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紐約數據科學學院
我們平時觀察世界的時候 ,都是通過我們的視覺直觀感受。但是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大得超乎我們想像。大數據除了能夠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外,它還是一種天然的、觀察世界的方式和視角。當數據俠Chuan Sun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全球人口數據作了一番分析後,他發現數據和可視化為他描繪了一幅觀察世界的新景象。
世界人口的分布
在我寫作此文的那一刻(2016年8月9日早上9點),我們這個星球的人口數為7,441,490,775。這不是一個小數字,我不由自主地想要拿這個數字來做些思想實驗。
這不是一個小數字,假設地球上的每個人(包括男人、女人以及兒童)各自佔一平方碼(註:0.84平方米),所有人按照軍隊方陣的形式排排站,那麼全世界人口方陣的面積就相當於105個曼哈頓島,或7.9個紐約市;或者更時髦一點,把人類放到計算機的世界裡,將每個人算作筆記本電腦內存裡的一個字節(byte),那麼全部地球人口大約相當於7.44G內存。
怎麼樣,你是否對地球人口規模有了些更直觀的感覺?別忘了,就在你花3分鐘時間思考這些概念的時候,又有數百個嬰兒誕生了。截止到2017年,worldometers世界人口時鐘的數字已經超過了76億。
研究目的
當我們進一步分析過往60年的人類歷史時,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地區會呈現不同的人口增長軌跡。這讓我很好奇,希望通過研究來回答以下問題:
哪個地區/國家有最多的人口?不同地區/國家在過去60年的人口增長各自是什麼樣的?
如果2015年的世界由100個人組成,那麼這其中就有60個亞洲人,15個非洲人,11個歐洲人,14個美洲人(9個來自南美,5個來自北美)。也就是下面這張使用infogr.am所製作的信息圖所展示的那樣。
(圖片說明:100個地球人中各大洲人口佔比)
地球的75%是被海洋覆蓋,剩餘25%的土地中,也並非全都適宜人類居住。總的來說,地球的人口分布很大程度上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地形,地理環境,地區經濟水平等。地球母親的人口分布狀況如下圖所示。
數據顯示,雖然人人生來平等,但各地區的發展卻很不均衡:
2015年的世界人口幾乎是1950年時的三倍。絕大多數地區的人口都在增長,但欠發達地區的增速比發達地區快。發達地區(歐洲、北美、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日本)的人口比世界其他地區要少很多。高收入國家(按照世界銀行報告劃分)的增長速度不像世界其他地區那麼快。
全球人口在1974年達到40億,1987年達到50億,1999年達到60億,2012年達到70億。
由於世界人口普查每5年才進行一次,因此我們並不知道具體在哪一天,世界人口突破了這些裡程碑。但根據聯合國預計,2024年世界人口將超過80億,而2037年將超過90億。
(圖片說明:世界人口在過去六十年的變化情況)
人口最多的,始終是亞洲
在這份數據裡,亞洲一直是人口最多的大洲,佔了世界人口的一半還多。中國和印度則是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2015年的數據,單單這兩國就佔去了世界人口的37%。
(圖片說明:部分東亞國家和地區人口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在東亞,日本是另一個人口較多的國家,但是增長速度遠不及中國和印度。
如果進一步觀察中國人口增速的曲線,可以發現,1950年以來,雖然中國人口一直在增長,但增速並非一直不變。增速表上出現了3次明顯的「低谷」,分別在1950年代末至1970年代初、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中期以及1980年代末至今。這三個時間段都對應了中國現代歷史上重要的事件及政策節點。
(圖片說明:中國在過去六十年中人口的增長率變化)
東南亞地區,根據2015年的數據,印度的人口數是全球第二,東南亞區域第一。同一區域內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的人口數分別排在世界第6和第8。
(圖片說明:部分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人口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而在北美,美國人口最多,加拿大第二。加拿大的增速比較平穩,但美國的人口增速在過去60年出現過v字形走勢,增速並不穩定。
(圖片說明:部分北美國家和地區人口隨時間的變化曲線)
人口最多的10個國家
我著重分析了1955,1985和2015年的人口情況,來呈現10個人口最多的國家的人口增長過程。
在1955年,中國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佔了全球人口20%。俄羅斯排名第4,佔了全世界人口的4.05%。
而到了1985年,印度尼西亞超過俄羅斯,成為全世界人口第4多的國家。德國,英國和義大利也分別被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奈及利亞取代。
在2015年,墨西哥加入了進來,日本被擠出前十。中國,印度和美國仍佔據前3的位置。令人意外的是,俄羅斯的人口較1985年僅僅增長了481150人。不過,回顧歷史很容易找到原因:蘇聯解體帶來了俄羅斯人口的流失。
所以,我們應當為人口過多而感到擔憂麼?
