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曼的彩虹》: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如何看待成功與人生?

2020-12-03 山村靜聽

費曼是物理學巨匠,是大眾眼中的現代愛因斯坦,當記者半夜打電話通知他得了諾貝爾獎時,他讓對方在合適的時間重新打過來就匆匆掛上了電話。對於成功與名譽,他總是這樣輕描淡寫。雖然費曼是公認的天才,但他卻不以為然,在本書作者因不知道研究什麼陷入困境,向他求救時,他說小時候你喜歡科學嗎?那是你所熱衷的愛好嗎?記住,它(研究)應該是一種樂趣。

他告訴我們,追求突破並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享受一種探索的樂趣。對於卓越,費曼認為那只不過是做一件使自己高興的事,對於人生,費曼認為不過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就像賈伯斯臨死前頓悟到的一樣。

凡俗人世,芸芸眾生,都是些平淡無奇的人們,我們總是渴望成功與精彩,永遠無法想像那些站在金字塔尖的人是如何看待人生與成功的。這本《費曼的彩虹》則從費曼人生的最後幾年,詳細闡述其生活日常和人生態度。作者倫納德·蒙洛迪諾當年作為一個年青有為的物理學家,被聘請到加州理工學院,與費曼與默裡同層共事,一個青年在那些構築自我、認識自我的特殊日子裡,貼身陪同、深度訪談費曼,渴望得到更多啟發和指引,走出前路的迷茫。

少年時,一本《物理之美》帶蒙洛迪諾走進了物理界,費曼也成為了他永遠的偶像。當他被加州理工學院聘請,有幸與費曼在同層工作時,他總是尋找機會與費曼相處,渴望在費曼身上取經。而費曼也永遠是一副公事公辦又異常真摯的模樣,許多話語都給了蒙洛迪諾以指引。

一、人生的成功不是為了追求成功,而是自己的興趣和熱愛的附產品

追逐成功與精彩的人生,是我們所有平凡人內心的追求,但大多數人,只是對著成功望洋興嘆,看著成功是那麼近,卻又永遠不可即。

為什麼我們如此用力而又不可得?因為我們做的事許多都不是我們所熱愛的,只是因為看見別人這麼做成功了,所以我們就跟風像別人那麼做,但是事實上我們努力得非常辛苦,卻很難獲得成功。

費曼就很好地詮釋了熱愛與成功的聯繫。

一次,作者看見費曼神情很嚴肅,全神貫注地凝視著彩虹,就與費曼聊起了彩虹,作者說,笛卡爾獲得研究彩虹的靈感,應該是發現可以通過思考一顆水滴以及幾何情況來分析這個問題,而費曼認為,笛卡爾的靈感來源於他認為彩虹很美。

我們不得不驚嘆於費曼思想的簡單與純粹。常言道,真理都是赤(和諧)裸裸的,而費曼直擊最可能的真相,往往就是這麼簡單而又漫不經心。我們總是習慣於用自己已知的去解釋過去的、別人的所知所想,其實這是一種用結果解釋開始的現象,很容易被自己已知的信息幹擾,要還原事實的真相,只有像費曼這樣,能撇清自己的所知,去真正還原事實真相。

這就是費曼所說的「過度的教育反而會引起麻煩」的正解。所以,教育讓我們千篇一律,為了有所求而求,成功成為了當事人一種沉重的負擔,很難用一種簡單而又純粹的心態去沉浸在自己的興趣中,讓苦也成為一種極樂。

過度的教育讓我們的行為充滿了目的性,我們很難從實現成功的過程和結果中,獲得真正的滿足感和幸福感。那種簡單的快樂和意外的成功正在離我們越來越遠,一次偶然的成功就讓我們越來越沾沾自喜,很難再有能力去突破。過於看重成功,而忽視自己的興趣和熱愛,正在一步步吞噬我們內在的動力,變得越來越焦慮,離成功越來越遠。

二、人生的意義不在於追求成功,而在於享受家人之愛

費曼獲得的成功,可以說是少有的站在人類之巔的成功,他們這些頂級科學家推進的是整個人類社會的進程,顛覆的是全世界所有人的認知,但蒙洛迪諾問費曼有什麼遺憾時,永遠一副公事公辦的費曼眼淚湧了上來,「我可能無法親眼看著我女兒長大了。」

我們現在許多人,總是以為家人可有可無,明明可以長期陪伴,但我們總是以各種各樣的理由在逃離,總是以為所有所有的身外之物要比我們的家人要重要得多。

但等人生的喧囂靜下來之後,我們還剩下些什麼呢?那些曾經的熱鬧不過是繁華了別人可有可無的日常,自己最後則只剩下永遠的孤寂,但大多數人並不明白自己無意義的折騰,用犧牲家人的情感成就一堆堆日後的垃圾。

