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動物所創製首例甲減豬模型

2021-01-07 科學網

 

先天性甲狀腺激素功能低下症(甲減),是由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導致的內分泌紊亂。世界範圍內新生兒發病率高達1:1,400-1:2,800。臨床上,20%-60%甲減患者表現出貧血或免疫缺陷等症狀,但分子機制卻不明確。甲狀腺激素替代是治療甲減患者的常用方法,然而,相關報導表明對一些嚴重的甲減且並發貧血的患者而言,服用甲狀腺激素並不能完全治癒,這說明甲狀腺激素嚴重缺乏帶來的損害並不是完全可逆的。

 

適宜的動物模型對於解析疾病的發病機制,從而研發新藥或者開發新的治療手段至關重要。相較於小鼠等模式動物而言,豬作為大動物不僅與人類器官大小,生理生化等性狀相近,在甲狀腺激素代謝和免疫等方面與人類更接近。更為重要的是,豬甲狀腺可以作為天然甲狀腺激素的最主要來源之一,豬適合作為模擬人類甲減的動物模型。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孟安明、周琪的倡導下,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牽頭成立了「中國豬化學誘變聯盟」,利用ENU化學誘變技術高效地創製了大量的豬疾病模型和突變體,並發現了一例先天性無毛突變體隱性遺傳的家系。研究中,通過表型分析發現該突變體表現為與人類接近的嚴重甲減特徵。基於家系的全基因組連鎖分析和全基因組測序定位了致病基因DUOX2。該基因發生了點突變,即c.1226A>G 轉換導致相應的胺基酸序列D409G的改變。利用CRISPR/Cas9系統在正常豬中敲除該基因相應的區域,發現突變體表型與ENU誘變獲得的表型一致,進一步證實了DUOX2為該家系的致病基因。

 

DUOX2協同其成熟因子DUOXA2產生H2O2。在甲狀腺甲狀腺激素合成中,H2O2作為甲狀腺過氧化物酶的底物,過氧化物酶參與甲狀腺球蛋白酪氨酸殘基的碘化和碘化酪氨酸的耦聯過程,該步驟是甲狀腺激素合成中的限速步驟。D409G突變位於DUOX2中的peroxidase-like功能域,該突變導致DUOX2蛋白穩定性嚴重下降。體內和體外實驗同時證實,該突變使甲狀腺中H2O2的產生減少。綜上所述,由於D409G突變破壞了DUOX2蛋白穩定性,影響甲狀腺中H2O2的產生,引發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

 

對該甲減豬模型的表型深入研究發現,其同時表現嚴重的貧血和免疫缺陷症狀。為了進一步挖掘甲減和貧血及免疫缺陷之間的分子機制,對胸腺組織進行轉錄組測序,發現了一個關鍵的轉錄因子KLF9在突變體的胸腺組織中表達量顯著下降。胸腺作為T淋巴細胞產生的主要器官,推測KLF9可能影響造血細胞的產生。通過體內外實驗證實,豬KLF9基因在造血細胞中以依賴於甲狀腺激素的方式,直接受甲狀腺激素受體的調控。為證實KLF9作為甲狀腺激素受體的直接下遊基因是否影響造血的發生,進一步利用斑馬魚模型證實:敲低Klf9後,成熟的紅細胞和T淋巴細胞減少。其可能的分子機制是Klf9通過調控細胞凋亡和分裂過程,影響紅細胞的成熟和T淋巴細胞的生成。

 

該研究工作創製了首例豬甲減模型,並首次發現KLF9作為一個關鍵的因子介導甲狀腺激素受體調控造血和免疫細胞的發生,從而揭示了甲減患者貧血和免疫缺陷的潛在原因,為人類甲減的精準醫療研究提供理論支撐;也為培育高免疫力的新品系豬和豬的健康養殖提供了理論基礎。論文以Thyroid hormone regulates hematopoiesis via TR-KLF9為題在線發表在Blood雜誌上。

 

