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阻、電感及電容元件阻抗特性仿真分析

2020-11-24 電子產品世界

一、電阻元件阻抗頻率特性的仿真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3709.htm

  按7-1繪製仿真電路圖把信號發生器的輸出調至幅值為4V的正弦波Offset=0,並在不同頻率時保持不變。將開關S1閉合,S2S3斷開,分別按給定的頻率值調節信號源的頻率,每次在信號發生器的「Frequency」項中設置好頻率後,打開仿真開關,雙擊萬用表符號,得到測量數據。其中,電流可通過 得到。

7-1 電阻元件頻率特性的仿真

二、電感元件阻抗頻率特性的仿真

  在圖7-1的仿真電路中將開關S2閉合,S1S3斷開,得7-2所示電路。信號發生器輸出幅值為4V的正弦波Offset=0,並在不同頻率時保持不變。分別按給定的頻率值輸出正弦波,打開仿真開關,雙擊萬用表符號,得到測量數據。其中,

7-2 電感元件頻率特性的仿真

三、電容元件阻抗頻率特性的仿真

  在圖7-1的仿真電路中將開關S3閉合,S1S2斷開,得7-3所示電路。信號發生器輸出幅值為4V的正弦波Offset=0,並在不同頻率時保持不變。分別按給定的頻率值輸出正弦波, 打開仿真開關。其中,