賈伯斯臨終前說:「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賈伯斯後悔自己曾迷失在追逐財富與成功的虛幻中,讓他錯失了許多感受愛和情感的機會,但費曼站在人世的巔峰,他從未迷失,他愛自己的妻子,雖然她有肺結核,他執意娶她,並不為責任,而是為了與她一起生活一起感受生活,他患癌,從不擔心自己事業的成就,卻害怕不能看著自己的小女兒長大。

費曼雖然成就蓋世,活到年老,但他一直像個純真的孩子,從無改變。他始終堅持自己,對自己不喜歡的敢於坦承態度,但永遠不會打擊別人的執著,這種既忠於自己又尊重別人的作風,更像一個煢煢孑立的剛直影子,不帶走這世間的一片雲彩,卻在這世間留下一股乾淨的勁風,讓所有人願意追隨。

這本書寫下的是作者年輕有為又有點江郎才盡的青年歲月裡,那些帶著沉重的鐐銬在世界頂級科研室撲騰的日子,對作者來說既是一種榮譽,也是一種折磨,在這種雙重煎熬下,作者頻頻像費曼請教,每次都獲得了報有指導性的建議,雖然費曼從不承認自己教過作者什麼,但作者在費曼身上學到的東西慢慢讓他找到了自己、認識了自己、接受了自己。最終,蒙洛迪諾放下自己物理學家的身份,成為了作家、編劇,他擔任編劇的好萊塢電影《星際迷航》大獲成功,在電影界和圖書界獲得多項大獎。

《費曼的彩虹》到處充斥著高深的物理知識與個人人生際遇結合的解釋,讓物理知識理解起來非常有趣,而作者與費曼的談話,處處充斥著費曼思想的彩虹。這些看似漫不經心的話語,對處在迷茫中的年輕人或陷入思想死胡同的人,是非常有啟智作用的。讀完這本書,讓我愈發覺得物理知識的有趣,愈發覺得頂級科學家的可愛。

