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發明者獲物理學獎 可能引發電子工業革命

2020-12-05 搜狐網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安德烈·海姆(左圖)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右圖)5日以石墨烯研究獲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說,之所以授予這兩位俄羅斯裔科學家物理學獎,是為了獎勵他們「研究二維材料石墨烯的開創性實驗」。石墨烯材料被普遍認為會最終替代矽,從而引發電子工業的再次革命。

  ■新聞人物

  安德烈·海姆 曾獲「搞笑諾獎」

  海姆1958年出生於俄羅斯索契,1987年獲得博士學位,現任曼徹斯特大學教授。

  宣布獲獎者並介紹獲獎成果之後,會議室內大屏幕定格顯現海姆和諾沃肖洛夫的照片。評審委員會現場電話連線海姆,讓他與記者互動。

  瑞典電視臺一名記者首先提問,欲知其獲獎感受,海姆答曰「意料之外、震驚」,說他忘了當天是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的日子,而話語間卻難以掩飾喜悅心情。

  「我今天打算繼續工作,完成上星期沒有寫完的一篇論文,」他說,「我試著像以前一樣生活,」因為自己不是因為獲獎就會「餘生停止工作的人」。

  據BBC報導,安德烈·海姆還曾在十年前獲得過「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當年他和麥可·貝瑞教授使用磁性克服了重力作用,使一隻青蛙懸浮在半空中。他們推測使用類似的方法可以試著克服一個人的重力作用,讓他在半空中漂浮起來。而這一項「搞笑諾貝爾獎」幾乎和真正的諾貝爾獎一樣出名。

  諾沃肖洛夫 1973年來最年輕

  諾沃肖洛夫1974年出生於俄羅斯下塔吉爾,2004年獲得荷蘭奈梅亨大學博士學位,現任曼徹斯特大學教授。諾沃肖洛夫是自1973年以來最年輕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獲獎消息發布幾個小時後,諾沃肖洛夫受到一名記者電話「騷擾」,卻不願放下手頭的實驗,於是反問:「如果我現在不停下實驗,是不是以後就不再有機會(接受採訪)?」

  海姆現年51歲,諾沃肖洛夫36歲。兩人在荷蘭奈梅亨大學相識,諾沃肖洛夫完成博士學業後追隨海姆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工作,在實驗室內應用「機械微應力技術」獲得石墨烯,2004年10月發表第一篇論文。

  兩人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0萬美元)的諾貝爾獎獎金。

  ■新聞解讀

  石墨烯 可做「太空電梯」纜線

  一片碳,看似普通,厚度為單個原子,促使兩位科學家贏得201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這種全新材料名為「石墨烯」。

  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委員會在向媒體發布的材料中介紹,石墨烯不僅「最薄、最強」,而且導電性能類似金屬銅,導熱性能超過所有已知材料。

  科學家稱,石墨烯不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種,還非常牢固堅硬,甚至比鑽石還要堅硬。因而它將擁有眾多令人神往的發展前景。它不僅可以開發製造出紙片般薄的超輕型飛機材料、可以製造出超堅韌的防彈衣,甚至還為「太空電梯」纜線的製造打開了一扇「阿里巴巴」之門。美國研究人員稱,「太空電梯」的最大障礙之一,就是如何製造出一根從地面連向太空衛星、長達23000英裡並且足夠強韌的纜線,美國科學家證實,地球上強度最高的物質「石墨烯」完全適合用來製造太空電梯纜線。

  人類通過「太空電梯」進入太空,所花的成本將比通過火箭升入太空便宜很多。為了激勵科學家發明出製造太空電梯纜線的堅韌材料,美國NASA此前還發出了400萬美元的懸賞。

  綜合新華社電

  晨報記者 韓娜

(責任編輯:何峰)

