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 藝術品相對於其它投資標的,最大的區別在於其具有的文化價值。山東一家拍賣行的負責人趙景華長期從事藝術品交易工作,多年前他收藏了一對明代玉杯。經過歲月的滄桑,一隻杯子上自然形成了明顯的綿紋,趙景華對這些綿紋產生了濃重的興趣。經過長時間的把玩,他發現這些自然形成的紋理竟然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形象,其中最為巧妙的是三大人種組合頭像。
此杯為明人所制素麵鬥工杯,一側有如意單耳,口沿一圈回連文。一杯玉質較純有綹裂;一隻有明顯的綿紋,估計制杯之時此玉料無綹無綿,經幾百年的環境影響,玉質變化,始現綹裂和綿紋。神秘的三大人種頭像圖案正是隨著綿紋的出現而顯現出來的。
世界上奇石及石上奇圖無數,但古往今來尚無和田玉上發現自然圖案的記錄。而一般奇石上的圖案是平面的簡單的,而此杯上的圖案則是三維立體的和成組出現的。
早在2.5億年的古生代晚期,地球正發生著造山運動,地殼疊起、巖漿噴湧、巖脈蝕變,和田玉就是在此時形成。試想在那場規模宏大、氣勢磅礴的地殼運動中,要經過多少的偶然巧合才得以形成精確纖西栩栩如生的人物圖像,而在加工過程中又要經過多少的偶變巧合才能使這一組圖像精確無誤的顯現出來?
在杯壁上發現的多達幾十幅的圖像中,此圖案比較清晰且寓意深刻。中間正面象為白種人:頭髮濃密捲曲、額頭寬大、下顎較長、五官稜角分明、方形臉、高顴骨、高鼻梁、面部表情剛毅自信,是典型的歐羅巴人種形象;左側側面像為黃種人:頭戴亞洲比較流行的傳統高妝棉帽、額頭稍平、長眼瞼、平鼻梁、單眼皮、窄下顎,呈蹙眉沉思狀,給人以聰明睿智、多愁善感的印象,為典型的蒙古人種;右側頭像為稍向右側臉的黑種人:頭戴非洲人的傳統禮帽、短臉扁額、塌鼻梁、厚嘴唇,表情單純質樸,為典型的尼格羅人種。
此圖更為絕妙之處還在於其寓意深遠:由頭像組合為三個頭像共用三隻眼睛(正常的情況下應為五隻眼睛),左邊黃種人的右眼是中間白種人的左眼,而中間白種人的右眼恰是右邊黑種人的左眼。這種對眼睛的共用形成互聯頭像使這三大人種緊密相連、不可分割,這正是對世界上這三大基本種族間相互依賴、和平共處、共存共榮本質關係的一種形象生動的隱喻和暗示。所以無論從審美、收藏和社會角度來看,此三大人種頭像杯出線都是一個不可能再生的奇蹟,其市場價值不可估量。
(來源:中國經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