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是物理學巨匠,是大眾眼中的現代愛因斯坦,當記者半夜打電話通知他得了諾貝爾獎時,他讓對方在合適的時間重新打過來就匆匆掛上了電話。對於成功與名譽,他總是這樣輕描淡寫。雖然費曼是公認的天才,但他卻不以為然,在本書作者因不知道研究什麼陷入困境,向他求救時,他說小時候你喜歡科學嗎?那是你所熱衷的愛好嗎?記住,它(研究)應該是一種樂趣。
他告訴我們,追求突破並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享受一種探索的樂趣。對於卓越,費曼認為那只不過是做一件使自己高興的事,對於人生,費曼認為不過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就像賈伯斯臨死前頓悟到的一樣。
凡俗人世,芸芸眾生,都是些平淡無奇的人們,我們總是渴望成功與精彩,永遠無法想像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是如何看待人生與成功的。這本《費曼的彩虹》則從費曼人生的最後幾年,詳細闡述其生活日常和人生態度。作者倫納德·蒙洛迪諾當年作為一個年青有為的物理學家,被聘請到加州理工學院,與費曼與默裡同層共事,一個青年在那些構築自我、認識自我的特殊日子裡,貼身陪同、深度訪談費曼,渴望得到更多啟發和指引,走出前路的迷茫。
少年時,一本《物理之美》帶蒙洛迪諾走進了物理界,費曼也成為了他永遠的偶像。當他被加州理工學院聘請,有幸與費曼在同層工作時,他總是尋找機會與費曼相處,渴望在費曼身上取經。而費曼也永遠是一副公事公辦又異常真摯的模樣,許多話語都給了蒙洛迪諾以指引。
一、人生的成功不是為了追求成功,而是自己的興趣和熱愛的附產品
追逐成功與精彩的人生,是我們所有平凡人內心的追求,但大多數人,只是對著成功望洋興嘆,看著成功是那麼近,卻又永遠不可即。
為什麼我們如此用力而又不可得?因為我們做的事許多都不是我們所熱愛的,只是因為看見別人這麼做成功了,所以我們就跟風像別人那麼做,但是事實上我們努力得非常辛苦,卻很難獲得成功。
費曼就很好地詮釋了熱愛與成功的聯繫。
一次,作者看見費曼神情很嚴肅,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彩虹,就與費曼聊起了彩虹,作者說,笛卡爾獲得研究彩虹的靈感,應該是發現可以通過思考一顆水滴以及幾何情況來分析這個問題,而費曼認為,笛卡爾的靈感來源於他認為彩虹很美。
我們不得不驚嘆於費曼思想的簡單與純粹。常言道,真理都是赤(和諧)裸裸的,而費曼直擊最可能的真相,往往就是這麼簡單而又漫不經心。我們總是習慣於用自己已知的去解釋過去的、別人的所知所想,其實這是一種用結果解釋開始的現象,很容易被自己已知的信息幹擾,要還原事實的真相,只有像費曼這樣,能撇清自己的所知,去真正還原事實真相。
這就是費曼所說的「過度的教育反而會引起麻煩」的正解。所以,教育讓我們千篇一律,為了有所求而求,成功成為了當事人一種沉重的負擔,很難用一種簡單而又純粹的心態去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讓苦也成為一種極樂。
過度的教育讓我們的行為充滿了目的性,我們很難從實現成功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得真正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那種簡單的快樂和意外的成功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一次偶然的成功就讓我們越來越沾沾自喜,很難再有能力去突破。過於看重成功,而忽視自己的興趣和熱愛,正在一步步吞噬我們內在的動力,變得越來越焦慮,離成功越來越遠。
二、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追求成功,而在於享受家人之愛
費曼獲得的成功,可以說是少有的站在人類之巔的成功,他們這些頂級科學家推進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進程,顛覆的是全世界所有人的認知,但蒙洛迪諾問費曼有什麼遺憾時,永遠一副公事公辦的費曼眼淚湧了上來,「我可能無法親眼看著我女兒長大了。」
我們現在許多人,總是以為家人可有可無,明明可以長期陪伴,但我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在逃離,總是以為所有所有的身外之物要比我們的家人要重要得多。
但等人生的喧囂靜下來之後,我們還剩下些什麼呢?那些曾經的熱鬧不過是繁華了別人可有可無的日常,自己最後則只剩下永遠的孤寂,但大多數人並不明白自己無意義的折騰,用犧牲家人的情感成就一堆堆日後的垃圾。
賈伯斯臨終前說:「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賈伯斯後悔自己曾迷失在追逐財富與成功的虛幻中,讓他錯失了許多感受愛和情感的機會,但費曼站在人世的巔峰,他從未迷失,他愛自己的妻子,雖然她有肺結核,他執意娶她,並不為責任,而是為了與她一起生活一起感受生活,他患癌,從不擔心自己事業的成就,卻害怕不能看著自己的小女兒長大。
費曼雖然成就蓋世,活到年老,但他一直像個純真的孩子,從無改變。他始終堅持自己,對自己不喜歡的敢於坦承態度,但永遠不會打擊別人的執著,這種既忠於自己又尊重別人的作風,更像一個煢煢孑立的剛直影子,不帶走這世間的一片雲彩,卻在這世間留下一股乾淨的勁風,讓所有人願意追隨。
這本書寫下的是作者年輕有為又有點江郎才盡的青年歲月裡,那些帶著沉重的鐐銬在世界頂級科研室撲騰的日子,對作者來說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折磨,在這種雙重煎熬下,作者頻頻像費曼請教,每次都獲得了報有指導性的建議,雖然費曼從不承認自己教過作者什麼,但作者在費曼身上學到的東西慢慢讓他找到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最終,蒙洛迪諾放下自己物理學家的身份,成為了作家、編劇,他擔任編劇的好萊塢電影《星際迷航》大獲成功,在電影界和圖書界獲得多項大獎。
《費曼的彩虹》到處充斥著高深的物理知識與個人人生際遇結合的解釋,讓物理知識理解起來非常有趣,而作者與費曼的談話,處處充斥著費曼思想的彩虹。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話語,對處在迷茫中的年輕人或陷入思想死胡同的人,是非常有啟智作用的。讀完這本書,讓我愈發覺得物理知識的有趣,愈發覺得頂級科學家的可愛。
人生不過如此,大道至簡,我們從最複雜的知識頭腦裡看到最簡單純樸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