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山,遼西物種基因庫

2020-12-05 小個人談娛樂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海棠山。

海棠山自然保護區位於遼寧西部低山丘陵區,科爾沁沙地的南緣,阜新市所轄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南部,大板、國華、新民三個鄉鎮境內。距縣城18.5千米處,地理坐標為北緯41° 47' 30」~42° 00'00"東經121° 41' 15"~ 121。52' 30"地處醫巫閭山山脈北端,屬冀北山麓,呈東北一西南走向。 境內平均海拔500米,最高峰青龍山736.7米,其次是海棠山715.4米。有9條季節性河流,東流水三巴拉溝、滿土溝等6條河流匯人繞陽河,西流水老虎溝等3條河流匯人大凌河。本區屬新華夏系細支巨型隆起帶的東緣地帶,地表形態介山地與丘陵之間。土壤為山地棕色森林士。

海棠山

海棠山在中國一級生態敏感帶上,位於荒漠化向外擴展的前沿。在氣候上屬於我國暖溫帶半溼潤氣候向溫帶半千旱氣候的過渡帶上;在植被上屬於我國東部森林區向西部草原區的過渡帶上; 在農業上位於農牧交錯帶上,因此, 海棠山自然保護區正處在我國一級生態敏感帶上,其生態區位十分重要。

保護區多年平均降水541.6毫米,氣候研究證明,近幾十年來,受亞洲中部氣候旱化向外擴張的影響,遼寧西部降水量500毫米等值線正由西向東推移到阜新一帶, 保護區內及附近區域出現較大面積的貝加爾針茅、大針茅群落、百裡香群落和糙隱子草群落以及黃榆矮林等均印證了氣候變化這一事實。

保護區北距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僅有70千米,其東南距遼寧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瀋陽市120千米。其氣候受蒙古高原大陸季風的影響,全年6級以上大風日數71.6天,8級以上揚塵及沙塵暴天氣達21天,均發生在三、四月份。海棠山自然保護區作為遼寧中部城市群的生態屏障是當之無愧的。

海棠山

保護區內尚殘存著不少400多年的油松,這種油松是抗氣候旱化的一個生態型,內含著寶貴的基因資源,利用這一珍貴的物質資源對遼西北乃至中國西北部的生態建設意義重大。

保護區以華北植物區係為主,兼有長白植物區系和蒙古植物區系的植物。植物區系豐富,由這三大植物區系組成的各種植物群落,具有強大的向外輻射能力,可以使原本收縮的落葉闊葉林面積逐年擴大,以增強其抵禦荒漠化向東南部侵移的能力。

保護區為繞陽河和細河的發源地,由於氣候早化的影響,這兩條終年有水的河流,如今已變成季節性河流,而繞陽河已成為無尾河消失在遼河平原的西側,同時又是大凌河與遼河的分水嶺,保護好海棠山的自然植被,增強其水源涵養功能,對水資源十分貧乏的遼河平原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環境意義。

海棠山

海棠山自然保護區地處中國一級生態敏感帶,有典型代表的森林植被類型分布地帶。是華北、長白、蒙古三個植物區系的交匯處。區系成分複雜,植物類型多樣,兼有三個植物區系種群分布。是北方植物地理分布有機組成部分,為研究森林演替規律,恢復森林植被,提供了理想的科學研究基地。

海棠山自然保護區以櫟林為主的天然林植被生長得十分繁茂,植被類型豐富多彩, 植物種類繁多, 薈萃了三個區系維管束植物, 隸屬於118科534屬970種,佔全省2200種的44.1%,堪稱遼西天然植物園。木本植物178種,佔遼寧全省408種的43.6%,草本植物792種。 其中有種子植物90科453屬844種,苔蘚植物18科56屬105種。有核桃楸、黃波蘿、 水曲柳、紫椴等國家I級保護植物,蘭科植物有綏草、天

麻、角盤蘭、小舌唇蘭、二葉舌唇蘭、北火燒蘭、紫點杓蘭、尾瓣舌唇蘭等8種。有遼西地區瀕於消失的山楊、黑樺、蒙椴、 色赤楊、花曲柳、三裂葉繡線菊、東北山梅花、榆葉白鵑梅、五味子、山葡萄等共20餘種珍稀樹種。華北區系代表種有:油松、側柏、春榆、小葉樸、花曲柳、小葉鼠李、荊條、酸棗、堅樺、小葉白蠟等;長白區系代表種有水曲柳、黃菠蘿、糠椴等;蒙古區系代表種有:色木、山杏、山裡紅、家榆、胡枝子、細葉蔥、狹葉柴胡、線葉菊等。還有遼西極罕見的野梨、山葡萄、南蛇藤等。藥用、食用植物也較豐富。