相關焦點

  • 石墨烯技術或引發電子工業革命(圖)
    比鑽石更堅硬  「石墨烯是一種擁有蜂窩狀六邊形周期結構的單層碳原子層,分為單原子層、少數碳層石墨烯以及石墨烯微片,目前石墨烯堪稱是人類已知的強度最高的物質,強度甚至超過了金剛石。」陳教授稱,它將擁有眾多令人神往的發展前景,不僅可以開發製造出紙片般薄的超輕型飛機材料,還可以製造出超堅韌的防彈衣。  據悉,石墨烯除了異常牢固外,還具有一系列獨一無二的特性。
  • 三位日裔科學家獲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迄今已有22名日本人獲諾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物理學獎於今日揭曉,赤崎勇(Isamu Akasaki)、天野浩(Hiroshi Amano)和中村修二(Shuji Nakamur)因發明「高亮度藍色發光二極體」獲得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赤崎勇,日本工程學、物理學家,曾任松下電器研究員,現任名城大學終身教授、名古屋大學特聘教授。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近10年得主及成就都有哪些?
    當地時間6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在天體物理學領域的貢獻在諾貝爾寫於1895年、要求設立五大領域獎項的遺囑中,物理學是他最先提到的領域。諾貝爾要求物理學獎被授予「在物理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近10年得主及成就都有哪些?
    中新網10月6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6日,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因黑洞研究方面的貢獻,德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和美國科學家Andrea Ghez因發現銀河系中央的超大質量天體方面,共同分享這一獎項。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三位獲獎者都與宇宙、天文有關!歷屆獲獎得主...
    與此同時,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獲得該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太陽系外行星。據諾獎官網消息,其他獎項的揭曉時間預計為:9日公布化學獎獲得者,10日公布文學獎獲得者,11日公布和平獎獲得者,14日揭曉經濟學獎獲得者。
  •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歷屆得主一覽
    資料圖:2017年諾貝爾獎得主在斯德哥爾摩皇家科學院舉行新聞發布會,他們分別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化學獎以及物理學獎。【獲獎者平均55歲,最年輕的25歲】截至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為55歲。
  • 安德烈婭·蓋茲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系該獎第4位女性獲得者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5點45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即將揭曉。小編整理歷屆物理學獎的相關數據,帶你「數說諾獎」。113一共頒發了113次,其中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沒有頒獎。1人單獨獲獎的有47次;2人同時獲獎的有32次;3人共同獲獎的有34次。
  • 有兩個諾獎者的重磅團隊:在石墨烯基材料中發現了新的準粒子族
    現在,由這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領導的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團隊,又在石墨烯基超晶格中,令人驚訝地發現了一種新的準粒子家族,稱為「布朗-扎克費米子」(Brown-Zak fermions)。該最新研究論文,題為:「石墨烯超晶格中布朗-扎克費米子的遠距離彈道傳輸」,剛剛發表在《自然通訊》上。論文作者中,同時包括了這兩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烈·蓋姆(A. K.
  • 一生中兩獲諾貝爾獎,全世界只有這四個人!
    迄今為止,全世界兩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只有四位,包括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各一次的波蘭裔法國科學家瑪麗·居裡,兩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和平獎各一次的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以及兩獲諾貝爾化學獎的英國科學家弗雷德裡克·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帶來這些驚喜
    此時,距離公布諾獎得主僅剩下幾天。  值得慶幸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物理學和天文學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天文學觀測的新發現、一些天體物理學的突出成果,更是推進了物理學的發展。有非凡成就的天文學家獲物理學獎,就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帶來這些驚喜
    此時,距離公布諾獎得主僅剩下幾天。 值得慶幸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物理學和天文學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天文學觀測的新發現、一些天體物理學的突出成果,更是推進了物理學的發展。有非凡成就的天文學家獲物理學獎,就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
  • 「上帝粒子」兩預測者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帝粒子」兩預測者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此時,距離公布諾獎得主僅剩下幾天。值得慶幸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物理學和天文學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天文學觀測的新發現、一些天體物理學的突出成果,更是推進了物理學的發展。有非凡成就的天文學家獲物理學獎,就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物理研究雜誌》的一篇研究,通過分析2017年及之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數據,發現天文學所佔比例已經從最初的完全空白,升到了現在的7%。
  • 將引發第四次工業革命
    隨後隨著原子能、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的發明和應用,第三次工業革命成為一場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石墨烯將帶來第四次工業革命。,要產生新的電子產品,就要用新的材料,而大家認為石墨烯將會是未來的趨勢。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是因為發現神奇的黑洞
    原標題: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是因為發現神奇的黑洞,「上帝粒子」、引力波、量子光學等研究者都曾獲獎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公布了獲獎者,這次頒發給了黑洞發現者。
  • 量子光學先鋒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昨天,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了兩名「量子光學」領域的先鋒——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Serge Haroche)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David Wineland),以獎勵他們「提出了突破性的實驗方法,使測量和操控單個量子體系成為可能」。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此時,距離公布諾獎得主僅剩下幾天。值得慶幸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物理學和天文學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天文學觀測的新發現、一些天體物理學的突出成果,更是推進了物理學的發展。有非凡成就的天文學家獲物理學獎,就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物理研究雜誌》的一篇研究,通過分析2017年及之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數據,發現天文學所佔比例已經從最初的完全空白,升到了現在的7%。
  • 石墨烯在智能紡織品中如何應用?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為您答疑解惑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為您答疑解惑 發表時間:2020/11/8 在第八屆江蘇(盛澤)紡織品博覽會暨第二十一屆中國盛澤絲綢旅遊文化節舉辦之際,10月29日,2020國際先進功能性纖維時尚可持續高峰論壇在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聚焦銀河系「最深處的秘密」
    此時,距離公布諾獎得主僅剩下幾天。值得慶幸是,20世紀下半葉以來,物理學和天文學相互滲透與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天文學觀測的新發現、一些天體物理學的突出成果,更是推進了物理學的發展。有非凡成就的天文學家獲物理學獎,就變得更加順理成章了。《物理研究雜誌》的一篇研究,通過分析2017年及之前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數據,發現天文學所佔比例已經從最初的完全空白,升到了現在的7%。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這次研究的是黑洞!
    正是由於諾貝爾沒有設立專門的天文學獎項,過去一些科學價值不遜於物理學研究的天文學發現,只能折戟諾獎「名利場」。這其中,可能要數宇宙膨脹發現者哈勃數十年無緣諾獎一事,最為遺憾。這位美國天文學家,不僅建立了哈勃定律,被認為是宇宙膨脹的有力證據,還被稱為「星系天文學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