的進攻。

  險勝使日耳曼人看到,突厥人實力依然雄厚,憂心忡忡。

  此時正好啟蒙運動,資本萌芽,面對突厥人的擠壓,西班牙和葡萄牙人首先「跳海」,開始了兇險的探險之路。

  他們的理由很簡單,遲早歐洲會被突厥人吞併,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冒險開拓新土地。

  就這樣,哥倫布、迪亞士、達.伽馬……先後海上探險。

  這一探險不得了,陸地無法與突厥人抗衡,海上獲得實力。

  加上貿易帶來的豐厚回報,西班牙和葡萄牙皇室開始不斷的舞裝海船,私人也購入火器,為海上活動壯膽。

  插一句,其實突厥人也有大量火藥,維也納戰鬥,雙方都是火槍、大炮在較量,突厥雖然這場戰爭失敗了,畢竟還是個巨人,實力擺在那,唯一不足的就是蘇丹腦殼裡沒有海軍的概念,一心搞封建招牌軍種——陸軍。

  西班牙和葡萄牙人海上武力越來越強大,形成了一股一股的私人海盜團夥,像達.伽馬,1000多號人就能控制阿拉伯海。據史書記載,2條帆船改裝的炮艦就堵住了紅海,阿拉伯人的船見到要麼被炸沉,要麼繳械。

  這麼一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土地瞬間從小國轉變成囊括大西洋、印度洋的巨無霸郭嘉。

  美洲的發現和殖民更加助長了這個態勢。

  奧斯曼到最後被肢解都不明白為什麼會被土地這麼小的英、法、西……給擊敗。

  這就是為什麼歷史書上稱西班牙為西班牙帝國,葡萄牙為葡萄牙帝國的原因。

  歐洲老牌帝國風水輪流轉的本質也是為了爭奪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控制權。

  他們誰都想吞下龐大的海洋,這樣才有底氣撐罷世界。

  所以,當歐洲老牌帝國沒落之後,美國繼承這一思想就不足為奇了。

  現在的美國,本土面積都足夠大,加上海洋的加成,.不服的都西雅圖報到?你正在離開美國,歡迎來到西雅圖自治區!.

