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1/7 10:37:50
來源:第一教育專業圈 作者:顧敏霞 萬志超 選稿:東方網教育頻道 陳樂 秦嘉瑩
上海大學附屬中學結合中央關於全面加強勞動教育的實施意見和本校關於「人人皆可資優」的教育理念,以培養具有勤儉、奮鬥、創新和奉獻等積極向上的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能夠熱愛、嚮往勞動,並具有勞動能力的新時代創新型人才為勞動教育實施目標。在新型冠狀肺炎這一疫情背景下,學生生活、學習,學校教育實踐、家庭生活狀態等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方面為勞動教育的實施帶來了一定的不便,但同時也為探索勞動教育實施途徑,尤其是在中央勞動教育意見中提出的關於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公共服務、重大災難志願服務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奉獻、創新精神相契合,筆者結合此次教育教學實踐,以「疫情背景下的勞動教育實踐」為例,探討如何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勞動教育作用。
因時而變,順勢而行,結合實際開展學校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總體目標在於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技能和培育社會主義勞動價值觀,日常生活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和生產性勞動教育作為實現勞動教育總體目標的三種實現方式,也有著各自側重的範圍和發力點,而在當前疫情背景下,日常的生產生活秩序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繼續依照既定的勞動教育模式必然存在著極大的缺陷,尤其是開學延遲導致學生需要長期居家生活、學習,所以勞動教育的方式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否則不僅僅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某些勞動教育活動也無法有效開展,直至取消。對於疫情期間,學生實際狀況主要在於:一是學生、家長長期居家學習、辦公,師生聯繫較少、渠道單一;二是疫情狀態下的社會環境變遷,如社區封閉、商店關門、災難恐慌等;三是學校少數民族班級寒假留校,而受疫情影響,學校行政服務人員匱乏,校園秩序深受影響;四是新學期開學階段面臨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活、學習方式,學生接受的挑戰變多。因此,結合當前的實際狀況,筆者認為勞動教育應順勢做出以下調整,首先,學生、家長共同居家生活時間的延長,意味著學生有著更多的機會參與到家庭日常生活勞動之中,家長有著更為充沛的時間充當「家務教師」,言傳身教成為可能;其次,疫情之下也是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公共服務的良機,如何挖掘中學生服務他人和社會的潛力,則是有效開展服務性勞動教育培養學生社會公德的重要問題;最後,應對學校新疆部學生留校較多、新學期開學後封閉管理、疫情防控管理需要,學生獨立自主處理生活、學習要求提高,對勞動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家、校結合,推動家長廣泛參與日常生活勞動教育之中
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的主要目標,即在於培養學生的日常生活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及在日常生活養成中培育勤勞、節儉的勞動風尚。通俗來說,就是將學生的日常生活交由學生自己來打理,家長、老師處於一種輔助、監督的位置。在當前背景下,首先學生居家生活時間得到極大的延長,使其廣泛參與到家庭生活勞動中成為可能,其次家庭長輩居家辦公等現狀,也讓家長有著較多的機會成為「教師」。此外,家庭集體參與的家務勞動也有助於培養崇尚、熱愛勞動的家庭風尚。學校通過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一方面向學生家長闡明勞動教育目的,提高家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努力爭取家長參與到學生勞動教育之中,並向學生提供充足的日常勞動教育機會;另一方面學校也為家長進行日常勞動教育提供教育指導,包括指導如何開展家庭勞動教育,以及如何督促、評價學生表現等。在這一過程中,學校鼓勵家長制訂合乎自身實際狀況的家庭勞動教育方案,這一方案內容包括對家庭勞務進行匯總並有效分工,推行每周大掃除、家務值班等,其具體的舉措如學生每周固定天數的衣服清洗、晾曬、收納,家庭衛生打掃等日常家務活動,每周進行的家庭集體大掃除等集體參與的家務勞動則是注重培養勞動家風;同時在飲食方面,鼓勵家長讓學生參與到家庭飲食製作之中,教導學生掌握烹飪技能,如推行「家庭幫廚」等,為家長順利開展勞動教育提供契機。
在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實施中,家長既是老師也是孩子,家長除了要能夠藉機教會孩子掌握家務清潔、烹飪等方面的生活技能,也要充分地給予孩子操持家務的機會,讓孩子能夠自己控制、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要敢於放權。最後,在整個過程中,學校要起到一個教育引導者和支持輔助者的作用,也就是能夠並創造條件,使學生和家長參與其中,並且能夠做到及時檢查、給予反饋和幫助。