7-3電容元件頻率特性的仿真

四、電阻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7-4

電阻元件阻抗角的仿真

電阻相關文章:電阻的作用居然有這麼多,你造嗎

光敏電阻相關文章:光敏電阻工作原理

電氣符號相關文章:電氣符號大全

電路圖符號相關文章:電路圖符號大全

負離子發生器相關文章:負離子發生器原理 電容相關文章:電容原理 電容傳感器相關文章:電容傳感器原理 離子色譜儀相關文章:離子色譜儀原理

相關焦點

  • 電阻、電感、電容元件阻抗特性仿真
    打開APP 電阻、電感、電容元件阻抗特性仿真 大毛 發表於 2011-07-24 00:37:59 一、電阻元件阻抗頻率特性的仿真   按圖7-1繪製仿真電路圖,把信號發生器的輸出調至幅值為4V
  • 電阻、電感、電容的交流特性是什麼?
    、電感、電容以及它們的組合電路,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不同,主要反映在相位、阻抗、功率上;以上四點和直流電均不同,因此交流電在計算上有自己的公式、方法、性質。好了,回顧了上述問題之後就可以進行以下學習了;電阻、電感、電容的差別之處在以下6個方面,我們逐一進行講解,對比。
  • 電阻、電感、電容的交流特性
    我們已經知道交流電有以下性質:1.大小和方向均做周期性變化,平均值為零;有三要素:幅值、角頻率、初相位;2.描述交流電的方式有瞬時值表示法、波形圖、有效值、矢量法;3.不同的交流電之間可能同相、反相、正交,或者相差某個角度;4.交流電通過電阻、電感、電容以及它們的組合電路,所表現出來的性質不同,主要反映在相位、阻抗、功率上;
  • 電阻、電容及電感的高頻等效電路及特性曲線
    低頻電子學中最普通的電路元件就是電阻,它的作用是通過將一些電能裝化成熱能來達到電壓降低的目的。電阻的高頻等效電路如圖所示,其中兩個電感L模擬電阻兩端的引線的寄生電感,同時還必須根據實際引線的結構考慮電容效應;用電容C模擬電荷分離效應。
  • 電工基礎:電阻電感電容串聯交流電路(33)
    在上一次的學習中,我們知道了電阻元件(本文的電阻元件均指線性電阻元件)、電感元件(本文的電感元件均指線性電感元件)與電容元件(本文的電容元件均指線性電容元件)在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中的區別,還知道了三種元件的單一參數交流電路特性。
  • PCB布局的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重要的是在嘗試使用SPICE仿真提取寄生效應之前,請注意電路圖中無法考慮的內容。 幾何。各種導體之間的距離,它們在板上的布置以及它們的橫截面積將決定DC電阻,寄生電容和寄生電感。 介電常數。PCB電介質的介電常數高,這決定了電路元件之間的寄生電容。 磁導率。對於磁性元件,導磁率在確定信號和功率行為方面也起著作用,因為這些元件會產生寄生電感。
  • 電巢學堂:詳解射頻電路中的電阻,電容和電感
    電阻,電容和電感是電子線路中最常用的元器件,在低頻電子線路或者直流電路中,這些元器件的特性很一致。但是在射頻電路中又會是什麼情況呢?今天我們就雷振亞老師的《微波工程導論》一書的介紹,繼續學習射頻電路基礎中的基礎。
  • 電工基礎:電阻電感電容串並聯交流電路(34)
    ,所以,學會分析阻抗的串並聯有著很重要是實用價值。如果是電阻的阻值已知,它的倒數可以很快的計算出來,但是,阻抗是一個複數,要算它的倒數要經過一定的化簡,過程繁瑣,顯然不利於電路的分析計算,特別是在並聯支路較多的時候,計算等效阻抗是相當麻煩的。
  • 基於MATLAB的負阻抗變換器的特性及應用的研究
    摘要:採用實驗的方法研究負阻抗變換器的特性及其應用,存在數據處理量大、特性曲線繪製困難等問題,設計出基於MATLAB的仿真實驗方案。
  • 改進不理想的電容、電感和DC/DC阻抗測量
    在設計或優化VRM(電壓調節模塊)時,我們需要其輸出阻抗數據及濾波電感和電容的阻抗數據,以便掌握完整的仿真模型。遺憾的是,供應商所提供的關於這些器件的數據通常不完整或有錯,或者難以根據測量設置來解讀。因此,我們不得不自己收集數據。測量需要在整個所需要的頻率範圍內進行,視應用不同,範圍通常從幾kHz到約1GHz。
  • EMC設計重點-電感、電容、磁珠
    普通電容之所以不能有效地濾除高頻噪聲,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電容引線電感造成電容諧振,對高頻信號呈現較大的阻抗,削弱了對高頻信號的旁路作用;另一個原因是導線之間的寄生電容使高頻信號發生耦合,降低了濾波效果。  穿心電容之所以能有效地濾除高頻噪聲,是因為穿心電容不僅沒有引線電感造成電容諧振頻率過低的問題,而且穿心電容可以直接安裝在金屬面板上,利用金屬面板起到高頻隔離的作用。
  • 正弦交流電阻電感串聯電路中電壓與電流的計算
    單一元件正弦交流電路   在交流供電系統中,各種電器設備的作用雖然各不相同,但是從分析電路中的電壓、電流和能量轉換角度來看,除發電機是電源以外,其餘設備可歸納為三類元件:電阻元件、電感元件和電容元件。
  • 形象圖示電阻電容電感的原理與特點
    電阻電容電感是電子電路的基礎。它們形狀各異,各具特色,除了學電子的,一般人很難了解它們。本文以形象圖示,讓非電子專業的人也能了解這些基本元件的原理和特點。電阻的用處很多,比如:分流、限流、分壓、偏置、濾波(與電容器組合使用)、阻抗匹配、將電能轉化為內能等。我們常見的白熾燈泡就是利用電阻發熱發光的。二、電容電容是電荷的容器,它由兩個很薄的極板組成。
  • 基於信號完整性理論的PCB仿真設計與分析研究
    在高速數字或射頻電路設計和高速電路的仿真設計中,許多電磁現象必須應用傳輸線理論進行解釋,傳輸線理論是研究高速數字(或射頻)電路的基礎。  基本傳輸線理論 當傳輸信號速率或頻率達到一定時,傳輸信號的通道上的分布參數必須考慮。以平行雙導線為例,其上的集膚效應帶來單位長度射頻阻抗增大。當其達到射頻段,平行雙線周圍的磁場很強,必須考慮其寄生電感,且平行雙線間的電場要用電容來等效。
  • 電路設計:上/下拉電阻、串聯匹配/0Ω電阻、磁珠、電感應用
    2、應用於信號電路,主要完成耦合、振蕩/同步及時間常數的作用: ① 耦合 舉 個例子來講,電晶體放大器發射極有一個自給偏壓電阻,它同時又使信號產生壓降反饋到輸入端形成了輸入輸出信號耦合,這個電阻就是產生了耦合的元件,如果在 這個電阻兩端並聯一個電容,由於適當容量的電容器對交流信號較小的阻抗,這樣就減小了電阻產生的耦合效應,故稱此電容為去耦電容。
  • 電阻、電容和電感的實際等效模型
    在高頻信號下,很多器件失去了原有的特性,如我們經常聽到的「高頻時電阻不再是電阻,電容不再是電容」,這是咋回事呢?那就看今天的文章吧!,電感的特性是隔交通直,與電容是相反的;所以說容抗和感抗的性質和效果幾乎正好相反,而電阻則處在這兩個極端中間。
  • 無源器件在低頻電路和高頻電路種的特性分析
    下面咱們一起把最常用的三個無源器件,電阻、電容、電感的高頻等效電路分析一下:  1.高頻電阻  低頻電子學中最普通的電路元件就是電阻,它的作用是通過將一些電能裝化成熱能來達到電壓降低的目的。,正像看到的那樣,低頻時電阻的阻抗是R,然而當頻率升高並超過一定值時,寄生電容的影響成為主要的,它引起電阻阻抗的下降。
  • 單片微波集成電路(MMIC)設計中的電感、電阻和過孔仿真模型
    該模型由金屬繞線的初級電感(L主要)組成,串聯電阻(R)代表從金屬繞線到接地平面之間的損耗,電容(C1和C2)和一個並聯電容(C)模擬繞線之間的電容。螺旋電感器實際上更像是分布式元件,如果電感器的輸入和輸出之間僅存在相對較小的相位變化,則可以僅使用單個反饋電容這種代表性模型。
  • 硬體設計:電容電感磁珠總結
    他比普通的電感有更好的高頻濾波特性,在高頻時呈現阻性,所以能在相當寬的頻率範圍內保持較高的阻抗,從而提高調頻濾波效果。作為電源濾波,可以使用電感。磁珠的電路符號就是電感但是型號上可以看出使用的是磁珠在電路功能上,磁珠和電感是原理相同的,只是頻率特性不同罷了磁珠由氧磁體組成,電感由磁心和線圈組成,磁珠把交流信號轉化為熱能,電感把交流存儲起來,緩慢的釋放出去。
  • 實驗四 電阻、電感和電容元件的串聯與並聯
    實驗內容有三部分:1.電阻與電容串聯電路;2.電阻、電感與電容串聯電路;3.電阻、電感、電容並聯電路。請大家參照教材及實驗報告冊完成實驗原理的預習,並回答預習思考題。一、實驗內容(一)電阻與電容串聯電路電路原理圖如圖4-1所示。