過去幾十年,我們都在擔心地球人口過多的問題,無論學術界還是普通老百姓,都在談論這個問題。研究者設計了許多模型,來預測未來的人口增長趨勢。
好消息是,全球來看,人口增速正在從1963年2.19%的峰值下降。但是,在拉丁美洲、中東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增速仍然保持在高位,沒人知道未來地球人口將如何變化。
(圖片說明:過去六十年間全球人口增長率的變化以及對未來三十年的趨勢預測)
所以,通過分析和可視化世界人口數據,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過去60年,人類在持續增長。無論貧困地區還是富裕地區,人口增長都是持續的主題。人口最多的10個國家中,有5個是亞洲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發展中國家往往比發達國家人口基數更大、人口增速更快。最發達地區的人口增速更慢。全球人口增速整體上正在放緩,並且將在未來數十年繼續下降。
DT君說
大量的人口過去為亞洲國家的發展帶了很多困難,但是如今人口更代表著機遇。
如果從數據角度來看全球人口問題,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教授漢斯·羅斯林一定是最負盛名的專家之一。DT君曾經寫過一篇介紹他觀點的文章《緬懷漢斯·羅斯林:他用數據說,世界沒你想得那麼糟》。他不斷提醒大家,關於人口的未來,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糟。
世界人口統計數據顯示,1963年,全球婦女的平均生育率是5;到了2012年這一數字已經下降到了2.5,而且這一數字仍在降低,與發達國家的婦女生育率相當。這意味著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放緩了很多。這得益於中國、印度、孟加拉等亞洲國家的人口政策,以及發展中國家不斷提升的經濟發展水平。
然而,如果我們不看這些數據的話,就無法意識到我們的世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所以,不用恐慌,我們應該對未來保持樂觀,繼續用數據去觀察、記錄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景象。
(本文編譯自文章 7.4 Billion Earthlings on One Planet: Trends of the Past 60 Years)
備註
本文的信息圖製作網站來自於infogram文中的Cartogram是一種讓地圖在不同的數據標準下進行扭曲變形的可視化形式,本文還包括一個可視化交互界面,歡迎點擊以下連結訪問項目用到的代碼及應用demoShiny App地址Shiny App使用的數據Github代碼
數據俠門派
本文數據俠Chuan Sun,喜歡發掘各類事物之間的彼此關聯,從混亂中發現潛在的秩序。他曾在亞馬遜西雅圖總部擔任軟體工程師。這個項目與機器學習及計算機視覺相關。他擁有中佛羅裡達大學的計算機博士學位,研究主題包括編寫機器視覺算法,從而實現從視頻數據中對複雜的人類活動進行分類的任務。Chuan堅信,真相之美就隱藏於數據之海中。Chuan 於2016年9月畢業於紐約數據科學學院為期12周的數據科學家培訓營。現在美國摩根大通銀行擔任數據科學家。
關於DT×NYCDSA
DT財經與紐約數據科學學院是戰略合作夥伴。DT×NYCDSA 系合作開設的專欄系列。
關於紐約數據科學學院:
紐約數據科學學院(NYC Data Science Academy)成立於2014年,是美國行業領先的數據科學教學機構。學院提供最高質量的數據科學和數據工程培訓,致力於推進全球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應用進程、以及向企業界輸送數據分析人才。
加入數據俠
數據俠計劃是由第一財經旗下DT財經發起的數據社群,包含數據俠專欄、數據俠實驗室系列活動和數據俠聯盟,旨在聚集大數據領域精英,共同挖掘數據價值。申請入群請添加微信公號dtcaijing004並備註「數據社群」,合作請與我們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