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可黴素的幾種死法需警惕!
換季容易感冒,門診接到的患者日益增多,大多數表現為普通的感冒發熱症狀。但就是這看似簡單的常見病,稍有不慎就會出現大問題。
有村醫同仁給患者輸液後出了人命,輸注的最後一張處方是1.8 g的林可黴素注射劑。該村醫面臨的不僅是精神上的打擊和名譽上的損害,還有可能接受法律的制裁,據說願賠30萬了事……
事件回顧
下午三點多,唐女士去掛水。可第1瓶剛掛一半,患者突然抽搐並暈了過去,隨即被送往附近的石橋醫院進行搶救,最終因搶救無效死亡。
據死者家屬交代,死者生前患有高血壓,一直用藥控制,平素體健。這次去衛生室輸液,只是因為感冒發熱,當時醫生為患者輸注了1.8 g的林可黴素注射液。
面對這起醫療事故和糾紛,經過塗縣衛計委相關領導調解,村醫願賠償30萬,作為對死者家屬的補償。
對於收入本不高的村醫群體,發生這類大事故,可以說是難以承受之重。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因為一時疏忽,釀成不可挽回的悲劇,於人於己都得不償失。但咱們回過頭理性思考這起事故的前前後後發現,有幾方面的問題值得警惕:
一
林可黴素最容易引發的兩種「死法」
1、 青黴素和頭孢菌素過敏者
該患者存在青黴素過敏的嫌疑,繼而才有了村醫用林可黴素代替消炎的事實。這也符合林可黴素的說明書和臨床上的一般用藥規律。
但事實上,這麼操作存在很大的風險。據有效數據統計,在因林可黴素過敏性休克引起死亡病例中,有青黴素過敏史者佔50%。也就是說,有青黴素過敏史的患者,發生林可黴素過敏性休克導致死亡的機率相當大。
我們必須明確,認為林可黴素安全繼而作為青黴素、頭孢菌素等過敏患者首選藥物的觀念,應予以糾正。 在使用林可(克林)黴素時,一定要做好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各種準備。
2、林可(克林)黴素,劑量過大或滴速過快
我們知道,林可黴素屬於時間依賴性抗菌藥,可一日多次給藥,靜脈滴注/肌內注射「革蘭陽性菌感染0.6-1.2 g/d,分2-4次給予;厭氧菌感染1.2-2.7 g/d,分2-4次給予;極嚴重感染每日用量可達4.8 g。
如果大劑量給藥,甚至快速滴注,不僅可引起腎功能異常、血尿、急性腎衰竭,而且可致血壓下降、呼吸抑制和心臟驟停。
報導顯示,當事醫生為患者輸住了1.8 g的林可黴素注射液,這就明顯存在超劑量應用林可黴素的嫌疑。如果連續兩天為患者輸注超常規劑量的林可黴素注射液,勢必會為事故的進一步發生埋下隱患。再者,若患者在輸液的過程之中滴注速度過快,那麼,發生事故的危險性將會進一步增加。
二
其他「死法」
1、與阿米卡星合用,致呼吸衰竭
林可黴素具有神經肌肉阻滯作用,且有多個作用部位,對突觸前、受體、通道及肌肉均有阻滯作用;
在聯合用藥中,尤其是氨基糖苷類抗生素、骨胳肌鬆弛藥、鎮靜催眠藥其他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等聯用時,可能因神經肌肉阻滯與中樞抑制的累加和協同作用,出現肌肉鬆弛加重、呼吸抑制或麻痺等。
動物實驗證明:相同的給藥劑量,單用阿米卡星或林可黴素時未引起動物死亡,阿米卡星和林可黴素聯用時,動物迅即發生行動蹣跚、呼吸困難、抽搐而死。而且阿米卡星和林可黴素聯用毒性增加和給藥間隔時間無明顯相關性,只要體內存在一定的藥物濃度,兩藥聯用均有危險性。
案例:
患者,女,33 歲。某日感冒後在本村醫務室內靜脈滴注硫酸阿米卡星、鹽酸林可黴素治療。治療後無明顯異常。翌日再次滴注硫酸阿米卡星及鹽酸林可黴素過程中突然出現呼吸困難、面色紫紺等情況,搶救無效死亡。最後經屍檢、檢驗確認為靜脈滴注硫酸阿米卡星、鹽酸林可黴素引起急性呼吸衰竭死亡。
2、與地塞米松合用,引起低血鉀
單獨應用林可黴素可導致低鉀血症但機制不明。地塞米松屬長效糖皮質激素,半衰期5小時,能夠保鈉排鉀,但作用較弱,長期大量應用,作用較明顯。
林可黴素和地塞米松在臨床,尤其是基層醫療機構使用較為普遍,二者聯用的情況也不在少數。搜索相關文獻,林可黴素聯用地塞米松導致低鉀血症發生時,大多數存在大劑量使用林可黴素的情況。
臨床醫生宜避免二者聯用,必須使用時須慎重考慮林可黴素的用量並注意觀察,如有低鉀血症表現時應檢查血鉀並予以處理,且密切注意防治心律失常的發生。
案例:
患者,男,30歲。因「感冒」到某診所就診。給予0.9氯化鈉500 mL+林可黴素1.8 g+地塞米松5 mg靜脈滴注,輸液無不良反應。輸注完畢後1小時,患者出現四肢無力,腿腳麻木等症狀,因搶救不及時死亡。最後經過化驗、屍檢等,認定為聯用林可黴素及地塞米松導致低鉀血症誘發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死亡。
【來源:醫學界風溼免疫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