海棠山

海棠山的微生物也是豐富的,有大型真菌29科109種,它們以枯枝落葉層為營養,對枯枝落葉的分解及營養轉化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50多種野生食用藥用菌,也是食品、醫藥工業的原料,並為今後開發利用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個植物區系成分,交織在一起混生交融的奇特組合,不但為我們展示了絕妙的綠色景觀,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一處深人探討大自然奧秘的基地,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保護區繁茂的森林植被,也給野生動物的繁殖、棲息和候鳥遷徙、停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是遼西的「天然野生動物園」 「動物物種基因庫」 具有華北、蒙新、東北三個動物區系相互交匯,互相滲透的特點,又以東北區佔重要地位。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有隸屬於21目57種229種的脊椎動物,佔全省519種的45.2%,其中哺乳類6目14科34種,兩棲類1目3科7種,爬行類1目5科16種,鳥類13目35科172種佔遼寧全省鳥類368種的47.3%,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白鸛、黑鸛、金雕、大鴇4種。國家二類保護動物有大天鵝、雀鷹、蓑羽鶴等19種。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科研價值的野生動物156種。特別是「中日保護候鳥及其棲息環境協定」中227種鳥,海棠山自然保護區有75種之多,海棠山自然保護區又是北起俄羅斯,南到印尼,貫穿我國東部的鳥類遷徙南北大通道的重要停歇地。所以保護好海棠山野生動物,特別是鳥類,對遼寧、國家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對世界生物多樣性作出的國際貢獻。

海棠山

海棠山自然保護區位於科爾沁沙地的南緣,地處中國一級生態敏感帶上,在遼西風沙乾旱地區保存完整的天然林植被群落,為遼西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起到了重要作用。特殊的地理區位決定了特殊的生態意義,它是阻止科爾沁沙地南侵,保護遼河平原和遼寧工業城市群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天然綠色屏障。

