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486545
南方電視臺
據泉州晚報報導,你見過十幾釐米長、七八釐米高的蝸牛嗎?泉州市民注意啦,如果在路上或者田野裡遇到這種蝸牛,切莫隨意碰觸!這是外來入侵物種非洲大蝸牛,它可危害500多種作物,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
晉江市植物病蟲疫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醒市民,該非洲大蝸牛能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如果不小心接觸了這種蝸牛,一定要記得洗手,因為非洲大蝸牛的黏液中可能有寄生蟲。
喜夜間出沒
餓了能吃水泥甚至同伴屍體
晉江市植物病蟲疫情預防控制中心相關專家介紹,非洲大蝸牛是中大型的陸棲蝸牛,已被列入中國首批16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對蔬菜等農作物危害極大,這種巨型蝸牛成體殼長一般為7~8釐米,最大則可長到超過20釐米。而且繁殖能力很強且快,一次可以產下30到700粒卵。
據介紹,這種非洲大蝸牛屬於「夜貓子」,晝伏夜出,喜群居,喜陰溼環境。白天棲息於陰暗潮溼的隱蔽處和藏匿於腐殖質多而疏鬆的土壤下、垃圾堆中、枯草堆、土洞或亂石穴內。晚上8:00以後開始爬出活動,9:00~11:00是活動高峰。次日早上5:00左右返回原居地或就近隱藏起來。畏光怕熱,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當溼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黏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以克服不良環境的幹擾。食物包括農作物、林木、果樹、蔬菜、花卉等植物,飢餓時也取食紙張和同伴屍體,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種作物。
不是法餐蝸牛
吃了可能感染腦膜炎
這種非洲大蝸牛和法國大餐裡蝸牛一樣嗎?可以吃嗎?該專家表示,不是所有的蝸牛都是可以食用的。目前世界上主要的食用蝸牛為法國地產的蘋果蝸牛和巴爾幹半島出產的光亮大蝸牛。而非洲大蝸牛是許多人畜寄生蟲和病原菌的中間宿主,尤其是傳播結核病和嗜酸性腦膜炎,食用則危害極大。
另外專家提醒市民,如果不小心接觸了這種蝸牛,一定要記得洗手,因為非洲大蝸牛的黏液中可能有寄生蟲。
小貼士:防治方法
如何防治非洲大蝸牛?專家給出這樣一些防治辦法。
1.人工捕殺:晚上8點後在發現非洲大蝸牛的地點組織村民進行人工捕殺,用生石灰粉或開水殺死蝸牛後將屍體集中深埋。
2.生石灰粉毒殺。在溝、塘、垃圾堆及房前屋後,結合疾病預防,剷除雜草、焚燒垃圾、疏通管道、清除汙水淤泥,並在晚上非洲大蝸牛爬出來覓食時,用生石灰粉撒施進行毒殺,生石灰粉的用量為每平方米200g。
3.藥劑防治:用四聚乙醛顆粒劑進行誘殺,在非洲大蝸牛隱藏地附近布點施藥,每平方米施藥3-4堆,每堆施50-100粒,第二天檢查藥劑被吃情況,繼續添加藥量,連續投藥2-3天,防治效果即可達80%以上,如遇雨水衝刷,請及時補藥。防治非洲大蝸牛時應注意蝸牛屍體的處理,務必將屍體集中深埋。
(臺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