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2021-01-13 少兒記讀寫書畫陶藝

1、社會存在屬於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條件的總和,包括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方式、地理環境、人口因素。

記憶:比如房屋存在的是物質的,是社會實踐-比如生產方式(人工和機械結合),物質生活條件-比如地理環境(房屋建築選址地理位置要好,環境好)、人口因素(房屋建造在人多的地方),以上的總和。

2、社會意識是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意識的各種形式,社會心理,風俗習慣。

記憶:人們共同的意識是精神層面的,比如說結婚這個意識,不同地方不同的方式-也就是不同的意識,各種形式都有,還有心理因素:或遵循節儉,或遵循文明等,當然還有請客喝喜酒的風俗習慣了。

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一方面,存在決定意識,意識是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存在。

另一方面,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具有獨特的發展形式和規律。

記憶:比如說,房屋是存在,財產是意識,房屋決定了財產,財產是房屋的反映,並反作用於房屋-這樣理解:財產隨著房齡增長而下降。

但是,財產~意識發展具有獨特的形式和規律,比如說,財產有時會根據需求增加而增加。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相關焦點

  • 第三章(七) 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誰決定誰?
    (四)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社會意識產生的基礎是人類的社會實踐,實踐的能動性決定了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能動性。
  • 2020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2020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甘肅中公輔警考試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建議各位考生在複習備考期間多多練習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今天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甘肅輔警考試公共基礎知識備考: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
  • 2019年甘肅蘭州事業單位招聘考試公基知識備考: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
    為了幫助廣大考生比較好的備戰蘭州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事業單位公基知識備考: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助您一臂之力。歷史觀的基本問題是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基本問題,就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來看,在涉及到公共基礎知識內容的考試中是常考的一個知識點,本文將對其進行介紹,以期考生有個透徹的了解。
  • 經典導讀(4)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
    大約170年前,19世紀40年代初,馬克思懷揣年輕人的夢想系統地研究經濟學問題,著力關注資本主義經濟關係,深入考察社會關係中經濟關係的特殊重要地位和作用,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結論,完成了著名的《政治經濟學批判》,並為此著作問世撰寫了序言,即《〈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
  • 2014考研政治:社會意識獨立性模擬題
    課程推薦:新東方考研政治班      三、分析題  22依據社會意識相對獨立性和社會意識反作用原理,說明反對愚昧迷信和偽科學,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22【答案要點】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 2018山東醫療衛生公共基礎知識:《社會意識》你要知道!
    一、知識介紹(一)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內容和形式,決定社會意識的產生和發展。正是由於我國當前社會中有這樣的經濟發展,所以決定了在文化領域、也就是社會意識擁有如此多種題材和類型的電影產生,這些都是由我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決定的。
  • 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這段話  A.指明了國家對內職能和對外職能的界限  B.確認了國家是具有強制力的機構  C.承認國家是個歷史範圍  D.抹煞了國家的階級本質  5.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和非上層建築的社會意識形式的區別在於  A.前者反映社會存在,後者不反映社會存在  B.前者只反映社會現象,後者只反映自然現象
  • 馬哲知識點: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
    馬哲從《人類社會的本質和基本結構》一章開始系統闡明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這一章的基本內容包括:歷史觀的基本問題;人類社會的物質基礎和本質;社會的經濟結構;社會的政治結構;社會的文化結構。
  • 趙磊 | 「存在決定意識」五問
    相關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對價值這種社會存在的認識(意識),有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對剩餘價值這種社會存在的認識(意識),有剝削和非剝削的不同看法;對國有企業這種社會存在的評價(意識),有無效率和有效率的不同觀點;對人工智慧這種社會存在的認識(意識),有會加重失業和不會加重失業的不同預測;等等。
  • 社會發展規律和歷史創造者
    本章配套習題  一、單選題  1.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是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規律  B.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  C.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  D.階級鬥爭規律  2.社會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於  A.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  B.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的矛盾  C.人民群眾和各種敵對分子之間的矛盾  D.人口眾多和資源貧乏之間的矛盾  3.在社會生活中,上層建築對於社會發展作用的性質取決於  A.國家政權的階級屬性B.它所服務的經濟基礎的性質
  • 第三章 人類社會及其發展規律
    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係問題,是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是辯證統一的。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並反作用於社會存在。 社會存在是社會意識內容的客觀來源,社會意識是社會物質生活過程及其條件的主觀反映。社會意識產生的最切近的基礎是人類的社會實踐,實踐的能動性決定了意識反映的能動性。所以,社會意識根源於社會存在,是對以實踐為基礎的不斷發展變化的現實世界的反映。
  • 社會研究和問題意識
    摘要在社會研究中只有建立「問題意識」,才能遏制低水平重複研究的不良學術風氣;社會研究中的「問題」應該是現有「知識庫存」不能解決或解答的問題,在社會研究中,「解決問題」也是問題,而不僅是技術或數學上的問題;提出問題的邏輯過程是研究領域→研究主題→研究問題;「問題意識」是理論對於問題的能動的闡釋;問題的提出和問題意識的建立要以科學懷疑為前提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
    ;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組織系統,從中央一直延伸到社會的最基層,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形成了上下貫通、集中高效、具有高度組織動員能力的國家管理體系。這些偉大的變革,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組織性獲得了巨大提升。戶頭。改革開放推動了我國生產力和社會活力的飛躍,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基礎設施網連接起千家萬戶的「戶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了經濟社會基礎。新中國搭建起一個現代國家的「四梁八柱」,但由於底子薄和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改革開放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落後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 領導幹部要學習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
    要進行科學決策,制定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就必須自覺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尤其要運用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對所面臨的社會存在作出科學判斷。習近平同志指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
  • 原始時代藏族先民是以何種形式存在於這個社會呢
    由於當時人口尚未顯著增加,自然中可供採集和獵取的動植物還很充足,對於藏東河谷地區和藏南河谷地區來說,採集漁獵甚至長期居於主導地位,直到鐵器的傳入及其由此引發的農業革命,採集、狗獵才逐漸退居次要地位,進行了農業革命的雅碧悉補野部族,則以拉薩河谷和雅若河谷的定居農業為經濟基礎,逐步崛起並建立起強大的吐蕃王朝
  • 到底是歷史循環,還是社會必然?——讀《塵暴》有感
    「機器把人與土地之間的剝削關係變成了可能的和普遍的」,其實就是將土地作為一種純粹用來獲利的資本形式而存在。而說到人與土地的關係,我想到了遲子建在《逝川》當中所寫,每年九月底、十月初阿甲人都在初雪的傍晚去捕捉「淚魚」,這種魚被抓上來的聲音就好像在哭泣,這個時候漁婦們就會安慰淚魚:「好了,別哭啦;好了,別哭了。」這其實所表現的便是人與自然之間的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羈絆。
  • 堅持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典範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在廣泛凝聚共識上下功夫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思想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毛澤東同志早在黨的七大所作的政治報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團結全党進行偉大政治鬥爭的中心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