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情分析:通過歷年試題解析,想像的分類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屬於常考考點,考察主要以客觀題為主,即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形式出現。考察形式主要是側重理解類反選,通過分析題幹,進行想像種類的區分。
一、無意想像VS有意想像(一)定義
按照想像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可以把想像分為無意想像和有意想像。
1.無意想像又稱不隨意想像,是指沒有預定目的,在一定刺激的影響下,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進行的想像。它是人們在某種環境刺激下,不自覺地想像某件事的過程。
2.有意想像又稱隨意想像,指根據預定目的,在一定意志努力下自覺進行的想像。它是人們在一定目的的情況下,需要意志努力完成任務的想像。
(二)本質區別
(三)舉例區分
1.我們看到天上的雲會不由自主地把它想像成大象。(無意想像)
解析:在雲的刺激下,沒有目的+不由自主,不需要意志努力,所以是無意想像。
2.教師組織幼兒觀察天空中的雲朵時問道:「你看到的雲朵像什麼呀?」這樣的提問有助於引發幼兒的想像。(有意想像)
解析:教師的提問有利於幼兒明確觀察目的,所以是有意想像。
3.實例區別:關鍵抓住幼兒在說雲的形狀像什麼之前,是否有明確目的伴隨;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去思考,都沒有時,那就是無意想像。
二、再造想像VS創造想像
(一)定義
按照有意想像的新穎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有意想像分為再造想像和創造想像。
1.再造想像是根據語言文字的描述或圖形、圖解、符號等非語言文字的描繪,在頭腦中形成相應的新形象的過程。
2.創造想像是指根據一定目的和任務,不依據現成的描述,在人腦中獨立地創造出某種新形象和心理過程。創造想像具有獨立性、新穎性、首創性。
(二)本質區別
注意點:二者是從獨立性、創造性、新穎性的程度不同進行區分,所以再造想像也有一定創新性、獨立性的成分,只是再造想像的獨立性差、創造性水平低。
(三)舉例區分
1.沒去過滕王閣的人,吟誦《滕王閣序》時在腦海裡形成一幅美景。(再造想像)
解析:讀者是在語言文字的描述下進行的想像,有現成的描述,所以是再造想像。
2.吳承恩將人和猴子結合創造出爭搶好勝與忠心師傅的孫悟空。(創造想像)
解析:吳承恩是寫書人,是獨立的創造出「孫悟空」的形象,所組合的的形象是首創的,新穎的,所以是創造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