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氨酸血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尿素循環障礙,導致氨和其他有毒物質在血液中積聚。[1] 由於這些物質也會在尿液中積聚,因此這種疾病也可稱為瓜氨酸尿症。
已經描述了兩種形式的瓜氨酸血症,它們具有不同的體徵和症狀,並且由不同基因的突變引起。 瓜氨酸血症屬於一類稱為尿素循環障礙的遺傳性疾病。 尿素循環是在肝臟中發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 這些反應處理當蛋白質被身體用作能量時產生的過量氮,以產生由腎臟排洩的尿素。
目錄
1 徵兆/症狀
2 原因
3 診斷
3.1 類型I
3.2 類型II
4 治療
5 參考
徵兆/症狀
I型
I型瓜氨酸血症(在線孟德爾遺傳在人(OMIM)215700,也稱為典型的瓜氨酸血症)通常在生命的最初幾天變得明顯。受影響的嬰兒出生時通常看起來正常,但隨著體內氨的積累,他們會出現精力不足(嗜睡),餵養不良,嘔吐,癲癇發作和意識喪失。在許多情況下,這些醫療問題可能會危及生命。較輕微的I型瓜氨酸血症在兒童期或成年期較少見。一些導致I型瓜氨酸血症的基因突變的人從未經歷過這種疾病的體徵和症狀。
I型瓜氨酸血症是該疾病的最常見形式,影響全世界約57,000名新生兒中的一種。 ASS基因的突變導致I型瓜氨酸血症。由該基因製備的酶精氨琥珀酸合成酶(EC 6.3.4.5)負責尿素循環的一個步驟。 ASS基因的突變降低了酶的活性,這破壞了尿素循環並阻止身體有效地處理氮。氨的形式的過量氮和尿素循環的其他副產物在血流中累積,導致I型瓜氨酸血症的特徵性特徵。
II型
II型瓜氨酸血症的症狀(在線孟德爾遺傳在人(OMIM)605814和在線孟德爾遺傳在人(OMIM)603471)通常在成年期出現並且主要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特徵包括混亂,異常行為(如攻擊性,易怒和多動),癲癇發作和昏迷。這些症狀可能危及生命,並且已知由此類人群的某些藥物,感染和酒精攝入引發。
II型瓜氨酸血症也可能發生在嬰兒期患有稱為新生兒膽汁淤積的肝臟疾病的人群中。這種情況阻止膽汁流動,並防止身體正確處理某些營養素。在許多情況下,症狀會在一年內消退。然而,數年甚至數十年後,這些人中的一些人發展出成人II型瓜氨酸血症的特徵。
II型瓜氨酸血症主要存在於日本人群中,其估計發生在100,000至230,000個人中。東亞和中東人群也報告了II型。 SLC25A13基因的突變是II型瓜氨酸血症的原因。這種基因產生一種叫做citrin的蛋白質,它通常將某些分子進出線粒體。這些分子對尿素循環至關重要,也參與製造蛋白質和核苷酸。 SLC25A13中的突變通常阻止任何功能性citrin的產生,其抑制尿素循環並破壞蛋白質和核苷酸的產生。由此產生的氨和其他有毒物質的累積導致II型瓜氨酸血症的症狀。研究人員發現,許多患有新生兒肝內膽汁淤積症的嬰兒在SLC25A13基因中具有與成人II型瓜氨酸血症相同的突變。
有多種治療方法。低蛋白質飲食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氨的產生。精氨酸,苯甲酸鈉和苯乙酸鈉有助於從血液中除去氨。當透析達到臨界水平時,透析可用於從血液中除去氨。在某些情況下,肝移植已經成功。[2]
微信公眾號「丁香葉」ID:dxyeyx(醫學科技綜合)
微信公眾號「微創腔鏡」ID:dxyewc微信公眾號「醫美五官」ID:dxyent
微信公眾號「骨外顯微」ID:dxyewx
微信公眾號「勵志心理」ID:dxyeen
聯繫管理員微信/QQ:12087382加入微信/QQ群
所有分享及看法僅限參考,不做為唯一標準
點擊最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