相關焦點

  • 史上最強的五大海洋帝國,美國日本榜上無名,中國第一!
    眾多周知,財富來自海洋。歷史上有很多國家富有強大、顯赫炫目,根本原因就在於擁抱了海洋,無論是海外殖民,還是海外運輸貿易等,都能帶來大量的財富。翻來歷史,古往今來,人類歷史上有五大海洋帝國。在這些帝國的時代,商船遮天蔽日,奔波各國;艦隊縱橫大海,天下無敵。
  • 海洋帝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驅動美英荷對日本海上石油禁運的關鍵...
    2、海洋帝國的核心利益是什麼? 3、為什麼懂王下臺,不會改變我們面臨挑戰? 1941年,日本帝國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偷襲珍珠港前鼓勵部下: 皇國興廢,在此一戰,願各位一同奮勵努力!
  • 漢文化大陸秩序大陸帝國與文明類型(上)
    波斯帝國橫跨歐亞非,亞歷山大帝國繼承波斯帝國版圖;羅馬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稱霸五個世紀之久;阿拉伯帝國版圖全盛時期大大超越了之前波斯帝國的版圖;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國從亞洲突擊到歐洲和非洲幹掉了當時強大的阿拉伯帝國
  • 地球歷史上的十大超級帝國有哪些呢?帝國何止十個呢?
    事實上,在人類歷史上被埋入故紙堆的超級帝國又何曾只有十個。中國從秦朝開始,但凡大一統時代,哪個不是超級帝國?這裡的超級帝國指的不只是以皇帝為最高首腦的國家,而是專制集權的政權,即整個帝國只有一個統治核心,區分於聯邦制政權。超級帝國地位如同今天的美國一樣,影響力在帝國時代波及世界,而且對人類歷史能夠產生深遠影響。
  • 大陸、海洋與帝國 全球視野下的世界史
    主題:人與帝國——講談社·興亡的世界史時間:2019年12月15日14:00--16:30地點:北京建投書店(國貿店)嘉賓:晏紹祥 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彭小瑜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我們這套書現在是第一套出了九種,其中有五種是以帝國為主題的。如果是把亞歷山大這本書所徵服建立的帝國也算作一種就是六種——亞歷山大,接下來是羅馬帝國、唐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另外還出了跟歐洲有關的兩部,一部跟近代歐洲的霸權有關,另外一部寫了東印度公司。最後是《東南亞:多文明世界的發現》。
  • 日本學者看明清王朝:上田信《海與帝國》「導讀」
    除了「交易體系」的核心觀點外,本書另外有四個特色環繞著明清帝國:海洋、白銀、物與環境,這在其他明清通史著作中是較為少見的。海洋的視角在前言中,上田信以一段「花蓮媽祖在昆明」的趣味經驗,將讀者的視野帶到海洋的課題,這章的標題叫「大海環抱的兩個帝國」。
  • 海洋覬覦大陸
    近期的釣魚島問題、朝鮮半島問題、南海問題,都在印證一個基本的世界格局:海洋對大陸的覬覦。當今世界的一切重大問題,都可以放在這個基本的世界格局中來透視。海洋是指海洋國家,以美國為代表,包括歐洲的英國、亞洲的日本等等,都是海洋性格的國家。
  • 海底「帝國大廈」:高500米寬1.5公裡 生命聚寶盆​
    藏在海底的「帝國大廈」最近,施密特海洋研究所,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北端,發現了一座新的獨立珊瑚礁,它高達500米底部寬達1.5公裡,要比帝國大廈、雪梨塔和馬來西亞的雙子塔都高!我們姑且將之稱為:海底「帝國大廈」。
  • 比帝國大廈高 大堡礁發現巨型珊瑚礁
    海洋研究人員在澳大利亞大堡礁發現一個500米高的珊瑚礁,比美國帝國大廈、澳大利亞雪梨塔和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子塔都高。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8日以美國施密特海洋研究所為消息源報導,科研人員20日繪製大堡礁北部海床地圖時發現這處珊瑚礁。
  • 葡萄牙帝國的海上花列傳(1)| 左圖右史
    克勞列著.陸大鵬譯.2016.徵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夢隱.2016.大發現紀念碑與鄭和下西洋圖卷.科學文化評論.13卷4期.宋宜昌.2006.決戰海洋:帝國是怎樣煉成的?上海: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萬明.2001.中葡早期關係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中國不是一個「國」?
    導語: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中國不是一個「國」?朝貢體系從西漢時期便已建立,至清代時已經到了這一制度的後期。中華帝國對於周邊各國的約束力隨著國力的遲退逐漸喪失,處於一個看似強大,卻瀕於崩潰的階段。古中華帝國的朝貢體系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體系,它的約束力往往在於其開列的豐厚的貿易條件,而其所要達到的目的卻是對於周邊國家的文化一統。在費正清先生編寫的《中國的世界秩序》一書中曾經寫道:「用瓦迪姆·葉利謝耶夫的話來說,中國就是一個沒有鄰居的帝國。
  • 《海洋文明小史》:開啟跨越時空的海洋之旅 |書訊
    海洋是地球的溫室:地球生命在這裡誕生,也在這裡進化;海洋是城市文明的哺育者:9000 年前的傑裡科,4000 年前的孟菲斯都在海邊生長;海洋是人類歷史的戰場:亞克興海戰將地中海變成羅馬的內海,特拉法爾加海戰預示了拿破崙滑鐵盧的命運 …… 海洋是現代社會的支柱:海上貿易催生了近代金融業;超過 60% 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 150 千米的區域內 ……可以說,海洋的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一個族群身上,但我們對海洋的了解卻太少
  • 晚期美索不達米亞帝國:亞述帝國、尼布甲尼撒和新巴比倫帝國
    亞述帝國巴比倫帝國崩潰後,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地區,出現了很多謀求拓展實力和提升自身地位的國家,亞述只是其中之一。不過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之後,亞述的勢力逐漸擴張到西南亞的大部分地區。他們利用新近引入的鐵製武器來提高作戰能力,向四面八方進行殘酷無情的侵略。
  • 霸權從陸地向海洋空域的轉移
    從乾燥地帶的人類在約旦種植麥類開始算,至今已約1 萬年;從文明在大河流域產生開始算,已有約5000 年;從波斯帝國建立開始算,已有約2500 年;從阿拉伯帝國建立開始算,已有約1350年;從蒙古帝國建立開始算,已有約800 年。
  • 比帝國大廈還高!澳洲大堡礁發現500公尺高巨型珊瑚礁
    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26日宣布,在澳洲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發現逾120年來首座大型獨立珊瑚礁,其高度甚至高於紐約帝國大廈。研究團隊在為期12個月的探勘繪製大堡礁3D海床地圖時,發現了這座葉片狀的珊瑚礁;其寬1.5公裡、高500公尺,比紐約帝國大廈
  • 建造帝國I級殲星艦實際需要多少費用?
    帝國殲星艦(Imperial Star Destroyer)的模型於2002年4月4日在紐約布魯克林的布魯克林藝術博物館的《星球大戰:神話的魔力》中展出。該展覽是美國巡展的最後一站,展示了原版電影三部曲(《星球大戰:新希望》《帝國反擊》和《絕地歸來》)中使用的原版服裝,模型,道具和藝術品。
  • 「日不落帝國」手伸五大洲(組圖)
    黑色部分為1897年極盛時的「日不落帝國」疆域。大英帝國的實質是英國本土、一些大片殖民地和眾多沿海的殖民點的集合。它就是一度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一個在世界近現代史上最不可忽視的國家。  英國是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在18世紀和19世紀,它是世界發展的領頭羊。自豪的英國人曾經以「日不落帝國」來形容自己的國家,因為在19世紀末的時候,它的殖民地遍及亞洲、非洲、美洲、大洋洲所有大陸板塊,總面積達3350萬平方公裡,統治著世界上3億多的人口。
  • 會議︱古代世界的「帝國」與「帝國治理」
    ;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的宋立宏教授通過分析羅馬公民權利的下放、羅馬總督的權力與制約以及羅馬在被徵服地區推行的統治政策,認為羅馬帝國在鼎盛期形成了「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軍隊成為保護帝國運轉的重要力量,公元3世紀後,「大帝國小政府」的模式逐漸解體,並最終被官僚體系所取代;首都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的晏紹祥教授對古代帝國的治理模式和各古代帝國治理的比較研究提出了新觀點。
  • 澳大利亞發現的巨型珊瑚礁,堪比帝國大廈
    海洋研究組織施密特海洋研究所(Schmidt Ocean Institute)周一宣布,科學家在福克爾號(Falkor)研究船上進行探險時,在北昆士蘭州的水域中發現了分離珊瑚礁,這是一百二十多年來首次發現。珊瑚礁於10月20日首次發現,當時科學家完成了對北大堡礁海底的水下測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