喜歡旅遊的小夥伴可以關注小編哦。

相關焦點

  • 建設中國生物物種基因庫
    本報訊  記者溫雅莉報導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區長錢遠坤日前建議,國家應堅決保護神農架林區豐富的生物物種資源,建立生物物種基因庫。  據錢遠坤介紹,神農架幾乎囊括了北自漠河,南至西雙版納,東自日本中部,西至喜馬拉雅山的所有動植物物種。
  • 航拍「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
    航拍"世界物種基因庫"高黎貢山 視頻截圖   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雲南省西北部的保山市和怒江瀘水縣境內,是雲南省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以保護生物、氣候、垂直帶譜自然景觀、多種植被類型和多種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種類為目的,以其生物的多樣性,被學術界譽為"世界物種基因庫"。
  • 中國偏遠的無人區,投資1200萬元建設,如今成物種基因庫
    導語:中國偏遠的無人區,投資1200萬元建設,如今成物種基因庫或許很多人都愛上了旅遊,經常來往各大景點和娛樂場所,尤其中國人最喜歡往有人氣的地方湊熱鬧。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偏遠的無人區,國家投資1200萬元建設,如今成高原物種基因庫。地理位置偏遠中國面積最大的無人區,便是位於我國新疆的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所以成為人類生存的禁區,那便是由於這裡擁有對人類來說十分惡劣的環境。人類要想生存,需要兩個必備條件,一個是氧氣一個是水。
  • 香格裡拉物種基因庫,是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
    香格裡拉也被稱為「物種基因庫」。自然生態條件很好,森林覆蓋率接近百分之七十四。人們到處都能看到綠色。到處都能夠享受自然。隨著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香格裡拉在世界各地享有盛名。這裡的物種越來越多。人們關心自然,善待自然,自然回歸故鄉。自然是人類生存的基礎。
  • 保護瀕危珍稀植物 守護長江「物種基因庫」
    三峽地區素有長江流域「綠色寶庫」「物種基因庫」之稱,擁有大量珍稀、特有植物。2007年,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成立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通過遷地保護、引種繁育、組培研究、建立「種質資源庫」等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三峽庫區的生物多樣性。 目前,研究所已建成珙桐、紅豆杉等8個大型珍稀植物觀光園,珍稀植物保護品種達1006種,是我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
  • 基因庫新時代的曙光
    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為基因庫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基因庫從過去的作物多樣性博物館轉變成生物數字資源中心。基因庫儲存來自世界各地的農作物品種、地方品種和野生近緣種的樣本,以保護我們的農業遺產,並開發用於未來作物改良。
  •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
    國家基因庫運營 基因庫已有1000萬份樣本時間:2016-09-22 19:02   來源:中金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 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裡面裝啥 幹啥用) 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現在的中國也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就是可以去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
  • 基因庫為抗疫提供基礎支撐
    深圳國家基因庫的研究人員張穩老師告訴小記者們,科學家在西伯利亞冰層裡發現了久已滅絕的猛獁幼象遺骸,獲得了其DNA,通過基因技術和幹細胞技術獲得了猛獁象胚胎細胞,因為猛獁象和亞洲象之間的基因差異還有4.3%,所以尋找合適的代孕媽媽是讓這種史前生物「重返地球」最大的挑戰,猛獁象雕像放在這裡有一種象徵意義,它提示著人們基因是萬物生存發展之源,將基因資源提前存儲起來,才可以保持物種永遠繁衍生息
  • 世界最大基因庫落戶深圳
    據悉,這是繼美國、日本和歐盟之後,全球第四個建成的國家級基因庫,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 基因庫將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開業儀式上,深圳國家基因庫與斯瓦爾巴全球種子庫、德國癌症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華為、阿里大數據等國內外知名機構舉行了籤約儀式,將在種子數位化、兒童健康表觀基因組、萬種噬菌體基因組等方面展開合作。
  • 這裡是「天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保護區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天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是目前亞熱帶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原生性林區之一。區內有國家保護物種153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珙桐、鍾萼木等23種,有特有植物10種30科,朱蘭、石青蘭等45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桑植椴、桑植大竹等7種植物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雲豹、黑熊等40種,有動物特有種12種。
  • 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一圖讀懂國家基因庫是幹什麼的
    今天起,中國首個國家基因庫將正式開始運營,其也被稱為是中國的生命「諾亞方舟」。  據介紹,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國家基因庫運營 揭秘國家基因庫裡有什麼?
    走進建在層層梯田之上、室內綠意盎然的建築,從一層上三層,依次會看到龐大的高通量基因測序房、超級計算房以及冷凍資源房。「三庫兩平臺」,是國家基因庫主任梅永紅描述基因庫內容時使用頻次最高的一個概念。據梅永紅介紹,與美國、歐盟、日本其他三大世界級的基因庫不同,中國國家基因庫不僅僅是資料庫,而是國際上現有的各類生物樣本庫、資料庫、生物多樣性庫、疾病庫等的綜合升級版。
  • 全球最大基因庫在深圳開門迎客
    這裡有一座狀似哈尼梯田的建築依山面海而建,這就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基因庫。9月22日,國家基因庫開門迎客的當日,來自國內外政界、產業界以及媒體界的人士聚集於此。人們欣賞著別致建築,也在探尋,如此大庫究竟何用?
  • 中國建世界級基因庫 基因測序惹關注
    日前我國唯一一個獲批籌建的國家基因庫,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綜合基因庫——深圳國家基因庫也正式啟動運行。國家基因庫的建立可以高效地構建大樣本量的基因組資料庫,結合個體臨床數據進行解讀可以實現基因與疾病和用藥的關聯,幫助臨床為不同個體提供精確醫療。
  • 我國首個國家基因庫開始運營
    22日起在深圳開始運營的國家基因庫正是帶著「留存現在、締造未來」的使命誕生。中國將擁有這樣一艘「諾亞方舟」,承載人類及其他生物的遺傳樣本和密碼。這正是我國唯一一座國家基因庫的定位:有效保護、開發、利用遺傳資源,提高我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水平,維護國家生物信息安全,助力全球生命科學發展。  2011年,國家發改委等4部委批覆同意深圳依託華大基因研究院組建國家基因庫。  國家基因庫位於深圳市大鵬新區觀音山腳下,一期佔地面積4.75萬平方米。
  • 國家基因庫的現狀,如何實現成果轉化?
    深圳國家基因庫是我國推動生物產業發展和基因技術研究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著眼於為本國生命科學研究和生物產業發展提供基礎性和公益性服務平臺,儲存和管理我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是具有國家水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公益性創新科研和產業基礎項目。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基因庫,截止目前已累計處理了近300萬份生物樣本。
  • 南京中山植物園將建萬種植物基因庫
    記者日前從中國第一座國家級植物園——南京中山植物園獲悉,為應對全球物種減少的情況,該植物園將建設大規模植物基因庫,保存1萬種植物的「身份」信息。  據介紹,目前全球大約38萬種植物中有22%的植物物種有滅絕危險,中國約有3.1萬種植物物種,其中15%-20%瀕危,瀕危植物達4000種—5000種。
  • 中國國家基因庫將與澳大學合作保護樹袋熊
    新華社雪梨10月11日電(記者 宋聃)中國國家基因庫與澳大利亞中央昆士蘭大學11日在澳大利亞布裡斯班籤署《中國-澳大利亞樹袋熊氣候變化生態基因組學聯合科研》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對澳方的這一「國寶」聯合展開基因組學研究,為保護樹袋熊提供科學指導。
  • 中山植物園打造「活植物基因庫」
    昨天,該所所長夏冰研究員接受了南京日報記者獨家採訪時透露,中山植物園正著力打造集植物遷地保護、資源植物可持續利用研究和科普、旅遊為一體的「活植物基因庫」,除了向市民展示植物、提供休閒外,還將在農業可持續發展、生物製藥和城市生態綠化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植物園的建設,與歌劇院、博物館一樣,體現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品位,也是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