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黃浩) 11月7日,由教育科學出版社主辦的「引導學生投身於勞動人民的生活——《蘇霍姆林斯基論勞動教育》新書發布會」在中國科學院附屬玉泉小學舉行。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殷長春,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副所長曾天山,北師大教授、全國比較教育學會蘇霍姆林斯基研究會秘書長肖甦等專家,以及中小學教師、學生和家長百餘人參加了此次發布會。
2018年舉行的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再一次強調了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黨和國家已經在頂層設計層面明確了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需要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如何在學校有效開展勞動教育,則需要更多研究與探索。」 教育科學出版社社長李東表示,通過回溯蘇霍姆林斯基關於勞動教育的重要觀點與具體實踐,可以為當前中小學的勞動教育開展提供諸多有益的啟發和借鑑。
「蘇霍姆林斯基關於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勞動教育的影響、實施勞動教育的手段和途徑的思想和經驗,具有穿越時空的魅力。」 殷長春說。
《蘇霍姆林斯基論勞動教育》是關於勞動教育的經典之作,該書的出版策劃人、教育科學出版社綜合編輯部主任祖晶編審回顧了引進出版蘇霍姆林斯基系列教育名著的經歷,蘇霍姆林斯基結合在帕夫雷什中學多年工作的親身經歷,從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對勞動教育作了全面細緻的闡述,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玉泉小學校長高峰在會上介紹了玉泉小學開展勞動教育尤其是創設農場課程的實踐探索。據悉,玉泉小學在北京市延慶區開發了50畝農場校區,農場課程已經成為學校課表裡的一部分。每學期學生在農場校區開展為期一周的農場課程,種菜、爬樹、做豆腐、包包子……學生們在農場裡體驗春種秋收、動手勞作、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農場課程與其他勞動教育最大的不同是,向學生提供了一個真實的生存、生活和生產環境,一個學生走進自然、走進生存世界、走進生活的場景,以『親臨、親觸、親做、親悟』為原則,打開了兒童與世界的通道,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裡獲得經驗、促進成長。」高峰說。
在沙龍環節,圍繞蘇霍姆林斯基勞動教育思想的啟示和借鑑、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內涵和育人價值等話題,與會專家進行了深度探討。
肖甦介紹了《蘇霍姆林斯基論勞動教育》原著的寫作背景。她說,蘇霍姆林斯基在書中最想表達的是對勞動的態度和認知,其次才是對勞動本領的掌握。其倡導的勞動教育不是勞動技能教育,而是以「德」為出發點,強調勞動是一個人全面發展的基礎。曾天山則指出,勞動教育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生活、生存教育;二是職業啟蒙價值;三是聯通了「工作的世界」或是「勞動的世界」。此外,勞動還培養了集體主義精神,體現了分工合作精神。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盧曉東從哲學的視角闡述了對勞動的本質理解。他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是以真正的教育家姿態去把握教育的本質,在《蘇霍姆林斯基論勞動教育》一書中所提出的「認識性勞動」等概念的理論價值、將勞動的整個過程呈現給學生的做法以及把學生帶到工業化的前沿等理念,對人工智慧時代加強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值得當下教育工作者深度挖掘。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教育中心副主任曲霞從培養高素質勞動者的角度闡述了如何解決勞動觀念、勞動精神和勞動能力問題。她表示,勞動教育既有滲透德智體美各育的作用,也有整合各育的功能。因為勞動是五育中唯一通向生活世界和工作世界的教育,它要整合引導大家創造性地把所學的知識、養成的情感投身到社會生活中,勞動教育是滲透、整合和辯證的過程。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沒有夢想,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未來的職業和事業也不會有好發展。教育者為孩子創造機會,讓他們接觸豐富多彩的生活,那麼孩子就有更多可能去重新審視勞動的價值,為未來生活做好準備。」高峰最後說。
《中國教師報》2019年11月13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