該課題得到了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轉基因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基礎研究計劃和863計劃等的資助。(來源: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甲狀腺激素通過TR-KLF9軸影響紅細胞和淋巴細胞生成的模式圖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舞蹈症豬是什麼?具體什麼情況?
    中科院院士裴鋼教授在得知該成果發表後指出,此次我國科學家在豬的疾病模型研究中又取得重大進展,表明我國在大動物模型的研究中已走在世界前列,將極大地推動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創新發展。  據悉,李曉江和李世華曾在2008年與美國埃默裡大學合作者成功地建立了世界首例轉基因亨廷頓舞蹈病的猴模型,2010年,他們又與賴良學合作建立了首例轉基因亨廷頓舞蹈病的豬模型。
  • 中國動物疾病模型重大進展: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誕生
    最新的進展是,該疾病的大動物模型成功建立。北京時間3月30日,生物學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成果: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2個月以前,中國科學家獲得全球首個體細胞克隆猴的成果也發表在該期刊。
  •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在中國誕生 亨廷頓舞蹈病有了「豬模型」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經過4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敲入豬,能精準地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 亨廷頓舞蹈病有了「豬模型」
    >世界首例神經疾病基因敲入豬在廣東誕生記者 李鋼 通訊員 黃博純 不能自主地產生肢體舞蹈,然後無可逆轉地死亡,自從19世紀被發現以來,亨廷頓舞蹈病這一神經退行性疾病已經嚴重困擾了人類一百多年,迄今沒有找出有效的治療方法。
  •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 或將破解引起神經細胞死亡的絕症對人類的威脅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 或將破解引起神經細胞死亡的絕症對人類的威脅時間:2018-03-30 14:20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首例舞蹈症豬 或將破解引起神經細胞死亡的絕症對人類的威脅 (3月30日)凌晨,世界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表生物學領域的一項重大成果
  • 我國誕生世界首例神經疾病基因敲入豬(組圖)
    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經過4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敲入豬,能精準地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 世界首例舞蹈症豬 精準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北京時間2018年3月30日凌晨(就在剛剛),生物學頂尖學術期刊《Cell》在線發表,我國科學家領銜的國際研究團隊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敲入豬。這是繼世界首隻轉基因亨廷頓病猴模型之後,由中國科學家主導,在豬模型上取得的重大科學突破,這個首例舞蹈症豬能精準地模擬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亨廷頓舞蹈病,為我國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提供了最新手段
  • 首例亨廷頓舞蹈症豬誕生:症狀、病理與人類似
    最新的進展是,該疾病的大動物模型成功建立。北京時間3月30日,生物學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的一項重大成果: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和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CNT),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病基因敲入豬,精準地模擬出人類神經退行性疾病。
  • NATURE重大突破:世界首例長壽基因編輯猴模型在中科院誕生
    圖1, 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獲得SIRT6全身敲除的食蟹猴中國科學院幹細胞與再生創新研究院等研究團隊聯合攻關,經過三年的不懈努力,首次實現了SIRT6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的全身敲除,獲得了世界上首例特定長壽基因敲除的食蟹猴模型。
  • 我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月22日,在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孫強研究員(左一)、劉真研究員(左二)和團隊成員在交流克隆猴近況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的孫強研究員與劉真研究員、張洪鈞研究員合作,三個研究團隊經過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成功構建了世界首例核心節律基因BMAL1敲除獼猴模型。該項成果1月24日在線發表在權威綜合英文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
  • 「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在漯河誕生
    據介紹,8月16日,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德保矮馬(取名:天天),在漯河市天啟生物精準繁育基地順利出生,引發全國關注!作為中國首例體細胞克隆馬,這項成果相比於世界首例晚了17年,標誌著我國成為了繼美國,阿根廷之後,第三個掌握產業級體細胞克隆馬技術的國家,代表著我國在這項技術上走了在世界前列。
  • 世界首例體細胞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經過五年研究攻關,我國科學家成功克隆出了兩隻食蟹猴,這也是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喝奶粉、墊尿不溼、24小時監控,在專業醫護人員的看護下,世界首例通過體細胞克隆的兩隻小猴正在健康地成長。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非人靈長類研究平臺主任孫強介紹,在成長到六個月之後,「中中」和「華華」就會被送到猴群之中,觀察其在群體生活中的狀況。「體細胞克隆猴」是什麼黑科技?
  • 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中國首例綠色螢光蛋白轉基因克隆豬降生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9日 14:0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近日,東北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功培育出具有
  • 我國科學家培育出亨廷頓舞蹈病豬模型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利用基因工程技術,來自中國暨南大學、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吉林大學、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雲南農業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構建出HD豬模型。他們預計這種HD豬模型可能是一種測試HD療法的實用方法。
  • 中科院神經所所長:體細胞克隆猴開啟新藥研發「靈長類」時代
    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神經所」)所長蒲慕明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中科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從蒲慕明那接到體細胞克隆猴任務時,給自己和團隊的時間是十年。事實上,他們僅用了五年就做出讓學術界矚目的成果。
  •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1/7)
    中國科學家創建世界首例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模型 繼2017年底在國際上率先攻克非人靈長類動物體細胞核克隆這一世界性難題、成功誕生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個克隆猴「華華」之後,中國科學家又經過努力,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方法,並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獲得5隻生物節律核心基因BMAL1敲除的克隆猴,在國際上首次成功構建一批遺傳背景一致的生物節律紊亂獼猴模型
  • 中國克隆猴技術領先世界 將解決實驗動物模型缺失問題
    「這項成果將不僅為動物研究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還會促進人類疾病治療新方案的開發。」《細胞》雜誌主編Emilie Marcus說。「克隆」可簡單理解為在最早生命體——胚胎上做手術,這個詞最早闖進人們的視野與1997年發生的一件大事有關,那一年克隆羊「多莉」誕生了,這隻實際上出生於1996年5月的首例體細胞克隆哺乳動物自此成為動物界的「明星」,也徹底顛覆了人類對生殖發育經典理論的認識。
  • 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豬誕生
    世界首例亨廷頓舞蹈症基因豬誕生/3) "← →"翻頁 在廣州九龍鎮有一座 "豬賓館
  • 模式動物表型與建設研究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瞄準豬 說你像「八戒...
    全面詮釋人類重大疾病需要新型模式動物    「為了解生命和解決困擾人類的健康問題,人們引入了模式動物的概念,模式動物為人類研究自身生命活動提供了重要參考。」該項目首席科學家、中科院院士孟安明說。
  • 中國自主培育出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打破韓國技術壟斷
    據科技日報7月5日報導,5日,北京希諾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對外宣布,經公安部南昌警犬基地犬DNA實驗室鑑定,該公司培育的比格犬「龍龍」與世界首例基因編輯疾病模型犬「蘋果」同一認定機率大於99.99%,與「代孕犬」排除親子關係,這證明了「龍龍」就是「蘋果」的克隆犬。「龍龍」成為我國首例完全自主培育的體細胞克隆犬,也是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克隆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