緊跟社情變化,在為他人和社會服務中培育社會公德
在教育部門關於服務性勞動教育的闡述中指出,要積極引導學生在為他人和社會提供服務中,尤其是在公益勞動、志願服務中強化社會責任,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而在實現這一目的之中需要把握的一是當前的社會實際需要的公益服務是什麼,二是公益服務內容是否在中學生的能力範圍之內,是否具有參與的可能性。如此次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首要是引導中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思考如何在這一場重大災難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發揮作用,這一點也是學校、家長、學生三者共同思考的結果,而不是完全交由學生獨立發揮。而對此,學校從多個方面入手開展相關工作,首先,針對全體學生開展「同頻共振——疫情調研」等主題活動,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疫情。其次,為學生提供貢獻自身力量的機會,積極支持學生開展相關活動。如在本次疫情之中,學校積極發動團委、學生會等相關團體組織作用,利用微信公眾號、學生微信群等方式,推送學生撰寫的疫情相關知識和校園動態,宣傳疫情期間的英勇事跡,鼓勵學生成為「疫情防護志願者」,以學生引導學生、以學生引導成人長輩,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祖國抗擊疫情的事業之中。此外,學校鼓勵學生在充分保護好自身安全的基礎之上,投入到志願服務活動之中,對參與其中的學生積極表揚、宣傳,努力培育學生社會責任感,宣揚社會主義勞動風尚。
此外,針對校內新疆部學生,學校建立學生自助服務隊,由學生志願者配合學校老師開展防疫相關工作,如為生病、隔離的同學送餐、協助老師開展體溫檢測等活動。同時,針對留校學生產生抑鬱、焦慮、擔憂等負面情緒,由校心理教師帶領學生志願者為受困擾的學生提供心理援助服務,為身邊的同學加油鼓勁,幫助學生走出負面情緒,調整心態。而針對在家的學生,除了開通學生心理熱線以外,組織學生編輯出版心理小報留言板,由學生在上面傾訴、吐露自己的心理困擾,然後由學生對其進行解答、給出建議等。
在「守護校園」中,開展綜合性勞動教育
勞動教育在這一方面所需關注的則是疫情下新的校園生活、學習秩序的適應性變化,即按照當前的管理防控要求,學生需要獨立自主地處理原先交由家長、老師、學校行政服務人員等代為處理的工作,如校園的清潔打掃、個人學習、衛生等。以學校為例,首先在此次疫情階段,學校針對留守在校的新疆部師生,結合封閉式管理要求、校內行政人員不足等現實狀況,鼓勵學生由學校服務的享有者,變成提供者,成為校園安全、衛生的「守護者」。在這一轉變中,學生需要進行分工合作,各自負責校園不同區域的衛生清理、消毒工作,制訂校園衛生責任區制度,維持校園環境的乾淨整潔;其次,是開展宿舍個人清潔活動,宿舍生活區域由學生定期進行清潔消毒,而各自的宿舍則是由家長包辦制改為學生進行整理。而在這一過程中,由學校教師和宿管阿姨組成指導隊伍,負責檢查學生衛生清理結果和清潔收納等生活技能教導工作;三是讓學生參與到日常飲食籌備當中,學生輪流進入食堂,協助廚師工作,為自己的同學準備飲食、打飯分發,既培養學生的烹飪能力等生活技能,也能夠讓學生直接接觸社會化工作,在親身的勞動實踐中形成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的精神風尚。同時通過建立「成長小隊」的方式,邀請學生分享傳授自己在衛生、幫工等方面的個人小經驗,自己在勞動過程中的趣事、感悟、想法,從側面推動勞動教育養成。
此外結合新學期的開學變化,放假在外學生的返校之旅,也是一種全新的體驗,而據此,學校勞動教育則是將勞動教育目標融入到整體學期安排之中,首先,學生入學與以往不同的部分是學生需要單獨入校,而且入校後並不能隨意外出,也就是要求學生需要獨立整理個人、宿舍衛生環境,通過安排「生活學習周」的活動,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己清潔假期空置宿舍、教室衛生環境,鋪設床鋪,整理物品,以達到既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又能夠優化生活、學習環境的目的,而後期也將逐步引導學生徹底融入到學校的日常生活服務工作之中。其次,發揮學生自管會、篤行志願者服務隊、心理委員隊伍等學生團體組織作用,將服務他人貫穿於各類學生組織之中,強化社會公德培育。面對開學後新的環境,緊張的學習任務等情況,充分發揮同伴作用,引導學生互幫互助,盡己所能地為身邊同學提供心理、學習、生活上的幫助,既幫助有困難的學生克服困難,又能夠使學生在幫助他人中,取得收穫,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
總而言之,不管何種途徑、何種方法只要能夠達成勞動教育的培養目標,都是勞動教育實施的有效途徑,同時勞動教育作為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的教育門類,需要緊緊貼合學生、學校、社會等諸多方面的實際情況做出相應改變,而不是默守陳規,一成不變,且尤為重要的是充分給予學生參與勞動的機會,創造學生參與勞動的機會,相信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