人生不過如此,大道至簡,我們從最複雜的知識頭腦裡看到最簡單純樸的真理。

相關焦點

  • 《費曼的彩虹》丨萬物至理與人生選擇大道相通,看物理大師人生課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利安 施溫格悼念費曼的訃告詞21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理察 費曼是物理學界的傳奇人物,他作為物理學家有很多奇聞異事流傳在社會和學界之中。費曼先生之前有本書《物理之美》寫得深入淺出,深得讀者好評,在我看來簡直是把不可能的事情做到了的典範。由此可見,費曼先生對於物理學在社會上的普及做出的貢獻真的是功不可沒。在《物理之美》一書中的結尾,費曼先生寫:「生活在一個仍然能有所發現的時代是非常幸運的。就像發現美洲大陸一樣,這樣的機會只有一次。
  • 諾獎得主費曼:比愛因斯坦更離經叛道的天才科學家
    父親短短的回答,不僅教會小費曼如何區分「知道東西的名字」和「知道東西」。也教會費曼一種科學家精神:誠實地表達自己的無知。費曼圖幫助費曼推導出光與物質的互動——量子電動力學,費曼因而獲頒 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組圖)
    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2007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彼得-格林貝格爾(圖左)中新網10月9日電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今天宣布,將2007年度諾貝爾物理獎授予法國科學家阿爾貝·費爾和德國科學家彼得·格林貝格爾,以表彰他們發現巨磁電阻效應的貢獻。
  • 《發現的樂趣》:聽有史以來最有趣的物理學家費曼講述傳奇人生
    他是無線電修理工、保險柜破譯高手、畫家、手鼓演奏家、瑪雅文字破譯者、教育專家、原子彈製造者,甚至也是專欄作家,但他更廣為人知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他可以上天屠龍,在地打虎,但他偏偏不把這一切當回事,卻熱衷於向全世界賣萌,碰巧他又長得也不賴,漂亮的實力派行列有他一席座次。
  • 諾獎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秘籍:讓一切學習事半功倍
    編者按: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1918-1988)為美國著名的物理學家、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他提出了費曼圖、費曼規則和重正化的計算方法,是研究量子電動力學和粒子物理學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其演講集《發現的樂趣》裡,費曼提到了孩提時代父親是如何帶他認識周圍的世界的,而他的學習方法正是由此而來。
  • 諾獎得主「真·男神」費曼的愛情觀
    諾獎得主「真·男神」費曼的愛情觀 2019-08-11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悅讀】別鬧了,費曼先生
    領了諾貝爾獎之後,同事維斯可夫和他打賭十元費曼先生會坐上某一領導位置,但費曼先生在一九七六年拿到那十元。事實上,費曼先生幾乎從不參與加州理工學院內,如:經費、升等、設備等任何行政工作。別人可能看他自私。但對他,這是他保衛自己創造自由的方式。他甚至連續五年努力辭去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榮譽位置,因為選舉其它院士的責任頗困擾他。
  • 2019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回顧史上諾獎最年輕得主!
    而這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保持最年輕諾獎得主頭銜長達99年!(歡迎在下文中找答案喲)諾貝爾獎1895年,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在遺囑中將自已大部分財產設立化學、物理、文學、生理醫學以及和平獎的獎金,用於獎勵在這些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②
    記者首先問:「我感覺您對自己每一個人生階段都有很明確的選擇,比如小時候對科學、對科學家感興趣;大學時,就鎖定了要研究物理;然後每做一個實驗也是力排眾議,自己堅持下來,一個人怎麼能夠每一次選擇都能這麼堅定和正確呢?」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論學習,在座的各位都是弟弟
    不僅學習時間被工作、生活分解的碎片化(如何避免碎片化學習,看小助手之前的推文:當時只是把學習能力下降歸結為過了學習高峰期,直到我遇見了——費曼學習法。之前的學習失落感才有了改觀。費曼學習法費曼學習法是由加拿大物理學家費曼所發明的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
  • 「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丨諾獎得主那些鮮為人知的軼事
    1 最年輕得主:威廉·勞倫斯·布拉格(25歲因在利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父親攜手榮膺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英國物理學家威廉·勞倫斯·布拉格是著名物理學家威廉·亨利·布拉格的兒子,25歲時因其在利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方面的開創性貢獻,與父親分享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對同時獲得諾貝爾獎的父子
  •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信仰真相
    費曼說:「我所不能創造的,我就不懂」;狄拉克:「如果生命的發生極其不可能,上帝的存在就極有可能」;菲利普斯:信仰上帝與否非科學命題,「上帝是愛,他是有情的」。2015年10月6日,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隨著前一天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這是一個歷史性的突破,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中國人格外的關注和熱談。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奧利弗·威廉森  威廉森是"新制度經濟學"的著名學者。他的研究表明,市場和諸如公司等層級組織代表著不同的治理結構,在解決利益衝突方面採取不同的方法。  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艾利諾-奧斯特羅姆  奧斯特羅姆是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 近1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一覽
    圖片來源:諾貝爾獎社交媒體帳戶截圖諾貝爾經濟學獎雖然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但這一獎項得主的平均年齡高達約67歲。美國經濟學家赫維克茲是經濟學獎年紀最大的獲獎者,獲獎時年齡為90歲。此外,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僅有兩名女性。
  • 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中國故事
    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經濟學界最重要的世界獎項之一,一直受到極大關注。雖然目前未有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獎,但此前歷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中,不少人與中國有一定淵源,或是對中國經濟社會問題有較多研究,或是在中國的組織機構中有所任職,或與中國經濟學家有一定聯繫。
  •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揭曉 三位得主資料介紹
    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新鮮出爐!】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45分,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引力波探測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2017 年 10 月 3 日北京時間 17 點 45 分許,美國物理學家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巴裡·巴裡什(Barry Barish),因構思和設計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 LIGO,對直接探測引力波做出傑出貢獻,榮獲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夸克之父」去世:棄文從理拿諾獎,一生與費曼「相愛相殺」
    夸克基礎模型由於蓋爾曼對粒子物理學的貢獻,他摘下了 1969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以外還有許多獎勵榮譽:1959 年、1966 年、1967 年和1968 年先後獲得了美國物理學會的丹尼·海涅曼獎;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頒發的 E.U.勞倫斯(Lawrence)物理學獎;費城富蘭克林學院的富蘭克林獎章以及美國科學院的 J.J卡蒂(Carty)獎章等等。
  • 名篇︱《別鬧了,費曼先生》——保持孩童般的好奇之心
    難怪物理學家弗裡曼·戴森教授在康奈爾大學初見費曼時對他的印象是「半是天才,半是滑稽演員」,後來隨著對費曼的了解加深,戴森又把原來的評價更正為「完全是天才,完全是滑稽演員」。《別鬧了,費曼先生》以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日常故事告訴我們這位大物理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分享了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另一半授予了對宇宙X射線探測做出重要貢獻的賈科尼(R.他也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學生,其中梶田隆章因超級神岡實驗發現的中微子振蕩而分享2015年物理諾獎。但也因為探測器建造成功,有所準備,才能將機遇轉化為成功。
  • 他被父親逼迫棄文從理,竟輕取諾獎與費曼、楊振寧爭高下
    夸克基礎模型由於蓋爾曼對粒子物理學的貢獻,他摘下了1969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除此以外還有許多獎勵榮譽:1959年、1966年、1967年和1968年先後獲得了美國物理學會的丹尼·海涅曼獎;美國原子能委員會頒發的E.U.勞倫斯(Lawrence)物理學獎;費城富蘭克林學院的富蘭克林獎章以及美國科學院的J.J卡蒂(Carty)獎章;他還被許多大學授予榮譽科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